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聊天30分钟,他就把750万美金翻了128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聊天30分钟,他就把750万美金翻了128倍

朱啸虎,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合伙人。这个霸气外漏的名字,已经永远和一连串明星互联网企业的崛起联系在了一起,从滴滴、饿了么,到兰亭集势、大智慧、小红书、映客等。

作者:华商韬略丨华商名人堂 熊剑辉

2015年,滴滴和饿了么在财经圈持续刷屏,风头一时无两。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两大互联网明星企业都曾经历无人问津、因资金问题苦熬的创业期。从落魄到辉煌的过程中,这两家企业的背后始终站着一位慧眼识金的“白衣骑士”。

朱啸虎,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合伙人。这个霸气外漏的名字,已经永远和一连串明星互联网企业的崛起联系在了一起,从滴滴、饿了么,到兰亭集势、大智慧、小红书、映客等。9年前,他还是个投资门外汉;9年间,他已经捕获5只“独角兽”。外界惊呼他到底拥有怎样的点金圣手,才能在这个风云际会的资本大时代龙吟虎啸?

【1】学霸人生

1974年7月,朱啸虎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大学教授。天资聪颖加上后天努力,他得以在全国性数学竞赛中拔得头筹,由此绕过了高考,免试进入上海交大学习通信工程;本科毕业后,朱啸虎依然一路“开挂”,再次保送复旦大学攻读国际经济硕士学位。

纵观上海的知名创业家,学霸似乎是成功的标配,盛大的陈天桥、红杉资本的沈南鹏、携程的梁建章、大众点评的张涛等,莫不如此。这无疑是中国知识经济时代的一大幸事。对朱啸虎今后的投资生涯来说,学霸选学霸,似乎也成了他筛选创业者的一个重要指标。

研究生毕业后,朱啸虎进入全球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成为一名咨询顾问。

麦肯锡对中国商界影响很大。其专业水平、商务方法很受商界人士追捧,《麦肯锡方法》、《金字塔原理》等著作,更被奉为圭臬。在麦肯锡两年,朱啸虎变得思维缜密,做事得法,说话也极富感染力。此外,他还练就了一项重要技能,即快速判断一个公司或行业的状况,并发现问题,制定策略。“这对我在短时间内把握一个新的投资机会很重要”。

2000年,第一波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朱啸虎大为意动。他拉着麦肯锡的同事和平安保险的好友离职,投身商海,成立了易保公司,开始在网上卖保险。凭着在麦肯锡的资历和出色的口才,易保很快拿到了400万美元的投资。

当年,中国的互联网条件远不如当下,不仅网速奇慢,电脑都贵得吓人。网上卖保险如同天边的童话般不切实际。但由于身处泡沫,只要跟互联网沾边的项目,投资人都趋之若鹜,连卖域名的公司都能上市。朱啸虎被泡沫的狂热裹挟,梦想着“做两三年就退休”。但很快泡沫破灭,公司陷入困境。

痛定思痛,朱啸虎只能转换业务方向,给保险公司做后台软件,以求生存。由于极善与客户沟通,他不断获得大公司订单。2003年后,易保走上国际化道路,将业务拓展到了日韩等海外市场。

从0到1的历程中,朱啸虎深深体会到创业要经历怎样的磨难。从搭建团队、寻找投资,到调整方向、创新模式,最终明白比商业模式更重要的还是人。朱啸虎说:“只有创业过才知道这条路有多少坑和坎。”当所有的坑和坎都闯过来后,他才发现,所有这些积累和磨砺,不过是在为他更大的人生成就做铺垫。

【2】鏖战“金沙江”

2007年初,金沙江创投的伍伸俊突然找到朱啸虎,邀请他加盟这个尚不显山露水的投资基金。

这是一段相隔久远的情谊。华商韬略(微信ID:hstl8888)回顾发现,早在1997年,朱啸虎曾在加拿大电讯设备供应商北电网络实习,赢得了当时的副总裁、加拿大华人伍伸俊的青睐。2004年,这位麻省理工的高材生与硅谷伙伴林仁俊共同创立了金沙江创投。为获得更多的本土智慧,伍伸俊力邀朱啸虎以合伙人身份参与。

