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雀巢最近拍了一系列剧情尴尬的喜剧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雀巢最近拍了一系列剧情尴尬的喜剧片

品牌也想赶IP时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小时光面馆

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许多品牌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用电视广告、冠名节目这类老套路做宣传了,而是有了争当“网红”的心——努力让自己的品牌“活”起来,用各种方式在年轻人中间圈粉。

继“互联网思维”“O2O”之后,“IP”一时间成为了人人谈论的热词。在一向概念先行的营销圈,打造“品牌IP”的思路也得到了追捧。对于广告主来说,这么做的优势显而易见:品牌被赋予了人格化色彩,有粉丝社群,参与感和互动性强,变现转化率高,并且能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

不同于在剧中植入广告,不少品牌干脆把广告拍成了短剧。最近,一向在营销上颇为低调的雀巢饮用水优活,推出了一系列以家庭情景喜剧为模式的广告片《雀巢优活家庭脱口秀》,主角是一身粉红的三口之家,也是包装上三个小红人的化身。按照品牌方的思路,这是品牌IP化的一种尝试。它想为中国的年轻家庭量身定制轻松幽默、场景化的的娱乐内容,从而给他们传递更多关于雀巢饮用水的广告信息。

雀巢优活家庭脱口秀
三口之家

【雀巢优活家庭脱口秀 第一集】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果品牌方想要把它打造成《我爱我家》一样受欢迎的喜剧,显然是过于自信了:整个剧集充斥着并不好笑的网络段子,演员的浮夸演技和过于密集的笑声音效,也带来了满满的尴尬感,更不用说强势植入的大段广告内容了。

难以想象生活中有谁会不停用网络语言对话。有人甚至指出场景中最大的bug:为什么他们喝的都是小瓶装水,一般中国家庭里最常见的难道不是桶装纯净水吗?

这样不接地气的“家庭场景”恐怕难给观众带来多少共鸣。讲真,网上的娱乐节目浩如烟海,观众真的愿意抱着看喜剧内容的心态,每周花几分钟时间去追一个广告么?

目前,这一系列剧已经更新了6集。但实际上,除了品牌方在社交网络上投放的一些KOL给了大力好评之外,这一系列剧在普通观众中的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也没有在社交网络上形成自主讨论。距离“能火”,还差得很远。

 

 

不只是雀巢,如今品牌用IP概念拍剧已然成了趋势。虽然难度很大,但也有不少成功的实践者。根据各种品牌拍剧的案例,我们总结出了一些规律:

1. 借力打力,和其他知名IP跨界合作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争夺观众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难,和一些已经成熟的IP合作算得上是一种捷径。比如在热播剧《爱情公寓4》结束后,借助观众对新一季剧集的期待,康师傅j就在去年陆续推出了6集《爱情公寓》番外篇。三位演员陈赫、娄艺潇、孙艺洲继续担任主演,并新加入了张伟担任反派。番外篇播出后,观众的反响也相当热烈,他们纷纷在网络上表示,即使是广告,还是很开心地看完了,并期待有更多的剧集播出。

爱情公寓之辣味英雄传
爱情公寓之辣味英雄传

【爱情公寓之辣味英雄传 第一季 第三集】

这么做的不只是康师傅,今年5月,美年达也合作推出了6集番外《开心原力》,主演是邓家佳、孙艺洲、李佳航和李金铭。剧中美年达不同口味的汽水变成了萌宠,带着主演穿越到不同时空寻找神秘原力。

【爱情公寓之开心原力 第一集】

这两部广告剧之所以能火,除了借助了IP本身自带的粉丝群体之外,还有一个关键点在于,广告片的编剧和导演依然是原团队的汪远和韦正,演员也是原班人马,这样能最大程度地保持剧本的创作水准,和之前的喜剧风格一致。其中的广告和剧情能有机结合起来,即使剥离了广告信息,也依然有它的内容价值。

不过,对于有野心单独塑造IP的品牌来说,蹭其他IP的热度恐怕不是长久之计。毕竟品牌还是希望单独圈粉。

2. 认真制作能够打动消费者情感的内容,把内容和产品结合

既然蹭热门IP圈来的粉丝并不牢靠,那么还是老实制作内容,塑造自己的IP吧。刚在今年赢得戛纳创意节娱乐金狮的台湾统一面的系列广告《小时光面馆》就是一个不错的案例。这一系列由台湾ADK创作的系列广告,以微电影的方式述说了10个心情故事和创意料理。用店老板的视角,通过一碗面串起每个前来小时光面馆客人的故事,主打温情怀旧路线。为了扭转人们对方便面“不健康”、“速食”的印象,统一希望借助片中的各种创意料理,传达这样的品牌观念:用心做好每一份面,以心情调味。

