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也开始跟着涨价,现在买车划得来吗?

汽车公司涨价潮还在继续。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近30家汽车公司超80款车型宣布涨价。从以特斯拉、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到梅赛德斯-奔驰、宝马、上汽大众等传统汽车制造商,各大汽车制造商相继公布了旗下车型售价上调的信息。继电动车齐涨价后,燃油车大规模涨价或将拉开序幕。

即使是回望过去,汽车公司普遍涨价的行为并不多见,尤其对于传统汽车制造商,往往可以通过供应链优势、经销商返利以及调整库存等多种方式消化高成本压力。但是,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芯片短缺现状难以缓解,叠加上疫情对供应链和产能的影响,致使汽车制造成本高企,单凭品牌自身已经难以消化。

有业内人士推测,预计这波涨价潮或将蔓延至更多的汽车品牌。当涨价成为汽车公司为度过经营压力期不约而同选择的手段,现在会是最好的买车时机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电动车到燃油车,汽车公司轮番涨价

涨价潮首先从电动车开始。进入3月份,特斯拉率先宣布上调售价,小鹏汽车、理想汽车、零跑汽车等造车新势力纷纷跟进,其中零跑汽车C11全系车型最高涨价3万元,成为单次涨幅最高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梅赛德斯-奔驰则打响了燃油车品牌涨价的“第一枪”。官网显示,4月2日起,梅赛德斯-奔驰旗下14款车型售价均有不同幅度上调,涨幅最高达到12.1万元。宝马紧接着宣布旗下5款车型价格上调,涨价幅度在1600元至1.1万元不等。自主品牌长城魏牌也宣布,从4月15日起,对咖啡系在售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包括燃油和混动车型,上调幅度5000元至12000元。

魏牌CEO李瑞峰在社交平台直言,“补贴退坡还能挺一挺,芯片短缺还能熬一熬,即便一直忍受亏损,我们也没有转嫁给用户和经销商。但现在不光是芯片、电池材料成本的持续上涨,像钢铁、橡胶、铝合金的价格都在上涨,确实真的扛不住了。”

综合多家上调售价的公告可以发现,原材料价格飞涨是目前汽车公司上调售价的主因。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4月,锂价每吨涨至约48.6万元,同比暴涨5倍多;同一期间,钴价涨了约1.8倍,镍涨了约1.5倍。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依旧维持46.8万元/吨高位,而在年初,碳酸锂均价还停留在29万元/吨。

汽车行业分析师向界面新闻介绍,以A级车配置50kWh为例,当碳酸锂从25万元/吨上涨至50万/吨,单车成本将增长7000元至1万元;每吨镍价上涨10万元,也带来了单车三到四千元的成本上升。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让燃油车负担加重。招商证券指出,2022年铜和铝的价格均创下近十年的新高。1至2月,长江有色铜、铝、不锈钢的均价分别同比上涨了13%、36%、7%。宝马集团负责财务和中国事务的董事Nicolas Peter表示,“由于铑、钯、钢等原材料成本上涨,宝马整体制造成本可能会增加12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上海疫情同样为汽车公司成本控制带来难题。目前整个汽车制造业面临着包括线束在内的多种零部件紧缺,从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到橡胶、塑料制品,从广泛用于车身控制、信息娱乐系统的印刷电路板、微处理器到线束。任何一个微小零部件的缺失,都将导致新车无法交付。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受上游供应链间接影响,江苏等周边地区零部件厂商生产和交付延迟,导致汽车公司生产受限,“汽车供应链紧缺成本上升,估计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短期利润承压”。同时,零部件物流运输、员工驻厂闭环生产等运输和人力成本在疫情期间也大幅增加。

另外,从去年开始发酵的汽车芯片短缺问题今年依旧存在,日本强震造成芯片供应商瑞萨电子一度停产,导致近期缺芯加剧,推升汽车生产成本。叠加上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政策红利逐渐消失,汽车公司难以承压,纷纷上调售价,将部分生产成本转移至消费者。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产品实力整体提升,汽车涨价应需理性看待

汽车产业链十分复杂,涉及到多个方面,产品价格不仅关系到汽车公司本身,更折射出整个汽车产业链的现状。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波涨价有助于整个汽车产业链度过经营压力期和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应需理性看待。