此时朱啸虎创业7年,酸甜苦辣都经历了一遍。不过他从没干过风险投资,算是个彻底的门外汉。但实际上,很多知名投资人都是创业者出身,沈南鹏、徐小平、邓峰等都是如此。有这样的前例,加上与伍伸俊交情莫逆、彼此信任,不甘平淡的朱啸虎决定加入金沙江创投,放手一搏。

金沙江位于长江上游,穿行于川藏滇三省之间,沿河盛产沙金,宋代开始已是淘金客不断。金沙江创投以此命名,寓意专注于投资企业的早期成长。这种投资风格在投资圈并不多见,不仅考验投资人眼光,更是对人综合能力的极致淬炼。

与外人想象的“砸钱”不同,风险投资这行门道太多。有些项目看着简单,但判断、分析、比较、鉴别,需要有大量专业知识。要不会看人,更是投一个砸一个。为降低风险,金沙江创投引进了美国投行中的“学徒制”,让资深合伙人带新人,项目通常是新老两人共同负责。

每个人都有自己专注的投资方向,朱啸虎选择的领域是互联网,带他入行的师傅是另一位创始人林仁俊。林仁俊曾在硅谷创办过三家互联网公司,经验丰富。两人又都非常注重数据和理性分析,因此配合默契。

2008年,朱啸虎和林仁俊联合投下第一个项目百姓网——一家跟58同城类似的分类广告网站。作为第一份成绩单,百姓网让金沙江净赚1亿美金,朱啸虎的表现已是极其出色。但人比人气死人,相比58同城上市后40多亿美金的市值,朱啸虎认为自己错过了大金蛋,因此认定这次投资并不太成功。

当时,朱啸虎非常看重百姓网CEO王建硕的风格:分析能力强,对数字敏感,经营稳健。而对手58同城则敢于拼命烧钱,抢占市场,最终成功上市。这让朱啸虎认识到,能做到行业老大的创业领袖一定是敢打敢拼、敢于烧钱的,不能太过保守。“太保守可能错失大成的机会。”朱啸虎总结说。

此后,朱啸虎死死盯住了电商投资这个大方向,原因无他,中国房价太高,国人线下消费被压抑,电商必然强势崛起。这种独特的视角,帮他找准了产业发展的大风口。剩下的,就要看自己如何去披沙拣金了。

朱啸虎是个不肯坐等汇报的投资人,喜欢在北上广深飞来飞去,跟互联网业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吃饭聊天看项目。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他更专注于发现人所未见的深水区,并一头扎下去。

很快,他独自投出了中广瑞波,一个具有空中下载功能的移动商务平台。2015年11月中广瑞波挂牌新三板,给他带来300%的超额回报。

【3】独角兽猎手

2007年,当朱啸虎开始自己的投资生涯时,中国的创投行业正风起云涌。一批投资机构强势崛起,IDG、软银中国、今日资本、红杉资本等,个个都比金沙江创投名头响、规模大。好项目一旦涌现,很快会受到大资金追捧,金沙江想投都不一定有机会。

但9年过去,单看互联网创投领域,金沙江朱啸虎的投资案例一个比一个卓绝响亮。这期间,他豪掷2亿美元,投资30多个项目,包括滴滴出行、饿了么、大智慧、兰亭集势、小红书等炙手可热的企业,总收益率更是高达1000%以上。业内因此称朱啸虎已经成为投资领域的“独角兽捕手”(“独角兽”特指估值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

朱啸虎有其独树一帜的投资心法:“不看基金牌子大小,而看谁能提前把握住趋势,更快地学习新的东西,总之就是一个字——快。”

见过朱啸虎都对他印象深刻。他眼看上去宽面大耳,一脸笑意;聊起来才发现其思维敏捷,语速极快,逻辑分明,直指要害核心;慢慢熟悉了,则知道朱啸虎在投资上绝对是敢打敢冲的虎将。

2009年,朱啸虎将在细致调研后,火速投注跨境电商兰亭集势。那时,IDG、红杉等都曾考察过兰亭集势,有心一投;但2008年金融危机刚过,各大机构心有余悸,稍一犹豫,就让手快的朱啸虎占了先机。2013年6月,兰亭集势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朱啸虎此战投资回报约300%,赚了个盆满钵满。

