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孙正义不敢再冒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孙正义不敢再冒险

巨亏的软银,也不敢激进了。

文|连线Insight 韩滢

编辑|李信

2022年5月12日下午,软银集团CEO孙正义照例出现在公司业绩发布会上。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业绩会上孙正义多次提到防御、谨慎这类词语,面色凝重。

这与上个财年业绩会上意气风发的孙正义形成鲜明对比。当时,孙正义表示软银在一个季度内取得的利润比历史上任何一家日本公司都多。

如今孙正义突然调整口风,这被外界看做是孙正义放慢投资脚步的信号。

其实早在今年3月,软银内部一次会议上,孙正义就要求高管们放慢投资速度。随后,软银愿景基金管理合伙人对外表态:基金正在计划减少投资。

一向在投资圈高歌猛进的孙正义,做出这样的动作和决定是十分罕见的。

要知道,曾经那个6分钟投资阿里巴巴,28分钟投资WeWork的孙正义还令投资圈记忆犹新。

极具赌性和掌控欲的孙正义,让他的投资风格可以用疯狂二字来形容。与之共同发展的,是高估值、碾压式前进的软银集团。

但就在今年,历史性的一幕发生了。软银集团公布2021财年(2021年4月1日-2022年3月31日)财报,截至2022年3月31日,软银集团2021财年净亏损约为900亿元。翻开过去二十年的创投历史,这样的巨额亏损第一次出现。

面对巨亏的软银集团与股东的压力,孙正义努力向投资者保证,软银的债务负担是可控的,他正在采取不同战略来适应动荡的市场,比如将软银2022年的投资额减半或四分之一。

很明显,曾经豪赌未来的孙正义,不敢再冒险了。

事实上,相似的一幕也发生在国内创投圈的身上。受到疫情及宏观环境的影响,2022年中概股迎来了低潮,投资市场正进入至暗时刻。“能不出手就不出手”的保守投资风格成为行业共识。

如今的孙正义64岁了,离他19岁时做的那份“人生规划”的退休时间,已经过去了4年。但目前来看,孙正义还远没有到达退休的时候,接下来孙正义也不敢延续以往疯狂的投资风格,谨慎成为其接下来的关键词。

1、曾豪赌未来的孙正义,不敢再冒险

“公司唯一的上限就是创始人的野心”。孙正义曾在投资共享办公企业WeWork时,告诉WeWork创始人诺依曼,“在一场战斗中,疯子比聪明人更容易赢。”

正如这句话一样,孙正义的投资风格也呈现激进的状态。

也是这种投资风格,让他的投资历程出现了两个命运般的转折点。而这两个转折点都与数字相关,分别是6和28。

将这两个数字量化为时间,两个投资项目便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前者是1999年孙正义与马云在北京会面6分钟,便决定投资阿里巴巴;后者是在第一次投资WeWork时,孙正义只用了28分钟。

两笔只靠直觉、不顾估值的投资一度成为创投圈的神话。

但如今,一切都在发生转变。

尤其在WeWork第一次冲击IPO失败导致市值大跌;孙正义重仓的滴滴、Uber等企业股价下跌;印度经济型连锁酒店OYO出现巨额亏损后……孙正义也开始进行自我反思,其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表示,“战术上反思、战略不变、愿景也不变。”

只可惜,孙正义的反思没有为软银带来好看的业绩。

前不久,面对软银史无前例的亏损,现场面色凝重的孙正义表示,软银集团将正式放缓投资,采取保守的投资步伐,与2021年相比,今年的投资额将缩减25%-50%。

事实上,孙正义早就预料到了这场危机的来袭。两个月前,孙正义已经在软银内部会议中要求高管放慢投资速度,这算得上是孙正义第一次表示全球范围内外收缩投资。

硅谷独立智库CB Insights数据显示,以投资数量来看,2022年Q1全球最活跃的投资机构排名中,软银排名第9,共投资了55家公司。将这一数字与第一名老虎环球管理投资的120家公司对比,相差一倍之多。

