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丰年资本合伙人常彬:为什么说中国亮剑背后的军工产业是万亿规模的投资风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丰年资本合伙人常彬:为什么说中国亮剑背后的军工产业是万亿规模的投资风口?

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已经为未来国防建设定调了,军工投资的风口已然出现,问题是你准备好了吗?

2016年7月是多事之秋。

回顾一下新闻,7月8号,美国和韩国正式宣布在驻韩美军正式部署萨德系统,预计2017年完成部署。萨德系统即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或者简称THAAD(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萨德”系统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X波段雷达,有专家推测“萨德”的核心装备AN/TPY-2雷达探测距离最远可达2000公里,换言之它基本上可以探测到中国境内大部分区域。

7月12号,在美国和日本怂恿下,菲律宾提请的南海仲裁结果出来,中国政府明确表明了我们不接受、不承认的态度与立场。7月14号,法国国庆日尼斯遭遇恐怖袭击,死伤惨重。紧随其后,16号,土耳其发生军事政变,未果。5天后,土耳其宣布进入为期3个月的“紧急状态”。

丛林法则下的新地缘格局

那么,有没有一个完整的逻辑能够解释我们看到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新闻?

首先,我们看一下过去十年中美经济的对比变化。在10年之前中国的GDP占美国GDP的比重是16%,可能那个时候中国只是排名第五或者是第六,但今天我们占美国GDP总量的65%,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相比之下,中国军费开支占美国军费开支比例,远小于GDP占比。于是,可以得出一个基础性的结论: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的军费支出大幅落后美国。

其次,我们再看美国的一些新部署。2014年3月份美国发布了一份报告《美国国防防务评估报告》,报告指出到2020年,美国计划把海军装备的60%部署于亚太地区。它要如何逐步实现它的布局?现在,我们基本能看到答案。一是用萨德,二是通过菲律宾发起南海仲裁之举,于是,美国就有了由头开始常态化的南海巡游。如果没有事端和由头,美国怎么能明目张胆地巡游?

我们可以将美国海外军事部署划为6大洲、4大洋,基本上除了南极洲没有自己的军事基地,美国拥有400多个军事基地分布在全球各地。到2020年它计划把美国海军装备的60%部署于亚太地区,大家基本上可以看出一个趋势,局势已经发生变化。

美国为什么会做出这些新的部署?我们知道,政治行为和军事行为往往服务于国家的长期经济利益。回到文初谈到的中美经济体量对比变化,按照丛林法则,老大是不会不允许老二长期稳定发展。中国已经占到美国经济总量的60%了,那么美国势必要有新的考虑和布局。

有人问我未来全球会否有大战?我自己的想法是不会,但是中国要和平崛起,美国要重返亚太,所以局势会长期紧张。就像两个人在台上比武对峙,大家都在看彼此的破绽,如果一方稍有松动,很可能会被对手一拳致命。问题是中国的军费投入有10年欠帐,我们的军事力量增长还太慢。所以说,中国必须在未来10到15年快速武装自己,让我们具备亮剑的资本。

现代化战争的响应能力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而武器装备的现代化能力则决定了战争的响应能力。

那么,中国和美国在整体现代化装备和武器代级上差了多少?我们有四代机,有歼20、直20,有航母,有巡洋舰等重型武器,但是现在很遗憾的是有而不全,有而不多。以歼击机来为例,在现役层面上已经列装的飞机,战斗机,绝大部分都是二代或者是三代的,而且这个数字远远达不到需求的量级。

另一方面,我们的武器装备在总量和装备序列上和美国也有很大的距离。我们的陆战权现在是什么样的?根据媒体披露的数据,我们的装甲车数量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再看一下战斗机,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三代机、四代机,和美国相比,我们战斗机在数量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看飞机的总量,这个差距更大,只有别人的一个零头,差了一个数量级。

在全局化作战体系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国防建设还需要巨大的投入。未来中国武器装备快速升级,会催生出整体武器装备的换代带来的军工产业的巨大发展机遇。

7月21日,我们看到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近日印发《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使经济建设为国防建设提供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国防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加坚强的安全保障。

军工投资是一个巨大风口

目前中国的军费支出大约是美国的1/5,过去10年中国军费保持了15%的增长,如果是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10年之后我们大约是美国军费支出的1/2。所以说即使中国在未来10到15年大力发展国防建设,我们与美国在军费支出上的差距仍旧是很大的。

10年之后,仅是国防预算这块的经费支出,我们的估计是会破3万亿的总量,当然这是我们的一个推演数据。这就是我们非常坚定地认为:未来15年到20年,军工投资存在系统性机会的一个根本性原因。

那么,再具体而言,军工投资拥有哪些机会呢?

