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菜地之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菜地之夏

毛坪里的菜地之夏,万语千言是道不尽的。你家的菜地之夏呢?趁这夜色浪漫,也请回想一下吧。

菜地夕照

青蚂蚱满腹菜汁,口器啮食不止,四条短足紧缚食物。头顶触角一前一后,或左摇右摆,或绕圈状,监测耳畔风动。一双弹跳力卓越的后腿,使其逃出生天。

对青蛙,螳螂,或山雀一类小鸟,长腿倒刺阻碍生吞快感。最迷人的腿腱肉,被透明硬壳包裹,捕食者纵然填饱了肚子,仍无口腹之欲。

落日余晖,草尖幽动,这只蚂蚱伏藏空心菜地吃了个饱,凭着与菜叶相近体色,它已劫掠好一阵。相比青虫终日躲藏--蝴蝶的幼虫,它是愉人耳目的明日之星。蚂蚱这顿饭何其悠哉。

它僵住,等待,持续等待,一双童手向菜叶合拢,一把扯了起来。

腿腱子真好看,男孩一边调整手式,一边打量,没这双腱子,才懒得理它呢。男孩想。拇指和食指捏住腿跟,蚂蚱直挺挺起来,躯体竟比蜷缩时拉长一倍多。起跳器卡壳,下身近乎瘫痪,短足无虞,凌空乱舞,从口器反刍褐色液体。就像凉茶。

硬壳线圈密集,像老雕工游走过的,增加了这蚂蚱的可爱之处。就像食客最喜青蛙大腿肉,动物后腿肉普遍价高。

看来,自有一套决定人间至味的构造。男孩不解其意,他确信是那一双腿腱子才让他下的狠手。

多数蚂蚱逃脱人手的合算代价是,留下一条断腿,人一惊便放生了。不敢想象,人断一腿如何仓惶逃命?

男孩撒手倒不是动了这番成人的心思,他是要屙尿了。

“宝哎,屙来浇辣椒啊。”草帽爷爷吼完,男孩一路跑一路尿,洒在菜畦过道,尝到三两滴残尿的辣椒树多幸运啊。

6月盛夏,水田遍插青苗,烈日炙烤菜地,辣椒树快烤熟了。此时凑近,辛辣味入鼻,喷嚏、眼泪四起。就像日出茶山,茶青漫山。

这是六月炎夏,植物大口喘息。

春日时鲜渐远。溪边嫩芹转黑,笋成嫩竹,蕨、香椿是迎风摇曳的叶。属于深秋挂果的敦厚土腥味仍待数月。我们一日三餐,张口待食不断炊。怎么办才好?

大自然“离合有守”,它虽馈赠丰饶,美味拜时间所赐,是自然调和而成。

田间青黄不接,大地伏藏。人类自订一套法则。在房前屋后空地,遍栽可口植物,这是人类万年驯化的见证。菜地早春下种,初夏成花,盛夏挂果。

周遭山溪一派清静,野生动物觅食匆匆,菜地“满园秋色”,盛满我们的杯盘,在厨房、餐桌独领风骚。虽说一口一菜皆系菜地,山珍时鲜的情结,两月前还不是泛滥成灾了么。

这时令的空档,倚靠菜地--这种人工生态填塞欲望的沟壑,采摘鲜爽多汁的蔬果,一扫炎夏浮躁。

除供人饮食,菜地还养活众多动物。一些常住民,如青蛙,螳螂,令人色变的蛇,老鼠。昆虫处于食物链低端,苟活全赖自然启示,菜地产卵,蜕壳后亦飞翔于此。

菜叶抽芽,迎风招展,等足够拥挤,食源充分且隐秘襁褓长成,卵破虫出。尽管胃口大得出奇,如蜗牛每日蚕食相当体重1/6的嫩叶,这是连壳也算上了。它锉刀般的嘴开足马力,一往无前。

虽说食植动物和平相处,如果集体发动进攻,且日夜兼程,农人只剩沮丧可获。入自己肠胃的菜地,农人不喷药。

青蛙登场。它的强劲大腿,既善跳又能游,性能远甚其晚饭蚂蚱。青蛙是潜伏高手,飞虫掠过,它按下嘴底弹射器,尖端分叉,伸向猎物之手湿哒哒,这极度失礼。是死亡之握。

青虫蚕食菜叶,对挂果怀有更大兴趣。植物将营养输至种子,豆荚富含淀粉,远比叶子可口。如果说害虫侵犯人类果实,这并不全面。昆虫衣食无忧,让人类大胆在菜地移栽植物。昆虫迁徙,必找寻水草丰美之地。

滞留叶表是危险的游戏,人类闯入前,青虫商能躲过猎捕。一旦青虫啮穿果皮,钻到肚子里去了,非得人类的愤怒之手才能摁碎它。

没有比菜地更单纯的生态系统。昆虫产卵于此,植物安全可口,且源源不断,乃理想育婴袋。相比拥挤、残酷山野,菜地景观皆系人为,杂草乃菜地之敌,害虫也不爱那粗纤维。人类替那些虫子扫清了。

月色皎洁,青蛙齐聚水塘盛会。虫卵被嫩叶清香唤醒,动物应声出动,延续各自进化。造物主蕴藏,人类构筑的乐园,令动物徜徉其中。

如火热辣

热情如火,无惧烈日。残花褪去,花梗吊住青椒尖尖,夏日主角登场。自它由南美洲涉水而来,数百年来遍植中国菜地。

借由现代生物科技,一系列旨在满足中国人味蕾的改造后,辣椒再无分中外。它满足顾客选购欲,味道、形状、色彩及挂果期,无不随心所欲。

在湖南,辣椒是夏日菜地的绝对主角,欲撼动其地位,请先奉劝湘人戒辣。辣椒栽植面积广,山坡、树荫甚至与茶叶套种;试问哪种植物能在湖南菜地强占多个地块?

是时候让孙子沾沾辣味了。不到三周岁,甚至更早,老人拌好辣菜汤饭,接受挑战的却是小孙子。

一如往常,孙子凑过来吃一口又跑开了,他仍未忘掉牛奶香醇呢。他刚一接过,饭没到喉,就一边吐一边哇哇起来,打滚耍横、骂骂咧咧以示抗议。大人们既心疼又不忍大笑,一番连哄带骗后,主要是辣味褪去,小孩这才消停。

现在是食客体验:清晨,暑气未至。通体晨露的青椒离开母树,清凉如斯。日过晌午,青椒敞开心扉。

辣椒炒肉,湖南当地叫法是小炒肉,是衡量湘菜厨子炒功的入门级菜品。就像粤菜厨师苛求干炒牛河的火候,厨房是水与火的艺术,小炒肉最显真章。

新鲜五花肉薄片,三五条青椒寸段,仰赖蒜头增香。肉落滚油锅,五秒不到,薄片微卷,肉色白净,撒盐起锅。小火煸炒青椒,逼散生椒水,椒皮略焦最佳。紧接着,肉椒混炒,蒜头入伙,炒锅瞬间增香。看似喧宾夺主,肉椒吸饱蒜香。蒜头芳华耗尽,吃客入口,残余香气在齿间迸裂。

“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是必要佐料。生姜辛辣,与青椒、蒜头揉成一股辣,分解肉的肥腻,才是湖南人一生不腻的小炒肉。

