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绵宝
今年上半年,受多方因素影响,房地产行业经历了一场下降幅度颇大的调整期。
由此而来的是,购房者信心不足,也有部分购房者因为对自身后续资金流动问题预期的不明朗,谨慎观望情绪逐渐加重。
不过,随着全面“降息”和房贷审批持续宽松以来,改善类买家信心有一定的回升,靠近主城区的楼市需求也有所修复。
广州中原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后,广州新房周度成交基本稳定在1800宗左右,情绪较3、4月有所好转。其中,黄埔、番禺、天河、荔湾部分热点板块项目,虽然对比一季度有轻微提价现象,但也取得了市场较大的关注。
而从全月数据来看,5月广州新房网签6177宗,环比增加13%,比去年同期成交下跌40%。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的成交表现分化较为明显,中心六区成交同比增加28%,外围区仅12%。其中,中心区(500万及以上)置业需求、豪宅需求恢复相对较快。如五一前夕首开的琶洲TOD南项目,5月共录得141套网签单位。
核心区项目需求坚挺
越靠近主城区的项目,市场需求相对来说更为坚挺。如琶洲南TOD项目,因与广州CBD一江之隔,且地处海珠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示范区范围内,如今成为了主城区内颇具热度的楼盘。
项目总用地面积 211751㎡,规划了16 栋超高层住宅,最高层为44 层,预计房源约1400多套。
五一假期前,项目首次开盘推出288套住宅,涵盖142、210、265、310㎡四个面积段,价格区间在9.2至14万/㎡左右,开盘首日去化率达9成以上。
市场普遍认为,其将有望成为广州楼市高端市场的风向标,按照超10万/㎡的均价算,项目一套的市场价格也逾千万元。
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与项目的TOD定位及产业兑现有密切关联。项目周边覆盖8号线、18号线、12号线,且1.2公里处布局有11号线石榴岗站,有效打通了各区客流流动通道。
产业方面,去年琶洲试验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突破2800家,实现营收540.3亿元,占全区的91%。
目前琶洲已吸引了阿里巴巴、腾讯、唯品会、今日头条、国美、小米、科大讯飞等企业布局,主要以大数据、云计算、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等算法领域相关产业为主。
此外,近年琶洲新增宅地供应较少,高品质住宅相对稀缺,促使区域内楼盘价格高居不下。而根据克而瑞数据,琶洲板块房价2021年间从4.2万 /㎡飙升至8.1万/㎡,一年之内涨幅高达94.4%。
在发展前景越来越明朗的情况下,稀缺的属性更让琶洲TOD项目受到更热烈的市场瞩目。

除琶洲TOD南项目外,富颐华庭、万科城市之光、万科金域曦府、中海观云府也为近期市场热度较高的楼盘。
且部分项目出现房价“抬头”的迹象,如中海观云府、万科金域曦府,价格对比此前上涨了1000-2000元/㎡左右。而富颐华庭近期加推的项目,价格也有所微涨,最高价格为5万+/㎡,年初均价为4.85万/㎡左右。
究其原因,这与项目自身拥有的条件密切相关。这些项目虽不完全处于同一区域,但因为区位叠加规划优势,项目也备受市场关注。
如黄埔鱼珠板块的富力南驰·富颐华庭,因为地处黄埔临港经济区内,规划前景颇大,一定程度上也承载了规划利好。
按照规划,未来琶洲、广州国际金融城以及黄埔临港经济区将构成广州新黄金三角,预测一年产值达3200亿元。
而中海观云府为海珠南洲地铁站上盖项目,周边2号线及10号线交汇,且后续有10号线补充,交通便利。
更为关键的一点为,南洲距离珠江新城CBD不远,所能触及的配套不差,且周边多以老旧小区为主,新盘稀缺,这也推升了产品的市场热度。
南沙去化周期攀升
与临近主城区的项目不同,外围区域项目的处境却稍显尴尬。比如规划概念新区南沙,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拥有良好的区位条件,近年来也处于规划不断,发展不断的状态。但值得一提的是,区域内新房库存去化周期出现持续攀升的现象。
据克而瑞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黄埔、越秀、荔湾、番禺和天河去化周期在8.1个月至11.8个月,较为健康。而其余各区的去化周期均处于亚健康状态,南沙方面仅次于花都,为24.2个月。
而广州中原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25日,南沙新房库存去化周期为25.7个月,两者统计结果相差不大。
尽管上周新房成交有所回温,周度成交296套,上涨108%,但对比于区域的库存去化周期,仍然未能完全摆脱冰点。
这或与当前环境下,刚需购房者信心缺失有关。
一方面,南沙长远规划前景巨大,产业未来可期,但目前区域相关产业仍处于孵化阶段,距离成熟期还有一大段距离;
另一方面,区域内房价近年来上升颇多,横沥、灵山岛周边多为3.6万+/㎡,对比增城不限购,且2万/㎡左右的均价来看,刚需们有很大的选择范围。
就目前的数据情况看,对比外围区域的远景规划,已有产业支撑的市中心周边的需求更为强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