《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7月8日上映后,豆瓣评分是3.8。同档期上映的《大鱼海棠》豆瓣评分是6.6。其实就讲一个通俗的恋爱故事来说,《致青春2》完胜《大鱼海棠》。
《致青春2》讲的就是一个平凡女生与富家男孩之间的爱情故事。其中穿插了不必要的学长暗恋桥段,但是整个故事还是按照它原有的校园生活设定拍摄,没有刻意拔高学生们的爱情境界。不过,影片源于校园生活,也败于校园生活。
普通的校园爱情故事,适合拍成毕业微电影,留作纪念。如果,想拍成全城轰动的爱情故事,编剧需要在简单的校园恋情上加入共性内容。
《致青春2》太沉醉于表达苏韵锦与程铮之间特别的爱情,没有从女孩对社会的认识变化去挖掘穷家女为什么不会选择富家男?或者通过两个人的爱情故事表达执着会带来永远失去的悲痛感。这种悲痛感是女主完成从任性女孩到成熟女性的转变契机。
回到《致青春2》本身,这是一部由原著小说改编而来的电影。辛夷坞的小说一向都有个致命弱点——矛盾焦点不够激烈。在她的小说中,人物之间的矛盾通常是情绪性的分歧大于原则、利益的分歧。所以,人物之间关系的破裂,总让人感觉莫名其妙。因情绪而关系破裂,总让人感觉理由不充分。好比苏韵锦与程铮之间的分手,看不出有什么必要性。没有尖锐冲突的矛盾高潮,让电影缺少力度。
除了这点,由小说改编而来的《致青春2》还是做到了回归现实生活,用真实的人物形象讲述一段看似刻骨铭心的爱情。
反偶像套路而行之
整部影片没有车祸、堕胎、失忆等国产青春片套路。很多人说它是青春片中套路最深的,可能是人设之间的关系类似于麻雀变凤凰。不过,公平说一句,这部影片的女主人公贴合80后女孩的形象。影片中的爱情,也反“麻雀变凤凰”的套路而行之,称得上是一部诚意之作。但是影票观感效果不好,主要是因故事情节生硬、尴尬。
《致青春2》中的苏韵锦是一个家庭条件一般的女孩,父母想尽各种办法让她进入重点高中。她长相清丽,成绩不好。在一堆有钱学生中,有些自卑。高中结束后,到了大学,苏韵锦渐渐摆脱了高中时的自卑,过起了一个贫困生平凡的大学生活。
高三那年,她父亲患重病,家境更差了。她父母还是送她进了重点高中,坐在公交车上的她心情是沉重的。这样家境、生活和求学经历,相信很多80后女孩都经历过。她的穿着、表情以及普通的成绩单,都符合一个平凡女孩的身份。
进了大学,她勤工俭学,遇见学长,渴望过健康、平安的生活。与那些偶像剧中的女主不同,她没有打鸡血似的宣扬努力奋斗的理想,也没有一味地嫌贫爱富、嫉富如仇。安静、平淡是她的气质。这样一个女孩,在大学校园中应该会有很多。
所以说,苏韵锦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人物。
说不上烂,但是俗
《致青春2》塑造了一个真实女孩求学恋爱故事,从苏韵锦的形象来看,影片说不上烂。但是苏韵锦、沈居安、程铮、章粤之间的爱情故事却是一个大写的俗。沈居安喜欢苏韵锦,苏韵锦一直爱着程铮;沈居安为了金钱,负气成为章粤的男朋友,程铮爱苏韵锦;最后,程铮因苏韵锦向沈居安借钱赌气分手,前往美国;多年后,苏韵锦去美国找程铮。
在这些线索中,可以将情节连贯起来的是金钱。似乎,影片想要说明金钱对爱情的影响。但是又没有说透这几个人对金钱的态度。没有深度地表现金钱的力量,只能让金钱主宰人物的选择,最后形成一个俗气的混乱三角恋爱情故事。
不知道影片为什么不将故事人物的范围扩大一些,往整个80后青年拓宽。影片的故事线索本就单薄,却将人物锁定在程铮和苏韵锦的家人、朋友之内。小家子气的人物范围加上单薄的故事,更显俗气。在一些经典的影片中,可以看到单薄的故事会用一些时代典型案例做背景。比如在《阿甘正传》中,主人公的一生事例都是在美国大事件的背景下进行。这样的借势,会让影片故事更丰满、格局更高。
吴亦凡的表演太夸张
在沉闷的剧情中,吴亦凡看似张力十足的表演,不是亮点,反是槽点。
看了吴亦凡的表演,感觉如果女主没有离开他,一定是患有受虐狂。这样一个歇斯底里发狂的程铮,让任何人都会怀疑他人格、心理不健康。可能是吴亦凡还没有学会控制表情,所以发怒表演变成了发狂表演。多么好的一个人设,让他演成了人格分裂患者。
他发狂般的嘶吼,让原本沉闷、俗气的剧情,又添了无病呻吟的青春病态印象。
相比较而言,刘亦菲的演技有所提高。刘亦菲很好地掩藏了傲娇气质,表现了一个美丽贫家女的自卑与可怜,没有让人有跳戏的感觉。从白秀珠的傲娇、刁蛮到艾尔莎的做作,再到苏韵锦的自怜,可以看出刘亦菲的演技还是有所提高的。只奈影片剧情本就是一个俗气薄弱的故事,她再怎么表演,也演不出亮点。
我们常常反感青春片的套路,其实反感的是俗气。《致青春2》尽管避免了青春片惯有套路,但还是落入俗气之中,最后只能在一片吐槽中迎来落幕。在国产青春片的寒流中,颜值、情怀、喜剧、温情元素都不是救命稻草,只有创新才是关键。可偏偏那些作品在创新面前一筹莫展。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微信(ID:chuangyiyu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