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奇、吴成雷、张玉香
蓝海观点
1、盐业改革启动。2016年5月5日,国务院正式对外发布了《盐业体制改革方案》。
备注:来源于政府网站、平安证券研究所
此次改革主要体现在流通环节,放开价格、放开区域、放开渠道,引入市场规则。
2、早该改但改不了。盐业专营始于春秋管仲提出“官山海”,两千年来一直是财政支柱。新中国成立之初,依然发挥过作用。近年来,盐税占财政收入比例已经微不足道。定点生产、计划销售、批发许可、运输准运、价格定死的食盐专营制度的弊端显而易见:首先是政企不分,盐业公司和盐业局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经营权与监管权合二为一,必然导致监管角色的弱化,也提供腐败滋生的土壤;第二, 行政垄断导致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产能严重过剩,交易成本上升。归根结底,盐业专营扭曲了市场规律。自2001年起,国家相关部门历经六次改革,但进展始终不大。
3、改革如此曲折的根本原因在于食盐是暴利行业,既得利益者不愿放弃手中的权力与利益。国家发改委的调研资料显示,目前的食盐利益链条如下图所示:
PS: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近几年食盐销量在900万吨上下,作为中间环节的各级盐业公司(中盐、省、县级)赚取了大量的利润(180亿左右),这些利润也没有交到国家手里。2007年以前一直没有交利润,之后只交5%.这个比例到2014年才调到15%。
4、盐业体制改革会迫使现有企业接受市场的检验。下表为中国主要盐业企业财务数据,我们的盐企把生产成本只有200块,出厂价也不过500块的产品,以2600块卖给消费者(折合1.3元/斤),然后自己还是亏损的。相信市场会帮助他们算清这笔糊涂账。
对于部分以盐作为副产品的企业,则是重大利好,可能惠及的包括盐卤加工企业、纯碱加工行业和氯碱化工。对于消费者来讲,食盐价格整体会逐步下降。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一些功能性盐,例如营养盐、强化盐等会不断推出。
5、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的不足有二:一是保持现有监管体系不变,二是现有主体之外不发放新的生产许可证。我们认为,现有盐业局和盐业公司一班人马两块牌子的做法根本做不到监管,面粉也涉及国计民生,难道也要搞个面粉局。而不发放新的许可证,又鼓励各种资金进入,这种自相矛盾的提法不过是向既得利益的妥协而已。
6、盐业改革的的重大意义在于对既得利益开刀。我们仍然要为盐业体制改革鼓与呼,盐业市场化的进程将不可阻挡,改革就在于打破各种既得利益,盐业体制改革意义远远超越盐业本身。希望盐业改革这一刀能砍出改革的新气象。
7、盐改了,烟会改吗?烟草是中国最后一个专卖行业,也是中国控烟运动的最大阻碍,我们是要烟草的税收还是国民的健康?烟草总局作为一个部级单位还要存在多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