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除了京沪高铁,2015年沪宁、宁杭、广深高铁也已经分别实现净利润6.41亿元、1.01亿元和1.77亿元,都在2015年实现扭亏为盈。此外,据知情人士透露,沪杭、京津两条高铁也都已实现盈利。
上述报道称,从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和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财务报表获得证实,沪宁、宁杭、广深高铁在2015年已经扭亏为盈。
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分别持有沪宁高铁和宁杭高铁17%和10.72%的股份。据其2014-2015年度财务数据披露,沪宁高铁2014年营业收入为31.55亿元,净利润1.42亿元;2015年营业收入33.61亿元,净利润6.41亿元。宁杭高铁在2014年亏损3.8亿元后,2015年扭亏为盈,净利润为1.01亿元。
上述报道援引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从盈利周期看,京津高铁最早于2008年开通运营;沪宁、沪杭高铁都是2010年通车运营;京沪、广深高铁2011年通车运营;宁杭高铁则是2013年正式开通。盈利周期以京沪高铁为代表,普遍在五年左右,宁杭高铁甚至只有三年,这在世界范围内都已经堪称“标杆”。
不过,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高铁线路盈利和修建、运营成本相关,其他尚未盈利的高铁线路,其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修建成本导致的每年计提折旧、财务费用支出较高。
“扣除折旧成本,中国高铁在2014年开始实现盈利,但除了京沪高铁等极少数线路之外,其他绝大部分线路都在亏损。由于之前巨大的建设成本,中国高铁还需要16年才能到达还本付息。”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孙章对界面新闻称。
此外,盈利与否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沿线城市人口密度、经济发达程度所带来客流量的提升。从目前已盈利的六条高铁线路看,大多集中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这在中西部和其他地区暂难实现。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铁路总公司2016年一季度审计报告》和《中国铁路总公司2015年财务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铁总净亏损87.27亿元,较去年同期净亏损64.61亿元同比增加35.07%,同时该公司负债总额为4.14万亿元,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3.75万亿元。
7月20日,国家发改委向全国印发《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规划》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公里,覆盖80%以上城市,到2025年进一步扩铁路大网络覆盖,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
其中,高速铁路达到3.8万公里,高速铁路网基本连接省会城市和其他50万人口以上大中城市,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1-4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0.5-2小时交通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