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京智
作为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今年对于汶上县的发展格外关键。
2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其中汶上化工产业园成功列入“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成为全国31家发展农药产能重点园区之一。
对于汶上县的化工产业而言,这是莫大的发展契机。
其实不仅仅是化工产业,在此之前,华儒众创空间晋升国家级众创空间,汉峰新材料、洲蓝环保等104个项目列入省市重点项目库,商贸物流区入选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汶南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初具规模,绿色石材园区、食品产业园启动建设。
凡此种种皆非偶然,都是这座城市最深沉变革的映射。
从质启航,提升产业结构
今年1月,汶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产业立县、制造强县不动摇,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塑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撑。

作为制造强县,汶上县的三大主导产业,在当今市场下行的压力下,仍旧展现出了极强的韧性。
1-3月份,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纺织服装三大产业规模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17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装备制造实现营业收入8.29亿元;绿色化工实现营业收入8.48亿元;纺织服装实现营业收入7.39亿元。
逆势上扬,不能仅仅依靠自身企业的特质,政策红利与政府服务等外在助力同样不可或缺。
年初,汶上县出台《汶上县制造业强县工作指挥部组织架构的通知》等文件,以完善产业专班推进机制,严格的责任分工与明确的组织架构为政府助企政策的落实奠定了基础。
在此背景下,汶上县政府对三大主导产业分别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和2022年度推进计划,明确培育的重点企业和项目,绘制产业链图谱,装备制造产业以“整机+零部件”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工程机械配件、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三条产业链;绿色化工产业依托中银电化及配套企业,拓展延伸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2条产业链;纺织服装产业以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打造自主品牌为主攻点,进一步擦亮“中国休闲服装制造名城”品牌,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当三大产业被寄予厚望,汶上县主抓重点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推动全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针对重点企业,政府制定“一企一培育”方案,逐企明确年度产值、营收、税收、研发投入四项指标和新上、技改、科技研发、数字化改造、对外合作五类支撑项目,给予精准政策扶持。
从中不难看出汶上风向的转变。科技研发,数字化改造,智能制造,这些字眼的频现代表着在未来,汶上县的产业高端化将成为一种趋势,而对于企业相关领域方面的投入,汶上也予以相应的支持,力度并不算小。

今年,汶上将力争新风光电子、金成技术进入10亿元梯队,华力机电、辰欣佛都药业、利生面业进入5亿元梯队,1-5亿元企业达到30家;争取培育新增国家级、省级“瞪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5家以上;年内推进17家规下攀登企业全部培育发展为规上攀登企业;金成技术通过山东证监局辅导验收。
以当下的发展态势看来,这样的预期不难到达。
从量入手,双招双引赋能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高新产业的成果往往与企业数量直接挂钩。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细胞,是市场的主体,是技术需求选择,技术项目确定的主体,是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主体。
企业兴则经济兴。汶上县政府深谙此理,亦如此行。
对于汶上县企业的发展现状,最直观地反映是GDP增长数据,其次便是人口的变更。
去年汶上县公布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常住人口687544人,与2010年相比增长0.43%。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由3554人上升为6922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9416人上升为12522人。
在当今中国人口外流的县域经济发展生态下,汶上县的人口增长以及人口质量的提升无疑是一个加分项。
能够聚集人口,尤其是高素质人口的,唯有产业。
长期以来,汶上坚持“产业兴县”,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6:41.2:42.2,“四新”经济占比达24%,“四上”企业达到394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1%,年销售额超亿元企业达35家,税收过千万元企业达到36家。其三大主导产业规模更是不断扩大,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1%,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3家。

双招双引是产业发展的根源活水,项目引进是激发市场活力的手段。五年间县域产业发展规模如此,离不开汶上县对于招商引资的重视。
五年来,汶上县招引500强项目11个,到位内资19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300万美元,对于当地的产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提振作用。随着城市功能的提升,交通网络的全覆盖,市场资源配置也更为高效与科学,在此背景下,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也将更为平坦。
而在可见的未来里,双招双引仍是汶上县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今后,汶上将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围绕“3423”产业体系,瞄准500强、国字号、央字头等链主企业,新风口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四个方向”,精准绘制招商图谱,精心制作招商专案,通过多种方式,尽可能多的引进项目落地。值得一提的是,汶上还将建设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新兴市场,支持现有骨干企业和成长性企业挂大联强、加快膨胀。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吸金石”,随着产业的聚集,人口、资金、市场等生产要素也将不断集聚,对于区域发展也将起到难以想象的质变作用。汶上数年来发展成效有赖于此,未来仍将从中受益,其前景十分可观。
“新”字当头,政企合作的前景
其实,无论是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还是园区建设,诸多此类,所反映的是产业发展的高端化。在山东省注重科技创新的当下,紧追高新产业步伐,既是响应号召,也是顺应潮流,恰逢其时。
未来,汶上县将实施“助企攀登”工程,支持企业加速向产业链高端“攀登”,培育壮大一批贡献份额大、带动力强的“头雁企业”“小巨人”企业。
同时,实施“技改提升”工程。推动产业数字化,加快企业“上云”、装备换芯、生产换线,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实施“金融畅通”工程。强化投入首位意识,用好“百亿基金”,搭建政银企沟通桥梁,让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确保制造业贷款增幅1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仅是政府服务机能的完善,汶上也在社会层面营造爱企护企的氛围。
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实施“企业家发展领航计划”,造就一支具有开拓精神、前瞻眼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队伍。在全社会倡导尊崇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服务企业家的鲜明导向,增强企业家的归属感、幸福感、荣誉感。
对于企业的发展,汶上县政府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园区的发展,将会成为县域未来一段发展时期的关键。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聚集的载体,既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空间承载形式,又是衡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它肩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以及推动城市化建设的重要使命。
如今,汶上坚持将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腾笼换鸟,引导资源向园区流动、产业向园区融合、企业向园区聚集,构建一核引领、五区协同发展格局。
对于产业园的布局,无疑将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着整个汶上县的发展走向。
经济开发区实施南拓西进工程,加快时尚智造、汽车零部件等“区中园”建设,推进动力能源、教育医疗、生活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冲刺全省30强。
化工产业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实行项目总量控制,高效推进智慧园区建设,争创国家级绿色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商贸物流区持续深耕双创孵化、电商金融、智慧物流等领域,加快金融产业园、汶商科研中心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四新”经济集聚区。
汶南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完善基础设施,强化项目招引,培育发展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打造济北发展新高地。
石材产业园围绕绿色循环发展,加快企业集中入园,加强产业循环链接,推动资源高效利用,不断拓展绿色发展空间,打造中国锈石之乡。
次邱工业园全方位对接开发区,启动县级层面规划设计,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开发区协作区。
从中不难看出,不仅仅是三大产业的高端化发展,也是政府服务理念的升级。

从单纯服务企业经营发展,到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及帮扶措施,紧跟企业发展脚步,深刻解析时代趋势,汶上县正在开拓一条企业发展同区域发展相契合的新路。在产业变革的当下,政府主动联结企业以寻求最适合产业发展的方式,或许是汶上县带给人们最大的启示。

来源:推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