朱啸虎认为,看准机会后,最怕犹豫。别人一犹豫,自己的机会就来了。早期的项目大都急缺资金、嗷嗷待哺,出手“快”,成了朱啸虎的鲜明特色。

当然,朱啸虎的投资并非总是这样风光。金沙江专注于早期投资,也就是天使轮后的A轮。此时企业估值最低,但是风险最高,一不小心就会铸成大错。朱啸虎的投资中,其实30-40%都是失败的,那些看着苗头不对没潜力、反复转型也冲不出来的项目,最后只能放弃。但只要有10-20%的项目成长为“独角兽”,总的算下来肯定是胜利。

靠着速度和专注,朱啸虎很快迎来了他“一战封神”的案例——投资滴滴打车。

【4】一战封神

2012年11月,朱啸虎发现了一个名叫滴滴打车的手机软件。他有心去看一看,却不认识滴滴CEO程维,只好在微博上给程维发了封私信,相约面谈。等朱啸虎到了滴滴总部后,还在门口沙发坐等了半小时,因为程维一直在开会。之后,两人面谈仅半小时,朱啸虎随即敲定投给滴滴300万美元。

此时朱啸虎并不知道,程维正处在最窘迫无助的境地:最初天使投资花完了,他拜见风投基金20多家,无一愿意投资。如今,一个微博上不请自来的人跑来聊了半钟头就给钱,这个过程太草率了,程维断定这是个骗子。结果,钱真的打到了账户上。

之后,金沙江追投滴滴合计750万美金。随着滴滴不断成长,如今金沙江已套现1.6亿美元,还剩估值8亿美元的股份。粗略算来,朱啸虎聊天半小时,便把750万美元的本金翻了128倍。

所有人津津乐道的都是神话般的故事,但只有朱啸虎自己知道,他为这电光火石般的瞬间,付出了多久的积累与代价。

华商韬略(微信ID:hstl8888)梳理脉络后发现,朱啸虎很早就开始关注约车软件这个细分领域。最早他见“易到用车”,那时出租司机智能手机普及率低,易到用车还想着给司机赠送手机,拓展成本太高,朱啸虎感觉大环境时机不到,毅然放弃;之后接触“摇摇招车”,但这个曾在北京市场占绝对优势的公司,发展方向在专车和出租车之间摇摆,互联网思维不够,最终放弃;快的打车则是从页游公司孵化出来的……看遍了相关公司后,滴滴其实是最后一家。

在这至关重要的半小时,朱啸虎了解到滴滴有“四不做”:一不做黑车,政策风险大;二不做加价,产品要简单;三不做绑卡,因为打车难才是痛点;四不送手机,给司机优质订单才是关键。思路清晰,简洁明确,人、事、理念完美契合,深得朱啸虎之心。两人一拍即合,投资滴滴其实毫无悬念。

在朱啸虎看来,滴滴的成功是水到渠成的。在他的记忆中,2012年末的冬天,北京下了三场雪。每一场雪过去,滴滴的业绩就暴增一倍。等过完年后,滴滴在中国已经赫然崛起,难以阻挡。

【5】投资有道

诸多投资的大获成功,让朱啸虎在投资界声名鹊起,有人称他是快准狠的“小李飞刀”、“独角兽捕手”。但也有人觉得,朱啸虎投资的不少项目,团队不成型、商业模式不清楚,对他的一些投资并不看好。

最直接的例子,滴滴A轮融资曾无人问津;之后朱啸虎投“饿了么”,被嘲笑为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而投资直播软件“映客”,则被戏谑为“移动直播是什么鬼”……

但此后,滴滴横扫中国,成长为276亿美元的巨头;饿了么被马云拿下,成为阿里的囊中物;映客朱啸虎小掷300万,如今估值30亿。这些人们一度看不懂的项目,竟取得异乎寻常的成功。外界不禁好奇,朱啸虎究竟有怎样的投资“秘籍”,能够见人所未见?

