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顶尖教育集团涌入,探索中央活力区的广袤前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顶尖教育集团涌入,探索中央活力区的广袤前景

市中区西南片区发展提速,能级跃升

文 | 崔京智

6月7日,界面山东从济南市市中区融媒体中心获悉,济南市市中区决定将育英教育集团和南上山教育集团等优质教育资源引入济南中央活力区,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这也体现出全市“西兴”战略之下,市中区西南片区发展的加速度和能级的新跃升。

东有中央商务区、西有中央活力区。在济南强省会战略引领下,在“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带动下,济南市中区迎来了发展的质变、能级的跃升。作为“南美”“西兴”“中优”的战略交汇点,市中区全力打造济南中央活力区,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围绕中央活力区建设,市中区擘画了蓝图,明细了路线。

这样的背景之下,优质教育资源的涌入无疑将为中央活力区的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

优质教育资源的全覆盖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一直是市中区的“金字招牌”,为均衡区域教育资源,市中区做了许多的努力。

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将持续深化集团化办学,实施“城郊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如今,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均衡配置、高位发展的局面,正在市中区西南片区加速呈现。

两大教育集团的入驻,为这一进程按下了加速键。

目前,中央活力区一区已有2所幼儿园完工交付,其中魏新第一幼儿园已于2021年开始招生。除此之外,还将陆续开工建设4所教育设施。建成后小学和初中将分别纳入南上山教育集团和育英教育集团统一管理,使该片区教育起步便具备均衡、高位的发展基础。

2013年,济南市中区成立九大教育集团,以均衡中小学教育资源,南上山和育英教育集团位列其中。

南上山教育集团的南上山街小学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历史的老校,坐落在市中区城区中心位置,文化底蕴丰厚、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特色突显、教育教学质量优异,是济南教育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多年来获得全国、省市区荣誉称号百余项,是全国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并被评为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教学示范校。

济南育英教育集团为济南市规模最大的公办初中教育集团,以济南育英中学为龙头学校,含有济南育秀中学等四所分校,及联盟校济南舜耕中学,共有100余个教学班,300余名教职工,6000余名学生。龙头校济南育英中学先后荣获省规范化学校、省、市教学示范校、德育示范校、济南市家长满意学校等荣誉称号。

两大教育集团的入驻意味着济南市最优质教育资源在中央活力区的全覆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的腾飞在市中区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之下,中央活力区也将汇聚更多的教育资源,从而为区域的发展带来质的变化。

教育事业背后的时代内涵

中央活力区拥有极佳的区位条件。一方面,片区连接了西部各个功能组团,包括西客站片区、国际医学城、白马创智谷、长清大学城,另一方面,片区内部的区域交通干线已经形成,交通极为便利,加之处于玉符河的生态隔离带上,生态条件也相当优越。

据了解,未来中央活力区将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立新城”的总体计划安排,到2025年基本建成现代智慧、活力宜居的新城区框架,全区科技创新力、产业竞争力、综合承载力将明显提升。

未来的中央活力区将以科创引领、动能转换、绿色发展、产业集聚为目标,联动长清大学城人才智力资源,布局发展能源互联网、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坚持垂直整合和强链、建链、延链,加快推动产业生态建设,力争5年内集聚总部型龙头企业不少于200家,衍生配套企业不少于2000家。

这在促进区域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规模巨大的人才资源的需求,市中区当下积极为中央活力区引入优质教育资源的原因也在于此,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其背后所隐现的功成不必在我的施政态度,更让人们看到了市中区建设好中央活力区的决心。

有人说,教育作为人才培育一种高投入的方式,往往需要漫长的周期才能对区域发展加以回馈,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仅仅是发展产业,市中区在此时大力度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基础上,其实并没有必要再去花费大气力再去重新构建中央活力区的教育体系。