我们在开内部研讨会的时候推演过一个基本的数据。拿医药产业做对标,2009年的时候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刚好突破1万亿,和现在的军工产业差不多,当时收入大于500万的企业有6800家。现在,医药、医疗企业有多少家上市公司?260家,这中间不包括在新加坡、美国、台湾、日本、澳大利亚等等国家上市的中国医药企业。

以医药产业作为对标,我估计未来军工产业的上市公司的总量应该有小300家。目前,军工相关的上市公司才30多家,这其中包括中航、航天、中兵,各个体系下的企业。目前我们统计与军工相关有4千多家民营企业,其中有将近2千家资质比较齐全的企业,有1千家左右被我们列为核心企业。它们就是我们的投资机会。对于丰年资本而言,目前市场里像我们一样专注于军工投资的竞争对手几乎没有,换言之,我们认为未来5到10年,既是产业高速发展期,也是我们的黄金发展期。

中国的军工产业,尤其是民营军工产业的春天才刚刚开始到来,而这个机会我们是从2011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储备了,包括人才、知识架构体系、资源,陆陆续续的形成了现在丰年资本的一个能力体系。

2011年,因为要评估是否投资一家高端制造的民营企业,我们就偶然间闯进了军工产业。那家高端制造企业的客户全都是军工单位。我发现,这个企业的商业逻辑和其他行业的商业逻辑完全不一样。

一般的商业逻辑体系是:你需要有好的产品,要有足够的市场空间,要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有足够的资金配给;但是军工企业需要具备两个核心竞争优势:一、军工相关的企业都要有一些自己的渠道和客户关系,因为军工领域相对比较封闭。二、军工相关企业一定是要有过硬的产品和技术。

有型号的军工产品,都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生命周期,并且身处一个相对隔绝的竞争环境。那个时候我们就在琢磨,这是不是一种独特的商业逻辑?如果是,这种商业逻辑下有没有足够大的市场,能否容纳下足够多优秀企业?作为投资人,我们看一个产业机会,必须判断这个行业是否有上万亿的规模。我们一旦开始去耕耘它,从长期投资的角度,它能否成为持续10年到20年的生意。经过研究,我们得出肯定的答案。我们觉得值得开辟一个独立团队,专门做军工产业投资。

聪明的投资要具备竞争壁垒

我们一直认为,优秀的投资,是能够构建一定的竞争壁垒的。在军工产业,我们发现,你可以通过先发优势建立起专业壁垒,而且一定程度上,军工投资的壁垒是比较高的。

首先,是开发企业(投资对象)的能力。

军工体系是个比较封闭的圈子,很多军工企业没有网站,没有门牌号,甚至隔壁的企业都不知道在它对门的企业在做什么。我们在某个城市投资的两家企业在同一条街上,都知道彼此做军口的,但是谁都不知道对方具体是做什么的,因为彼此不在一个系统里面。

我们在以前的投资机构里,寻找投资标的是怎么开发的?通过统计局、税务局、银行、券商,甚至是周边的朋友介绍一些客户,我们叫扫地式的开发。但你无法用相同的方式开发军工企业。你如果没有能力和企业建立起信任,与他们在同一个频道进行沟通,对方不会跟你说他们到底是在做什么产品,给每个客户配哪个型号,这些都是涉密的。换言之,要想做好军工投资,你必须能够成为圈内人。

丰年资本的核心成员都在2011-2012年期间就开始进入这个行业,这些资源沉淀是留存在个人身上,拿不走,带不去的。换言之,现在有哪家投资机构突然说我也要做军工投资,不好意思,你还是门外汉。

第二,有能力构建一个行业生态系统

目前据说中国有2万5千家投资机构,这还是不完全统计,其中真正的垂直化投资机构还很少。我们现在投资的很多企业,其中有一家公司是做电子信息化,它有人才需求,但找不到合适的人。我们投资它之后,去了一个重点科研院所,迅速帮它挖来一个合适的人选,同时我们还帮这个企业在长沙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又给他介绍了一些合作关系,这家企业就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丰年投了几十家企业后,我们逐渐形成了一个产业生态系统。我们可以帮助企业或多或少地解决一些在业务上、体系上、人力上,包括市场信息上的一些困难,提供纵深化的综合性的服务。现在丰年已经在武汉、成都、西安、南京等各地军工的重镇有了自己的办事处,包括我们在上海和广州有了自己的分支体系,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服务体系。

有人会问那你们是不是上面有点人啊,可以解决这些事?其实也不是。这么多年做下来,在投资过程,我们会对企业、军代表,企业的客户等,做纵深的访谈,慢慢的,我们就会建立丰年的专家体系。任何一家被投资企业加入到丰年的大家庭之后,它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共享很多资源,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个行业内实现范围经济。就像互联网行业的红杉,在军工产业,很多军工企业也是在看谁拿了丰年的投资。

最后,回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近日印发《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已经为未来国防建设定调了,军工投资的风口已然出现,问题是你准备好了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丰年资本合伙人常彬:为什么说中国亮剑背后的军工产业是万亿规模的投资风口?

