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泽州

“我宣布,第20轮城管义工文明行出征!”随着宁波市文明办副主任陶俊一声嘹亮的动员令,鼓楼广场旗帜挥舞,在第35个“世界无烟日”,全市9万余城管义工用一场集中拉练式志愿服务,再次宣誓出征,开启新一轮文明创建专项行动。
宁波市最美志愿者周华萍宣读《城市共同管·文明我先行》倡议书,号召全市9万余城管义工“迅速行动、全面拉练,吹响文明集结号、志愿冲锋号,带动城市文明、扶起网约单车、铲除违规广告、维护市容卫生、宣传垃圾分类……”现场270名市级“民间路长”接过聘任书,在未来一年,他们将义务服务24个区域,参与管理189条道路(总里程174.3KM)和12个公园(广场)。

“助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我们一直在路上。”卓再娟是鄞州印象城商圈区域的总路长,做“民间路长”已经超过两年。如今,她更是“全家总动员”,忙于工作的丈夫、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的女儿、还在读小学刚满10周岁的儿子都被她动员起来。“我们全家人和队伍里其他义工一起,坚持每周开展一次扶单车、护市容、铲广告、做宣传、劝占道、解矛盾、查问题、提方案等服务。”2年来,他们走遍了印象城周边的大街小巷,随手查报设施问题也已经融入生活。卓再娟说:“我还要动员更多的居民、商户参与进来,大家一起管城事、让城市更加美好。”

31日,恰逢第35个“世界无烟日”。市城管义工协会会长严东海代表协会,向城管义工余志法正式授予“烟头爷爷”荣誉称号。余志法分享了多年来捡拾烟蒂的心路历程,他说“我已经捡了几十万枚烟头,只要我走得动,我会一直把这件小事情做下去。不过,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我还是希望城市街巷再无烟头。”活动现场,“烟头爷爷”余志法和义工们用平常服务时捡拾而来的数万枚烟头,摆出“世界无烟日”文字造型,呼吁大家捡起烟蒂、留住文明。在“烟头爷爷”的倡议下,新聘任的“民间路长”代表们来到中山路、镇明路等地,开展“鲜花换烟头”活动,劝阻市民不在公共场所抽烟、不乱扔烟头。同一时间,全市数百位市级、区级城管义工“民间路长”纷纷响应,在各自认领的服务区域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中拉练服务。
据工作人员介绍,“民间路长”管城事服务项目已运行多年,是宁波城管义工协会高标准、常态化助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主要实践载体。项目以城市道路为服务阵地,招募市民群众,经过培训,以组团寻访形式,按照最少每周一次的服务频率,义务宣传、参与、监督和支持城管工作。目前,全市共有20余支“民间路长”服务队,先后有1000余位市民受聘成为“民间路长”。多年来,“民间路长”累计开展服务近3000场次、参与3万余人次,通过智慧城管“我来管事”平台查报案件问题超过5000件,捡拾烟蒂300余万枚,累计行走3.7万公里,接近绕赤道1圈的长度。

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郑传统说:“宁波城管部门注重开门理城市,我们有很多像‘烟头爷爷’一样的热心市民,都成为了优秀的城管义工。持续聘任‘民间路长’,形成社会化招募、专业化培训、团队化管理、绩效化评估、多元化激励、常态化巡查、形象化展示服务模式,目的就是要畅通老百姓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渠道。”如今,“民间路长”俨然成为宁波城市街头最靓丽的文明音符,成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的引领者和生力军,郑传统表示,“实践证明,‘民间路长’项目意义重大,通过巡访服务,发现市容设施病害问题,能够弥补行政管理盲点;通过维护管理,发挥社会协同力量优势,能够畅通公众参与渠道;通过示范引领,能够发挥城市文明象征意义,助力推进文明实践;通过共商共议,形成矛盾问题解决机制,能够提供方案化解难点。”

来源:推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