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靖
6月15日,因蓝山科技欺诈发行事件,证监会对华龙证券及陈牧原、胡海全、李纪元采取监管谈话措施。陈牧原为华龙证券原董事长,胡海全、李纪元为时任内核部门、质控部门负责人。
证监会查明,华龙证券存在以下两大问题:一是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不完善,内控制度体系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内控组织架构混乱,“三道防线”关键节点把关失效等。二是廉洁从业风险防控机制不完善,未完成廉洁从业风险点的梳理与评估,聘请第三方廉洁从业风险防控不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接受监管谈话高管之一的陈牧原2021年7月就因工作调动原因离任,现任政协甘肃省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正厅长级),但仍要为此前公司违规承担相应责任。在任时,陈牧原担任华龙证券董事长一职,并分管投行业务,对公司相关违规行为负有责任。
证监会指出,华龙证券应引以为戒,认真查找和整改问题,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投行业务内控制度、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切实提升投行业务质量。华龙证券应严格按照内部问责制度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内部问责,并向甘肃证监局提交书面问责报告。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华龙证券因蓝山科技项目留下的“后遗症”首次遭受处罚。
2020年蓝山科技项目造假引发市场关注。该公司曾计划挂牌精选层并递交申报文件,华龙证券是其保荐机构。随后全国股转公司自律审查及证监会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蓝山科技信息披露真实性存疑,2020年12月证监会对蓝山科技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立案调查。
最终,证监会查明蓝山科技通过虚增银行存款、虚构销售业务、虚构研发支出、虚列运费支出等方式,虚增收入、资产和利润。具体来看,2017年至2019年,蓝山科技及其全资子公司中经赛博通过虚构采购销售循环业务虚增收入共计8.11亿元,虚增销售利润共计2.46亿元。
证监会指出,华龙证券、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开元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为蓝山科技提供相关证券服务,未按业务规则审慎核查,出具的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2022年3月22日,全国股转公司再次因蓝山科技财务造价事件对包括华龙证券在内的4家中介机构开出罚单,其中华龙证券及两名相关责任主体遭纪律处分。
2021年11月,华龙证券及两名保代(赵宏志、李纪元)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并罚没共计500万元。彼时证监会公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篇幅长达8000余字,详细阐述了华龙证券在提供保荐服务中的多类问题。
对于华龙证券来讲,在蓝山科技项目接连受到处罚也让公司准备多年的IPO之路再度蒙上一层变故。
公开资料显示,华龙证券成立于2001年,为甘肃省内唯一一家券商。2016年1月21日挂牌新三板,同年多次增资扩股,先后引入了山东国投、浙江永利、甘肃公航旅、甘肃国投等33家省内外知名大型企业。
早在2017年,华龙证券就开启了首发上市之路,聘请中信证券作为保荐机构。后于2017年11月24日,报送上市辅导备案并获受理,拟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次年8月华龙证券在新三板摘牌。
截至目前,华龙证券的IPO辅导之路还在继续。
2021年7月28日,中信证券签发了《华龙证券第11期辅导工作进展报告》,其表示自2017年4月开启上市辅导以来,已协助华龙证券推进包括房产确权、公司治理规范、历史沿革梳理、私募投资子公司整改等辅导措施。
2021年,华龙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8.86亿元,同比下降1.12%;实现净利润7.30亿元,同比增长50.21%。截至2021年末,华龙证券资产总额301.60亿元,净资产156.91亿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