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天府新区的鹿溪河生态区,还没红就“秋”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天府新区的鹿溪河生态区,还没红就“秋”了?

曾经的“小甜甜”,如今已成“牛夫人”了。

文丨你好天府 木子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作者简·雅各布斯曾指出,类似公园这样的城市开敞空间,绿化功能实际上远小于社会经济功能,脱离了人们对其的具体使用就不具有任何意义。

也就是说,公园里面不能只有绿,而是要有“内容”。

今年3月,《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正式发布,公园城市所要抵达之处,是新时代新发展理念之下,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城市理想。

以天府新区为例,作为公园城市先行先试的首提地和首个国家标准化公园城市综合试点,它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锚固70.1%的蓝绿空间,让城市从自然山水中有序生长。

如果说公园城市是天府新区的名片,那么尤为声名显赫的无疑是兴隆湖、天府公园。夹在这两大公园标杆之间的鹿溪河生态区,虽名气不大,但凭借其北临西部国际展览中心,南接成都科学城的良好区位与“山水林田湖草”的生物多样性特征,成为了天府新区由北往南延伸发展轴上的重要生态节点。

鹿溪河生态区 图源:红星新闻 摄影:张直

距离鹿溪河生态区建成已有约6年,如今它现状如何?未来又有何期待?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从“弃土场”到“后花园”,鹿溪河生态区的华丽转身图片

2013年,中央首次以“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为喻,强调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此后数年间,全国各地掀起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热潮。鹿溪河生态区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于2015年开始加入了这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实践。

鹿溪河生态区位于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核心区域,规划总面积3800亩,水域面积415亩

天投建设公司工程管理部一位负责人还记得,在2015年年底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山上树木稀稀拉拉,黄土乱堆。因当时周边楼盘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鹿溪河一带几乎成了一个天然的“弃土场”,项目所在区域垒起了两个巨型的大渣堆,渣土多达300多万方。

2015年的鹿溪河生态区 图源:天府公园城市建设

面对这样一个大型“弃土场”,鹿溪河生态区项目设计人员巧妙地变废为宝,遵循“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对区域内现有的渣土场区进行就地平整处理,打造出自然山体的效果,并用多余的渣土在水岸进行填埋,设计出美轮美奂的亲水驳岸。

建设中的鹿溪河生态区 图源:天府公园城市建设

鹿溪河生态区的核心是穿越其中的鹿溪河,该河是过境天府新区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龙泉驿长松山,为天然山溪河流,最终至黄龙溪汇入府河。由于鹿溪河流域地处成都平原东南边缘,总的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为浅切割丘陵,具构造剥蚀和侵蚀堆积地貌景观,山脊多为不规则条形山脊、圆顶山包和侵蚀洼地相间的地貌。

鹿溪河生态区在打造时充分利用了该地势地貌特点,将整个园区划分为生态湿地区和田园景观区两大特色主题区,整体构建出具备开放性、循环性、示范性等特征为一体的生态湿地田园景观体系。

其中生态湿地区约2500亩,以“碧湖春鹭”、“花谷夏幽”、“枫岩秋韵”、“妍梅冬秀”四大主题区域,体现出天府新区湿地水生态景观特色;田园景观区约1300亩,以“兰谷秋田”、“归园田趣”、“北峰岚晓”、“敖山秀色”、“花海融春”、“临渊观岳”六大主题区域,体现“碧色溪谷,多彩田园”的规划愿景。

从2015年6月鹿溪河生态区项目组成立以来,到2016年10月竣工,仅一年4个月时间,天府新区崭新的城市绿肺,一个会呼吸的生态区即告落成,曾经的“弃土场”已蜕变为休闲娱乐的“后花园”。

在鹿溪河生态区建成之初,时任成都主要领导在调研成都天府新区时,专程来到鹿溪河生态区,对项目的建设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指出要将鹿溪河生态绿地打造成湿地第一品牌,成为生态湿地的标杆。

图源:天府发布

而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鹿溪河生态区自建成以来,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天然氧吧”与集可观、可游、可憩、可玩于一体的休闲胜地,人们在此散步、骑行、露营等。节假日时,一些成都主城区的居民甚至会专门开车30多公里来到这里,带着家人、孩子游玩,尽情感受公园城市的美好。

最新实探,鹿溪河生态区如今能否担当生态湿地标杆?

