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成都启动“地下空间开发”,SKP会是顶流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成都启动“地下空间开发”,SKP会是顶流吗?

成都不仅向上,也要向下。

文|天府楼市 Deckard

作为“盆地型”城市的成都,向外拓展的成果有目共睹,但“向下拓展”也就是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一直算不上突出,也需要一份纲领性文件。

近日发布的《成都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其中便针对地下空间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都指出了具体方向,且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参与地下空间开的开发建设。将于2022年6月1日正式实行。

提到成都的地下空间开发,大家第一个想到的项目必然是轨道交通建设了,成都在这方面不仅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还提出了全域TOD建设战略。但除此之外,地下空间又能承载怎样的职能呢?

曾经的地下空间

现在怎么样了?

虽然《条例》姗姗来迟,但成都此前也有具备代表性的地下空间项目,例如天府广场的下沉广场和盐市口的地一大道。

首先明确概念,据《条例》,地下空间是指成都市行政区域内地表以下空间,包括单建式地下空间和结建式地下空间。其中,单建式地下空间,是指独立开发建设的地下空间。结建式地下空间,是指结合地表建筑一并开发建设的地下空间。

成都天府广场下沉广场 图片来源:网络

位于天府广场的下沉广场占地8.8万平方米,不仅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下沉式广场,以“水乡广场”、“太极广场”、“蜀字广场”三大元素为主题建造。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在此交汇,甚至经由透明的玻璃,可以直接看到呼啸而过的地铁列车。并且同下沉广场的商业部分几乎无缝连接,让下沉广场当了许多年的成都“顶流”,现在随着成都的外扩和商业重心转移,天府广场的下沉广场不复昔日盛况,不过仍作为城市中心地标存在,其地铁1号线、2号线的换乘枢纽定位功不可没。

成都地一大道 图片来源:网络

另一个作为“反例”代表项目是相距不远的地一大道,南起顺城大街,大业路,东大街交界处;北至顺城大街与西玉龙街交界附近,主路长度超一千米,其现状则更为黯淡。

盐市口商圈不景气的情况已有几年,这条位于地下的商业街区项目的人气更是低至谷底。据悉,当初地一大道出售商铺时曾万人空巷一铺难求,首日抢订率高达350%以上,开创了成都商业新奇迹,时过境迁如今几乎无人问津,连商家都没几个,整个地下空间显得压抑逼仄。平日也只能看到几个孤零零的入口在路边。分析其失败的原因,除了商业中心的转移,没有足够便利的交通条件也是地下项目的致命问题,毕竟没有交通也就难有人流,最后的结局也可以预料。

不妨将地一大道作为前车之鉴,可以得出几个开发地下空间的关键点:首先需要有便利的交通,这是吸引人流的最好办法之一;其次考虑周边环境,是否有足够开发前景,免得只“红极一时”;其三便是需要注重设计,开发地下商业项目,在环境上很容易不讨喜,如何让人“爱逛”是个重点。

《条例》之后

地下空间项目有什么可以期待

《条例》中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也作出了几点明确要求。包括要求地下空间应当优先用于布局地下交通、应急防灾、人民防空、环境保护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可以布局商业、工业、仓储、物流设施等项目。禁止布局住宅、学校、托幼、养老等项目。

就要求来看,开发地下商业项目仍然是最被支持的策略之一。当前很多商业都利用地下空间形成连续商业节点,如悠方和摩方、远大购物中心AB馆等,但真正主体处于地下的商业体,仍然是“稀有物种”。

已经开业的REGULAR源野可以视作新一代地下商业的代表。其具体位于大源中央公园负一层,紧邻地铁5号线大源站,室内商业区域总面积6528.72平方米(不含户外花园),层高约5.5m。择址大源可以说敏锐地乘上了成都向南开发的潮流,大源作为城南较早成熟、产业完善、入住率较高的区域,目前拥有20万以上常驻人口和10万以上的办公人口,因此在人流方面无需担忧。