实际上,朱啸虎的投资理念中有个著名的“3S理论”。

第一是Significant,即要足够大的市场容量,最好能上千亿级规模,大池塘中才好养小鱼;第二是Scalable,即低成本可扩张性,这样能发挥互联网企业指数式增长优势;第三是Sustainable,即可防御性。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极端残酷,赢家通吃,如果没有形成足够高的进入壁垒,很容易被巨头打死。

不过,即便企业符合“3S”,也不一定就是朱啸虎心仪的投资对象。因为他发现一个有趣的投资悖论:那些早期极受风投追捧的项目,反而不容易做出来。追根溯源,他也将其归纳为三点。

第一种情况,商业模式大家都能看懂。这很可能是线下模式简单照搬到线上,一旦遭遇真正具有颠覆性的互联网模式,几乎没有还手之力;第二是投资人因为害怕错过机会,在热点相近领域布子。但中国互联网赢家通吃的残酷性,使这些公司很容易成炮灰;第三就是对成功的连续创业者的迷信。创业失败是必然的,成功过的创业者在不同领域二次创业,看似稳妥,实则危险。

“反者道之动”,这或许是朱啸虎的投资让人看不懂的重要原因。

此外,朱啸虎的出手“快”只是表象,切入一个行业的时间节点,在他看来至关重要。比如现在,移动直播就面临一个巨大的起爆点,市场规模高达300亿美金;但家政服务APP就不行,因为大多数的保姆阿姨们用的还是功能机,用户群没有被移动互联化。此时切入这个细分领域,时机就太早。只有当渗透率到20%以上,一个细分行业才会被引爆。

而像VR、AR、人工智能等炙手可热的领域,朱啸虎也暂时“不感冒”。在这之前,最好保持耐心,“让子弹飞一会”。

当然,所有的投资归根结底还是要判断人。朱啸虎钟爱名校名企的创业者:最好在BAT干过,有10年工作经验为佳;对数字敏感,商业模式理解到位;有个人魅力,能打动客户、员工和投资人;有度量,公司做大后要能容得下比自己更强的人……最重要的是,创业者要真诚、人品好。如今融资额都几千万、上亿美金,创业者没见过大钱,要只想着塞进自己口袋,公司就彻底完了。

2015年,滴滴和饿了么反复在财经圈刷屏,朱啸虎也由此入选“2016年福布斯全球最佳创投人”百人榜单。如今,他仍然像是战场上不眠不休的狙击手,静静守候着下一个价值百亿美元的狙击目标。

版权声明: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hstl8888)获得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聊天30分钟,他就把750万美金翻了128倍

朱啸虎,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合伙人。这个霸气外漏的名字,已经永远和一连串明星互联网企业的崛起联系在了一起,从滴滴、饿了么,到兰亭集势、大智慧、小红书、映客等。

作者:华商韬略丨华商名人堂 熊剑辉

2015年,滴滴和饿了么在财经圈持续刷屏,风头一时无两。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两大互联网明星企业都曾经历无人问津、因资金问题苦熬的创业期。从落魄到辉煌的过程中,这两家企业的背后始终站着一位慧眼识金的“白衣骑士”。

朱啸虎,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合伙人。这个霸气外漏的名字,已经永远和一连串明星互联网企业的崛起联系在了一起,从滴滴、饿了么,到兰亭集势、大智慧、小红书、映客等。9年前,他还是个投资门外汉;9年间,他已经捕获5只“独角兽”。外界惊呼他到底拥有怎样的点金圣手,才能在这个风云际会的资本大时代龙吟虎啸?

【1】学霸人生

1974年7月,朱啸虎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大学教授。天资聪颖加上后天努力,他得以在全国性数学竞赛中拔得头筹,由此绕过了高考,免试进入上海交大学习通信工程;本科毕业后,朱啸虎依然一路“开挂”,再次保送复旦大学攻读国际经济硕士学位。

纵观上海的知名创业家,学霸似乎是成功的标配,盛大的陈天桥、红杉资本的沈南鹏、携程的梁建章、大众点评的张涛等,莫不如此。这无疑是中国知识经济时代的一大幸事。对朱啸虎今后的投资生涯来说,学霸选学霸,似乎也成了他筛选创业者的一个重要指标。

研究生毕业后,朱啸虎进入全球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成为一名咨询顾问。

麦肯锡对中国商界影响很大。其专业水平、商务方法很受商界人士追捧,《麦肯锡方法》、《金字塔原理》等著作,更被奉为圭臬。在麦肯锡两年,朱啸虎变得思维缜密,做事得法,说话也极富感染力。此外,他还练就了一项重要技能,即快速判断一个公司或行业的状况,并发现问题,制定策略。“这对我在短时间内把握一个新的投资机会很重要”。