从2016年10月至今,距离鹿溪河生态区建成竣工已有近6年时间,这么多年过去了,它现在到底怎样了?最新现状如何?带着这样的疑问,小编近日进入园区进行了一次实地探访。

一进入公园,便领略到了鹿溪河生态区优越的生态本底,公园里山坡和洼谷相间,陆地和水域相融,地貌和生态丰富多样,天然林密布,覆盖率远高于一般公园。

不论是走在平整的公园绿道或是木块铺就的长长栈桥上,都能在林间或水畔见到鸟儿、白鹭嬉戏、觅食的身影。据了解,目前的鹿溪河生态湿地公园已成为数百种动植物的生长栖息地,物种资源丰富多样

公园内还精心设置了多个观景台,能让游客一面眺望密林流水、花丛锦簇的自然景观,一面眺望周边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景观,闹中取静,感受城市景观与山水田园风光的相融相生。

鹿溪河生态区实拍图

在尽情呼吸新鲜空气,感受自然野趣的同时,小编也发现了这个生态湿地的种种不和谐与管理运营粗放之处。

作为以河流为主打的生态区,小编发现这里的多条河道均是无水或几近干枯,在如今多雨的夏季都还是如此,不免会有点遗憾。

鹿溪河生态区实拍图 桥下几近干枯的河道

鹿溪河生态区总面积高达4500亩,哪怕是骑行,一圈下来也要花上一个多小时,但却没有一个可以售卖饮料与零食的地方,好不容易在距离公园大门入口较近的地方看到一个自动售货机,货架却空无一物,机器也未通电无法使用。

此外,租借自行车的店铺也是大门紧闭,如果没能自带自行车入园,便只能用脚步艰苦丈量偌大的园区了。

鹿溪河生态区实拍图 已停止使用的自动售货机

整个公园的绿道尤其是木栈道整体质量不错,但仍能发现个别的缺漏之处,小编在骑行经过一座小桥时,就被桥面正中间的一块缺失石砖的凹陷之处给狠狠地“坑”了一下。

鹿溪河生态区实拍图 一处坑坑洼洼的绿道路面

在公园的管理上,虽能到处看到“禁止垂钓”、“禁止游泳”的告示牌,但仍发现有人在河边钓鱼及在河中游泳,明显这些告示对他们毫无作用。

鹿溪河生态区实拍图 一位正在河道中畅泳的游客

更让人觉得离谱的是,鹿溪河生态区西部区域好些地块竟被直接开辟成了庄稼地与菜地,能看到有村民种的玉米和蔬菜。“给我一片土地,我就能让它生产粮食和蔬菜。”一部分国人的种菜天赋被发挥到了极致,只是他们是把菜种在了公园里。

鹿溪河生态区实拍图 公园中的一片菜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体验为王”的时代,旅游景区设置多个打卡体验点是突出重围的一大关键。

当小编在双流怡心湖与龙泉驿十陵青龙湖湿地公园游玩时,不论是超大喷泉或是“黑科技”的智慧跑道,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双流怡心湖实拍图

但小编逛完鹿溪河生态区一圈下来,发现园区中给人带来视觉冲击或互动体验的节点还远远不够,这对一个大型公园的长时间游玩来说,确实有点不得劲。这也呼应了我们开头所谈到的:公园里面不能只有绿,而是要有“内容”。

再加上上述种种不和谐现象的存在,这些其实都是在一点点损伤鹿溪河生态区的游玩体验,行走在其中,你能明显发现到这个公园虽然环境很好,但由于管理粗放,就连字迹已开始模糊的指路牌都在诉说这张生态湿地名片的“衰败感”,不是一个仅仅才建成不到6年的公园该有的样子。

有待提升的游园体验相信也是导致这里游客寥寥的重要原因。在小编骑行公园的约一个半小时时间,看到的工作人员数量基本都超过了游客量。虽说是工作日,但游客稀少、园区冷清却是真实现状。

鹿溪河生态区实拍图 破损告示牌与杂草丛生的沿河绿道

总体来说,鹿溪河生态区虽生态本底优越,但由于种种原因,它从未火爆出圈过。曾经的它带着打造生态湿地标杆的期望备受瞩目,如今却在岁月流逝中无可奈何地老去。就像一个美人,在颜值走下坡路时却又不注重保养,给人的观感下降,随之而来的便是魅力的走低。

鹿溪河生态区实拍图 多人正在垂钓

当然,它的未来也不是没有期待。占据天府CBD与科学城中间的黄金区位,紧邻人口密集区域和商务发达区域,好好打扮整理一番,谁说没有走红的那天呢?

毕竟在公园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区的心脏区域,一座看上去年久失“管”的生态湿地公园,既不能担当生态湿地标杆与名片,也难以撑起公园城市的大格局。

后续如何?我们将继续观察。

来源:公众号“你好天府”

原标题:天府新区的鹿溪河生态区,还没红就“秋”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天府新区的鹿溪河生态区,还没红就“秋”了?