看似行云流水,烹饪其实是唯求精准之道。直到起锅前,主妇才亮出地道小炒肉的秘密—剁椒——去年秋腌制的菜地出产。

辣椒与盐,低温下的半年私会,红椒的辛辣转化成酸爽,剁椒富含乳酸,时间的味道,也是菜地的耕耘精神。成就了小炒肉,更在另一道湖南名菜“剁椒鱼头”中大显其能。湖南人深秋吃鱼的滋味。

湘人“嗜辣如命”是外人的一种误解。游客入门,与想象中的辣椒山不同,眼前这道菜肉多椒少,南北尽炒,比地道的更辣更油更重口,“帽子”却往湖南人头上套。

小炒肉勾起乡愁,绝非一根青椒所赐,是多种香料搭配而成。湘人在外,一袭乡愁绝非几根辣椒、姜蒜便可打发,湘菜馆遍地,湖南男人手握刀铲的闲情,终忘不掉菜地辣味,和妈妈的灶台。

剁椒原料遍栽漫山,点缀深秋万紫千红。这是主妇们的秋日聚会,相互协作,又各怀秘方。不管怕不怕辣,一双胶手套上阵,势必造出人间至味。冬日解腻,浏阳蒸菜的配方,出门人随身必备。湖南人永远道不完辣椒情。

吃饭不沾辣,屎都屙不出。于是决心辣一把,便神清气爽。吃辣是湖南人毕生烙印。

菜地泥鳅

小时候听到的道理总是很难改变呢。妈妈说,小炒是烧铁滚出来的,撒点水再出锅,才不上火。但凡我家厨房出品,总不忘水。明知炒菜一沾水,味道掉七成,掌勺仍不违背。

我家住在毛坪里,地处浏阳西南一角,在湘东偏北的山冲。毛坪辐射长沙、株洲和浏阳,国家博物馆陈列一幅光绪年间湖南邮政线路图,黑线绕开此地,地图圈出一片空白。

菜地依山傍水,原系8分水田。竹山古已有之,水塘系近年凿成。山间溪流汇入水塘,这处滩涂不适合水稻灌浆,成了鱼的乐园。

三水绕一田,水口是田埂薄弱环节。农业生产水是命脉,父亲不敢用土石填塞。雨天,深溪急水,冲垮软泥,浑黄雨水灌满田,带来落叶和腐蚀质。日进三寸,居然从水口拉出一条冲积扇,这些明日之肥既淤且黑,一团腐烂之气。

稻穗成谷,光养分还嫌不够,浸泡冰泉的喜热作物,青苗繁茂,历年如此。青苗居然免遭镰刀腰斩的命运,同伴化作枯骨。幸存者宛如活尸,冬日萎成枯堆。

山脚水田丰腴阴凉,只需沿田硬掘泥,每一挥锄头,都不会令人失望。肉肥味美,数量集中,是理想的狩猎场。我秋日沉迷此间,脚底起凉意,烈日爆头皮,这股冷热交替体内汇合。十足干劲能获珍羞,却不假。

水田湿地栖息生物众多,仲夏夜,跟随父亲脚步,将再获喜悦。

入夜8点,嗞嗞嗞~杂物房电流声清晰急促,这是蓄电池喝饱电的标志。电棒一轻探,蓄电池释力让泥鳅惊恐,右手电棒左手网,生物昏厥翻白,它在鱼篓复苏。

父亲毕20年之功练就今日之技,他熟稔村庄鱼情,光有眼力劲和黑夜独行的胆量并不够,打鱼人凭眼力吃饭。相邻稻田鱼获悬殊,水田鱼获分布不均,想来父亲无数的暴雨天出发,才换来经验。

三天吐水,肠干肚净,汆熟入碗,辣椒面、茶籽油,少许味精,趁煮饭的灶火,煲成一碗鲜汤,这便是茶油蒸泥鳅;油锅炸至表皮焦黄,溪边水芹菜杆的秘香,中和泥鳅腥味,辣椒面、蒜头混炒,油炸泥鳅,皮酥肉厚,一表贵客登门的喜悦;泥鳅还被视为滋补品,与薯粉炖煮,起锅撒蒜苗,众人围坐,热气直冒,快都别吃饭了,一人几碗分掉。

父亲是捞泥鳅的高手,一年三季,我家餐桌都能品尝这道鲜儿。捞泥鳅,烹泥鳅,全系我爸包干,他并不吃;我妈儿时是网虾高手,也不爱吃虾。我的话,跟着父亲,泥鳅单遇见我悠游又何妨,我吸田螺顺溜,没怎么学,8分水田不再,我也就剩田螺可捡了。

“湿地才有鱼,肥水出好鱼。”和老鼠一样,离家百米的水田生态仍拜人所赐。泥鳅寄居水田,上下翻腾,为稻菽疏通空气,就像土壤居民(蚯蚓)的功劳。

夜里一点弱光,如何看见草下鱼?他从没想过这个问题,20岁甚至更早背起蓄电池,就用不着去想。

“现在鱼又小又少,以前有意思得多。”打鱼人每晚光顾,鱼也是打不尽的。捞一条净重2两的泥鳅,才叫“泥鳅鱼”。有人想到拦水投药的阴招,水田生物横遭灭顶,鱼获一蹶不振。近10年农药化肥滥施,雪上加霜。

往年冬天,爷爷耙出牛栏猪圈积肥,一担担往水田倾倒。隆冬分解,一开春就算得准收成。积肥滋养水稻土,生物分得一杯羹。

效率开路的工商时代,畜圈荒废,水肥过剩,农田静寂无声,水田湿地了无生命。沙滩种稻米,食之何味?

黄瓜四味(上)

泥鳅退场。土地亘古不变,地面景观更迭,住客轮了多少茬?

人类跟随季节脚步安排生活,这古已有之。6月盛果累累,支撑新陈代谢所需,一年中人体物质交换最活跃期。是拜果实所赐的。

4月暮春,黄瓜藤攀上枝头,绒毛叶片抱团取暖,接下来,随着养分输送方式的改变,藤尖放慢脚步,叶间嫩枝赢得机会。

嗖,一丝弱光,黄色花瓣伸展,绿叶丛中一点黄。小黄花不容蜜蜂藏身,倒也方便了采蜜工肆意花丛。这是连收合翅膀的工夫都省了。

飞抵花柱,口器在花芯探寻,花蜜出货,绑在两条小腿,就像水泥涂上墙。采蜜工这副天生吸尘器,每天吻遍1000朵花,它整一个月生命将忙碌不止。

一番招蜂引蝶的诡计,牙和爪残留花蜜的蜂是看不见了。人类只需耐心蹲守,5月就能尝到黄瓜了。和菜场售卖的青瓜不同,我家菜地每年下种都是黄白色的瓜,卖相、产量远不如青瓜,只适合自家菜园生长。只是,一想起《龙猫》中,从凉泉捞起入嘴的咬合,爽脆清甜,才是真正的黄瓜呢。