2000年,第一波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朱啸虎大为意动。他拉着麦肯锡的同事和平安保险的好友离职,投身商海,成立了易保公司,开始在网上卖保险。凭着在麦肯锡的资历和出色的口才,易保很快拿到了400万美元的投资。

当年,中国的互联网条件远不如当下,不仅网速奇慢,电脑都贵得吓人。网上卖保险如同天边的童话般不切实际。但由于身处泡沫,只要跟互联网沾边的项目,投资人都趋之若鹜,连卖域名的公司都能上市。朱啸虎被泡沫的狂热裹挟,梦想着“做两三年就退休”。但很快泡沫破灭,公司陷入困境。

痛定思痛,朱啸虎只能转换业务方向,给保险公司做后台软件,以求生存。由于极善与客户沟通,他不断获得大公司订单。2003年后,易保走上国际化道路,将业务拓展到了日韩等海外市场。

从0到1的历程中,朱啸虎深深体会到创业要经历怎样的磨难。从搭建团队、寻找投资,到调整方向、创新模式,最终明白比商业模式更重要的还是人。朱啸虎说:“只有创业过才知道这条路有多少坑和坎。”当所有的坑和坎都闯过来后,他才发现,所有这些积累和磨砺,不过是在为他更大的人生成就做铺垫。

【2】鏖战“金沙江”

2007年初,金沙江创投的伍伸俊突然找到朱啸虎,邀请他加盟这个尚不显山露水的投资基金。

这是一段相隔久远的情谊。华商韬略(微信ID:hstl8888)回顾发现,早在1997年,朱啸虎曾在加拿大电讯设备供应商北电网络实习,赢得了当时的副总裁、加拿大华人伍伸俊的青睐。2004年,这位麻省理工的高材生与硅谷伙伴林仁俊共同创立了金沙江创投。为获得更多的本土智慧,伍伸俊力邀朱啸虎以合伙人身份参与。

此时朱啸虎创业7年,酸甜苦辣都经历了一遍。不过他从没干过风险投资,算是个彻底的门外汉。但实际上,很多知名投资人都是创业者出身,沈南鹏、徐小平、邓峰等都是如此。有这样的前例,加上与伍伸俊交情莫逆、彼此信任,不甘平淡的朱啸虎决定加入金沙江创投,放手一搏。

金沙江位于长江上游,穿行于川藏滇三省之间,沿河盛产沙金,宋代开始已是淘金客不断。金沙江创投以此命名,寓意专注于投资企业的早期成长。这种投资风格在投资圈并不多见,不仅考验投资人眼光,更是对人综合能力的极致淬炼。

与外人想象的“砸钱”不同,风险投资这行门道太多。有些项目看着简单,但判断、分析、比较、鉴别,需要有大量专业知识。要不会看人,更是投一个砸一个。为降低风险,金沙江创投引进了美国投行中的“学徒制”,让资深合伙人带新人,项目通常是新老两人共同负责。

每个人都有自己专注的投资方向,朱啸虎选择的领域是互联网,带他入行的师傅是另一位创始人林仁俊。林仁俊曾在硅谷创办过三家互联网公司,经验丰富。两人又都非常注重数据和理性分析,因此配合默契。

2008年,朱啸虎和林仁俊联合投下第一个项目百姓网——一家跟58同城类似的分类广告网站。作为第一份成绩单,百姓网让金沙江净赚1亿美金,朱啸虎的表现已是极其出色。但人比人气死人,相比58同城上市后40多亿美金的市值,朱啸虎认为自己错过了大金蛋,因此认定这次投资并不太成功。

当时,朱啸虎非常看重百姓网CEO王建硕的风格:分析能力强,对数字敏感,经营稳健。而对手58同城则敢于拼命烧钱,抢占市场,最终成功上市。这让朱啸虎认识到,能做到行业老大的创业领袖一定是敢打敢拼、敢于烧钱的,不能太过保守。“太保守可能错失大成的机会。”朱啸虎总结说。

此后,朱啸虎死死盯住了电商投资这个大方向,原因无他,中国房价太高,国人线下消费被压抑,电商必然强势崛起。这种独特的视角,帮他找准了产业发展的大风口。剩下的,就要看自己如何去披沙拣金了。