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已经为未来国防建设定调了,军工投资的风口已然出现,问题是你准备好了吗?

2016年7月是多事之秋。

回顾一下新闻,7月8号,美国和韩国正式宣布在驻韩美军正式部署萨德系统,预计2017年完成部署。萨德系统即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或者简称THAAD(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萨德”系统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X波段雷达,有专家推测“萨德”的核心装备AN/TPY-2雷达探测距离最远可达2000公里,换言之它基本上可以探测到中国境内大部分区域。

7月12号,在美国和日本怂恿下,菲律宾提请的南海仲裁结果出来,中国政府明确表明了我们不接受、不承认的态度与立场。7月14号,法国国庆日尼斯遭遇恐怖袭击,死伤惨重。紧随其后,16号,土耳其发生军事政变,未果。5天后,土耳其宣布进入为期3个月的“紧急状态”。

丛林法则下的新地缘格局

那么,有没有一个完整的逻辑能够解释我们看到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新闻?

首先,我们看一下过去十年中美经济的对比变化。在10年之前中国的GDP占美国GDP的比重是16%,可能那个时候中国只是排名第五或者是第六,但今天我们占美国GDP总量的65%,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相比之下,中国军费开支占美国军费开支比例,远小于GDP占比。于是,可以得出一个基础性的结论: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的军费支出大幅落后美国。

其次,我们再看美国的一些新部署。2014年3月份美国发布了一份报告《美国国防防务评估报告》,报告指出到2020年,美国计划把海军装备的60%部署于亚太地区。它要如何逐步实现它的布局?现在,我们基本能看到答案。一是用萨德,二是通过菲律宾发起南海仲裁之举,于是,美国就有了由头开始常态化的南海巡游。如果没有事端和由头,美国怎么能明目张胆地巡游?

我们可以将美国海外军事部署划为6大洲、4大洋,基本上除了南极洲没有自己的军事基地,美国拥有400多个军事基地分布在全球各地。到2020年它计划把美国海军装备的60%部署于亚太地区,大家基本上可以看出一个趋势,局势已经发生变化。

美国为什么会做出这些新的部署?我们知道,政治行为和军事行为往往服务于国家的长期经济利益。回到文初谈到的中美经济体量对比变化,按照丛林法则,老大是不会不允许老二长期稳定发展。中国已经占到美国经济总量的60%了,那么美国势必要有新的考虑和布局。

有人问我未来全球会否有大战?我自己的想法是不会,但是中国要和平崛起,美国要重返亚太,所以局势会长期紧张。就像两个人在台上比武对峙,大家都在看彼此的破绽,如果一方稍有松动,很可能会被对手一拳致命。问题是中国的军费投入有10年欠帐,我们的军事力量增长还太慢。所以说,中国必须在未来10到15年快速武装自己,让我们具备亮剑的资本。

现代化战争的响应能力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而武器装备的现代化能力则决定了战争的响应能力。

那么,中国和美国在整体现代化装备和武器代级上差了多少?我们有四代机,有歼20、直20,有航母,有巡洋舰等重型武器,但是现在很遗憾的是有而不全,有而不多。以歼击机来为例,在现役层面上已经列装的飞机,战斗机,绝大部分都是二代或者是三代的,而且这个数字远远达不到需求的量级。

另一方面,我们的武器装备在总量和装备序列上和美国也有很大的距离。我们的陆战权现在是什么样的?根据媒体披露的数据,我们的装甲车数量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再看一下战斗机,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三代机、四代机,和美国相比,我们战斗机在数量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看飞机的总量,这个差距更大,只有别人的一个零头,差了一个数量级。

在全局化作战体系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国防建设还需要巨大的投入。未来中国武器装备快速升级,会催生出整体武器装备的换代带来的军工产业的巨大发展机遇。

7月21日,我们看到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近日印发《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使经济建设为国防建设提供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国防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加坚强的安全保障。

军工投资是一个巨大风口

目前中国的军费支出大约是美国的1/5,过去10年中国军费保持了15%的增长,如果是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10年之后我们大约是美国军费支出的1/2。所以说即使中国在未来10到15年大力发展国防建设,我们与美国在军费支出上的差距仍旧是很大的。

10年之后,仅是国防预算这块的经费支出,我们的估计是会破3万亿的总量,当然这是我们的一个推演数据。这就是我们非常坚定地认为:未来15年到20年,军工投资存在系统性机会的一个根本性原因。

那么,再具体而言,军工投资拥有哪些机会呢?