小时光面馆

【小时光面馆 一到五集】

不仅有短片,品牌方还上线了专题网站,专门提供了每道料理的图文版和视频版的教学食谱。后来,统一更是把拍摄地打造成了小时光面馆的实体店,限时供应小时光面馆中的创意料理,让虚拟世界中的小时光面馆走入现实生活。

小时光面馆实体店

这场营销带来的效果相当明显:微电影3个月内在YouTube上获得了超过870万的浏览量,统一的销售额也增长了37%。

从创意上来说,这种类似于“深夜食堂”的情感故事并不新鲜,但短片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和细腻的文案还是能够打动不少观众。片中并没有强势露出品牌信息让人反感,如果不特意说明的话,你甚至很难发现这会是一个方便面的广告。

3. 一个好的品牌IP需要长时间来经营,传播渠道也要多元化

如果说有哪一系列的品牌广告剧让观众印象深刻,益达的《酸甜苦辣》系列一定榜上有名。台词诸如“是你的益达”“要两粒一起吃才是最好”“是你牙齿不好吧大叔”“吃完喝完嚼益达”,以及桂纶镁、彭于晏、白百何的形象在观众心中都形成了不弱的记忆点。这一创意走的也是情感路线,把人生的味道和食物的味道结合起来。

然而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2010年桂纶镁、彭于晏在沙漠邂逅的第一支广告片开始,到白百何、郭晓冬的另外一个完整故事结束,广告公司BBDO对《酸甜苦辣》这一系列广告的策划延续了3年之久。

【益达酸甜苦辣II完整版】

除了明星阵容和情节有吸引力之外,这一系列主题广告能火还因为益达并没有只把它当成网剧来推广,而是当做品牌广告来大规模投放。除了线上5分钟的完整版本之外,还有用于投放在于电视、出租车、楼宇等传统渠道的45秒版本。而45秒的版本也同样有故事的完整性,以及每一集故事结束后的“待续”悬念。

酸甜苦辣III

实际上,如同任何营销概念一样,用品牌IP拍剧的核心仍然是对消费者的洞察,离不开扎实的内容创意、策划和投入。离开了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品牌IP就是一个伪概念。如果只是借着热门概念玩噱头,则难免走上形式大于内容的套路,沦为品牌的自嗨了。

 

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认真又可爱的营销公众号“看你卖”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雀巢

3.9k
  • 雀巢巴黎水本土化战略再升级,满足Z世代全场景需求
  • 雀巢都扛不住要涨价,“9块9”咖啡该怎么办?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雀巢最近拍了一系列剧情尴尬的喜剧片

品牌也想赶IP时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小时光面馆

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许多品牌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用电视广告、冠名节目这类老套路做宣传了,而是有了争当“网红”的心——努力让自己的品牌“活”起来,用各种方式在年轻人中间圈粉。

继“互联网思维”“O2O”之后,“IP”一时间成为了人人谈论的热词。在一向概念先行的营销圈,打造“品牌IP”的思路也得到了追捧。对于广告主来说,这么做的优势显而易见:品牌被赋予了人格化色彩,有粉丝社群,参与感和互动性强,变现转化率高,并且能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

不同于在剧中植入广告,不少品牌干脆把广告拍成了短剧。最近,一向在营销上颇为低调的雀巢饮用水优活,推出了一系列以家庭情景喜剧为模式的广告片《雀巢优活家庭脱口秀》,主角是一身粉红的三口之家,也是包装上三个小红人的化身。按照品牌方的思路,这是品牌IP化的一种尝试。它想为中国的年轻家庭量身定制轻松幽默、场景化的的娱乐内容,从而给他们传递更多关于雀巢饮用水的广告信息。

雀巢优活家庭脱口秀
三口之家

【雀巢优活家庭脱口秀 第一集】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果品牌方想要把它打造成《我爱我家》一样受欢迎的喜剧,显然是过于自信了:整个剧集充斥着并不好笑的网络段子,演员的浮夸演技和过于密集的笑声音效,也带来了满满的尴尬感,更不用说强势植入的大段广告内容了。

难以想象生活中有谁会不停用网络语言对话。有人甚至指出场景中最大的bug:为什么他们喝的都是小瓶装水,一般中国家庭里最常见的难道不是桶装纯净水吗?

这样不接地气的“家庭场景”恐怕难给观众带来多少共鸣。讲真,网上的娱乐节目浩如烟海,观众真的愿意抱着看喜剧内容的心态,每周花几分钟时间去追一个广告么?

