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独家】长协煤新政落锤满月:签订量创历史新高、执行阻力仍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独家】长协煤新政落锤满月:签订量创历史新高、执行阻力仍存

欠量超价的按要求限期补到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席菁华

长协煤新政落锤一个月,合同签订量创历史新高,但执行仍存阻力,量和价未签足签实。

5月1日,为控制煤价在合理区间运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和《关于明确煤炭领域经营者哄抬价格行为的公告》正式生效。

这两份文件分别界定了电煤长协和现货价格的合理区间,并明确山西、陕西、蒙西地区、蒙东地区、河北、黑龙江、山东等七个地区出矿环节的合理长协、现货价格。

6月1日,界面新闻记者致电多家煤炭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部门,这些公司签订的煤炭长协合同量和价格,均按照国家发改委规定区间内执行。

中国神华(601088.SH)对界面新闻表示,今年年度长协已按照中长期合同数量不低于自有资源量80%的要求签订,且按照客户需求签订了月度长协。

“公司长协煤签订比例历来很高,新限价政策对公司的影响并不大。”中国神华相关人士称。

冀中能源(000937.SZ)表示,其签订的煤炭长协以年度为主,数量与往年持平,但价格有所下调。

中煤能源(601898.SH)告诉界面新闻,其今年长协煤签订量增多,执行限价区间价格。

靖远煤电(000552.SZ)表示,年初已完成年度长协的签订,长协量约占其自有资源量的60%,按照当时发改委要求的限定区间,并依据实际市场供应情况确定价格。

5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了煤炭中长期合同电视电话会议。界面新闻独家获悉,今年以来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量较往年大幅提升,签订量创历史新高。

今年全国煤炭中长期合同线上平台录入煤炭资源合同量已超过36亿吨,比去年增加逾七成。

从地方调度数据看,19个产煤省(区市)自有资源量35.6亿吨,签订煤炭中长期合同33.5亿吨,签订率94%。签订有量有价的煤炭中长期合同29.6亿吨,签订率83%。

央企方面,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等主要公司煤炭自有资源量9.4亿吨,签订煤炭供热性合同9亿吨,签订率96%。

发电供热用煤合同签订方面,全国煤炭中长期合同线上平台录入用煤量21.5亿吨,比去年增加72%。29个需求省份报送电煤需求20.5亿吨,已签订电煤合同19.8亿吨,签订率97%。

但长协煤新政的执行仍存阻力,煤电双方反复博弈合同价格。

上述电视电话会议指出,与国家政策要求相比,目前行业仍存在煤炭自有资源量签订不足、不落实中长期交易价格政策、合同履约率不高等问题。

会议提出,部分煤炭企业特别是中小煤炭企业的签订意愿不足,未达到80%的签订要求,严格落实煤炭中长期合同价格政策的不足40%。

一位不愿具名的煤炭观察人士告诉界面新闻,中国神华、陕煤集团等主力煤企因落实长协政策大幅压缩利润,一些地方部门和民企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长协煤政策存在抵触情绪,未按政策要求兑现。

“从企业经营角度讲,执行长协煤新政,意味着在能挣到更多钱的时候没法挣钱。”一位煤炭上市公司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称,“但从保障能源供应的角度考虑,需要义无反顾地落实政策”。

2021年煤价大涨,煤炭公司赚得盆满钵满,电力企业却陷入巨亏,引发限电危机。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测算,去年全国煤电企业的电煤采购成本额外增加约6000亿元。8-11月,部分集团的煤电板块亏损面达到100%,全年累计亏损面达80%左右。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1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去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7023.1亿元,同比增长212.7%,超出此前历史高点约六成。

今年国际能源供应形势仍然严峻,国家发改委已多次召开能源保供会议。5月11日,国常会要求决不允许出现拉闸限电。

在政策调控之下,今年煤炭价格出现显著下降,但近期仍小幅回涨。随着疫情缓解,叠加天气转热,电厂日耗增加,中小电厂积极抢运,煤炭需求旺盛,叠加国际煤价居高不下,也对长协煤落实带来一定阻碍。

此前,政策层面对长协煤履约率的执行约束力较低。为躲避限价政策,行业内还出现把电煤按照价高的化工煤出售,以及长协和现货捆绑销售的情况。

上述煤炭观察人士称,必须加强监察力度,才能真正促使长协煤的签订兑现到位。

5月以来,国家发改委连续发布调控煤价监管政策,打击哄抬煤价的行为。

上述视频会议要求,欠量超价的要按有关规定要求限期补到位,相关部门要对举报投诉的违约行为等有诉必查。

此外,坚持属地担责、顶格通报,严格落实地方属地责任,督促推动供需企业不打折扣、不搞变通落实各项政策要求,确保合同签足签实、履约到位,对辖区内出现企业签订履约情况较差的将进行约谈、通报,并纳入地方城市信用监测和信用示范城市评价指标。

5月31日,陕西省发改委发布通知称,对煤炭中长期合同违约企业进行综合约束,包括将严重失信行为纳入黑名单,在项目核准、产能核增、运力配置等方面给予约束,要求全国金融机构不得向违约企业提供贷款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国神华