2022年Q1全球十大活跃投资机构,图源CBInsights中文微信公众号

而2021年Q4,软银投资了60家公司,排在全球最活跃投资机构的第七位。可以看到,无论是投资数量还是活跃度,软银集团都在下降。

即便是在软银看好的金融科技领域,以投资数量来看,2022年Q1在全球最活跃的前六家投资机构中,软银集团排名最末,共投资了17家公司。

2022 年 Q1 在金融科技领域全球最活跃的前六家投资机构,图源CBInsights中文微信公众号

不仅放慢投资脚步,孙正义还开始让软银售卖部分公司的股票。今年3月,软银以低于每股21美元的价格甩卖了韩国电商巨头Coupang的股票,这个价格较去年Coupang IPO的发行价低了40%。

至此,一路高歌猛进的软银罕见减缓投资节奏,在全球投资圈受到关注。要知道,孙正义和软银历来被视为一级市场风向标之一,其投资风格也被外界津津乐道。

在投资圈内,孙正义甚至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十倍先生”。所谓十倍先生,业界流传很广的说法是,众多创始人在与孙正义会面,短促的对话之后,孙正义会立马打断直接谈钱,并给出四五倍甚至十倍的融资金额。

一位知名风险投资人曾向晚点LatePost表示,孙正义的投资方法几十年其实从没变过。当年VC投几十万、100万美元,他敢投几千万美元;今天VC可以投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他投30亿、50亿美元。

可以看出,曾经孙正义的投资风格是激进的、强势的,但如今面对巨额亏损与未来的不确定性,孙正义也不敢再冒险,最终将投资脚步放慢了。

2、曾经的激进,让软银巨亏

2019年,软银集团遭遇了14年来的首次亏损。随后的某场发布会上,62岁的孙正义表示自己的投资判断很糟糕。

到了2022年5月12日的财报发布会上,64岁的孙正义表示,“在这个混乱的世界,我们应该采取的方法是防御。”

虽然,以前的失败让孙正义和软银有逆风翻盘的机会。但今时不同往日,在资本市场一片低迷的情况下,软银集团终究落下神坛。

硅谷独立智库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软银去年投资了195家私营企业,依旧保持了疯狂的出手。在整体投资环境不好的前提下,这种疯狂出手自然让软银损失惨重——大多数软银参股公司的股价都已经低于发行价。

上周四,孙正义在日本东京公布了软银集团2021财年年报,业绩让外界大跌眼镜。

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软银集团2021财年净亏损为1.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00亿元)。其中,愿景基金2021财年净亏损高达2.6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00亿元),是软银集团主要的亏损来源。

具体而言,愿景基金一期和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亏损。愿景基金一期前三大亏损来自滴滴、WeWork、Grab,愿景基金二期的前三大亏损来自WeWork、京东物流和叮咚买菜。

可以看到,WeWork首当其冲地成为软银的“烂摊子”。要知道,28分钟的“直觉”投资,让软银在WeWork这个项目里累计花费了近190亿美元。CNN援引里昂证券和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IPO之前,软银和软银愿景基金已向WeWork注资近110亿美元,至少持股27%。

后来WeWork第一次上市折戟、市值腰斩的故事人尽皆知。甚至在2019年11月的软银二季度财报发布会上,孙正义表示“对WeWork董事长亚当·诺伊曼的错判,是我犯的最大错误,这让我感到羞愧。”

图源WeWork微信公众号

同样“跌跌不休”的还有新加坡外卖平台Grab。自2021年底在纳斯达克上市后,其股价也持续下跌,在2021财年第四季度Grab股价直接“腰斩”。上市至今,Grab市值也已跌去四分之三。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电商平台Coupang去年3月上市时,股价大涨40%,软银从中获得近250亿美元的回报,一度被软银看作是第二个“阿里巴巴”。可遗憾的是,自上市至2021财年末,Coupang股价已经下跌近五成。财报显示,愿景基金一期在Coupang的投资损失达1.6万亿日元。

需要注意的是,软银集团2021财年的亏损主要集中于2021财年第四季度(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这期间软银集团净亏损2.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08亿元),创下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季度净亏损。

野村证券报告显示,2022年一季度,愿景基金投资持有的34只科技股中有32只出现了亏损。更夸张的是,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愿景基金一期所持大部分上市公司股价自年初以来已腰斩,如果软银一直未减持,则潜在损失或已超250亿美元。

明显的对比是,去年同期,软银愿景基金还实现收益4.03万亿日元。在巨大的亏损面前,孙正义也许难辞其咎。

在井上笃夫写的《信仰·孙正义传》的结尾,孙正义说:“位居三流,含恨而死,我讨厌这样的结果。我要成为第一,而且遥遥领先。”