萎花凋谢前的黄瓜,请任意取食。萎花一谢,瓜皮从速硬化,腹中瓤肉分解,种子开始饱满,黄瓜籽从瓜肉色清晰为白色小粒。

人不喜欢瓜熟蒂落。入嘴太快,瓜蒂苦青味未散,咧嘴眯眼,泻满一地。违背农时,很容易受惩罚的。

农业耕作靠天赏饭,山冲居民的哲学。万年前,人类从自然遴选、培植出塞满肠胃的菜地品种,生命中365日都蒙神眷顾。遵循农时,不蛮干,不怠工,种子落地仰赖阳光水肥发力,人类只会干揠苗助长的蠢事,绝没有好果子吃。

每日,祖父入园,小孙也入园,他洞察满畦辣椒树的威力,手指绝不会停留在上面。他已在饭桌领教热辣劲儿。

一串四季豆,七星瓢虫的甲板,脚下青虫在动,它全无办法。一阵阴影压倒,索性笨拙缓慢,是时候起飞了。指尖滑过玩物,一把握在豆梗。

他一用力,牵动一从苗,顺势一滑,落得满手绒,还好这并非毒刺。拦腰一掐,半截四季豆连着尾开与母树分离。

咦,豆子被虫吃了。这双愤怒之手掰开豆荚,青虫暴露了!一颗豆子下了肚,身后是散状颗粒粪便。突遇强光刺激,它僵住了,头和侧身刷上黑斑点,可能每点对应一只脚,小孩没细看,咦,眼睛也是黑点,再刺穿两个,就能当鼻子咯。

来不及想,虫子被推入深渊,蹈成尸骨无存。

看不好看,吃又不能吃,随手一扔。茄梗小白球鼓囊囊,紫色尖刺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小球旁若无人地长,它咬紧牙关,胀开紫色躯体。塘边豆,豆如其名,塘边下种,悬空丛生,向它一伸手,踩塌小土块,落水惊起木桩青蜓。这一危险动作,不待爷爷卷起草帽檐,他差点跌回辣椒丛。蕃茄如茄刺阴冷,当然,泛白果实对小孩并无引力。

黄瓜,豆荚一类无害角色,让孩子玩兴大发。5月黄瓜细长,形如弯钩,小的一口包,稍大折两段,书包塞几条,与同学分食,每人一小截,对着女生咂咂咂,就怕嚼不响。黄瓜既可当菜,又好生食。十分方便。

三两条抛入老井,黄瓜生出小水泡,与深绿色丝状藻类一起轻呼吸。老井终年流水,青虾在藻间逡巡,身披完美保护色,嘴须摇晃,一双长钳或抓或探路,悠然其中。老井住客可不全是胆小鬼,鱼仔搭帮散步,搜寻井口食物碎屑,有馅饼掉下来么?

青虾出没,优质水源的象征,人类循着这自然启示,凿井而栖。夏季是丰水期,水满则溢,渗过青石板淌入溪沟,为石蟹、黄鳝带去清凉,黄瓜堵在了水口,青石板上的小童手甚至不用蹲下来。

黄瓜四味(下)

菜地延续的清凉,主妇之手能玩开花。

头道菜是,凉拌黄瓜。切片撒盐,5分钟滤出生水,糖醋调味,辣椒增色,封膜冷藏10分钟,简单诠释美味之道。

凉拌黄瓜既散口又送饭,通常情况下,人们扫光饭菜,黄瓜还剩半盆。一筷子,一筷子,懒得夹,索性捞入嘴,边嚼边捞,边捞边吞,紧接着又下一筷了。满足感会在酸甜微辣的汁水一滴不剩,一响饱嗝得以升华。小孩抢着喝,脑袋还没盆大,这会不怕辣了。

一盆拌黄瓜,能当老人一顿饭,老水缸飘一飘,老牙口忌惮冷食,井水绝无恶意,就着拌黄瓜不知不觉也能送半碗饭。

第二道菜,黄瓜炒肉。湖南老饕不独爱小炒肉。热油翻炒,催生神秘口感,能将拌黄瓜的满足感放大100倍。瘦肉配黄瓜,肉白瓜白蒜头白,一碗小炒清清白白,瓜韵绕齿,肉种暖胃。

瘦肉片少油煸炒,撒盐再入瓜片,遇热膨胀,溅出汁水,持续烹煮,肉紧汁浓。好一道湖南人偏爱的清淡菜。

蕃茄是成熟的喜悦,黄瓜是时鲜的清爽,它们来去匆匆,是夏末菜地早逝者。病树前头万木春,好在黄瓜从不让人失望。

老黄瓜个大体圆,皮粗纹显,尝鲜期的纤体蜕至稳重醇厚。恰似人生隐喻。

老黄瓜胸藏万粒籽,孩童志不在此。他们正围番茄藤打转,冰爽酸甜的果肉,令人难忘。黄瓜藤日渐枯萎,一些种子自睡梦醒,扒开这厚肉被,弹射出窗,落地发芽。

总有被遗忘的幽谷,幸存者肩黄瓜家族一盛夏繁衍的使命。持续日照,瓜皮加速失水,缝裂开了,瓜瓤外露,黑色表明腐烂来袭。沉睡时间到,准备跳伞逃生吧。

瓜瓤“保姆”心血耗尽,朝不保夕,待她枯成一绺干丝前,种子仍获得汁水。有“犟小孩”早已受够整齐划一,如机关枪一排排子弹,正跃跃欲试。

靠近太阳的种子,脱离族群,养得白胖离家去,若能躺入软泥,攀上高枝,仍能开花结果。裂开的口子,为飞禽开方便之门,选对位置,大方啄起来。一连数日,食客必登门,种子流进飞禽暖胃,化作鸟粪更护花。

再严实的伪装,都不敌主妇的眼睛。顺藤摸瓜,掐头去尾,斜刀厚片,一把紫苏煎黄瓜,挽救老黄瓜风味于无形。清蒸老黄瓜甘甜,一碗白米饭,足量蒸黄瓜浇头,大快朵颐。虽说嫩黄瓜得明年再续,眼下仍有黄瓜吃。

切段撒盐,只需借两日阳光,老黄瓜卷曲成硬通货。黄瓜皮炒肉,黄瓜皮小吃,这种百搭作物,难怪是菜地宠儿。

黄瓜吃法繁多,果蔬如今超越四季时令,餐桌不断供。利用生产过剩的勤劳双手日渐闲暇,主妇从未抛弃老黄瓜,除铭记往日时艰,自家菜地的获得感,非金钱得来之物。

浆果之欲

我家菜地,是由竹山脚8分淤田改造得来的。拨稻种菜,阔叶成景,闻竹影、喝山泉,主食稻米尽占地利,这低产小山边,是阔叶蔬菜宜居之所。

蔬果套种的立体农业,不是写进教材的,是靠锄头柴刀挥动的。低地叶菜,如空心菜,薯苗,纤瘦柔枝托不起参天梦,地毯战略赢得一席之地。软体土壤生物伴生,虫子尤适凉亭生活,蚂蚁甚至会搬走(青虫)入侵者。辣椒,茄子破土而出,发芽成簇,花落果熟,一直伸展到深秋。

人类创造了菜地景观,自然也能按意愿改造它。豆科植物,如早衰四季豆,惹虫的豆角,悬空簇生的塘边豆,其他如苦瓜、豌豆,搭上人造顺风车,在篱笆转承起伏,命系旁枝的被动,豆类总让人揪心。