另一方面,汽车产业正从机械化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方向推进的变革时期,汽车的产品定位逐渐从出行工具向移动生活空间和出行空间转化。在产品自身智能网联、科技配置大幅提升的前提下,合理的涨价幅度消费者感知并不明显。

以上汽大众大众品牌为例,官网显示旗下新能源车型(含ID.纯电系列,PHEV插电混动系列),上调幅度为3000元至5000元不等;燃油车型上调幅度为1000元至3000元不等。和其研发投入与智能化水平提升相比,此次价格基本没有太大浮动。

目前,上汽大众大众品牌几乎全车系标配ACC自适应巡航、启停和能量回收系统等,同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慧车联系统,抬头显示等先进科技都大量应用在新车上,产品力有多方位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涨价潮尚未到结束的时候。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此前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规模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虽然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但预计今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销量显示,在3月份新能源汽车公司涨价潮后,新能源车零售市场依旧订单火爆。小鹏汽车4 月销量仍接近万辆、广汽埃安破万辆、比亚迪销量超 10 万辆。浦银国际科技分析师沈岱在报告中指出,“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仍将持续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今年一季度的两轮价格调整,对今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影响有限,”

国海证券报告指出,涨价潮将是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次洗牌,市场份额将向优质品牌进一步集中。具备较高产品力的优质品牌,能够较好消化涨价对销量带来的短期负面影响。

提价往往影响消费者短期决策,从中长期看,消费者心理价位预期也将随市场价格整体环境变化而改变。尤其是对于伴随着智能手机崛起年轻消费者,价格只是考虑因素之一,产品本身的智能化水平是影响购车决策更重要的考量因素。

对于现阶段持续蔓延的涨价潮,消费者最关心的是现在购车是否为最佳时机。根据乘联会数据,4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04.2万辆,同比下降35.5%,环比下降34.0%,4月零售同比与环比增速均处于当月历史最低值。持续下滑的车市以及疫情造成的供应链短缺或将引发车市新一轮涨价潮,预计近期会有更多品牌加入涨价,短期内终端优惠进一步收窄。

长期来看,原材料价格尚未见回落趋势,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带来的汽车产量缩减,今后几个月渠道端的库存会进一步降低,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届时买车的成本极有可能上升。因此,对于有购车需求的用户来说,现在或许是买车的最好时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燃油车也开始跟着涨价,现在买车划得来吗?

汽车公司涨价潮还在继续。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近30家汽车公司超80款车型宣布涨价。从以特斯拉、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到梅赛德斯-奔驰、宝马、上汽大众等传统汽车制造商,各大汽车制造商相继公布了旗下车型售价上调的信息。继电动车齐涨价后,燃油车大规模涨价或将拉开序幕。

即使是回望过去,汽车公司普遍涨价的行为并不多见,尤其对于传统汽车制造商,往往可以通过供应链优势、经销商返利以及调整库存等多种方式消化高成本压力。但是,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芯片短缺现状难以缓解,叠加上疫情对供应链和产能的影响,致使汽车制造成本高企,单凭品牌自身已经难以消化。

有业内人士推测,预计这波涨价潮或将蔓延至更多的汽车品牌。当涨价成为汽车公司为度过经营压力期不约而同选择的手段,现在会是最好的买车时机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电动车到燃油车,汽车公司轮番涨价

涨价潮首先从电动车开始。进入3月份,特斯拉率先宣布上调售价,小鹏汽车、理想汽车、零跑汽车等造车新势力纷纷跟进,其中零跑汽车C11全系车型最高涨价3万元,成为单次涨幅最高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梅赛德斯-奔驰则打响了燃油车品牌涨价的“第一枪”。官网显示,4月2日起,梅赛德斯-奔驰旗下14款车型售价均有不同幅度上调,涨幅最高达到12.1万元。宝马紧接着宣布旗下5款车型价格上调,涨价幅度在1600元至1.1万元不等。自主品牌长城魏牌也宣布,从4月15日起,对咖啡系在售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包括燃油和混动车型,上调幅度5000元至12000元。

魏牌CEO李瑞峰在社交平台直言,“补贴退坡还能挺一挺,芯片短缺还能熬一熬,即便一直忍受亏损,我们也没有转嫁给用户和经销商。但现在不光是芯片、电池材料成本的持续上涨,像钢铁、橡胶、铝合金的价格都在上涨,确实真的扛不住了。”

