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筱文
作为一个亲身经历并见证中国高铁发展最巅峰和最低谷的人,每每在各种媒体、出版物等传播载体上,尤其是在网上,看到一些有关中国铁路、中国高铁的文章、言论等,多者不堪卒读。主要是因为,在中国高铁发展这一划时代历程中,充斥有着境内外很多不尊重客观历史的扭曲传播和歪曲解读,甚至是落井下石般“补刀”,还有一些人物“墙头草”般的迎风招展,更有可耻者冒功抢收成果。
真正的中国高铁历史在哪里?我认为,它不能仅沉默于经历者和见证者的内心,而应该将其成为历史传递的文化产品,与中国当代史融为一体,互相佐证,以客观真实传播。
当我真正去梳理和检索中国高铁这段历史时,却常常尴尬:权威媒体曾经的报道内容,居然有些已经被删除,找不到;业内的有关资料、文献等也出现很多的非正常流失;网上很多曾经对中国高铁的正见和历史评价文章,也已散落凋零;百度百科、搜狗百科、互动百科等关于中国高铁相关的词条也存在着一些差错;甚至在2012年底国家博物馆开展的“复兴之路”展览中也找不到中国高铁的身影;国家图书馆收录的中国高铁历史记录和书籍更是奇缺,等等类似问题所致,中国高铁真正的历史痕迹和真实记录缺失或者遮蔽,不要说社会外部对此的了解和认知不全面、不系统,即就业内人士也久而久之健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遗憾。
这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历史现象,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很多真正关心铁路的人,一些火车迷和我探讨,真正的中国高铁发展史难道会“雪藏”于当代,乃至后世历史?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中国高铁这段伟大的创业发展史,一定会被真实、全面、丰富呈现给世人的,以及广泛真切流传于后世。但是,这一定需要有充分见证和参与这段历史的人群,真正以民族大义为魂魄、以时代发展为导向、以战略变革为脉络、以人物命运为线索的著史立作,需要他们的勇气表达和客观灼见。
在中国高铁成长发展中,曾经产生了三篇长篇纪实作品,每篇以2万字的篇幅,粗线条展现了中国高铁非凡的成就,产生了重大影响,记录了中国高铁登临世界高铁发展史的巅峰之旅。一是2010年2月28日,新华社刊发的长篇纪实通讯《穿越梦幻的时空——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二是2010年6月11日,人民日报刊发的报告文学《闪着泪光的事业——和谐号:“中国创造”的加速度》;三是2010年12月15日,光明日报刊发的长篇通讯《中国高铁“冲击波”》。
时隔多年,再看这三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高铁纪实文章的题目,发现它们仿佛早就预言了中国高铁的悲壮命运和伟大征程:穿越时空而来——闪着泪光饮痛——终将冲击寰宇。
很长一段时间,对中国高铁发展历史系统梳理,戛然而止于2011年初。特别是“高铁之殇”后,舆论变幻莫测,世事沧桑,鲜有人再多做此努力,一些有价值,但零散的中国高铁媒体报道和书籍,淹没在各色舆论中。
数年之后的2015年,高铁科普作家“高铁见闻”,以一本《高铁风云录》,讲述世界高铁发展背后的大国博弈、风云激荡、恩怨情仇。虽然该书仅在最后两章讲述中国高铁发展的历史,但却引起读者强烈关注。这是对中国高铁发展历史的一次理性梳理和规模呈现。
当时间进行到2016年7月,外文出版社分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隆重推出了一本书:《中国速度—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该书的作者是原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人民铁道》报社长、知名作家王雄。作为中国高铁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以详实的史料、丰富的访谈资料和大量鲜为人知的素材,清晰地描绘出了中国高铁的发展轨迹,记述了中国高铁发展的艰辛历程,印证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彰显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展示了中国高铁助力中国发展的丰硕成果和灿烂前景。
本书是他工作之余,历经三年时间完成的一本力作,期间得到原铁道部部长、现任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盛光祖的赞成,并与他一同探讨书稿主题思想、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他还多次听取原铁道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志寰等领导和专家意见和建议,反复打磨修订,直至在国务院通过“八纵八横”高铁网规划、中国标准动车组成功实现世界最高速度交会试验前夕问世。
这本书的特点是系统完整,不是简单的堆砌使用素材和史料,而是吃透整个中国高铁发展史,以事件推进演变为基础,准确拿捏,凝重下笔,灵动勾勒,悉心解读,着力探究中国高铁的创新之谜、发展之路,饱含深情讲述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高铁故事,给人启示,令人振奋。业内权威人士称:“这是一本将中国高铁发展脉络讲清楚的书。”
当然,客观的讲,限于本书的篇幅、出版审核以及作者还任职于铁路系统的缘故,一些章节内容未能全面展开,更为丰富呈现于世,但不失为中国高铁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本全景式纪实作品。
这本书所具有意义在于,较为系统梳理了中国高铁发展的完整脉络,成为国内外、各领域完整认知了解中国高铁发展的权威史书,澄清了有关社会舆论误区。更为重要的是,这本书将使更多中国高铁建设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支持者、追随者,产生更多的表达欲望,启发他们对中国高铁历史的感怀、现实的评判、未来的畅想,以更加完整信息和深刻的灼见,丰富和发展中国高铁发展历史。
一部中国高铁发展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当代创新发展史。不管现实如何解读这段历史,不管风云如何诡秘际变,不管前行的步履有多么艰难。总有一种力量在升腾,总有一些人在坚定护航中国高铁发展。正因为如此,“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中国高铁精神,犹如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早已镌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成为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力支撑。
解筱文:评论人、作家、战略管理研究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