其实不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动态关系。一方面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将成为改善教育投入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教育可以通过改善人力资本,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当下的市中区拥有发展区域教育事业的能力与实力,对于教育事业的诸多投入也并非无用功,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为市中区提供牢靠的人才保障。从长期来看,城市想要全面发展最终还要落脚于城市的内生动力。

探索尽善尽美的城市未来

在中央活力区的基石之上,是一场盛大的宏观叙事。

1990年,北京国贸一期正式运营,这是我国最早的CBD(中央商务区),三十年里,商务区逐渐成为衡量一座城市是否高大上的标志,是否国际化、现代化的载体,是否有魅力、有潜力的指标。

而在经济发展趋向多元化,创新产业回归都市,以及人才争夺战不断升温的新形势下,商务区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新需求,“三十而已”的商务区,其升级迫在眉睫。

中央活力区正是这样一场时代探索之中,人们做出的回答。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寥寥数字,却感动了一代人。如果说城市是人们的梦想,那么中央活力区就是城市的梦想。自中央活力区概念诞生之初,就作为人类对于城市理念与实践积累之下的最先进成果的体现。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市中区发展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城市产业的未来发展,还有着更为纯粹的目的——教育事业是城市发展的一部分,理应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这也是一个承载着人们对于生活美好向往的中央活力区的应有之义。

当下中央活力区落地市中,本就代表着对于市中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潜力的认可。而在未来,市中区也将以这样一个活力区作为基础去打造一个尽善尽美的现代化活力新城。

未来的中央活力区将把高端智能产业与城市活力空间有机融合,合理布局现代化新型社区,形成东凤凰山山体公园与陡沟河中央滨水公园山水辉映、相得益彰,教育、医疗、文体等高端配套服务设施齐全,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的新面貌。

同时,中央活力区将聚焦新型城市化,突出“拓空间、强功能、增活力、优生态”,打造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创新创业之城、全面数字化转型的现代智慧之城、绿色低碳和谐的生态人文之城、空间复合利用的集约高效之城。

便利交通带来的良好通勤,区域潜力的最大程度释放,一座产业先进、产城融合、生态良好、配套完善的现代化活力新城即将呈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顶尖教育集团涌入,探索中央活力区的广袤前景

市中区西南片区发展提速,能级跃升

文 | 崔京智

6月7日,界面山东从济南市市中区融媒体中心获悉,济南市市中区决定将育英教育集团和南上山教育集团等优质教育资源引入济南中央活力区,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这也体现出全市“西兴”战略之下,市中区西南片区发展的加速度和能级的新跃升。

东有中央商务区、西有中央活力区。在济南强省会战略引领下,在“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带动下,济南市中区迎来了发展的质变、能级的跃升。作为“南美”“西兴”“中优”的战略交汇点,市中区全力打造济南中央活力区,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围绕中央活力区建设,市中区擘画了蓝图,明细了路线。

这样的背景之下,优质教育资源的涌入无疑将为中央活力区的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

优质教育资源的全覆盖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一直是市中区的“金字招牌”,为均衡区域教育资源,市中区做了许多的努力。

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将持续深化集团化办学,实施“城郊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如今,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均衡配置、高位发展的局面,正在市中区西南片区加速呈现。

两大教育集团的入驻,为这一进程按下了加速键。

目前,中央活力区一区已有2所幼儿园完工交付,其中魏新第一幼儿园已于2021年开始招生。除此之外,还将陆续开工建设4所教育设施。建成后小学和初中将分别纳入南上山教育集团和育英教育集团统一管理,使该片区教育起步便具备均衡、高位的发展基础。

2013年,济南市中区成立九大教育集团,以均衡中小学教育资源,南上山和育英教育集团位列其中。

南上山教育集团的南上山街小学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历史的老校,坐落在市中区城区中心位置,文化底蕴丰厚、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特色突显、教育教学质量优异,是济南教育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多年来获得全国、省市区荣誉称号百余项,是全国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并被评为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教学示范校。