这些一年生植物,唯有深谙抱团之道,才能生出飞天羽翼。一坑生三株苗,农民可不是让丝瓜苗彼此绞杀的。弱不禁风的藤蔓拉不住丝瓜,藤蔓依附木架,悬空丝瓜无枝可依,全凭藤蔓提拉。两根木桩关不住丝瓜藤,轻易抛开底桩,遇电线杆顺势上爬,边缠绕边成果。三两根瓜苗长成螺旋状,朝着陆点前进。这种弱者生存术,从逆境翻盘,自成一景。农人不敢摘电线丝瓜,这倔强生命,可是连菜地主人也玩弄了一把。

立体栽培各取所需,产出才能突破地理极限。一些蔬果生是主角命,另一些则专为装饰空地而来。

青椒炒毛豆,堪比小炒肉的另一道家常菜。夏日餐桌,凌晨宵夜,它惯常登场。

秧苗刚一成活,农人在田埂刨坑下豆种,通常一坑两三颗。豆苗堪称自给自足的典范,农民为主食产量煞费苦心,顶烈日,冒雨淋,施肥,喷药,除草,排水,一样工序少不得。主食所得的百般呵护,豆苗尽收眼底,自种豆洒肥,农人便不再问。

豆苗自强不息,靠遗传来的根瘤,富集土壤养分。这些田埂辅料,原系铲除野草之用,农人却难拒豆香。

一碗炒毛豆,多送饭三碗。能和小炒肉并提的家常菜,也只有毛豆了。青椒毛豆,蒜头佐味,豆类蛋白的满足感,吃素如荤。可是美食的极高境界呢!

吃毛豆自有一番豪情,持刀出门,手一挥必涂炭,马路旁一片狼藉,杂草腰断,一副佛挡杀佛的霸王嘴脸。田埂野草丛生,使人不复平川之勇,或大步流星,或碎步急驰,舞刀壮胆。我绝不敢天黑了去割豆,那等于给蛇随便下口的机会。

秋后,毛豆新鲜不再。煮熟冷藏,一盘炒毛豆上桌,堪称雪日珍馐。豆荚晒干剥壳,耐久存放。来年三月三,毒蛇出洞日,一碗地菜黄豆煮鸡蛋,不亚于喝雄黄酒壮胆。浏阳炒米,也掺黄豆,饮龙井时啃一把。绝佳茶点。

豆属“五谷”,是农耕对抗饥饿的武器。与毛豆同等命运的还有南瓜,冬瓜和玉米等。旧日时艰,菜地亦是“粮仓”。

粗粮养生时兴,人们找寻营养过剩疗法,瓜菜不再沉默。南瓜或南瓜架,四方木架,离地数米,瓜藤横躺木架晒太阳,比丝瓜听话多了。果实一个不落。总有种子遗落菜地,今年再上枝头,农人捡了个现成,嚼一口炒南瓜籽,加几条木头,秋天又有收成。

腥红南瓜,现身寓意丰收的年画,农人喜欢好彩头。冬瓜欲与南瓜比个头,常能略胜一筹,菜地出产的最大个头。南瓜饭,红薯饭,是物力维艰的记忆。瓜菜不离不弃,老农人饱含深情,在菜地浑然一体。

与辣椒同源的玉米,并未交上好运。毛坪里好玉米少见,村民对其情感寡淡,可每年仍下种,秸秆喂鱼,也多了个让鸟光顾的理由。

三月桃四月李五月杨梅六月瓜,周家菜地一角的果园,夏日惊喜不断。夜来风雨声,打落杨梅枝。杨梅季一过,开始浆果盛筵。春天,父亲垒起砖墙,作物清静幽居,开花,挂果,成熟。塘畔两株樱花,优质柑橘入园,是雄心壮志的开始。

时代在变,几亩水稻一块菜地的收成,仍是影响农人名声的一大指标。这类非货币属性的意见,当下还有市场吗?

我们的菜地

夏天,正午气温常常远高于40度,辣椒树虽拨得头筹,代价则是近乎烤熟。

4月初,辣椒破土而出,这些塑料棚密林,单株不比蚂蚁大多少。不出两个月,辣椒将证明它的适者生存逻辑。

它开花挂果,豌豆、莴笋等蔬菜生命接近尾声。豌豆荚压弯细枝,3米高的豆苗原地枯萎,而莴笋的生命终曲是,在高出可食用部位,抽穗结籽,然后枝干中空、腐败,大厦将颓,种子乘风远航。

在彻底腐烂前,作物被连根拨起,农人翻耕施肥,新苗正待入驻。

现在离辣椒长成枯木仍需数月,其生发过程的深情凝视者,行将作古。如果植物也能宣示主张,它的痛楚,干涸,负重和愤怒,这股洪流将吓退园丁。

我们赞美作物的奉献,菜地规则虽非物竞天择,是人制,效率至上才是菜地准则。一旦露出衰败之迹,就被农人剪除。

依托现代科技,效率至上,旧时预留菜种的美德遭弃,植物整一个夏日繁衍功夫白费,它们万千颗种子,或许一个幸存者都没有。农人种菜,异化成纯粹的杀戮。10年前摧残水田湿地的盲动,今天或重演。

耕作方式转变不过是人类社会变革的一个范例,出行速度,生活观念,乃至人类味蕾,拜工业化之手撩拨,欲壑难填。

菜地周而复始,栽种品种处于动态平衡,春种夏菜,夏播秋籽,萝卜白菜覆于雪下,冬天餐桌维生素不断供,这是农人在深秋翻耕菜地埋下的收成。

10年前,炉灰,人肥是菜地养分来源,现在养分获取方式仍维系着。柴火灶退出厨房是历史必然,草木灰浣衣洗头的功能将被遗忘,菜地作物喝着家肥,农家菜味不失。

保卫菜地是,保卫传统。

我们踩准时令脚步,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循时而动;菜地品种混搭,各抱地势,集光热水肥之功,沉淀永续美味;人和动物各取所需,年复一年,在有限土地深耕,人类脚步有所止,是对自然之神的敬畏。

新品将在菜地生根,我们习惯了丰收喜悦。传统待人突破,那只是有限技术与环境的讲和。技术让农民满怀希望,尔后一声叹息。它提高了产量,丰富了味道,改变了耕作方式,甚至重构了水田生态。

技术错了吗?半辈子种地的农民,正为结论大伤脑筋。父辈手把手传授的经验,有些仍适用,一些却已失效。农人立于天地间,身处变与不变大势,如何处变不惊?