朱啸虎是个不肯坐等汇报的投资人,喜欢在北上广深飞来飞去,跟互联网业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吃饭聊天看项目。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他更专注于发现人所未见的深水区,并一头扎下去。

很快,他独自投出了中广瑞波,一个具有空中下载功能的移动商务平台。2015年11月中广瑞波挂牌新三板,给他带来300%的超额回报。

【3】独角兽猎手

2007年,当朱啸虎开始自己的投资生涯时,中国的创投行业正风起云涌。一批投资机构强势崛起,IDG、软银中国、今日资本、红杉资本等,个个都比金沙江创投名头响、规模大。好项目一旦涌现,很快会受到大资金追捧,金沙江想投都不一定有机会。

但9年过去,单看互联网创投领域,金沙江朱啸虎的投资案例一个比一个卓绝响亮。这期间,他豪掷2亿美元,投资30多个项目,包括滴滴出行、饿了么、大智慧、兰亭集势、小红书等炙手可热的企业,总收益率更是高达1000%以上。业内因此称朱啸虎已经成为投资领域的“独角兽捕手”(“独角兽”特指估值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

朱啸虎有其独树一帜的投资心法:“不看基金牌子大小,而看谁能提前把握住趋势,更快地学习新的东西,总之就是一个字——快。”

见过朱啸虎都对他印象深刻。他眼看上去宽面大耳,一脸笑意;聊起来才发现其思维敏捷,语速极快,逻辑分明,直指要害核心;慢慢熟悉了,则知道朱啸虎在投资上绝对是敢打敢冲的虎将。

2009年,朱啸虎将在细致调研后,火速投注跨境电商兰亭集势。那时,IDG、红杉等都曾考察过兰亭集势,有心一投;但2008年金融危机刚过,各大机构心有余悸,稍一犹豫,就让手快的朱啸虎占了先机。2013年6月,兰亭集势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朱啸虎此战投资回报约300%,赚了个盆满钵满。

朱啸虎认为,看准机会后,最怕犹豫。别人一犹豫,自己的机会就来了。早期的项目大都急缺资金、嗷嗷待哺,出手“快”,成了朱啸虎的鲜明特色。

当然,朱啸虎的投资并非总是这样风光。金沙江专注于早期投资,也就是天使轮后的A轮。此时企业估值最低,但是风险最高,一不小心就会铸成大错。朱啸虎的投资中,其实30-40%都是失败的,那些看着苗头不对没潜力、反复转型也冲不出来的项目,最后只能放弃。但只要有10-20%的项目成长为“独角兽”,总的算下来肯定是胜利。

靠着速度和专注,朱啸虎很快迎来了他“一战封神”的案例——投资滴滴打车。

【4】一战封神

2012年11月,朱啸虎发现了一个名叫滴滴打车的手机软件。他有心去看一看,却不认识滴滴CEO程维,只好在微博上给程维发了封私信,相约面谈。等朱啸虎到了滴滴总部后,还在门口沙发坐等了半小时,因为程维一直在开会。之后,两人面谈仅半小时,朱啸虎随即敲定投给滴滴300万美元。

此时朱啸虎并不知道,程维正处在最窘迫无助的境地:最初天使投资花完了,他拜见风投基金20多家,无一愿意投资。如今,一个微博上不请自来的人跑来聊了半钟头就给钱,这个过程太草率了,程维断定这是个骗子。结果,钱真的打到了账户上。

之后,金沙江追投滴滴合计750万美金。随着滴滴不断成长,如今金沙江已套现1.6亿美元,还剩估值8亿美元的股份。粗略算来,朱啸虎聊天半小时,便把750万美元的本金翻了128倍。

所有人津津乐道的都是神话般的故事,但只有朱啸虎自己知道,他为这电光火石般的瞬间,付出了多久的积累与代价。

华商韬略(微信ID:hstl8888)梳理脉络后发现,朱啸虎很早就开始关注约车软件这个细分领域。最早他见“易到用车”,那时出租司机智能手机普及率低,易到用车还想着给司机赠送手机,拓展成本太高,朱啸虎感觉大环境时机不到,毅然放弃;之后接触“摇摇招车”,但这个曾在北京市场占绝对优势的公司,发展方向在专车和出租车之间摇摆,互联网思维不够,最终放弃;快的打车则是从页游公司孵化出来的……看遍了相关公司后,滴滴其实是最后一家。