曾经的“小甜甜”,如今已成“牛夫人”了。

文丨你好天府 木子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作者简·雅各布斯曾指出,类似公园这样的城市开敞空间,绿化功能实际上远小于社会经济功能,脱离了人们对其的具体使用就不具有任何意义。

也就是说,公园里面不能只有绿,而是要有“内容”。

今年3月,《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正式发布,公园城市所要抵达之处,是新时代新发展理念之下,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城市理想。

以天府新区为例,作为公园城市先行先试的首提地和首个国家标准化公园城市综合试点,它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锚固70.1%的蓝绿空间,让城市从自然山水中有序生长。

如果说公园城市是天府新区的名片,那么尤为声名显赫的无疑是兴隆湖、天府公园。夹在这两大公园标杆之间的鹿溪河生态区,虽名气不大,但凭借其北临西部国际展览中心,南接成都科学城的良好区位与“山水林田湖草”的生物多样性特征,成为了天府新区由北往南延伸发展轴上的重要生态节点。

鹿溪河生态区 图源:红星新闻 摄影:张直

距离鹿溪河生态区建成已有约6年,如今它现状如何?未来又有何期待?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从“弃土场”到“后花园”,鹿溪河生态区的华丽转身图片

2013年,中央首次以“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为喻,强调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此后数年间,全国各地掀起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热潮。鹿溪河生态区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于2015年开始加入了这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实践。

鹿溪河生态区位于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核心区域,规划总面积3800亩,水域面积415亩

天投建设公司工程管理部一位负责人还记得,在2015年年底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山上树木稀稀拉拉,黄土乱堆。因当时周边楼盘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鹿溪河一带几乎成了一个天然的“弃土场”,项目所在区域垒起了两个巨型的大渣堆,渣土多达300多万方。

2015年的鹿溪河生态区 图源:天府公园城市建设

面对这样一个大型“弃土场”,鹿溪河生态区项目设计人员巧妙地变废为宝,遵循“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对区域内现有的渣土场区进行就地平整处理,打造出自然山体的效果,并用多余的渣土在水岸进行填埋,设计出美轮美奂的亲水驳岸。

建设中的鹿溪河生态区 图源:天府公园城市建设

鹿溪河生态区的核心是穿越其中的鹿溪河,该河是过境天府新区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龙泉驿长松山,为天然山溪河流,最终至黄龙溪汇入府河。由于鹿溪河流域地处成都平原东南边缘,总的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为浅切割丘陵,具构造剥蚀和侵蚀堆积地貌景观,山脊多为不规则条形山脊、圆顶山包和侵蚀洼地相间的地貌。

鹿溪河生态区在打造时充分利用了该地势地貌特点,将整个园区划分为生态湿地区和田园景观区两大特色主题区,整体构建出具备开放性、循环性、示范性等特征为一体的生态湿地田园景观体系。

其中生态湿地区约2500亩,以“碧湖春鹭”、“花谷夏幽”、“枫岩秋韵”、“妍梅冬秀”四大主题区域,体现出天府新区湿地水生态景观特色;田园景观区约1300亩,以“兰谷秋田”、“归园田趣”、“北峰岚晓”、“敖山秀色”、“花海融春”、“临渊观岳”六大主题区域,体现“碧色溪谷,多彩田园”的规划愿景。

从2015年6月鹿溪河生态区项目组成立以来,到2016年10月竣工,仅一年4个月时间,天府新区崭新的城市绿肺,一个会呼吸的生态区即告落成,曾经的“弃土场”已蜕变为休闲娱乐的“后花园”。

在鹿溪河生态区建成之初,时任成都主要领导在调研成都天府新区时,专程来到鹿溪河生态区,对项目的建设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指出要将鹿溪河生态绿地打造成湿地第一品牌,成为生态湿地的标杆。

图源:天府发布

而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鹿溪河生态区自建成以来,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天然氧吧”与集可观、可游、可憩、可玩于一体的休闲胜地,人们在此散步、骑行、露营等。节假日时,一些成都主城区的居民甚至会专门开车30多公里来到这里,带着家人、孩子游玩,尽情感受公园城市的美好。

最新实探,鹿溪河生态区如今能否担当生态湿地标杆?

