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在北京 我知道有一个地方藏着你的秘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在北京 我知道有一个地方藏着你的秘密

消费一直在升级,空间却急缺,人们开始把承载情感的私人物品转移到城市地底的柜子里去。于是每个柜子,都有了一个故事。

图片来源:《分手100次》

这个来去匆匆的年轻人,看起来有些酷,他身上的一切都是黑色的,从头巾、衣服到背包和鞋。不熟悉的人问起他的名字,他答道:“小明”。

这天中午,小明走进东直门附近的港湾大厦,乘坐着被涂成了Tiffany蓝色的货梯下到地底。这里原来是一间排放着数百个铁柜的储藏室,小明很快消失在走廊的中段,十分钟后,他回到电梯口。

“我放了一些私密的东西在这里。”看来他不准备透露什么。小明有时候只是来检查属于他的那个柜子,或者来置换些新物品,“这感觉就像老电影《美国往事》里的火车站储物,里头有主角麦克斯的钱,还有走私的线索,总之一把钥匙能锁住一个人生。”

这间储藏室,隶属于“考拉仓”——一家经营了4年的迷你仓公司。迷你仓也称作自存仓,最早在1960年代的美国流行,当时一些拥有大型仓库的经营者想出了一个赚钱的新方法,他们把空间分割成若干储物间,出租给私人,租金按月计算。后来,迷你仓又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和日本风靡起来。

2012年后的北京,越来越多的人和小明一样,开始寻找可以安放私人物品的仓储服务,这催生了考拉仓、OK迷你仓等一批自助型仓储品牌的出现。考拉的CEO秦轩在美国长大,四五年前,他意识到中国也开始有相似的市场兴起,一是由于大都市里的房价过高,人员流动性又大,人们的居住面积有限,但买的东西却越来越多,因此转移一部分物品成为了需求;二是如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商业地产的开发在前几年有过渡的倾向,楼宇中不乏难作他用的闲置空间。

需求虽然存在,但迷你仓在中国内地依然还是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仓库是冰冷的,毫无情感,即使迷你仓在配合人性上已经较为灵活。比如,由于不同的人对储物空间的需求不一,为了增强提供大、中、小型柜子的灵活性,考拉的每个仓都可以拆卸和拼接。取决于物件的体积,这些迷你仓的价格也因大小和位置而异,从每月200元-2000元不等,租金里包含仓库里的各类智能硬件、水电、空调和物业费。

和中国不同,美国迷你仓大多在室外
在北京,迷你仓多在地下
在北京,迷你仓多在地下

教育顾客接受新的储物方式需要时间。

2013年后,接受迷你仓的客户人数有了显著的增加。像小明一样的年轻人逐渐发现,迷你仓原来并不是大铁门加空旷地板的集合体,此前,他花了不少的时间寻找合适的柜子,“一线大城市,许多年轻人需要合租或租的房子太小,总有一些东西不方便。我找了一些,最后发现这里具有挺好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只有在弃物区才会看到一些别人的东西,有几次我路过,看到了有相册、玩具还有模型。”

除了个人,私密性和安全性也是一些企业用户对仓储的追求。在考拉的网页上,显示着Line、加拿大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等为长期合作伙伴,不知道布朗和邱可是不是也住在迷你仓里。 

迷你仓最有故事性的部分也在于此,它采用的是一人一柜一钥匙的方法。每个客人还会得到一张进入仓库的门禁卡,即使是仓库的管理者,也不能随意探听客人的隐私,加上仓储环境是恒温恒湿的,这些柜子里常常存有许多有趣且珍贵的物品。当然,这个“珍贵”的定义是由它们的主人来下的。

客服经理Cathrine和显奕就时常被卷进各种各样的故事中。

柜子A很温暖。它曾属于一位想念女儿的父亲,在女儿出国念书后,父亲为了腾出孩子的卧室使用,就把女孩各式各样的木质玩具存了进来,这些可爱的玩具都是父亲亲手做的。而每到放假女儿回国,爸爸又会把这些玩具重新摆回女儿的房间。

柜子B很幸福。一天上午,一个男孩来开仓,交代下午会有一个女孩来取东西。等到前来取东西的女孩打开仓门时,她看到的是一枚求婚戒指和一个花束。

柜子C很浪漫。在很长的时间里,这件柜子里都只有一间小小的物品——一瓶限量版香水。香水的主人好不容易得到它,只为等到自己的女友过生日的那天,作为惊喜奉上。

柜子D很倔强。一年前,它被签给了一个正在热恋中的女孩,女孩把和恋人的爱情信物存了起来。可惜一年后,这对恋人分开了,男孩想取走属于自己的东西,但唯一的钥匙在女孩手上。在经历数次女孩赌气不接电话后,男孩报了警,两个人最后在协商下分掉了他们的爱情纪念。