祖父时代的菜地,没有围墙整齐和喜人的出产,芋头埋入水田淤田,坡地白菜被野草包围,青虫总捉不尽。他种一辈子菜,打了一辈子粮,收成不比现在高,想起来却让人敬畏。

祖父菜地早已荒芜,那汗水洒落,心事重重的“粮仓”,已随故人深沉入地了。

后人开辟菜地,5年改造成熟土。在这里,定期产出,栽种新品,主角,或者地力和水文演化,提供充足的食物,让生命繁衍不息,一路向前。估计在别处不会这样,菜地储存了多年数据,是了解人类生活的情感基石。是边脚料地块提供的启示。

毛坪里的菜地之夏,万语千言是道不尽的。你家的菜地之夏呢?趁这夜色浪漫,也请回想一下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菜地之夏

毛坪里的菜地之夏,万语千言是道不尽的。你家的菜地之夏呢?趁这夜色浪漫,也请回想一下吧。

菜地夕照

青蚂蚱满腹菜汁,口器啮食不止,四条短足紧缚食物。头顶触角一前一后,或左摇右摆,或绕圈状,监测耳畔风动。一双弹跳力卓越的后腿,使其逃出生天。

对青蛙,螳螂,或山雀一类小鸟,长腿倒刺阻碍生吞快感。最迷人的腿腱肉,被透明硬壳包裹,捕食者纵然填饱了肚子,仍无口腹之欲。

落日余晖,草尖幽动,这只蚂蚱伏藏空心菜地吃了个饱,凭着与菜叶相近体色,它已劫掠好一阵。相比青虫终日躲藏--蝴蝶的幼虫,它是愉人耳目的明日之星。蚂蚱这顿饭何其悠哉。

它僵住,等待,持续等待,一双童手向菜叶合拢,一把扯了起来。

腿腱子真好看,男孩一边调整手式,一边打量,没这双腱子,才懒得理它呢。男孩想。拇指和食指捏住腿跟,蚂蚱直挺挺起来,躯体竟比蜷缩时拉长一倍多。起跳器卡壳,下身近乎瘫痪,短足无虞,凌空乱舞,从口器反刍褐色液体。就像凉茶。

硬壳线圈密集,像老雕工游走过的,增加了这蚂蚱的可爱之处。就像食客最喜青蛙大腿肉,动物后腿肉普遍价高。

看来,自有一套决定人间至味的构造。男孩不解其意,他确信是那一双腿腱子才让他下的狠手。

多数蚂蚱逃脱人手的合算代价是,留下一条断腿,人一惊便放生了。不敢想象,人断一腿如何仓惶逃命?

男孩撒手倒不是动了这番成人的心思,他是要屙尿了。

“宝哎,屙来浇辣椒啊。”草帽爷爷吼完,男孩一路跑一路尿,洒在菜畦过道,尝到三两滴残尿的辣椒树多幸运啊。

6月盛夏,水田遍插青苗,烈日炙烤菜地,辣椒树快烤熟了。此时凑近,辛辣味入鼻,喷嚏、眼泪四起。就像日出茶山,茶青漫山。

这是六月炎夏,植物大口喘息。

春日时鲜渐远。溪边嫩芹转黑,笋成嫩竹,蕨、香椿是迎风摇曳的叶。属于深秋挂果的敦厚土腥味仍待数月。我们一日三餐,张口待食不断炊。怎么办才好?

大自然“离合有守”,它虽馈赠丰饶,美味拜时间所赐,是自然调和而成。

田间青黄不接,大地伏藏。人类自订一套法则。在房前屋后空地,遍栽可口植物,这是人类万年驯化的见证。菜地早春下种,初夏成花,盛夏挂果。

周遭山溪一派清静,野生动物觅食匆匆,菜地“满园秋色”,盛满我们的杯盘,在厨房、餐桌独领风骚。虽说一口一菜皆系菜地,山珍时鲜的情结,两月前还不是泛滥成灾了么。

这时令的空档,倚靠菜地--这种人工生态填塞欲望的沟壑,采摘鲜爽多汁的蔬果,一扫炎夏浮躁。

除供人饮食,菜地还养活众多动物。一些常住民,如青蛙,螳螂,令人色变的蛇,老鼠。昆虫处于食物链低端,苟活全赖自然启示,菜地产卵,蜕壳后亦飞翔于此。

菜叶抽芽,迎风招展,等足够拥挤,食源充分且隐秘襁褓长成,卵破虫出。尽管胃口大得出奇,如蜗牛每日蚕食相当体重1/6的嫩叶,这是连壳也算上了。它锉刀般的嘴开足马力,一往无前。

虽说食植动物和平相处,如果集体发动进攻,且日夜兼程,农人只剩沮丧可获。入自己肠胃的菜地,农人不喷药。

青蛙登场。它的强劲大腿,既善跳又能游,性能远甚其晚饭蚂蚱。青蛙是潜伏高手,飞虫掠过,它按下嘴底弹射器,尖端分叉,伸向猎物之手湿哒哒,这极度失礼。是死亡之握。

青虫蚕食菜叶,对挂果怀有更大兴趣。植物将营养输至种子,豆荚富含淀粉,远比叶子可口。如果说害虫侵犯人类果实,这并不全面。昆虫衣食无忧,让人类大胆在菜地移栽植物。昆虫迁徙,必找寻水草丰美之地。

滞留叶表是危险的游戏,人类闯入前,青虫商能躲过猎捕。一旦青虫啮穿果皮,钻到肚子里去了,非得人类的愤怒之手才能摁碎它。

没有比菜地更单纯的生态系统。昆虫产卵于此,植物安全可口,且源源不断,乃理想育婴袋。相比拥挤、残酷山野,菜地景观皆系人为,杂草乃菜地之敌,害虫也不爱那粗纤维。人类替那些虫子扫清了。

月色皎洁,青蛙齐聚水塘盛会。虫卵被嫩叶清香唤醒,动物应声出动,延续各自进化。造物主蕴藏,人类构筑的乐园,令动物徜徉其中。

如火热辣

热情如火,无惧烈日。残花褪去,花梗吊住青椒尖尖,夏日主角登场。自它由南美洲涉水而来,数百年来遍植中国菜地。

借由现代生物科技,一系列旨在满足中国人味蕾的改造后,辣椒再无分中外。它满足顾客选购欲,味道、形状、色彩及挂果期,无不随心所欲。

在湖南,辣椒是夏日菜地的绝对主角,欲撼动其地位,请先奉劝湘人戒辣。辣椒栽植面积广,山坡、树荫甚至与茶叶套种;试问哪种植物能在湖南菜地强占多个地块?

是时候让孙子沾沾辣味了。不到三周岁,甚至更早,老人拌好辣菜汤饭,接受挑战的却是小孙子。

一如往常,孙子凑过来吃一口又跑开了,他仍未忘掉牛奶香醇呢。他刚一接过,饭没到喉,就一边吐一边哇哇起来,打滚耍横、骂骂咧咧以示抗议。大人们既心疼又不忍大笑,一番连哄带骗后,主要是辣味褪去,小孩这才消停。

现在是食客体验:清晨,暑气未至。通体晨露的青椒离开母树,清凉如斯。日过晌午,青椒敞开心扉。

辣椒炒肉,湖南当地叫法是小炒肉,是衡量湘菜厨子炒功的入门级菜品。就像粤菜厨师苛求干炒牛河的火候,厨房是水与火的艺术,小炒肉最显真章。

新鲜五花肉薄片,三五条青椒寸段,仰赖蒜头增香。肉落滚油锅,五秒不到,薄片微卷,肉色白净,撒盐起锅。小火煸炒青椒,逼散生椒水,椒皮略焦最佳。紧接着,肉椒混炒,蒜头入伙,炒锅瞬间增香。看似喧宾夺主,肉椒吸饱蒜香。蒜头芳华耗尽,吃客入口,残余香气在齿间迸裂。

“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是必要佐料。生姜辛辣,与青椒、蒜头揉成一股辣,分解肉的肥腻,才是湖南人一生不腻的小炒肉。