综合多家上调售价的公告可以发现,原材料价格飞涨是目前汽车公司上调售价的主因。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4月,锂价每吨涨至约48.6万元,同比暴涨5倍多;同一期间,钴价涨了约1.8倍,镍涨了约1.5倍。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依旧维持46.8万元/吨高位,而在年初,碳酸锂均价还停留在29万元/吨。

汽车行业分析师向界面新闻介绍,以A级车配置50kWh为例,当碳酸锂从25万元/吨上涨至50万/吨,单车成本将增长7000元至1万元;每吨镍价上涨10万元,也带来了单车三到四千元的成本上升。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让燃油车负担加重。招商证券指出,2022年铜和铝的价格均创下近十年的新高。1至2月,长江有色铜、铝、不锈钢的均价分别同比上涨了13%、36%、7%。宝马集团负责财务和中国事务的董事Nicolas Peter表示,“由于铑、钯、钢等原材料成本上涨,宝马整体制造成本可能会增加12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上海疫情同样为汽车公司成本控制带来难题。目前整个汽车制造业面临着包括线束在内的多种零部件紧缺,从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到橡胶、塑料制品,从广泛用于车身控制、信息娱乐系统的印刷电路板、微处理器到线束。任何一个微小零部件的缺失,都将导致新车无法交付。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受上游供应链间接影响,江苏等周边地区零部件厂商生产和交付延迟,导致汽车公司生产受限,“汽车供应链紧缺成本上升,估计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短期利润承压”。同时,零部件物流运输、员工驻厂闭环生产等运输和人力成本在疫情期间也大幅增加。

另外,从去年开始发酵的汽车芯片短缺问题今年依旧存在,日本强震造成芯片供应商瑞萨电子一度停产,导致近期缺芯加剧,推升汽车生产成本。叠加上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政策红利逐渐消失,汽车公司难以承压,纷纷上调售价,将部分生产成本转移至消费者。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产品实力整体提升,汽车涨价应需理性看待

汽车产业链十分复杂,涉及到多个方面,产品价格不仅关系到汽车公司本身,更折射出整个汽车产业链的现状。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波涨价有助于整个汽车产业链度过经营压力期和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应需理性看待。

另一方面,汽车产业正从机械化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方向推进的变革时期,汽车的产品定位逐渐从出行工具向移动生活空间和出行空间转化。在产品自身智能网联、科技配置大幅提升的前提下,合理的涨价幅度消费者感知并不明显。

以上汽大众大众品牌为例,官网显示旗下新能源车型(含ID.纯电系列,PHEV插电混动系列),上调幅度为3000元至5000元不等;燃油车型上调幅度为1000元至3000元不等。和其研发投入与智能化水平提升相比,此次价格基本没有太大浮动。

目前,上汽大众大众品牌几乎全车系标配ACC自适应巡航、启停和能量回收系统等,同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慧车联系统,抬头显示等先进科技都大量应用在新车上,产品力有多方位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涨价潮尚未到结束的时候。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此前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规模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虽然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但预计今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销量显示,在3月份新能源汽车公司涨价潮后,新能源车零售市场依旧订单火爆。小鹏汽车4 月销量仍接近万辆、广汽埃安破万辆、比亚迪销量超 10 万辆。浦银国际科技分析师沈岱在报告中指出,“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仍将持续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今年一季度的两轮价格调整,对今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影响有限,”

国海证券报告指出,涨价潮将是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次洗牌,市场份额将向优质品牌进一步集中。具备较高产品力的优质品牌,能够较好消化涨价对销量带来的短期负面影响。

提价往往影响消费者短期决策,从中长期看,消费者心理价位预期也将随市场价格整体环境变化而改变。尤其是对于伴随着智能手机崛起年轻消费者,价格只是考虑因素之一,产品本身的智能化水平是影响购车决策更重要的考量因素。

对于现阶段持续蔓延的涨价潮,消费者最关心的是现在购车是否为最佳时机。根据乘联会数据,4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04.2万辆,同比下降35.5%,环比下降34.0%,4月零售同比与环比增速均处于当月历史最低值。持续下滑的车市以及疫情造成的供应链短缺或将引发车市新一轮涨价潮,预计近期会有更多品牌加入涨价,短期内终端优惠进一步收窄。

长期来看,原材料价格尚未见回落趋势,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带来的汽车产量缩减,今后几个月渠道端的库存会进一步降低,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届时买车的成本极有可能上升。因此,对于有购车需求的用户来说,现在或许是买车的最好时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