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古城新志:追梦的济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古城新志:追梦的济南

一半烟火,一半清欢,大抵是济南带予人们最初的印象

文|崔京智

早先时候,老舍先生客居济南,恰逢冬雪,于是一篇小文惊艳传世。

有多惊艳呢?

几十年后,外地的学生来到济南上学时,每每被问及为何选择这座城市,总要说自己慕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而来。

然而济南偏偏不是座高冷的城市。

走过趵突泉,再游芙蓉街,紧挨着的,便是大明湖了,因为琼瑶阿姨的夏雨荷,大明湖的名气传遍了全国,沿着县西巷到了小吃街宽厚里,吃得饱饱地往东一走就是解放阁与黑虎泉——如果济南有风情万种,那么一大半都在这里。

路上人潮如织,熙熙攘攘,仅这份烟火气,便足以动人了。

一半烟火,一半清欢,大抵是济南带予人们最初的印象,由得时光推搡,泉城也一再改变,古典与现代在时间里交错,传统与创新于空间里融汇。

古城历久,然而弥新。

护城河夜景

城市深处的人文情怀

今年5月,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公布,济南再夺第一,实现年度测评“四连冠”。

作为评价一个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国创建难度最大、含金量最高的“国字号”城市品牌,排名第一已是不易,更何况是四连冠。

难怪济南又刷了一次屏。

前些天,“济南名士”核酸检测贴纸火爆出圈,许多人惊奇地发现,原来李清照,辛弃疾这许多名人竟都是济南人,借着贴纸,济南作了一份教科书级别的文化宣传。创意极佳,也的确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重要的是,其所透露的不单单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更是其浓厚的人文关怀——让常规的核酸检测变得亲切而有趣,甚至让人们津津乐道,济南市政府显然下足了功夫。

细微处见真文章,这才是城市向善,与民共建的正道之光。

所以说,济南能从诸多城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城市的高度发达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源于城市对民众的真正体贴与用心。

这座城市的用心还体现在许多方面。

2019年4月,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投入运营,这是济南的第一条地铁,然而其规划却可以追溯到2013年,这条六年地铁之路实在有些漫长。

影响济南发展地铁的最大原因是地下泉水,为了保护泉水,1号线的修建绕了不少路,甚至部分路段修建于地上,平添了许多成本,尽管如此,它还是如约而至,成为了济南走向地铁时代的标志。

有人说,这是从郊区到郊区的铁路,意义不大。

无论是当下满载的客流,还是日渐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都证明了1号线的不可或缺,这条线路的价值在当时还是被低估了不少。

磨砺日久,见其用心,布局前瞻,见其远虑。在中国滚滚而来的城市化浪潮之中,济南始终有所坚守,想来一座好的城市,理应有这样的人文情怀。

站在悠悠老城向东望去,现代化的济南中央商务区正在崛起,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已然徐徐展开;城中的老街巷,用泉水串联起一座座古建老街,诉说着老城济南的故事,再往西,国际医学中心拔地而起诠释着人们的康养梦想。

济南有千面,且面面俱到。

泉城广场

新时代里新济南

今年4月9日,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幕,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刘强向大会作报告,其中一句话刷屏了很长时间:

“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

提升软实力将成为济南未来的城市目标之一。而从追求硬实力到追求软实力,所映射的,其实是城市的质变,软实力提升的背后,也需要硬实力的支撑。

济南的硬实力体现在许多方面。

战略红利交汇叠加、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科技创新实力雄厚、数字赋能势头强劲、生态宜居优化提升、人文环境厚重淳朴……

这些并非溢美之辞,因为济南发展的速度与高度,其实超乎了许多人的想象。

2018年,济南市刚开始实行新旧动能转换战略,紧接着济南便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最低谷,彼时唱衰济南言论甚嚣尘上。

宛如凤凰涅槃,不经过烈火,就难以重生。

2019年,全国唯一的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在济南交汇叠加。

2020年,济南GDP第一次迈入万亿俱乐部。

2021年,济南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成为迈入特大城市行列。

可以说,从新旧动能转换战略提出后的每一年,济南总会刷新人们的目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爱上这座城市。

济南城市CBD

今年5月,山东省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公布济南入选山东首批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城市。

2021年《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中显示,在95后人才吸引力50强城市中,济南排名全国第11位,居山东省第1位,成功入选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毕业生就业首选十大城市。