REGULAR源野

该项目由REGULAR和方所联合打造,在布局设计上选择位于城市公园地下,一方面有效利用地下空间,一方面也符合成都公园城市的建设主旋律,优越的自然环境结合其商业项目自身优秀的设计,呈现出半户外形态,场内拥有更多自然采光和外部空气,与传统地下空间相比,更加开阔自然,因此也被人称作“公园底下的公园”。

据悉,成都已选取交子金融城商圈开展地上地下空间整体开发试点,将创建以SKP-环球中心东广场地下空间改造项目为代表的标杆示范项目。其中的SKP莫过于尚未到来的商业项目中的绝对“顶流”。

 

成都SKP设计规划图 图片来源:网络

从官宣到成型,这座占地规模190亩、总建筑面积34.7万㎡的大型地下商业项目仅用三年时间,刷新了成都商业“签约-开建-运营”的最快纪录。将一次性引入1000余个品牌、一线品牌覆盖率达98%的数据也证实其城南重奢商业体定位。

也将建设成都首个、也是最大的锦城广场P+R停车场。它既是停车场,也是城市航站楼,在这里不仅可以换乘公交、地铁,更可以直达天府国际机场。重磅品牌阵容、P+R停车场、城市候机厅、生态公园,多张“王牌”加持,项目的分量与其受关注程度匹配。

成都SKP 图片来源:购成都

据悉其99%的建筑体都将在水平面下,因此将是名副其实的“地下商场”。在项目规划上,无缝接驳多条运营中和在建地铁线路符合成都的TOD战略,地面兴修公园则符合公园城市战略,拥有高达约77%的绿地率,甚至可以符合“碳中和”要求(去年11月,SKP获中国首家碳排放管理软件和咨询服务提供商碳阻迹认证)。

SKP项目的施工工艺复杂可以想象,根据进度规划,项目6月将达到商业运营条件。就现场情况显示,目前项目已基本成型,究竟SKP能否在成都的地下空间开发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拭目以待。

来源:天府楼市公众号

原标题:成都启动“地下空间开发”,SKP会是顶流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成都启动“地下空间开发”,SKP会是顶流吗?

成都不仅向上,也要向下。

文|天府楼市 Deckard

作为“盆地型”城市的成都,向外拓展的成果有目共睹,但“向下拓展”也就是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一直算不上突出,也需要一份纲领性文件。

近日发布的《成都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其中便针对地下空间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都指出了具体方向,且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参与地下空间开的开发建设。将于2022年6月1日正式实行。

提到成都的地下空间开发,大家第一个想到的项目必然是轨道交通建设了,成都在这方面不仅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还提出了全域TOD建设战略。但除此之外,地下空间又能承载怎样的职能呢?

曾经的地下空间

现在怎么样了?

虽然《条例》姗姗来迟,但成都此前也有具备代表性的地下空间项目,例如天府广场的下沉广场和盐市口的地一大道。

首先明确概念,据《条例》,地下空间是指成都市行政区域内地表以下空间,包括单建式地下空间和结建式地下空间。其中,单建式地下空间,是指独立开发建设的地下空间。结建式地下空间,是指结合地表建筑一并开发建设的地下空间。

成都天府广场下沉广场 图片来源:网络

位于天府广场的下沉广场占地8.8万平方米,不仅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下沉式广场,以“水乡广场”、“太极广场”、“蜀字广场”三大元素为主题建造。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在此交汇,甚至经由透明的玻璃,可以直接看到呼啸而过的地铁列车。并且同下沉广场的商业部分几乎无缝连接,让下沉广场当了许多年的成都“顶流”,现在随着成都的外扩和商业重心转移,天府广场的下沉广场不复昔日盛况,不过仍作为城市中心地标存在,其地铁1号线、2号线的换乘枢纽定位功不可没。