看似行云流水,烹饪其实是唯求精准之道。直到起锅前,主妇才亮出地道小炒肉的秘密—剁椒——去年秋腌制的菜地出产。

辣椒与盐,低温下的半年私会,红椒的辛辣转化成酸爽,剁椒富含乳酸,时间的味道,也是菜地的耕耘精神。成就了小炒肉,更在另一道湖南名菜“剁椒鱼头”中大显其能。湖南人深秋吃鱼的滋味。

湘人“嗜辣如命”是外人的一种误解。游客入门,与想象中的辣椒山不同,眼前这道菜肉多椒少,南北尽炒,比地道的更辣更油更重口,“帽子”却往湖南人头上套。

小炒肉勾起乡愁,绝非一根青椒所赐,是多种香料搭配而成。湘人在外,一袭乡愁绝非几根辣椒、姜蒜便可打发,湘菜馆遍地,湖南男人手握刀铲的闲情,终忘不掉菜地辣味,和妈妈的灶台。

剁椒原料遍栽漫山,点缀深秋万紫千红。这是主妇们的秋日聚会,相互协作,又各怀秘方。不管怕不怕辣,一双胶手套上阵,势必造出人间至味。冬日解腻,浏阳蒸菜的配方,出门人随身必备。湖南人永远道不完辣椒情。

吃饭不沾辣,屎都屙不出。于是决心辣一把,便神清气爽。吃辣是湖南人毕生烙印。

菜地泥鳅

小时候听到的道理总是很难改变呢。妈妈说,小炒是烧铁滚出来的,撒点水再出锅,才不上火。但凡我家厨房出品,总不忘水。明知炒菜一沾水,味道掉七成,掌勺仍不违背。

我家住在毛坪里,地处浏阳西南一角,在湘东偏北的山冲。毛坪辐射长沙、株洲和浏阳,国家博物馆陈列一幅光绪年间湖南邮政线路图,黑线绕开此地,地图圈出一片空白。

菜地依山傍水,原系8分水田。竹山古已有之,水塘系近年凿成。山间溪流汇入水塘,这处滩涂不适合水稻灌浆,成了鱼的乐园。

三水绕一田,水口是田埂薄弱环节。农业生产水是命脉,父亲不敢用土石填塞。雨天,深溪急水,冲垮软泥,浑黄雨水灌满田,带来落叶和腐蚀质。日进三寸,居然从水口拉出一条冲积扇,这些明日之肥既淤且黑,一团腐烂之气。

稻穗成谷,光养分还嫌不够,浸泡冰泉的喜热作物,青苗繁茂,历年如此。青苗居然免遭镰刀腰斩的命运,同伴化作枯骨。幸存者宛如活尸,冬日萎成枯堆。

山脚水田丰腴阴凉,只需沿田硬掘泥,每一挥锄头,都不会令人失望。肉肥味美,数量集中,是理想的狩猎场。我秋日沉迷此间,脚底起凉意,烈日爆头皮,这股冷热交替体内汇合。十足干劲能获珍羞,却不假。

水田湿地栖息生物众多,仲夏夜,跟随父亲脚步,将再获喜悦。

入夜8点,嗞嗞嗞~杂物房电流声清晰急促,这是蓄电池喝饱电的标志。电棒一轻探,蓄电池释力让泥鳅惊恐,右手电棒左手网,生物昏厥翻白,它在鱼篓复苏。

父亲毕20年之功练就今日之技,他熟稔村庄鱼情,光有眼力劲和黑夜独行的胆量并不够,打鱼人凭眼力吃饭。相邻稻田鱼获悬殊,水田鱼获分布不均,想来父亲无数的暴雨天出发,才换来经验。

三天吐水,肠干肚净,汆熟入碗,辣椒面、茶籽油,少许味精,趁煮饭的灶火,煲成一碗鲜汤,这便是茶油蒸泥鳅;油锅炸至表皮焦黄,溪边水芹菜杆的秘香,中和泥鳅腥味,辣椒面、蒜头混炒,油炸泥鳅,皮酥肉厚,一表贵客登门的喜悦;泥鳅还被视为滋补品,与薯粉炖煮,起锅撒蒜苗,众人围坐,热气直冒,快都别吃饭了,一人几碗分掉。

父亲是捞泥鳅的高手,一年三季,我家餐桌都能品尝这道鲜儿。捞泥鳅,烹泥鳅,全系我爸包干,他并不吃;我妈儿时是网虾高手,也不爱吃虾。我的话,跟着父亲,泥鳅单遇见我悠游又何妨,我吸田螺顺溜,没怎么学,8分水田不再,我也就剩田螺可捡了。

“湿地才有鱼,肥水出好鱼。”和老鼠一样,离家百米的水田生态仍拜人所赐。泥鳅寄居水田,上下翻腾,为稻菽疏通空气,就像土壤居民(蚯蚓)的功劳。

夜里一点弱光,如何看见草下鱼?他从没想过这个问题,20岁甚至更早背起蓄电池,就用不着去想。

“现在鱼又小又少,以前有意思得多。”打鱼人每晚光顾,鱼也是打不尽的。捞一条净重2两的泥鳅,才叫“泥鳅鱼”。有人想到拦水投药的阴招,水田生物横遭灭顶,鱼获一蹶不振。近10年农药化肥滥施,雪上加霜。

往年冬天,爷爷耙出牛栏猪圈积肥,一担担往水田倾倒。隆冬分解,一开春就算得准收成。积肥滋养水稻土,生物分得一杯羹。

效率开路的工商时代,畜圈荒废,水肥过剩,农田静寂无声,水田湿地了无生命。沙滩种稻米,食之何味?

黄瓜四味(上)

泥鳅退场。土地亘古不变,地面景观更迭,住客轮了多少茬?

人类跟随季节脚步安排生活,这古已有之。6月盛果累累,支撑新陈代谢所需,一年中人体物质交换最活跃期。是拜果实所赐的。

4月暮春,黄瓜藤攀上枝头,绒毛叶片抱团取暖,接下来,随着养分输送方式的改变,藤尖放慢脚步,叶间嫩枝赢得机会。

嗖,一丝弱光,黄色花瓣伸展,绿叶丛中一点黄。小黄花不容蜜蜂藏身,倒也方便了采蜜工肆意花丛。这是连收合翅膀的工夫都省了。

飞抵花柱,口器在花芯探寻,花蜜出货,绑在两条小腿,就像水泥涂上墙。采蜜工这副天生吸尘器,每天吻遍1000朵花,它整一个月生命将忙碌不止。

一番招蜂引蝶的诡计,牙和爪残留花蜜的蜂是看不见了。人类只需耐心蹲守,5月就能尝到黄瓜了。和菜场售卖的青瓜不同,我家菜地每年下种都是黄白色的瓜,卖相、产量远不如青瓜,只适合自家菜园生长。只是,一想起《龙猫》中,从凉泉捞起入嘴的咬合,爽脆清甜,才是真正的黄瓜呢。

