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新都区委人才工作会议隆重召开,区委书记、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忠诚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系统谋划并安排部署工作,举全区之力加快建设具有区域带动力的人才工作先行区。区委副书记、代区长魏柯主持会议,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阳夷、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吴彬、区政协主席李勇出席会议。

会上,王忠诚等区领导向入选省、市级人才计划的专家人才及区级人才代表颁发了人才香卡,阳夷向新都区授牌成都市“蓉漂”人才之家(全市首个市区联建),新都区人民政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与入驻科创中心团队在会场现场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四川永星电子有限公司、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企业及人才代表作交流发言。
王忠诚在讲话中代表区委、区政府向企业和专家人才代表表示祝贺,向在新都拼搏奋斗的各类人才表示感谢。他指出,城以才立,业以才兴。要把建设具有区域带动力的人才工作先行区作为人才工作的总抓手,以更开放的胸襟格局、更有效的政策举措、更友好的生态环境,广纳天下英才,实现从“先行先试”到“示范引领”的跨越、从“人口大区”到“人才强区”的蝶变。

会议强调,要在根植实体经济、推进人才协同上先行。围绕航空、轨交、数字信息等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推动“产业链引领、创新链驱动、人才链赋能、价值链增效、供给链支撑”五链融合发展。创新军民协同体制,加快构建航空发动机工程技术中心、航空制造工艺研究院等平台。搭建共享技术平台及创业孵化平台,校地企合作创新“中试+孵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推广院企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模式。搭建人力资源平台,支持本地猎头机构、人力资源公司等发展壮大。要在香城英才“引育留用”上先行。实行揭榜挂帅引才模式,形成“引进一个人才、集聚一批团队、带动一个产业、开拓一个领域”的链式效应。联合高校开展专业技能人才定制培养,重视本土人才培育,加强建设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规划师、中高级社工等专业性实用性人才队伍。坚持改革赋能,政府部门“充分授权”,用人主体当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主角”,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导向,突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论英雄,在人才分类上实行“指标到企”“以薪定才”。要在礼遇人才、成就人才上先行。坚持精准服务,营建一个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优化人才服务体系,探索建立“香城智慧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分级分类发行人才香卡,人才服务专班、联络员甘当“店小二”,实现人才服务“一站办、一卡通”。完善香城人才荣誉制度,用好线上线下载体,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让政府礼遇人才、行业认同人才、社会尊重人才成为时代风尚。
会议强调,要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以“一把手”带头抓“第一资源”,推出“动真格”的政策举措。树立“一盘棋”思想,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动构建高效联动的人才工作格局。加强人才政策的上门宣传、集中解读、落地兑现,让广大人才对各项优惠政策“应享尽享”。

区领导李秀峰、杨金华、贺凯丰,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涉及人才工作单位、各镇(街道)、驻区院所、高校负责同志,高层次专家人才代表,重点企业负责人代表等参加会议。
部长说
李秀峰 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社治委主任
新都区素有“天府明珠、香城宝地,状元故里”的美誉,人才辈出,作为全省30个基层人才先行工作区创建单位之一,新都区在探索新时代人才工作路径上始终坚持先行先试。坚持“五链融合”聚焦“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价值链、供给链”融合发展。坚持“企业提需求、高校出人才、政府给支持”的联合引才聚才模式,建强科创平台、研发平台、产业平台;坚持在体制机制上求突破、求创新,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探索市场化人才评价标准、人才政策体系,在原有的人才基础上,突破了学历等限制,坚持以薪定才,还企业主体地位;坚持在精准服务上营造生态,建设综合人才服务平台,“线上+线下”服务结合,拴心留人。聚焦企业用人需求,构建直播招聘引才模式,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区域带动力的人才工作先行区”,让人才真正在香城吃香,让人才在香城出彩。

人才代表说
戴时飞 成都永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新都区是很重视人才的一个区县,特别注重给予人才良好的发展平台。自我来新都创业之后,坚守了航空报国初心。在新都区的扶持之下,先后参与了数个国家重大项目,如大飞机C919项目、国产民用航空发动机研制项目。近年来,我们公司专精于航空航天高精度零件生产制造,以国产自主设备为基础,以高级技术人才为核心,为行业打造完全智能可控的信息化智能化生产工厂。企业发展速度能够达到现在的这样一个水平,其实就是主要依赖于新都区的整个营商环境及整个人才政策的支持,使得我们有能力去大量引入我们整个航空航天行业所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免除了企业在招揽人才时的后顾之忧。
叶德斌 四川永星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人才工作会议上,忠诚书记关于校地企合作讲的很好,地方政府搭平台,学校出人才,企业提需求,三方合作紧密度要非常高,企业的需求是行业的需求,也是我们新都的需求。地方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才得以从高等院校引入更高端的人才,来攻克我们在行业、在企业里面的高精尖难题。同过校、企、地三方的联合,我们攻坚克难,技术“卡脖子”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朱仲强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工程师
非常开心能拿到“匠心卡”,这既是荣誉也是责任。新都非常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有一套完善的培养体系,同时新颁发的“人才香卡”也提供了就医就学等多方面的人才服务。我最大的感慨就是没有新都、没有科伦的培养,就没有现在的我。在新的征程上,我将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深耕自己专业领域,发挥自身优势特长,为新都的技术创新,为广大民众享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做出新的贡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