成都地一大道 图片来源:网络

另一个作为“反例”代表项目是相距不远的地一大道,南起顺城大街,大业路,东大街交界处;北至顺城大街与西玉龙街交界附近,主路长度超一千米,其现状则更为黯淡。

盐市口商圈不景气的情况已有几年,这条位于地下的商业街区项目的人气更是低至谷底。据悉,当初地一大道出售商铺时曾万人空巷一铺难求,首日抢订率高达350%以上,开创了成都商业新奇迹,时过境迁如今几乎无人问津,连商家都没几个,整个地下空间显得压抑逼仄。平日也只能看到几个孤零零的入口在路边。分析其失败的原因,除了商业中心的转移,没有足够便利的交通条件也是地下项目的致命问题,毕竟没有交通也就难有人流,最后的结局也可以预料。

不妨将地一大道作为前车之鉴,可以得出几个开发地下空间的关键点:首先需要有便利的交通,这是吸引人流的最好办法之一;其次考虑周边环境,是否有足够开发前景,免得只“红极一时”;其三便是需要注重设计,开发地下商业项目,在环境上很容易不讨喜,如何让人“爱逛”是个重点。

《条例》之后

地下空间项目有什么可以期待

《条例》中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也作出了几点明确要求。包括要求地下空间应当优先用于布局地下交通、应急防灾、人民防空、环境保护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可以布局商业、工业、仓储、物流设施等项目。禁止布局住宅、学校、托幼、养老等项目。

就要求来看,开发地下商业项目仍然是最被支持的策略之一。当前很多商业都利用地下空间形成连续商业节点,如悠方和摩方、远大购物中心AB馆等,但真正主体处于地下的商业体,仍然是“稀有物种”。

已经开业的REGULAR源野可以视作新一代地下商业的代表。其具体位于大源中央公园负一层,紧邻地铁5号线大源站,室内商业区域总面积6528.72平方米(不含户外花园),层高约5.5m。择址大源可以说敏锐地乘上了成都向南开发的潮流,大源作为城南较早成熟、产业完善、入住率较高的区域,目前拥有20万以上常驻人口和10万以上的办公人口,因此在人流方面无需担忧。

REGULAR源野

该项目由REGULAR和方所联合打造,在布局设计上选择位于城市公园地下,一方面有效利用地下空间,一方面也符合成都公园城市的建设主旋律,优越的自然环境结合其商业项目自身优秀的设计,呈现出半户外形态,场内拥有更多自然采光和外部空气,与传统地下空间相比,更加开阔自然,因此也被人称作“公园底下的公园”。

据悉,成都已选取交子金融城商圈开展地上地下空间整体开发试点,将创建以SKP-环球中心东广场地下空间改造项目为代表的标杆示范项目。其中的SKP莫过于尚未到来的商业项目中的绝对“顶流”。

 

成都SKP设计规划图 图片来源:网络

从官宣到成型,这座占地规模190亩、总建筑面积34.7万㎡的大型地下商业项目仅用三年时间,刷新了成都商业“签约-开建-运营”的最快纪录。将一次性引入1000余个品牌、一线品牌覆盖率达98%的数据也证实其城南重奢商业体定位。

也将建设成都首个、也是最大的锦城广场P+R停车场。它既是停车场,也是城市航站楼,在这里不仅可以换乘公交、地铁,更可以直达天府国际机场。重磅品牌阵容、P+R停车场、城市候机厅、生态公园,多张“王牌”加持,项目的分量与其受关注程度匹配。

成都SKP 图片来源:购成都

据悉其99%的建筑体都将在水平面下,因此将是名副其实的“地下商场”。在项目规划上,无缝接驳多条运营中和在建地铁线路符合成都的TOD战略,地面兴修公园则符合公园城市战略,拥有高达约77%的绿地率,甚至可以符合“碳中和”要求(去年11月,SKP获中国首家碳排放管理软件和咨询服务提供商碳阻迹认证)。

SKP项目的施工工艺复杂可以想象,根据进度规划,项目6月将达到商业运营条件。就现场情况显示,目前项目已基本成型,究竟SKP能否在成都的地下空间开发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拭目以待。

来源:天府楼市公众号

原标题:成都启动“地下空间开发”,SKP会是顶流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