2.4k
  • 中国神华:前2月煤炭销售量合计7710万吨,同比增长12.7%
  • 中国神华投资成立新公司,业务含储能技术服务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独家】长协煤新政落锤满月:签订量创历史新高、执行阻力仍存

欠量超价的按要求限期补到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席菁华

长协煤新政落锤一个月,合同签订量创历史新高,但执行仍存阻力,量和价未签足签实。

5月1日,为控制煤价在合理区间运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和《关于明确煤炭领域经营者哄抬价格行为的公告》正式生效。

这两份文件分别界定了电煤长协和现货价格的合理区间,并明确山西、陕西、蒙西地区、蒙东地区、河北、黑龙江、山东等七个地区出矿环节的合理长协、现货价格。

6月1日,界面新闻记者致电多家煤炭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部门,这些公司签订的煤炭长协合同量和价格,均按照国家发改委规定区间内执行。

中国神华(601088.SH)对界面新闻表示,今年年度长协已按照中长期合同数量不低于自有资源量80%的要求签订,且按照客户需求签订了月度长协。

“公司长协煤签订比例历来很高,新限价政策对公司的影响并不大。”中国神华相关人士称。

冀中能源(000937.SZ)表示,其签订的煤炭长协以年度为主,数量与往年持平,但价格有所下调。

中煤能源(601898.SH)告诉界面新闻,其今年长协煤签订量增多,执行限价区间价格。

靖远煤电(000552.SZ)表示,年初已完成年度长协的签订,长协量约占其自有资源量的60%,按照当时发改委要求的限定区间,并依据实际市场供应情况确定价格。

5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了煤炭中长期合同电视电话会议。界面新闻独家获悉,今年以来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量较往年大幅提升,签订量创历史新高。

今年全国煤炭中长期合同线上平台录入煤炭资源合同量已超过36亿吨,比去年增加逾七成。

从地方调度数据看,19个产煤省(区市)自有资源量35.6亿吨,签订煤炭中长期合同33.5亿吨,签订率94%。签订有量有价的煤炭中长期合同29.6亿吨,签订率83%。

央企方面,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等主要公司煤炭自有资源量9.4亿吨,签订煤炭供热性合同9亿吨,签订率96%。

发电供热用煤合同签订方面,全国煤炭中长期合同线上平台录入用煤量21.5亿吨,比去年增加72%。29个需求省份报送电煤需求20.5亿吨,已签订电煤合同19.8亿吨,签订率97%。

但长协煤新政的执行仍存阻力,煤电双方反复博弈合同价格。

上述电视电话会议指出,与国家政策要求相比,目前行业仍存在煤炭自有资源量签订不足、不落实中长期交易价格政策、合同履约率不高等问题。

会议提出,部分煤炭企业特别是中小煤炭企业的签订意愿不足,未达到80%的签订要求,严格落实煤炭中长期合同价格政策的不足40%。

一位不愿具名的煤炭观察人士告诉界面新闻,中国神华、陕煤集团等主力煤企因落实长协政策大幅压缩利润,一些地方部门和民企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长协煤政策存在抵触情绪,未按政策要求兑现。

“从企业经营角度讲,执行长协煤新政,意味着在能挣到更多钱的时候没法挣钱。”一位煤炭上市公司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称,“但从保障能源供应的角度考虑,需要义无反顾地落实政策”。

2021年煤价大涨,煤炭公司赚得盆满钵满,电力企业却陷入巨亏,引发限电危机。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测算,去年全国煤电企业的电煤采购成本额外增加约6000亿元。8-11月,部分集团的煤电板块亏损面达到100%,全年累计亏损面达80%左右。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1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去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7023.1亿元,同比增长212.7%,超出此前历史高点约六成。

今年国际能源供应形势仍然严峻,国家发改委已多次召开能源保供会议。5月11日,国常会要求决不允许出现拉闸限电。

在政策调控之下,今年煤炭价格出现显著下降,但近期仍小幅回涨。随着疫情缓解,叠加天气转热,电厂日耗增加,中小电厂积极抢运,煤炭需求旺盛,叠加国际煤价居高不下,也对长协煤落实带来一定阻碍。

此前,政策层面对长协煤履约率的执行约束力较低。为躲避限价政策,行业内还出现把电煤按照价高的化工煤出售,以及长协和现货捆绑销售的情况。

上述煤炭观察人士称,必须加强监察力度,才能真正促使长协煤的签订兑现到位。

5月以来,国家发改委连续发布调控煤价监管政策,打击哄抬煤价的行为。

上述视频会议要求,欠量超价的要按有关规定要求限期补到位,相关部门要对举报投诉的违约行为等有诉必查。

此外,坚持属地担责、顶格通报,严格落实地方属地责任,督促推动供需企业不打折扣、不搞变通落实各项政策要求,确保合同签足签实、履约到位,对辖区内出现企业签订履约情况较差的将进行约谈、通报,并纳入地方城市信用监测和信用示范城市评价指标。

5月31日,陕西省发改委发布通知称,对煤炭中长期合同违约企业进行综合约束,包括将严重失信行为纳入黑名单,在项目核准、产能核增、运力配置等方面给予约束,要求全国金融机构不得向违约企业提供贷款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