柜子E很潇洒。它的主人是一位常年在国外的旅游达人,由于太漂泊,女孩把自己在北京的房子租了出去,这个小小的迷你仓成了她收藏每个国度纪念品的地方,从明信片到工艺品,应有尽有。

柜子F很时髦。在它里面躺着大大小小的汽车模型还有时髦的跑鞋、球杆和限量款衣物,据说它有一位性格冷漠的主人,曾是一位著名的球员,现在是一家美国运动品牌的高管。

柜子G很丰盛。它已经和里面的实木家具共度3年光阴了。这些棕色的木头沙发有着漂亮的镶边,它们跟着主人经历过三次创业,从地产到文创,从顺义到朝阳,现在,它们又将跟随主人在宋庄安家,算是见证了太多起起落落。

沙发的主人吕萌茜在这3年中花掉了数万元在迷你仓上,她有时候也会想,扔掉重新买都低于这个价,但最终她还是没能做到“断舍离”:“可能它们搞得比较温馨,柜子也不是一个钢板,还有凹凸的设计感,我感觉挺时尚。”吕萌茜想了想,“这个时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变化了,人们买每个东西时都带着自己的审美致趣,这里头有心思,有情感,所以才会储蓄。追求有品质的生活,迷你仓才有存在的必要。”

考拉柜子上写着的故事
考拉柜子上写着的故事
电影《分手100次》中出现的迷你仓

日积月累,这些独具个性的柜子成了某一类人的镜子。显奕在其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共性:“储存红酒的客人总是来去匆匆,常发生走得太急,把车钥匙锁在里头的情况。会收藏字画、玉佛、舍利一类的文化人则十分神秘,很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但普遍对价格不太敏感。”

其实迷你仓也不单单是个人的记忆,也可以以小见大。在这些来自于城市居民最普通而平凡的物品间,我们也许可以窥见社会最本真的一角。在考拉的订单里,父母将孩子的东西存起来是最普遍的事之一,这说明中国家庭文化的核心依然是亲子的,而非欧美式的夫妻的。显奕记得,他曾见过一个儿子远在德国的老人,因为在北京没有房子,他只能把和儿子的相册和物品放在迷你仓,每当想念之时就来看看。

再者,运动用品也正在成为储存的大头,这和眼下中国蓬勃的运动市场不谋而合。除此以外,新世界百货鞋履品牌的鞋子、淘宝卖家的裙子也都被放进过迷你仓中储存过,这些柜子相对郊区的传统大型仓库更加安全,不会发生库存莫名其妙少上一件的情况。

除了考虑安全、价格和隐私,“就近”是迷你仓的客人们最最在意的事。人们将迷你仓看做自己生活的延伸,所以多会选择可以频繁到达或交通方便的地方。

然而,这恰恰也成了迷你仓扩张市场的难点所在。考拉采用的是扫街的方法来寻找闲置的空间,而商业地产的情势并不稳定:根据世邦魏理仕的报告显示,2015年北京的写字楼整体升温,空置率仅为5.8%,创了新低,而到了2016年,包括望京SOHO在内的商业地产又面临氛围冷清、商铺招租困难等问题。

没有稳定的房地产市场,迷你仓品牌也很难求得稳步发展。本质上,迷你仓其实也是一位租客,也要经受租金下跌或上涨的波动。加上有了香港的参照标本,北京很有可能未来也出现和香港一样的“蜗居办公”模式。根据我们之前报道过的信息显示,蜗居办公空间对接创业者,顺应时代的大潮,因此也在挤压迷你仓可使用的空间。

考拉的重心现在还放在产品的迭代上,包括安全性、违禁品的监管和基础硬件等。而品牌经营是个细致而漫长的过程,秦轩觉得迷你仓也是一个2C的生意,要按照“消费品牌”的要求来做,“取考拉这个名字,就是因为树袋熊的肚子有个袋子,放着自己的宝贝”。

提供更好的服务需要花掉不小的成本。就一线城市来看,迷你仓现在商业模式变现较慢,利润空间也不算大。

这迫使秦轩已经在思考新的赢利方式。比如一些客户有时候会请仓库人员帮忙清理一些弃物,像小明看到的那样,其中不乏有趣的物品,未来的迷你仓很可能会发展成一个复古或二手物品集散地。

事实上,零售和迷你仓的结合,可以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这让人联想到一部以“迷你仓”为原型的香港电影,名叫《分手100次》,郑伊健和周秀娜饰演的男女主角经营着一间咖啡店,他们把香港的“好管家迷你仓”放在了店中央最显眼的位置,分手的情侣们可以把爱情信物寄存在这里,如果和好了还能够拿回,迷你仓改变了普通咖啡店的业态,提供了一种更为独特而丰富的消费体验。

电影《分手100次》的迷你仓咖啡店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除吕萌茜外,柜子编码和人物姓名皆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在北京 我知道有一个地方藏着你的秘密