从2016年10月至今,距离鹿溪河生态区建成竣工已有近6年时间,这么多年过去了,它现在到底怎样了?最新现状如何?带着这样的疑问,小编近日进入园区进行了一次实地探访。

一进入公园,便领略到了鹿溪河生态区优越的生态本底,公园里山坡和洼谷相间,陆地和水域相融,地貌和生态丰富多样,天然林密布,覆盖率远高于一般公园。

不论是走在平整的公园绿道或是木块铺就的长长栈桥上,都能在林间或水畔见到鸟儿、白鹭嬉戏、觅食的身影。据了解,目前的鹿溪河生态湿地公园已成为数百种动植物的生长栖息地,物种资源丰富多样

公园内还精心设置了多个观景台,能让游客一面眺望密林流水、花丛锦簇的自然景观,一面眺望周边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景观,闹中取静,感受城市景观与山水田园风光的相融相生。

鹿溪河生态区实拍图

在尽情呼吸新鲜空气,感受自然野趣的同时,小编也发现了这个生态湿地的种种不和谐与管理运营粗放之处。

作为以河流为主打的生态区,小编发现这里的多条河道均是无水或几近干枯,在如今多雨的夏季都还是如此,不免会有点遗憾。

鹿溪河生态区实拍图 桥下几近干枯的河道

鹿溪河生态区总面积高达4500亩,哪怕是骑行,一圈下来也要花上一个多小时,但却没有一个可以售卖饮料与零食的地方,好不容易在距离公园大门入口较近的地方看到一个自动售货机,货架却空无一物,机器也未通电无法使用。

此外,租借自行车的店铺也是大门紧闭,如果没能自带自行车入园,便只能用脚步艰苦丈量偌大的园区了。

鹿溪河生态区实拍图 已停止使用的自动售货机

整个公园的绿道尤其是木栈道整体质量不错,但仍能发现个别的缺漏之处,小编在骑行经过一座小桥时,就被桥面正中间的一块缺失石砖的凹陷之处给狠狠地“坑”了一下。

鹿溪河生态区实拍图 一处坑坑洼洼的绿道路面

在公园的管理上,虽能到处看到“禁止垂钓”、“禁止游泳”的告示牌,但仍发现有人在河边钓鱼及在河中游泳,明显这些告示对他们毫无作用。

鹿溪河生态区实拍图 一位正在河道中畅泳的游客

更让人觉得离谱的是,鹿溪河生态区西部区域好些地块竟被直接开辟成了庄稼地与菜地,能看到有村民种的玉米和蔬菜。“给我一片土地,我就能让它生产粮食和蔬菜。”一部分国人的种菜天赋被发挥到了极致,只是他们是把菜种在了公园里。

鹿溪河生态区实拍图 公园中的一片菜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体验为王”的时代,旅游景区设置多个打卡体验点是突出重围的一大关键。

当小编在双流怡心湖与龙泉驿十陵青龙湖湿地公园游玩时,不论是超大喷泉或是“黑科技”的智慧跑道,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双流怡心湖实拍图

但小编逛完鹿溪河生态区一圈下来,发现园区中给人带来视觉冲击或互动体验的节点还远远不够,这对一个大型公园的长时间游玩来说,确实有点不得劲。这也呼应了我们开头所谈到的:公园里面不能只有绿,而是要有“内容”。

再加上上述种种不和谐现象的存在,这些其实都是在一点点损伤鹿溪河生态区的游玩体验,行走在其中,你能明显发现到这个公园虽然环境很好,但由于管理粗放,就连字迹已开始模糊的指路牌都在诉说这张生态湿地名片的“衰败感”,不是一个仅仅才建成不到6年的公园该有的样子。

有待提升的游园体验相信也是导致这里游客寥寥的重要原因。在小编骑行公园的约一个半小时时间,看到的工作人员数量基本都超过了游客量。虽说是工作日,但游客稀少、园区冷清却是真实现状。

鹿溪河生态区实拍图 破损告示牌与杂草丛生的沿河绿道

总体来说,鹿溪河生态区虽生态本底优越,但由于种种原因,它从未火爆出圈过。曾经的它带着打造生态湿地标杆的期望备受瞩目,如今却在岁月流逝中无可奈何地老去。就像一个美人,在颜值走下坡路时却又不注重保养,给人的观感下降,随之而来的便是魅力的走低。

鹿溪河生态区实拍图 多人正在垂钓

当然,它的未来也不是没有期待。占据天府CBD与科学城中间的黄金区位,紧邻人口密集区域和商务发达区域,好好打扮整理一番,谁说没有走红的那天呢?

毕竟在公园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区的心脏区域,一座看上去年久失“管”的生态湿地公园,既不能担当生态湿地标杆与名片,也难以撑起公园城市的大格局。

后续如何?我们将继续观察。

来源:公众号“你好天府”

原标题:天府新区的鹿溪河生态区,还没红就“秋”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