我们在开内部研讨会的时候推演过一个基本的数据。拿医药产业做对标,2009年的时候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刚好突破1万亿,和现在的军工产业差不多,当时收入大于500万的企业有6800家。现在,医药、医疗企业有多少家上市公司?260家,这中间不包括在新加坡、美国、台湾、日本、澳大利亚等等国家上市的中国医药企业。

以医药产业作为对标,我估计未来军工产业的上市公司的总量应该有小300家。目前,军工相关的上市公司才30多家,这其中包括中航、航天、中兵,各个体系下的企业。目前我们统计与军工相关有4千多家民营企业,其中有将近2千家资质比较齐全的企业,有1千家左右被我们列为核心企业。它们就是我们的投资机会。对于丰年资本而言,目前市场里像我们一样专注于军工投资的竞争对手几乎没有,换言之,我们认为未来5到10年,既是产业高速发展期,也是我们的黄金发展期。

中国的军工产业,尤其是民营军工产业的春天才刚刚开始到来,而这个机会我们是从2011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储备了,包括人才、知识架构体系、资源,陆陆续续的形成了现在丰年资本的一个能力体系。

2011年,因为要评估是否投资一家高端制造的民营企业,我们就偶然间闯进了军工产业。那家高端制造企业的客户全都是军工单位。我发现,这个企业的商业逻辑和其他行业的商业逻辑完全不一样。

一般的商业逻辑体系是:你需要有好的产品,要有足够的市场空间,要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有足够的资金配给;但是军工企业需要具备两个核心竞争优势:一、军工相关的企业都要有一些自己的渠道和客户关系,因为军工领域相对比较封闭。二、军工相关企业一定是要有过硬的产品和技术。

有型号的军工产品,都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生命周期,并且身处一个相对隔绝的竞争环境。那个时候我们就在琢磨,这是不是一种独特的商业逻辑?如果是,这种商业逻辑下有没有足够大的市场,能否容纳下足够多优秀企业?作为投资人,我们看一个产业机会,必须判断这个行业是否有上万亿的规模。我们一旦开始去耕耘它,从长期投资的角度,它能否成为持续10年到20年的生意。经过研究,我们得出肯定的答案。我们觉得值得开辟一个独立团队,专门做军工产业投资。

聪明的投资要具备竞争壁垒

我们一直认为,优秀的投资,是能够构建一定的竞争壁垒的。在军工产业,我们发现,你可以通过先发优势建立起专业壁垒,而且一定程度上,军工投资的壁垒是比较高的。

首先,是开发企业(投资对象)的能力。

军工体系是个比较封闭的圈子,很多军工企业没有网站,没有门牌号,甚至隔壁的企业都不知道在它对门的企业在做什么。我们在某个城市投资的两家企业在同一条街上,都知道彼此做军口的,但是谁都不知道对方具体是做什么的,因为彼此不在一个系统里面。

我们在以前的投资机构里,寻找投资标的是怎么开发的?通过统计局、税务局、银行、券商,甚至是周边的朋友介绍一些客户,我们叫扫地式的开发。但你无法用相同的方式开发军工企业。你如果没有能力和企业建立起信任,与他们在同一个频道进行沟通,对方不会跟你说他们到底是在做什么产品,给每个客户配哪个型号,这些都是涉密的。换言之,要想做好军工投资,你必须能够成为圈内人。

丰年资本的核心成员都在2011-2012年期间就开始进入这个行业,这些资源沉淀是留存在个人身上,拿不走,带不去的。换言之,现在有哪家投资机构突然说我也要做军工投资,不好意思,你还是门外汉。

第二,有能力构建一个行业生态系统

目前据说中国有2万5千家投资机构,这还是不完全统计,其中真正的垂直化投资机构还很少。我们现在投资的很多企业,其中有一家公司是做电子信息化,它有人才需求,但找不到合适的人。我们投资它之后,去了一个重点科研院所,迅速帮它挖来一个合适的人选,同时我们还帮这个企业在长沙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又给他介绍了一些合作关系,这家企业就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丰年投了几十家企业后,我们逐渐形成了一个产业生态系统。我们可以帮助企业或多或少地解决一些在业务上、体系上、人力上,包括市场信息上的一些困难,提供纵深化的综合性的服务。现在丰年已经在武汉、成都、西安、南京等各地军工的重镇有了自己的办事处,包括我们在上海和广州有了自己的分支体系,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服务体系。

有人会问那你们是不是上面有点人啊,可以解决这些事?其实也不是。这么多年做下来,在投资过程,我们会对企业、军代表,企业的客户等,做纵深的访谈,慢慢的,我们就会建立丰年的专家体系。任何一家被投资企业加入到丰年的大家庭之后,它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共享很多资源,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个行业内实现范围经济。就像互联网行业的红杉,在军工产业,很多军工企业也是在看谁拿了丰年的投资。

最后,回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近日印发《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已经为未来国防建设定调了,军工投资的风口已然出现,问题是你准备好了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