萎花凋谢前的黄瓜,请任意取食。萎花一谢,瓜皮从速硬化,腹中瓤肉分解,种子开始饱满,黄瓜籽从瓜肉色清晰为白色小粒。

人不喜欢瓜熟蒂落。入嘴太快,瓜蒂苦青味未散,咧嘴眯眼,泻满一地。违背农时,很容易受惩罚的。

农业耕作靠天赏饭,山冲居民的哲学。万年前,人类从自然遴选、培植出塞满肠胃的菜地品种,生命中365日都蒙神眷顾。遵循农时,不蛮干,不怠工,种子落地仰赖阳光水肥发力,人类只会干揠苗助长的蠢事,绝没有好果子吃。

每日,祖父入园,小孙也入园,他洞察满畦辣椒树的威力,手指绝不会停留在上面。他已在饭桌领教热辣劲儿。

一串四季豆,七星瓢虫的甲板,脚下青虫在动,它全无办法。一阵阴影压倒,索性笨拙缓慢,是时候起飞了。指尖滑过玩物,一把握在豆梗。

他一用力,牵动一从苗,顺势一滑,落得满手绒,还好这并非毒刺。拦腰一掐,半截四季豆连着尾开与母树分离。

咦,豆子被虫吃了。这双愤怒之手掰开豆荚,青虫暴露了!一颗豆子下了肚,身后是散状颗粒粪便。突遇强光刺激,它僵住了,头和侧身刷上黑斑点,可能每点对应一只脚,小孩没细看,咦,眼睛也是黑点,再刺穿两个,就能当鼻子咯。

来不及想,虫子被推入深渊,蹈成尸骨无存。

看不好看,吃又不能吃,随手一扔。茄梗小白球鼓囊囊,紫色尖刺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小球旁若无人地长,它咬紧牙关,胀开紫色躯体。塘边豆,豆如其名,塘边下种,悬空丛生,向它一伸手,踩塌小土块,落水惊起木桩青蜓。这一危险动作,不待爷爷卷起草帽檐,他差点跌回辣椒丛。蕃茄如茄刺阴冷,当然,泛白果实对小孩并无引力。

黄瓜,豆荚一类无害角色,让孩子玩兴大发。5月黄瓜细长,形如弯钩,小的一口包,稍大折两段,书包塞几条,与同学分食,每人一小截,对着女生咂咂咂,就怕嚼不响。黄瓜既可当菜,又好生食。十分方便。

三两条抛入老井,黄瓜生出小水泡,与深绿色丝状藻类一起轻呼吸。老井终年流水,青虾在藻间逡巡,身披完美保护色,嘴须摇晃,一双长钳或抓或探路,悠然其中。老井住客可不全是胆小鬼,鱼仔搭帮散步,搜寻井口食物碎屑,有馅饼掉下来么?

青虾出没,优质水源的象征,人类循着这自然启示,凿井而栖。夏季是丰水期,水满则溢,渗过青石板淌入溪沟,为石蟹、黄鳝带去清凉,黄瓜堵在了水口,青石板上的小童手甚至不用蹲下来。

黄瓜四味(下)

菜地延续的清凉,主妇之手能玩开花。

头道菜是,凉拌黄瓜。切片撒盐,5分钟滤出生水,糖醋调味,辣椒增色,封膜冷藏10分钟,简单诠释美味之道。

凉拌黄瓜既散口又送饭,通常情况下,人们扫光饭菜,黄瓜还剩半盆。一筷子,一筷子,懒得夹,索性捞入嘴,边嚼边捞,边捞边吞,紧接着又下一筷了。满足感会在酸甜微辣的汁水一滴不剩,一响饱嗝得以升华。小孩抢着喝,脑袋还没盆大,这会不怕辣了。

一盆拌黄瓜,能当老人一顿饭,老水缸飘一飘,老牙口忌惮冷食,井水绝无恶意,就着拌黄瓜不知不觉也能送半碗饭。

第二道菜,黄瓜炒肉。湖南老饕不独爱小炒肉。热油翻炒,催生神秘口感,能将拌黄瓜的满足感放大100倍。瘦肉配黄瓜,肉白瓜白蒜头白,一碗小炒清清白白,瓜韵绕齿,肉种暖胃。

瘦肉片少油煸炒,撒盐再入瓜片,遇热膨胀,溅出汁水,持续烹煮,肉紧汁浓。好一道湖南人偏爱的清淡菜。

蕃茄是成熟的喜悦,黄瓜是时鲜的清爽,它们来去匆匆,是夏末菜地早逝者。病树前头万木春,好在黄瓜从不让人失望。

老黄瓜个大体圆,皮粗纹显,尝鲜期的纤体蜕至稳重醇厚。恰似人生隐喻。

老黄瓜胸藏万粒籽,孩童志不在此。他们正围番茄藤打转,冰爽酸甜的果肉,令人难忘。黄瓜藤日渐枯萎,一些种子自睡梦醒,扒开这厚肉被,弹射出窗,落地发芽。

总有被遗忘的幽谷,幸存者肩黄瓜家族一盛夏繁衍的使命。持续日照,瓜皮加速失水,缝裂开了,瓜瓤外露,黑色表明腐烂来袭。沉睡时间到,准备跳伞逃生吧。

瓜瓤“保姆”心血耗尽,朝不保夕,待她枯成一绺干丝前,种子仍获得汁水。有“犟小孩”早已受够整齐划一,如机关枪一排排子弹,正跃跃欲试。

靠近太阳的种子,脱离族群,养得白胖离家去,若能躺入软泥,攀上高枝,仍能开花结果。裂开的口子,为飞禽开方便之门,选对位置,大方啄起来。一连数日,食客必登门,种子流进飞禽暖胃,化作鸟粪更护花。

再严实的伪装,都不敌主妇的眼睛。顺藤摸瓜,掐头去尾,斜刀厚片,一把紫苏煎黄瓜,挽救老黄瓜风味于无形。清蒸老黄瓜甘甜,一碗白米饭,足量蒸黄瓜浇头,大快朵颐。虽说嫩黄瓜得明年再续,眼下仍有黄瓜吃。

切段撒盐,只需借两日阳光,老黄瓜卷曲成硬通货。黄瓜皮炒肉,黄瓜皮小吃,这种百搭作物,难怪是菜地宠儿。

黄瓜吃法繁多,果蔬如今超越四季时令,餐桌不断供。利用生产过剩的勤劳双手日渐闲暇,主妇从未抛弃老黄瓜,除铭记往日时艰,自家菜地的获得感,非金钱得来之物。

浆果之欲

我家菜地,是由竹山脚8分淤田改造得来的。拨稻种菜,阔叶成景,闻竹影、喝山泉,主食稻米尽占地利,这低产小山边,是阔叶蔬菜宜居之所。

蔬果套种的立体农业,不是写进教材的,是靠锄头柴刀挥动的。低地叶菜,如空心菜,薯苗,纤瘦柔枝托不起参天梦,地毯战略赢得一席之地。软体土壤生物伴生,虫子尤适凉亭生活,蚂蚁甚至会搬走(青虫)入侵者。辣椒,茄子破土而出,发芽成簇,花落果熟,一直伸展到深秋。

人类创造了菜地景观,自然也能按意愿改造它。豆科植物,如早衰四季豆,惹虫的豆角,悬空簇生的塘边豆,其他如苦瓜、豌豆,搭上人造顺风车,在篱笆转承起伏,命系旁枝的被动,豆类总让人揪心。