孙正义是强势的,他带领的软银集团也是。但强势并没有让软银集团成为第一。一直以来,外界的一个声音是,软银或许会死在孙正义的疯狂之中。一位硅谷投资人曾对腾讯《深网》坦言,愿景基金的最大风险,也许在于孙正义本人。

一个细节是,以往孙正义进行新的投资时,经常会告诉被投公司创始人,他们公司可以和阿里巴巴一样强大。只可惜,在阿里巴巴之外,这几年外界关注的更多是孙正义投资失利的案例,而软银,也经不起再巨亏了。

3、未来十年,整个投资界都将变保守

1976年,19岁的孙正义在美国奥克兰一个小超市买了一份《大众电子》杂志。出现在他面前的是,英特尔i8080芯片的照片。从未见过的画面冲击了孙正义的大脑。

或许是那种澎湃的心情所致,他给自己定下了未来50年的人生规划。包括20岁,开始创业,向世界宣告他的存在;30岁,赚够千亿日元的种子基金,用于投身伟大事业;60岁,退休,把事业交给接班人。

如今,64岁的孙正义还以软银CEO的身份出现在各个场合之中,退休一事尚未提上日程。最主要的问题是,外部的环境和内部的亏损让孙正义无法离开。

正如软银集团在本次财报发布会上表示:“投资环境仍然充满挑战,被快速上升的通胀、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风险和全球能源危机所支配。”

眼下,软银相似的一幕正在国内创投圈上演。震荡、寒冬、破发成为投资圈的关键词。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市场新募集基金数量共1374支,其中外币基金方面情况堪忧,今年第一季度共20支外币基金发生新一轮募集,同比下降57.4%;披露募集金额约315.1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幅度达62.6%。

2019Q1-2022Q1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各季度募集情况,图源清科研究微信公众号

珍惜手上现有的牌、放慢投资脚步成为行业的共识。今年一季度,国内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2155起投资,同比下降27.5%;披露投资金额为1968.2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7.1%,堪称腰斩。

伴随着投资回报不理想、募不到钱,裁员、取消年终奖的事在投资圈时有发生。

据投资界报道,曾参与元气森林等明星项目的某头部PE今年一季度起在内部实施裁员;北京某顶级PE今年2月算完账,在内部通知不发去年的年终奖了;某位直接投资人表示,其老板直接喊停现有投资,公司一个季度都没有开张。

即便是头部机构,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收缩投资。CB Insights报告显示,2021年Q1全球范围内金融科技领域最活跃的投资机构为红杉资本。但到了今年Q1,前六名中都没有红杉资本的身影。

2020年Q1-2021年Q1全球金融科技领域最活跃的投资机构,图源CBInsights中文微信公众号

现实情况是,随着中概股普遍大跌,投资放缓,寒冬已至,投资圈正经历着残酷的洗牌期,原有的“二八法则”也正在向更残酷的“一九定律”演变。

晨壹投资创始人、原华泰总裁刘晓丹在晨壹投资年度合伙人会议发表的《在动态中坚持》演讲中提到,投资机构寒冬才刚开始,一大批PE/VC将被淘汰。

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也在接受《深网》专访时提到,现在整个募资的环境并不是很好,市场上还在坚持募资的估计是少数,美元机构的主要LP、投资人都在北美,现在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一些改变,且过去10年的价值创造跟未来10年的价值创造可以说是很不一样。

如今,全民PE、VC时代早已过去,资本造富神话也接近落幕,曾经的疯狂势必会被按下暂停键。未来十年,或许整个投资界都将处于保守的状态。

与此同时,曾经互联网大厂的“摇钱树”CVC业务也集体踩下急刹车。

被称为“国内顶级风投”的腾讯公司,旗下的腾讯投资今年采取“能不出手就不出手”的策略,投资官网悄然关闭;字节更是直接裁撤了战略投资部门;阿里CEO张勇退出微博董事会,对土豆网的持股也改为“间接”。

不可否认的是,高估值泡沫破裂之后,曾经的狂热给中国乃至全球投资圈上了一课,即便是孙正义以及头部投资机构也不能幸免。

头部投资机构收缩的表现是整个投资圈的缩影。透过这些表象,更深层次的变化是,在疫情反复、地缘政治、政策收紧等问题带来的宏观经济影响下,投资圈正在回归理性和保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孙正义