济南育英教育集团为济南市规模最大的公办初中教育集团,以济南育英中学为龙头学校,含有济南育秀中学等四所分校,及联盟校济南舜耕中学,共有100余个教学班,300余名教职工,6000余名学生。龙头校济南育英中学先后荣获省规范化学校、省、市教学示范校、德育示范校、济南市家长满意学校等荣誉称号。

两大教育集团的入驻意味着济南市最优质教育资源在中央活力区的全覆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的腾飞在市中区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之下,中央活力区也将汇聚更多的教育资源,从而为区域的发展带来质的变化。

教育事业背后的时代内涵

中央活力区拥有极佳的区位条件。一方面,片区连接了西部各个功能组团,包括西客站片区、国际医学城、白马创智谷、长清大学城,另一方面,片区内部的区域交通干线已经形成,交通极为便利,加之处于玉符河的生态隔离带上,生态条件也相当优越。

据了解,未来中央活力区将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立新城”的总体计划安排,到2025年基本建成现代智慧、活力宜居的新城区框架,全区科技创新力、产业竞争力、综合承载力将明显提升。

未来的中央活力区将以科创引领、动能转换、绿色发展、产业集聚为目标,联动长清大学城人才智力资源,布局发展能源互联网、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坚持垂直整合和强链、建链、延链,加快推动产业生态建设,力争5年内集聚总部型龙头企业不少于200家,衍生配套企业不少于2000家。

这在促进区域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规模巨大的人才资源的需求,市中区当下积极为中央活力区引入优质教育资源的原因也在于此,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其背后所隐现的功成不必在我的施政态度,更让人们看到了市中区建设好中央活力区的决心。

有人说,教育作为人才培育一种高投入的方式,往往需要漫长的周期才能对区域发展加以回馈,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仅仅是发展产业,市中区在此时大力度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基础上,其实并没有必要再去花费大气力再去重新构建中央活力区的教育体系。

其实不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动态关系。一方面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将成为改善教育投入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教育可以通过改善人力资本,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当下的市中区拥有发展区域教育事业的能力与实力,对于教育事业的诸多投入也并非无用功,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为市中区提供牢靠的人才保障。从长期来看,城市想要全面发展最终还要落脚于城市的内生动力。

探索尽善尽美的城市未来

在中央活力区的基石之上,是一场盛大的宏观叙事。

1990年,北京国贸一期正式运营,这是我国最早的CBD(中央商务区),三十年里,商务区逐渐成为衡量一座城市是否高大上的标志,是否国际化、现代化的载体,是否有魅力、有潜力的指标。

而在经济发展趋向多元化,创新产业回归都市,以及人才争夺战不断升温的新形势下,商务区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新需求,“三十而已”的商务区,其升级迫在眉睫。

中央活力区正是这样一场时代探索之中,人们做出的回答。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寥寥数字,却感动了一代人。如果说城市是人们的梦想,那么中央活力区就是城市的梦想。自中央活力区概念诞生之初,就作为人类对于城市理念与实践积累之下的最先进成果的体现。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市中区发展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城市产业的未来发展,还有着更为纯粹的目的——教育事业是城市发展的一部分,理应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这也是一个承载着人们对于生活美好向往的中央活力区的应有之义。

当下中央活力区落地市中,本就代表着对于市中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潜力的认可。而在未来,市中区也将以这样一个活力区作为基础去打造一个尽善尽美的现代化活力新城。

未来的中央活力区将把高端智能产业与城市活力空间有机融合,合理布局现代化新型社区,形成东凤凰山山体公园与陡沟河中央滨水公园山水辉映、相得益彰,教育、医疗、文体等高端配套服务设施齐全,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的新面貌。

同时,中央活力区将聚焦新型城市化,突出“拓空间、强功能、增活力、优生态”,打造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创新创业之城、全面数字化转型的现代智慧之城、绿色低碳和谐的生态人文之城、空间复合利用的集约高效之城。

便利交通带来的良好通勤,区域潜力的最大程度释放,一座产业先进、产城融合、生态良好、配套完善的现代化活力新城即将呈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