这些一年生植物,唯有深谙抱团之道,才能生出飞天羽翼。一坑生三株苗,农民可不是让丝瓜苗彼此绞杀的。弱不禁风的藤蔓拉不住丝瓜,藤蔓依附木架,悬空丝瓜无枝可依,全凭藤蔓提拉。两根木桩关不住丝瓜藤,轻易抛开底桩,遇电线杆顺势上爬,边缠绕边成果。三两根瓜苗长成螺旋状,朝着陆点前进。这种弱者生存术,从逆境翻盘,自成一景。农人不敢摘电线丝瓜,这倔强生命,可是连菜地主人也玩弄了一把。

立体栽培各取所需,产出才能突破地理极限。一些蔬果生是主角命,另一些则专为装饰空地而来。

青椒炒毛豆,堪比小炒肉的另一道家常菜。夏日餐桌,凌晨宵夜,它惯常登场。

秧苗刚一成活,农人在田埂刨坑下豆种,通常一坑两三颗。豆苗堪称自给自足的典范,农民为主食产量煞费苦心,顶烈日,冒雨淋,施肥,喷药,除草,排水,一样工序少不得。主食所得的百般呵护,豆苗尽收眼底,自种豆洒肥,农人便不再问。

豆苗自强不息,靠遗传来的根瘤,富集土壤养分。这些田埂辅料,原系铲除野草之用,农人却难拒豆香。

一碗炒毛豆,多送饭三碗。能和小炒肉并提的家常菜,也只有毛豆了。青椒毛豆,蒜头佐味,豆类蛋白的满足感,吃素如荤。可是美食的极高境界呢!

吃毛豆自有一番豪情,持刀出门,手一挥必涂炭,马路旁一片狼藉,杂草腰断,一副佛挡杀佛的霸王嘴脸。田埂野草丛生,使人不复平川之勇,或大步流星,或碎步急驰,舞刀壮胆。我绝不敢天黑了去割豆,那等于给蛇随便下口的机会。

秋后,毛豆新鲜不再。煮熟冷藏,一盘炒毛豆上桌,堪称雪日珍馐。豆荚晒干剥壳,耐久存放。来年三月三,毒蛇出洞日,一碗地菜黄豆煮鸡蛋,不亚于喝雄黄酒壮胆。浏阳炒米,也掺黄豆,饮龙井时啃一把。绝佳茶点。

豆属“五谷”,是农耕对抗饥饿的武器。与毛豆同等命运的还有南瓜,冬瓜和玉米等。旧日时艰,菜地亦是“粮仓”。

粗粮养生时兴,人们找寻营养过剩疗法,瓜菜不再沉默。南瓜或南瓜架,四方木架,离地数米,瓜藤横躺木架晒太阳,比丝瓜听话多了。果实一个不落。总有种子遗落菜地,今年再上枝头,农人捡了个现成,嚼一口炒南瓜籽,加几条木头,秋天又有收成。

腥红南瓜,现身寓意丰收的年画,农人喜欢好彩头。冬瓜欲与南瓜比个头,常能略胜一筹,菜地出产的最大个头。南瓜饭,红薯饭,是物力维艰的记忆。瓜菜不离不弃,老农人饱含深情,在菜地浑然一体。

与辣椒同源的玉米,并未交上好运。毛坪里好玉米少见,村民对其情感寡淡,可每年仍下种,秸秆喂鱼,也多了个让鸟光顾的理由。

三月桃四月李五月杨梅六月瓜,周家菜地一角的果园,夏日惊喜不断。夜来风雨声,打落杨梅枝。杨梅季一过,开始浆果盛筵。春天,父亲垒起砖墙,作物清静幽居,开花,挂果,成熟。塘畔两株樱花,优质柑橘入园,是雄心壮志的开始。

时代在变,几亩水稻一块菜地的收成,仍是影响农人名声的一大指标。这类非货币属性的意见,当下还有市场吗?

我们的菜地

夏天,正午气温常常远高于40度,辣椒树虽拨得头筹,代价则是近乎烤熟。

4月初,辣椒破土而出,这些塑料棚密林,单株不比蚂蚁大多少。不出两个月,辣椒将证明它的适者生存逻辑。

它开花挂果,豌豆、莴笋等蔬菜生命接近尾声。豌豆荚压弯细枝,3米高的豆苗原地枯萎,而莴笋的生命终曲是,在高出可食用部位,抽穗结籽,然后枝干中空、腐败,大厦将颓,种子乘风远航。

在彻底腐烂前,作物被连根拨起,农人翻耕施肥,新苗正待入驻。

现在离辣椒长成枯木仍需数月,其生发过程的深情凝视者,行将作古。如果植物也能宣示主张,它的痛楚,干涸,负重和愤怒,这股洪流将吓退园丁。

我们赞美作物的奉献,菜地规则虽非物竞天择,是人制,效率至上才是菜地准则。一旦露出衰败之迹,就被农人剪除。

依托现代科技,效率至上,旧时预留菜种的美德遭弃,植物整一个夏日繁衍功夫白费,它们万千颗种子,或许一个幸存者都没有。农人种菜,异化成纯粹的杀戮。10年前摧残水田湿地的盲动,今天或重演。

耕作方式转变不过是人类社会变革的一个范例,出行速度,生活观念,乃至人类味蕾,拜工业化之手撩拨,欲壑难填。

菜地周而复始,栽种品种处于动态平衡,春种夏菜,夏播秋籽,萝卜白菜覆于雪下,冬天餐桌维生素不断供,这是农人在深秋翻耕菜地埋下的收成。

10年前,炉灰,人肥是菜地养分来源,现在养分获取方式仍维系着。柴火灶退出厨房是历史必然,草木灰浣衣洗头的功能将被遗忘,菜地作物喝着家肥,农家菜味不失。

保卫菜地是,保卫传统。

我们踩准时令脚步,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循时而动;菜地品种混搭,各抱地势,集光热水肥之功,沉淀永续美味;人和动物各取所需,年复一年,在有限土地深耕,人类脚步有所止,是对自然之神的敬畏。

新品将在菜地生根,我们习惯了丰收喜悦。传统待人突破,那只是有限技术与环境的讲和。技术让农民满怀希望,尔后一声叹息。它提高了产量,丰富了味道,改变了耕作方式,甚至重构了水田生态。

技术错了吗?半辈子种地的农民,正为结论大伤脑筋。父辈手把手传授的经验,有些仍适用,一些却已失效。农人立于天地间,身处变与不变大势,如何处变不惊?

祖父时代的菜地,没有围墙整齐和喜人的出产,芋头埋入水田淤田,坡地白菜被野草包围,青虫总捉不尽。他种一辈子菜,打了一辈子粮,收成不比现在高,想起来却让人敬畏。

祖父菜地早已荒芜,那汗水洒落,心事重重的“粮仓”,已随故人深沉入地了。

后人开辟菜地,5年改造成熟土。在这里,定期产出,栽种新品,主角,或者地力和水文演化,提供充足的食物,让生命繁衍不息,一路向前。估计在别处不会这样,菜地储存了多年数据,是了解人类生活的情感基石。是边脚料地块提供的启示。

毛坪里的菜地之夏,万语千言是道不尽的。你家的菜地之夏呢?趁这夜色浪漫,也请回想一下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