  • 软银据悉讨论与英特尔合作开发人工智能芯片,以抗衡英伟达
  • 软银孙正义,把创始人告了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孙正义不敢再冒险

巨亏的软银,也不敢激进了。

文|连线Insight 韩滢

编辑|李信

2022年5月12日下午,软银集团CEO孙正义照例出现在公司业绩发布会上。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业绩会上孙正义多次提到防御、谨慎这类词语,面色凝重。

这与上个财年业绩会上意气风发的孙正义形成鲜明对比。当时,孙正义表示软银在一个季度内取得的利润比历史上任何一家日本公司都多。

如今孙正义突然调整口风,这被外界看做是孙正义放慢投资脚步的信号。

其实早在今年3月,软银内部一次会议上,孙正义就要求高管们放慢投资速度。随后,软银愿景基金管理合伙人对外表态:基金正在计划减少投资。

一向在投资圈高歌猛进的孙正义,做出这样的动作和决定是十分罕见的。

要知道,曾经那个6分钟投资阿里巴巴,28分钟投资WeWork的孙正义还令投资圈记忆犹新。

极具赌性和掌控欲的孙正义,让他的投资风格可以用疯狂二字来形容。与之共同发展的,是高估值、碾压式前进的软银集团。

但就在今年,历史性的一幕发生了。软银集团公布2021财年(2021年4月1日-2022年3月31日)财报,截至2022年3月31日,软银集团2021财年净亏损约为900亿元。翻开过去二十年的创投历史,这样的巨额亏损第一次出现。

面对巨亏的软银集团与股东的压力,孙正义努力向投资者保证,软银的债务负担是可控的,他正在采取不同战略来适应动荡的市场,比如将软银2022年的投资额减半或四分之一。

很明显,曾经豪赌未来的孙正义,不敢再冒险了。

事实上,相似的一幕也发生在国内创投圈的身上。受到疫情及宏观环境的影响,2022年中概股迎来了低潮,投资市场正进入至暗时刻。“能不出手就不出手”的保守投资风格成为行业共识。

如今的孙正义64岁了,离他19岁时做的那份“人生规划”的退休时间,已经过去了4年。但目前来看,孙正义还远没有到达退休的时候,接下来孙正义也不敢延续以往疯狂的投资风格,谨慎成为其接下来的关键词。

1、曾豪赌未来的孙正义,不敢再冒险

“公司唯一的上限就是创始人的野心”。孙正义曾在投资共享办公企业WeWork时,告诉WeWork创始人诺依曼,“在一场战斗中,疯子比聪明人更容易赢。”

正如这句话一样,孙正义的投资风格也呈现激进的状态。

也是这种投资风格,让他的投资历程出现了两个命运般的转折点。而这两个转折点都与数字相关,分别是6和28。

将这两个数字量化为时间,两个投资项目便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前者是1999年孙正义与马云在北京会面6分钟,便决定投资阿里巴巴;后者是在第一次投资WeWork时,孙正义只用了28分钟。

两笔只靠直觉、不顾估值的投资一度成为创投圈的神话。

但如今,一切都在发生转变。

尤其在WeWork第一次冲击IPO失败导致市值大跌;孙正义重仓的滴滴、Uber等企业股价下跌;印度经济型连锁酒店OYO出现巨额亏损后……孙正义也开始进行自我反思,其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表示,“战术上反思、战略不变、愿景也不变。”

只可惜,孙正义的反思没有为软银带来好看的业绩。

前不久,面对软银史无前例的亏损,现场面色凝重的孙正义表示,软银集团将正式放缓投资,采取保守的投资步伐,与2021年相比,今年的投资额将缩减25%-50%。

事实上,孙正义早就预料到了这场危机的来袭。两个月前,孙正义已经在软银内部会议中要求高管放慢投资速度,这算得上是孙正义第一次表示全球范围内外收缩投资。

硅谷独立智库CB Insights数据显示,以投资数量来看,2022年Q1全球最活跃的投资机构排名中,软银排名第9,共投资了55家公司。将这一数字与第一名老虎环球管理投资的120家公司对比,相差一倍之多。