而据相关数据统计,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超过933万人,其中青年人数(14-35岁)达到三成,人才总量达到247万人,近3年61万高校毕业生选择到济南就业或落户。

济南所表露出的,不只是经济发展的质变,更是千年古城对新时代的接纳与包容。如果这样的济南都不够现代活力,那标准也未免太过于苛刻了。

尽善尽美的城市未来

五年沧桑巨变,济南为人们带来了太多的意想不到,也为人们带来了新的思考。

城市发展的本质是什么?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寥寥数字,却感动了无数追逐着城市梦想的人们。

再早些时候,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想来评价一座城市好坏的标准也应当在此。

其实这些年的济南已经有了不少新名片。

“夜经济”的繁荣、全国百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四连冠”,被GaWC评选为“全球二线大城市”……

人们感叹这座城市变化实在太快,旧的印象还未淡忘,新的标签就接踵而至,应接不暇之余,也颇感欢欣。而愈是如此,也愈发让人们期待这座城市的未来。

在这方面,济南市也作出了规划。

未来,济南将加快推进“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打造“博物馆之城”,规划建设国际一流的泉水博物馆,打造独一无二的世界泉水公园城市;

趵突泉泉群、百脉泉泉群、白泉泉群等166处历代七十二名泉景观提升工作也将开展,同时将加快实施明府城、老商埠、上新街、洪家楼等片区保护建设;

建设济南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设立驻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化基地,打造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

优化完善“爱山东·泉城办”APP功能,力争接入应用服务达到2000项;

建设改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8个,在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中央商务区统筹布局一批公共文化馆群,新建泉城书房、泉城文化驿站等公共文化空间40处以上。

……

事无巨细,同列其中,对外是城市形象的塑造,对内是城市气质的涵养。

济南市俯瞰

一座好的文明的城市,一定是多种生态并存,多种人文碰撞,多种生活交融,人人都能在这里享受到被尊重被关怀的感觉。

人与人美美与共、人与城相互成就,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凝聚起推进城市软实力提升的强大合力,同时,也让人成为城市软实力提升的受益者。人们在城市梦想追逐路上奔走太久,所向往的无非是一个尽善尽美的未来,这也是济南正在做的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古城新志:追梦的济南

一半烟火,一半清欢,大抵是济南带予人们最初的印象

文|崔京智

早先时候,老舍先生客居济南,恰逢冬雪,于是一篇小文惊艳传世。

有多惊艳呢?

几十年后,外地的学生来到济南上学时,每每被问及为何选择这座城市,总要说自己慕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而来。

然而济南偏偏不是座高冷的城市。

走过趵突泉,再游芙蓉街,紧挨着的,便是大明湖了,因为琼瑶阿姨的夏雨荷,大明湖的名气传遍了全国,沿着县西巷到了小吃街宽厚里,吃得饱饱地往东一走就是解放阁与黑虎泉——如果济南有风情万种,那么一大半都在这里。

路上人潮如织,熙熙攘攘,仅这份烟火气,便足以动人了。

一半烟火,一半清欢,大抵是济南带予人们最初的印象,由得时光推搡,泉城也一再改变,古典与现代在时间里交错,传统与创新于空间里融汇。

古城历久,然而弥新。

护城河夜景

城市深处的人文情怀

今年5月,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公布,济南再夺第一,实现年度测评“四连冠”。

作为评价一个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国创建难度最大、含金量最高的“国字号”城市品牌,排名第一已是不易,更何况是四连冠。

难怪济南又刷了一次屏。

前些天,“济南名士”核酸检测贴纸火爆出圈,许多人惊奇地发现,原来李清照,辛弃疾这许多名人竟都是济南人,借着贴纸,济南作了一份教科书级别的文化宣传。创意极佳,也的确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重要的是,其所透露的不单单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更是其浓厚的人文关怀——让常规的核酸检测变得亲切而有趣,甚至让人们津津乐道,济南市政府显然下足了功夫。

细微处见真文章,这才是城市向善,与民共建的正道之光。

所以说,济南能从诸多城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城市的高度发达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源于城市对民众的真正体贴与用心。

这座城市的用心还体现在许多方面。

2019年4月,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投入运营,这是济南的第一条地铁,然而其规划却可以追溯到2013年,这条六年地铁之路实在有些漫长。

