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藤国
路透剥离的“藏经阁”里面装了什么宝藏?
汤森路透在去年10月便开始出售旗下知识产权与科技业务,并引来多家竞购,最终被卖出了35.5亿美元的高价。两家私募基金公司(PE)为何砸钱买下这个业务?通过观察这个业务下所含的子业务,我们发现这两家PE是打算在中国大干一场了。
1. 学术研究、出版与分析 学术研究、出版与分析业务包含了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大型数据库——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作为创建于1961年的文献检索工具,SCI通过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收录了全球最优秀的科学期刊,内容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这些文献在被科学地整理与概括下之后,录入数据库,供科研人员参考与引述。
另外,其每年6月都会公布上一年的期刊引用报告(JCR),对每份期刊的被引用次数进行统计运算,从而给各期刊的影响力做出评级,称为影响因子。前些天,汤森路透出售知识产权与科技业务的消息引爆了整个中国科研界,因为中国科研界将SCI数据库奉为论文评价准绳。不少科研机构以被收录到SCI中的文章数量来评价一位科研人员的能力与成就,次数越多越好,影响因子越大越好。
2. 企业研发与知识产权 企业研发与知识产权业务即汤森路透通过其拥有的全球最重要的专利数据库,配以各个行业领域的研究团队为企业、政府、大学和律所提供知识产权战略咨询服务。中国的知识产权意识随着中企的国际化程度上升而越来越强。企业在研发创新时,需要结合所在领域的专利现状进行研究;向海外市场销售产品时,需要应对海外企业的专利诉讼;而在海外并购时,则需要对标的公司的专利组合做出合理的估价。
该子业务下还包含互联网域名管理公司MarkMonitor,其主要业务是域名管理,反欺诈,品牌保护和反盗版,被认为是目前最安全的域名注册商。目前,世界500强网站中的22%域名托管于MarkMonitor公司,包括苹果、谷歌、微软、Facebook、阿里巴巴以及维基百科等世界知名企业。 去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目前中国现阶段知识产权服务市场行业公司少,而知识产权却快速发展,倒逼配套服务需求增加,使得知识产权服务市场潜力巨大。有报告预计整个知识产权服务市场的规模在万亿以上。
3. 生命科学与制药解决方案 生命科学与制药业务为药企提供制药行业的情报解决方案和专业服务,情报涵盖新药研发、临床试验、药政法规等制药行业的各个环节。当前,医疗大健康概念正在风口,中国制药企业纷纷开启国际化征程,药物研发逐步与全球接轨。
由以上介绍看来,汤森路透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业务与中国现阶段与未来的发展所需非常契合。尤其是将来一段时间内,中国都将努力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这不仅要对中国的研发能力进行提升,也要对研发创新所需的一切配套服务工具提出要求。
Onex与霸菱亚洲无疑看中了这一机遇。霸菱亚洲创始人兼CEO Jean Eric Salata表示:“我们期待与知识产权与科技业务的管理层和Onex合作,支持该公司的全球发展,特别是在亚洲,我们看到了与众不同的增长机会。汤森路透在中国以及其他区域已经建立了领导者的地位,我们相信向知识型经济的不断转变以及对研发的持续专注,将进一步支持该业务的未来发展。”
根据汤森路透2015年财报,其知识产权与科技业务营收达到10亿美元,仅占其总营收的8%,较2014年增长1%;EBITDA为3.13亿美元,营业利润2.21亿美元,营业利润率22%。本次收购价格35.5亿美元相当于EBITDA的11.3倍,两家PE为了拿下汤森路透的“藏经阁”也是下足了血本。
卖了“藏经阁” 汤森路透誓与彭博一战到底
根据财报显示,知识产权与科技业务与汤森路透整个公司的营收增长差不多,营业利润也比较稳定,但汤森路透称这部分业务不再与其战略发展的方向一致。据汤森路透透露,出售业务所获得的现金将用于偿还负债、回购股份与再投资。还债与回购是为了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降低债务杠杆,提升信用等级;而再投资则是希望加大对其现有核心业务——金融市场与风险管理的投资。
早在2008年,汤森与路透便通过价值300亿美元的合并、意图夺回被金融数据服务新贵——彭博(Bloomberg)抢走的地盘。彭博,这家于1981年在纽约创建的全球性的信息服务、新闻和传媒集团公司,在成立后仅用了22年的时间,就将其在金融数据市场的营收超越了具有150多年历史的、全球最大的资讯公司——路透。当时的合并使得汤森路透的全球市场占有率累计达到36%,重新超越了彭博25%的市场份额。
对于合并的原因,时任汤森路透CEO的格罗瑟表示:“我们真正关注的是专业人士,那些会为我们的内容和服务付费的人士。打个比方,收看明天的纽约天气预报你会付出什么?很可能什么都没有。”然而,两家企业的强强联合并未产生效果,市场份额不升反降。2014年,汤森路透的市场份额已回落至25.88%,而彭博反而达到了31.99%。同时,许多新兴的金融数据服务企业,包括FactSet、Capital IQ、MorningStar等,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汤森路透合并依然难阻颓势反映出传统金融信息服务企业面对互联网变革的反应不及。路透作为全球性资讯传媒巨头,在信息与情报获取上显然强于彭博,但出身投行的彭博创始人Mike Bloomberg却靠强大的IT技术打造出一款让金融从业人员爱不释手的金融数据分析系统——“彭博终端机”。在取得阶段性成功后,这家IT技术公司再反过来投巨资挖角传媒从业人员打造著名的彭博社,作为其金融数据产品的增值服务。
随着用户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齐全,彭博终端机的技术及用户规模所产生的壁垒越来越高,别的竞争对手只能以价格获取客户。而汤森路透尽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在2011年推出了Thomson Reuters Eikon,但应其当时尚有不少瑕疵,又错过了争取客户的机会,始终被彭博甩在身后。2014年,月均使用费超过2000美元的彭博终端机拥有全球用户超过325000个,而定价在300到1800美元每月的Eikon在全球只有超过21万的用户。足见得双方在营收上就已拉开相当大的差距。
然而,汤森路透显然不愿服输,近来,其Eikon系统也有了长足的提升,因其开源的特性也被行业内成为金融数据服务系统中的“安卓”,而彭博则被誉为“苹果”。舍弃科研学术,而埋头进入更高盈利的金融行业,汤森路透的战略转型也反映了在经济形势不佳的当下,企业不得不开始从多样化的发展战略转型为专精单一领域的战略模式。而随着科技变革的速度越来越快,也许最终扳倒彭博不是汤森路透,而是另一家颠覆行业思维的新兴企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