2022年Q1全球十大活跃投资机构,图源CBInsights中文微信公众号

而2021年Q4,软银投资了60家公司,排在全球最活跃投资机构的第七位。可以看到,无论是投资数量还是活跃度,软银集团都在下降。

即便是在软银看好的金融科技领域,以投资数量来看,2022年Q1在全球最活跃的前六家投资机构中,软银集团排名最末,共投资了17家公司。

2022 年 Q1 在金融科技领域全球最活跃的前六家投资机构,图源CBInsights中文微信公众号

不仅放慢投资脚步,孙正义还开始让软银售卖部分公司的股票。今年3月,软银以低于每股21美元的价格甩卖了韩国电商巨头Coupang的股票,这个价格较去年Coupang IPO的发行价低了40%。

至此,一路高歌猛进的软银罕见减缓投资节奏,在全球投资圈受到关注。要知道,孙正义和软银历来被视为一级市场风向标之一,其投资风格也被外界津津乐道。

在投资圈内,孙正义甚至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十倍先生”。所谓十倍先生,业界流传很广的说法是,众多创始人在与孙正义会面,短促的对话之后,孙正义会立马打断直接谈钱,并给出四五倍甚至十倍的融资金额。

一位知名风险投资人曾向晚点LatePost表示,孙正义的投资方法几十年其实从没变过。当年VC投几十万、100万美元,他敢投几千万美元;今天VC可以投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他投30亿、50亿美元。

可以看出,曾经孙正义的投资风格是激进的、强势的,但如今面对巨额亏损与未来的不确定性,孙正义也不敢再冒险,最终将投资脚步放慢了。

2、曾经的激进,让软银巨亏

2019年,软银集团遭遇了14年来的首次亏损。随后的某场发布会上,62岁的孙正义表示自己的投资判断很糟糕。

到了2022年5月12日的财报发布会上,64岁的孙正义表示,“在这个混乱的世界,我们应该采取的方法是防御。”

虽然,以前的失败让孙正义和软银有逆风翻盘的机会。但今时不同往日,在资本市场一片低迷的情况下,软银集团终究落下神坛。

硅谷独立智库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软银去年投资了195家私营企业,依旧保持了疯狂的出手。在整体投资环境不好的前提下,这种疯狂出手自然让软银损失惨重——大多数软银参股公司的股价都已经低于发行价。

上周四,孙正义在日本东京公布了软银集团2021财年年报,业绩让外界大跌眼镜。

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软银集团2021财年净亏损为1.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00亿元)。其中,愿景基金2021财年净亏损高达2.6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00亿元),是软银集团主要的亏损来源。

具体而言,愿景基金一期和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亏损。愿景基金一期前三大亏损来自滴滴、WeWork、Grab,愿景基金二期的前三大亏损来自WeWork、京东物流和叮咚买菜。

可以看到,WeWork首当其冲地成为软银的“烂摊子”。要知道,28分钟的“直觉”投资,让软银在WeWork这个项目里累计花费了近190亿美元。CNN援引里昂证券和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IPO之前,软银和软银愿景基金已向WeWork注资近110亿美元,至少持股27%。

后来WeWork第一次上市折戟、市值腰斩的故事人尽皆知。甚至在2019年11月的软银二季度财报发布会上,孙正义表示“对WeWork董事长亚当·诺伊曼的错判,是我犯的最大错误,这让我感到羞愧。”

图源WeWork微信公众号

同样“跌跌不休”的还有新加坡外卖平台Grab。自2021年底在纳斯达克上市后,其股价也持续下跌,在2021财年第四季度Grab股价直接“腰斩”。上市至今,Grab市值也已跌去四分之三。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电商平台Coupang去年3月上市时,股价大涨40%,软银从中获得近250亿美元的回报,一度被软银看作是第二个“阿里巴巴”。可遗憾的是,自上市至2021财年末,Coupang股价已经下跌近五成。财报显示,愿景基金一期在Coupang的投资损失达1.6万亿日元。

需要注意的是,软银集团2021财年的亏损主要集中于2021财年第四季度(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这期间软银集团净亏损2.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08亿元),创下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季度净亏损。

野村证券报告显示,2022年一季度,愿景基金投资持有的34只科技股中有32只出现了亏损。更夸张的是,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愿景基金一期所持大部分上市公司股价自年初以来已腰斩,如果软银一直未减持,则潜在损失或已超250亿美元。

明显的对比是,去年同期,软银愿景基金还实现收益4.03万亿日元。在巨大的亏损面前,孙正义也许难辞其咎。

在井上笃夫写的《信仰·孙正义传》的结尾,孙正义说:“位居三流,含恨而死,我讨厌这样的结果。我要成为第一,而且遥遥领先。”