消费一直在升级,空间却急缺,人们开始把承载情感的私人物品转移到城市地底的柜子里去。于是每个柜子,都有了一个故事。

图片来源:《分手100次》

这个来去匆匆的年轻人,看起来有些酷,他身上的一切都是黑色的,从头巾、衣服到背包和鞋。不熟悉的人问起他的名字,他答道:“小明”。

这天中午,小明走进东直门附近的港湾大厦,乘坐着被涂成了Tiffany蓝色的货梯下到地底。这里原来是一间排放着数百个铁柜的储藏室,小明很快消失在走廊的中段,十分钟后,他回到电梯口。

“我放了一些私密的东西在这里。”看来他不准备透露什么。小明有时候只是来检查属于他的那个柜子,或者来置换些新物品,“这感觉就像老电影《美国往事》里的火车站储物,里头有主角麦克斯的钱,还有走私的线索,总之一把钥匙能锁住一个人生。”

这间储藏室,隶属于“考拉仓”——一家经营了4年的迷你仓公司。迷你仓也称作自存仓,最早在1960年代的美国流行,当时一些拥有大型仓库的经营者想出了一个赚钱的新方法,他们把空间分割成若干储物间,出租给私人,租金按月计算。后来,迷你仓又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和日本风靡起来。

2012年后的北京,越来越多的人和小明一样,开始寻找可以安放私人物品的仓储服务,这催生了考拉仓、OK迷你仓等一批自助型仓储品牌的出现。考拉的CEO秦轩在美国长大,四五年前,他意识到中国也开始有相似的市场兴起,一是由于大都市里的房价过高,人员流动性又大,人们的居住面积有限,但买的东西却越来越多,因此转移一部分物品成为了需求;二是如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商业地产的开发在前几年有过渡的倾向,楼宇中不乏难作他用的闲置空间。

需求虽然存在,但迷你仓在中国内地依然还是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仓库是冰冷的,毫无情感,即使迷你仓在配合人性上已经较为灵活。比如,由于不同的人对储物空间的需求不一,为了增强提供大、中、小型柜子的灵活性,考拉的每个仓都可以拆卸和拼接。取决于物件的体积,这些迷你仓的价格也因大小和位置而异,从每月200元-2000元不等,租金里包含仓库里的各类智能硬件、水电、空调和物业费。

和中国不同,美国迷你仓大多在室外
在北京,迷你仓多在地下
在北京,迷你仓多在地下

教育顾客接受新的储物方式需要时间。

2013年后,接受迷你仓的客户人数有了显著的增加。像小明一样的年轻人逐渐发现,迷你仓原来并不是大铁门加空旷地板的集合体,此前,他花了不少的时间寻找合适的柜子,“一线大城市,许多年轻人需要合租或租的房子太小,总有一些东西不方便。我找了一些,最后发现这里具有挺好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只有在弃物区才会看到一些别人的东西,有几次我路过,看到了有相册、玩具还有模型。”

除了个人,私密性和安全性也是一些企业用户对仓储的追求。在考拉的网页上,显示着Line、加拿大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等为长期合作伙伴,不知道布朗和邱可是不是也住在迷你仓里。 

迷你仓最有故事性的部分也在于此,它采用的是一人一柜一钥匙的方法。每个客人还会得到一张进入仓库的门禁卡,即使是仓库的管理者,也不能随意探听客人的隐私,加上仓储环境是恒温恒湿的,这些柜子里常常存有许多有趣且珍贵的物品。当然,这个“珍贵”的定义是由它们的主人来下的。

客服经理Cathrine和显奕就时常被卷进各种各样的故事中。

柜子A很温暖。它曾属于一位想念女儿的父亲,在女儿出国念书后,父亲为了腾出孩子的卧室使用,就把女孩各式各样的木质玩具存了进来,这些可爱的玩具都是父亲亲手做的。而每到放假女儿回国,爸爸又会把这些玩具重新摆回女儿的房间。

柜子B很幸福。一天上午,一个男孩来开仓,交代下午会有一个女孩来取东西。等到前来取东西的女孩打开仓门时,她看到的是一枚求婚戒指和一个花束。

柜子C很浪漫。在很长的时间里,这件柜子里都只有一间小小的物品——一瓶限量版香水。香水的主人好不容易得到它,只为等到自己的女友过生日的那天,作为惊喜奉上。

柜子D很倔强。一年前,它被签给了一个正在热恋中的女孩,女孩把和恋人的爱情信物存了起来。可惜一年后,这对恋人分开了,男孩想取走属于自己的东西,但唯一的钥匙在女孩手上。在经历数次女孩赌气不接电话后,男孩报了警,两个人最后在协商下分掉了他们的爱情纪念。