目前,这一系列剧已经更新了6集。但实际上,除了品牌方在社交网络上投放的一些KOL给了大力好评之外,这一系列剧在普通观众中的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也没有在社交网络上形成自主讨论。距离“能火”,还差得很远。

 

 

不只是雀巢,如今品牌用IP概念拍剧已然成了趋势。虽然难度很大,但也有不少成功的实践者。根据各种品牌拍剧的案例,我们总结出了一些规律:

1. 借力打力,和其他知名IP跨界合作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争夺观众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难,和一些已经成熟的IP合作算得上是一种捷径。比如在热播剧《爱情公寓4》结束后,借助观众对新一季剧集的期待,康师傅j就在去年陆续推出了6集《爱情公寓》番外篇。三位演员陈赫、娄艺潇、孙艺洲继续担任主演,并新加入了张伟担任反派。番外篇播出后,观众的反响也相当热烈,他们纷纷在网络上表示,即使是广告,还是很开心地看完了,并期待有更多的剧集播出。

爱情公寓之辣味英雄传
爱情公寓之辣味英雄传

【爱情公寓之辣味英雄传 第一季 第三集】

这么做的不只是康师傅,今年5月,美年达也合作推出了6集番外《开心原力》,主演是邓家佳、孙艺洲、李佳航和李金铭。剧中美年达不同口味的汽水变成了萌宠,带着主演穿越到不同时空寻找神秘原力。

【爱情公寓之开心原力 第一集】

这两部广告剧之所以能火,除了借助了IP本身自带的粉丝群体之外,还有一个关键点在于,广告片的编剧和导演依然是原团队的汪远和韦正,演员也是原班人马,这样能最大程度地保持剧本的创作水准,和之前的喜剧风格一致。其中的广告和剧情能有机结合起来,即使剥离了广告信息,也依然有它的内容价值。

不过,对于有野心单独塑造IP的品牌来说,蹭其他IP的热度恐怕不是长久之计。毕竟品牌还是希望单独圈粉。

2. 认真制作能够打动消费者情感的内容,把内容和产品结合

既然蹭热门IP圈来的粉丝并不牢靠,那么还是老实制作内容,塑造自己的IP吧。刚在今年赢得戛纳创意节娱乐金狮的台湾统一面的系列广告《小时光面馆》就是一个不错的案例。这一系列由台湾ADK创作的系列广告,以微电影的方式述说了10个心情故事和创意料理。用店老板的视角,通过一碗面串起每个前来小时光面馆客人的故事,主打温情怀旧路线。为了扭转人们对方便面“不健康”、“速食”的印象,统一希望借助片中的各种创意料理,传达这样的品牌观念:用心做好每一份面,以心情调味。

小时光面馆

【小时光面馆 一到五集】

不仅有短片,品牌方还上线了专题网站,专门提供了每道料理的图文版和视频版的教学食谱。后来,统一更是把拍摄地打造成了小时光面馆的实体店,限时供应小时光面馆中的创意料理,让虚拟世界中的小时光面馆走入现实生活。

小时光面馆实体店

这场营销带来的效果相当明显:微电影3个月内在YouTube上获得了超过870万的浏览量,统一的销售额也增长了37%。

从创意上来说,这种类似于“深夜食堂”的情感故事并不新鲜,但短片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和细腻的文案还是能够打动不少观众。片中并没有强势露出品牌信息让人反感,如果不特意说明的话,你甚至很难发现这会是一个方便面的广告。

3. 一个好的品牌IP需要长时间来经营,传播渠道也要多元化

如果说有哪一系列的品牌广告剧让观众印象深刻,益达的《酸甜苦辣》系列一定榜上有名。台词诸如“是你的益达”“要两粒一起吃才是最好”“是你牙齿不好吧大叔”“吃完喝完嚼益达”,以及桂纶镁、彭于晏、白百何的形象在观众心中都形成了不弱的记忆点。这一创意走的也是情感路线,把人生的味道和食物的味道结合起来。

然而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2010年桂纶镁、彭于晏在沙漠邂逅的第一支广告片开始,到白百何、郭晓冬的另外一个完整故事结束,广告公司BBDO对《酸甜苦辣》这一系列广告的策划延续了3年之久。

【益达酸甜苦辣II完整版】

除了明星阵容和情节有吸引力之外,这一系列主题广告能火还因为益达并没有只把它当成网剧来推广,而是当做品牌广告来大规模投放。除了线上5分钟的完整版本之外,还有用于投放在于电视、出租车、楼宇等传统渠道的45秒版本。而45秒的版本也同样有故事的完整性,以及每一集故事结束后的“待续”悬念。

酸甜苦辣III

实际上,如同任何营销概念一样,用品牌IP拍剧的核心仍然是对消费者的洞察,离不开扎实的内容创意、策划和投入。离开了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品牌IP就是一个伪概念。如果只是借着热门概念玩噱头,则难免走上形式大于内容的套路,沦为品牌的自嗨了。

 

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认真又可爱的营销公众号“看你卖”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