孙正义是强势的,他带领的软银集团也是。但强势并没有让软银集团成为第一。一直以来,外界的一个声音是,软银或许会死在孙正义的疯狂之中。一位硅谷投资人曾对腾讯《深网》坦言,愿景基金的最大风险,也许在于孙正义本人。

一个细节是,以往孙正义进行新的投资时,经常会告诉被投公司创始人,他们公司可以和阿里巴巴一样强大。只可惜,在阿里巴巴之外,这几年外界关注的更多是孙正义投资失利的案例,而软银,也经不起再巨亏了。

3、未来十年,整个投资界都将变保守

1976年,19岁的孙正义在美国奥克兰一个小超市买了一份《大众电子》杂志。出现在他面前的是,英特尔i8080芯片的照片。从未见过的画面冲击了孙正义的大脑。

或许是那种澎湃的心情所致,他给自己定下了未来50年的人生规划。包括20岁,开始创业,向世界宣告他的存在;30岁,赚够千亿日元的种子基金,用于投身伟大事业;60岁,退休,把事业交给接班人。

如今,64岁的孙正义还以软银CEO的身份出现在各个场合之中,退休一事尚未提上日程。最主要的问题是,外部的环境和内部的亏损让孙正义无法离开。

正如软银集团在本次财报发布会上表示:“投资环境仍然充满挑战,被快速上升的通胀、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风险和全球能源危机所支配。”

眼下,软银相似的一幕正在国内创投圈上演。震荡、寒冬、破发成为投资圈的关键词。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市场新募集基金数量共1374支,其中外币基金方面情况堪忧,今年第一季度共20支外币基金发生新一轮募集,同比下降57.4%;披露募集金额约315.1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幅度达62.6%。

2019Q1-2022Q1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各季度募集情况,图源清科研究微信公众号

珍惜手上现有的牌、放慢投资脚步成为行业的共识。今年一季度,国内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2155起投资,同比下降27.5%;披露投资金额为1968.2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7.1%,堪称腰斩。

伴随着投资回报不理想、募不到钱,裁员、取消年终奖的事在投资圈时有发生。

据投资界报道,曾参与元气森林等明星项目的某头部PE今年一季度起在内部实施裁员;北京某顶级PE今年2月算完账,在内部通知不发去年的年终奖了;某位直接投资人表示,其老板直接喊停现有投资,公司一个季度都没有开张。

即便是头部机构,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收缩投资。CB Insights报告显示,2021年Q1全球范围内金融科技领域最活跃的投资机构为红杉资本。但到了今年Q1,前六名中都没有红杉资本的身影。

2020年Q1-2021年Q1全球金融科技领域最活跃的投资机构,图源CBInsights中文微信公众号

现实情况是,随着中概股普遍大跌,投资放缓,寒冬已至,投资圈正经历着残酷的洗牌期,原有的“二八法则”也正在向更残酷的“一九定律”演变。

晨壹投资创始人、原华泰总裁刘晓丹在晨壹投资年度合伙人会议发表的《在动态中坚持》演讲中提到,投资机构寒冬才刚开始,一大批PE/VC将被淘汰。

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也在接受《深网》专访时提到,现在整个募资的环境并不是很好,市场上还在坚持募资的估计是少数,美元机构的主要LP、投资人都在北美,现在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一些改变,且过去10年的价值创造跟未来10年的价值创造可以说是很不一样。

如今,全民PE、VC时代早已过去,资本造富神话也接近落幕,曾经的疯狂势必会被按下暂停键。未来十年,或许整个投资界都将处于保守的状态。

与此同时,曾经互联网大厂的“摇钱树”CVC业务也集体踩下急刹车。

被称为“国内顶级风投”的腾讯公司,旗下的腾讯投资今年采取“能不出手就不出手”的策略,投资官网悄然关闭;字节更是直接裁撤了战略投资部门;阿里CEO张勇退出微博董事会,对土豆网的持股也改为“间接”。

不可否认的是,高估值泡沫破裂之后,曾经的狂热给中国乃至全球投资圈上了一课,即便是孙正义以及头部投资机构也不能幸免。

头部投资机构收缩的表现是整个投资圈的缩影。透过这些表象,更深层次的变化是,在疫情反复、地缘政治、政策收紧等问题带来的宏观经济影响下,投资圈正在回归理性和保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