柜子E很潇洒。它的主人是一位常年在国外的旅游达人,由于太漂泊,女孩把自己在北京的房子租了出去,这个小小的迷你仓成了她收藏每个国度纪念品的地方,从明信片到工艺品,应有尽有。

柜子F很时髦。在它里面躺着大大小小的汽车模型还有时髦的跑鞋、球杆和限量款衣物,据说它有一位性格冷漠的主人,曾是一位著名的球员,现在是一家美国运动品牌的高管。

柜子G很丰盛。它已经和里面的实木家具共度3年光阴了。这些棕色的木头沙发有着漂亮的镶边,它们跟着主人经历过三次创业,从地产到文创,从顺义到朝阳,现在,它们又将跟随主人在宋庄安家,算是见证了太多起起落落。

沙发的主人吕萌茜在这3年中花掉了数万元在迷你仓上,她有时候也会想,扔掉重新买都低于这个价,但最终她还是没能做到“断舍离”:“可能它们搞得比较温馨,柜子也不是一个钢板,还有凹凸的设计感,我感觉挺时尚。”吕萌茜想了想,“这个时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变化了,人们买每个东西时都带着自己的审美致趣,这里头有心思,有情感,所以才会储蓄。追求有品质的生活,迷你仓才有存在的必要。”

考拉柜子上写着的故事
考拉柜子上写着的故事
电影《分手100次》中出现的迷你仓

日积月累,这些独具个性的柜子成了某一类人的镜子。显奕在其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共性:“储存红酒的客人总是来去匆匆,常发生走得太急,把车钥匙锁在里头的情况。会收藏字画、玉佛、舍利一类的文化人则十分神秘,很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但普遍对价格不太敏感。”

其实迷你仓也不单单是个人的记忆,也可以以小见大。在这些来自于城市居民最普通而平凡的物品间,我们也许可以窥见社会最本真的一角。在考拉的订单里,父母将孩子的东西存起来是最普遍的事之一,这说明中国家庭文化的核心依然是亲子的,而非欧美式的夫妻的。显奕记得,他曾见过一个儿子远在德国的老人,因为在北京没有房子,他只能把和儿子的相册和物品放在迷你仓,每当想念之时就来看看。

再者,运动用品也正在成为储存的大头,这和眼下中国蓬勃的运动市场不谋而合。除此以外,新世界百货鞋履品牌的鞋子、淘宝卖家的裙子也都被放进过迷你仓中储存过,这些柜子相对郊区的传统大型仓库更加安全,不会发生库存莫名其妙少上一件的情况。

除了考虑安全、价格和隐私,“就近”是迷你仓的客人们最最在意的事。人们将迷你仓看做自己生活的延伸,所以多会选择可以频繁到达或交通方便的地方。

然而,这恰恰也成了迷你仓扩张市场的难点所在。考拉采用的是扫街的方法来寻找闲置的空间,而商业地产的情势并不稳定:根据世邦魏理仕的报告显示,2015年北京的写字楼整体升温,空置率仅为5.8%,创了新低,而到了2016年,包括望京SOHO在内的商业地产又面临氛围冷清、商铺招租困难等问题。

没有稳定的房地产市场,迷你仓品牌也很难求得稳步发展。本质上,迷你仓其实也是一位租客,也要经受租金下跌或上涨的波动。加上有了香港的参照标本,北京很有可能未来也出现和香港一样的“蜗居办公”模式。根据我们之前报道过的信息显示,蜗居办公空间对接创业者,顺应时代的大潮,因此也在挤压迷你仓可使用的空间。

考拉的重心现在还放在产品的迭代上,包括安全性、违禁品的监管和基础硬件等。而品牌经营是个细致而漫长的过程,秦轩觉得迷你仓也是一个2C的生意,要按照“消费品牌”的要求来做,“取考拉这个名字,就是因为树袋熊的肚子有个袋子,放着自己的宝贝”。

提供更好的服务需要花掉不小的成本。就一线城市来看,迷你仓现在商业模式变现较慢,利润空间也不算大。

这迫使秦轩已经在思考新的赢利方式。比如一些客户有时候会请仓库人员帮忙清理一些弃物,像小明看到的那样,其中不乏有趣的物品,未来的迷你仓很可能会发展成一个复古或二手物品集散地。

事实上,零售和迷你仓的结合,可以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这让人联想到一部以“迷你仓”为原型的香港电影,名叫《分手100次》,郑伊健和周秀娜饰演的男女主角经营着一间咖啡店,他们把香港的“好管家迷你仓”放在了店中央最显眼的位置,分手的情侣们可以把爱情信物寄存在这里,如果和好了还能够拿回,迷你仓改变了普通咖啡店的业态,提供了一种更为独特而丰富的消费体验。

电影《分手100次》的迷你仓咖啡店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除吕萌茜外,柜子编码和人物姓名皆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