在这至关重要的半小时,朱啸虎了解到滴滴有“四不做”:一不做黑车,政策风险大;二不做加价,产品要简单;三不做绑卡,因为打车难才是痛点;四不送手机,给司机优质订单才是关键。思路清晰,简洁明确,人、事、理念完美契合,深得朱啸虎之心。两人一拍即合,投资滴滴其实毫无悬念。

在朱啸虎看来,滴滴的成功是水到渠成的。在他的记忆中,2012年末的冬天,北京下了三场雪。每一场雪过去,滴滴的业绩就暴增一倍。等过完年后,滴滴在中国已经赫然崛起,难以阻挡。

【5】投资有道

诸多投资的大获成功,让朱啸虎在投资界声名鹊起,有人称他是快准狠的“小李飞刀”、“独角兽捕手”。但也有人觉得,朱啸虎投资的不少项目,团队不成型、商业模式不清楚,对他的一些投资并不看好。

最直接的例子,滴滴A轮融资曾无人问津;之后朱啸虎投“饿了么”,被嘲笑为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而投资直播软件“映客”,则被戏谑为“移动直播是什么鬼”……

但此后,滴滴横扫中国,成长为276亿美元的巨头;饿了么被马云拿下,成为阿里的囊中物;映客朱啸虎小掷300万,如今估值30亿。这些人们一度看不懂的项目,竟取得异乎寻常的成功。外界不禁好奇,朱啸虎究竟有怎样的投资“秘籍”,能够见人所未见?

实际上,朱啸虎的投资理念中有个著名的“3S理论”。

第一是Significant,即要足够大的市场容量,最好能上千亿级规模,大池塘中才好养小鱼;第二是Scalable,即低成本可扩张性,这样能发挥互联网企业指数式增长优势;第三是Sustainable,即可防御性。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极端残酷,赢家通吃,如果没有形成足够高的进入壁垒,很容易被巨头打死。

不过,即便企业符合“3S”,也不一定就是朱啸虎心仪的投资对象。因为他发现一个有趣的投资悖论:那些早期极受风投追捧的项目,反而不容易做出来。追根溯源,他也将其归纳为三点。

第一种情况,商业模式大家都能看懂。这很可能是线下模式简单照搬到线上,一旦遭遇真正具有颠覆性的互联网模式,几乎没有还手之力;第二是投资人因为害怕错过机会,在热点相近领域布子。但中国互联网赢家通吃的残酷性,使这些公司很容易成炮灰;第三就是对成功的连续创业者的迷信。创业失败是必然的,成功过的创业者在不同领域二次创业,看似稳妥,实则危险。

“反者道之动”,这或许是朱啸虎的投资让人看不懂的重要原因。

此外,朱啸虎的出手“快”只是表象,切入一个行业的时间节点,在他看来至关重要。比如现在,移动直播就面临一个巨大的起爆点,市场规模高达300亿美金;但家政服务APP就不行,因为大多数的保姆阿姨们用的还是功能机,用户群没有被移动互联化。此时切入这个细分领域,时机就太早。只有当渗透率到20%以上,一个细分行业才会被引爆。

而像VR、AR、人工智能等炙手可热的领域,朱啸虎也暂时“不感冒”。在这之前,最好保持耐心,“让子弹飞一会”。

当然,所有的投资归根结底还是要判断人。朱啸虎钟爱名校名企的创业者:最好在BAT干过,有10年工作经验为佳;对数字敏感,商业模式理解到位;有个人魅力,能打动客户、员工和投资人;有度量,公司做大后要能容得下比自己更强的人……最重要的是,创业者要真诚、人品好。如今融资额都几千万、上亿美金,创业者没见过大钱,要只想着塞进自己口袋,公司就彻底完了。

2015年,滴滴和饿了么反复在财经圈刷屏,朱啸虎也由此入选“2016年福布斯全球最佳创投人”百人榜单。如今,他仍然像是战场上不眠不休的狙击手,静静守候着下一个价值百亿美元的狙击目标。

版权声明: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hstl8888)获得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