影响济南发展地铁的最大原因是地下泉水,为了保护泉水,1号线的修建绕了不少路,甚至部分路段修建于地上,平添了许多成本,尽管如此,它还是如约而至,成为了济南走向地铁时代的标志。

有人说,这是从郊区到郊区的铁路,意义不大。

无论是当下满载的客流,还是日渐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都证明了1号线的不可或缺,这条线路的价值在当时还是被低估了不少。

磨砺日久,见其用心,布局前瞻,见其远虑。在中国滚滚而来的城市化浪潮之中,济南始终有所坚守,想来一座好的城市,理应有这样的人文情怀。

站在悠悠老城向东望去,现代化的济南中央商务区正在崛起,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已然徐徐展开;城中的老街巷,用泉水串联起一座座古建老街,诉说着老城济南的故事,再往西,国际医学中心拔地而起诠释着人们的康养梦想。

济南有千面,且面面俱到。

泉城广场

新时代里新济南

今年4月9日,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幕,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刘强向大会作报告,其中一句话刷屏了很长时间:

“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

提升软实力将成为济南未来的城市目标之一。而从追求硬实力到追求软实力,所映射的,其实是城市的质变,软实力提升的背后,也需要硬实力的支撑。

济南的硬实力体现在许多方面。

战略红利交汇叠加、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科技创新实力雄厚、数字赋能势头强劲、生态宜居优化提升、人文环境厚重淳朴……

这些并非溢美之辞,因为济南发展的速度与高度,其实超乎了许多人的想象。

2018年,济南市刚开始实行新旧动能转换战略,紧接着济南便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最低谷,彼时唱衰济南言论甚嚣尘上。

宛如凤凰涅槃,不经过烈火,就难以重生。

2019年,全国唯一的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在济南交汇叠加。

2020年,济南GDP第一次迈入万亿俱乐部。

2021年,济南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成为迈入特大城市行列。

可以说,从新旧动能转换战略提出后的每一年,济南总会刷新人们的目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爱上这座城市。

济南城市CBD

今年5月,山东省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公布济南入选山东首批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城市。

2021年《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中显示,在95后人才吸引力50强城市中,济南排名全国第11位,居山东省第1位,成功入选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毕业生就业首选十大城市。

而据相关数据统计,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超过933万人,其中青年人数(14-35岁)达到三成,人才总量达到247万人,近3年61万高校毕业生选择到济南就业或落户。

济南所表露出的,不只是经济发展的质变,更是千年古城对新时代的接纳与包容。如果这样的济南都不够现代活力,那标准也未免太过于苛刻了。

尽善尽美的城市未来

五年沧桑巨变,济南为人们带来了太多的意想不到,也为人们带来了新的思考。

城市发展的本质是什么?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寥寥数字,却感动了无数追逐着城市梦想的人们。

再早些时候,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想来评价一座城市好坏的标准也应当在此。

其实这些年的济南已经有了不少新名片。

“夜经济”的繁荣、全国百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四连冠”,被GaWC评选为“全球二线大城市”……

人们感叹这座城市变化实在太快,旧的印象还未淡忘,新的标签就接踵而至,应接不暇之余,也颇感欢欣。而愈是如此,也愈发让人们期待这座城市的未来。

在这方面,济南市也作出了规划。

未来,济南将加快推进“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打造“博物馆之城”,规划建设国际一流的泉水博物馆,打造独一无二的世界泉水公园城市;

趵突泉泉群、百脉泉泉群、白泉泉群等166处历代七十二名泉景观提升工作也将开展,同时将加快实施明府城、老商埠、上新街、洪家楼等片区保护建设;

建设济南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设立驻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化基地,打造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

优化完善“爱山东·泉城办”APP功能,力争接入应用服务达到2000项;

建设改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8个,在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中央商务区统筹布局一批公共文化馆群,新建泉城书房、泉城文化驿站等公共文化空间40处以上。

……

事无巨细,同列其中,对外是城市形象的塑造,对内是城市气质的涵养。

济南市俯瞰

一座好的文明的城市,一定是多种生态并存,多种人文碰撞,多种生活交融,人人都能在这里享受到被尊重被关怀的感觉。

人与人美美与共、人与城相互成就,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凝聚起推进城市软实力提升的强大合力,同时,也让人成为城市软实力提升的受益者。人们在城市梦想追逐路上奔走太久,所向往的无非是一个尽善尽美的未来,这也是济南正在做的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