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71年后 德国找寻散留在各座城市的二战炸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71年后 德国找寻散留在各座城市的二战炸弹

目前依然有300余颗炸弹隐匿在奥拉宁堡的地下,使其成为德国境内二战遗留炸弹密度最高的城市。

图片来源:网络

近日,建筑人员在距离原柏林墙延伸段约1英里处发现了一枚重达550磅的美军遗留炸弹。在更早之前,鲁梅尔斯堡附近居民因类似原因而被紧急疏散。这枚炸弹的引信依然保存完好,从70多年前被二战期间的同盟国军队抛下之后就一直休眠于此。

虽然当年并没有成功引爆,但几十年后的今天,通过正在腐蚀的引线依然随时可以将这颗炸弹点燃。根据2015年电影《炸弹猎人》(The Bomb Hunters),德国境内几乎每年都会有至少1到2枚炸弹毫无预兆地爆炸。这部电影记录了负责在勃兰登堡寻找遗留炸弹的小组(简称为KMBD)的工作。

这个关于发现最新炸弹的故事首先被美联社披露,随后吸引了世界各地媒体的关注。但对于德国人而言,这样的发现在某些城市已经十分常见,不足以引发任何震惊。史密森尼杂志还指出,事实上,KMBD每年都能找到2000多吨未能引爆的炸弹。

其中相当一部分炸弹就来自距离柏林约1小时车程的奥拉宁堡。“他们对此问题有着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指搜寻和处理炸弹),并且能通过官方网站及时协调各方,”花费了一年半时间在奥拉宁堡拍摄《炸弹猎人》的柏林电影制作人里克·明尼希(Rick Minnich)谈道:“人们通常的反应便是,‘哦,好吧,又要疏散了。’当学校也需要因炸弹进行疏散时,有些孩子甚至会因为自己的学校处在疏散区外而沮丧,因为那意味着他们还要继续上学。”

尽管如此,危险与威胁却不容小觑。

二战期间,美国及其同盟国在欧洲投下了共重达270万吨的炸弹,其中一部分刻意安装了延期引线,要在着地后数小时甚至数天之后才爆炸。这是一种为了妨碍城市战后复兴而布下的恐怖战术。当年的炸弹有一半被投在德国,遗留到今天依然埋藏在德国土地之下的炸弹则占据了总数量的10%。因此,当这个国家在战争过后开始恢复生产建设时,不得不面临四处散落的爆炸威胁。

没有人确切知道这些炸弹究竟潜伏在何处,过去这些年里它们似乎无处不在:居民们的后院,铁路轨道的下方,高速公路之下,机场附近。就在最近,德国汽车生产商大众在其沃尔夫斯堡(距离柏林约150英里)总部地下发现了一枚重达550磅的遗留炸弹。

一枚炸弹的发现可能会使整座城市陷入瘫痪。比如在2011年,科布伦茨政府部门发现沿着河堤布有一枚长达10英尺,重达两吨的炸弹,当地的生产生活几乎立刻中断。据《纽约时报》报道,大约有45000名居民被疏散,监狱、医院、酒店以及主要火车站不得不清空,向来繁忙的高速路段也被紧急关闭。有关部门还为老弱人群设立了临时庇护所。

毫无防备的发现炸弹也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虽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可是一旦有炸弹出现在私人住宅,主人就很可能要面临毁灭性财产损失。导演明尼希在《炸弹猎人》片中介绍了一位退休的士司机Dietrich,他在家中后花园发现了一枚炸弹,拆弹部队经过调查后不得不将其引爆,这场爆炸摧毁了他的房屋和一切财产。事后Dietrich想要在原地重建家园,却被告知有关当局在他邻居后院又发现了两枚疑似炸弹,重建计划也就此搁置。

Dietrich居住在奥拉宁堡,这里是二战期间炸弹聚集最多的地点之一:45分钟内就曾落下了5690颗炸弹。同盟国之所以对这座城市火力全开,目标就是当地大量的军事设施:一座飞机制造厂,希特勒的军事仓库,一个原子能研究所,还有火车站,后者曾是德国士兵去往欧洲前线作战的运转中心。

根据影片内容,目前依然有300余颗炸弹隐匿在奥拉宁堡的地下,使其成为德国境内二战遗留炸弹密度最高的城市。“现阶段情况不容乐观,他们今年大概每个月都有一次拆除行动,甚至在同一地点找到了好几枚炸弹,”明尼希说道:“拆弹人员必须穿着隔离服作业,因为这些土壤有辐射,通常是过去工厂所在地,也是纳粹党进行核武器研究的地方。”

市政官员从2008年起开始了积极搜索行动,并出台了系统化搜寻方案,其中就包括环城挖掘将近30英尺深的洞口。为了推测炸弹的大概位置,研究者们分析了成百上千张爆炸过后的现场航拍档案图片。照片均需从美、英、德等国购入,据当地专家弗兰克·里特(Frank Ritter)介绍,购买价格达到了六位数。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并非唯一一个深受战争遗留武器困扰的国家。伦敦、法国和比利时也都发现了一战和二战遗留下来的未爆炸弹。美国同样面临同样的威胁。1960和1970年代还曾有200万吨炸弹落入发展中国家老挝,自越南战争以来至少有20000人因为遗留炸弹而伤亡。

与此同时,以柬埔寨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和以安哥拉、莫桑比克为代表的非洲国家因为内战留下了成千上万的地雷。政府部门并没有带头清理土地,反倒是一些非营利机构投入了后续工作,比如安特卫普扫雷组织(APOPO)训练老鼠去当地寻找地雷。

明尼希反向问道:“如果二战遗留炸弹已经成为了如此严峻的问题,那么二战之前的战争情况又是如何呢?”残酷的现实便是,炸弹搜寻工作还将持续好几代人,也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竞争。搜寻与处理所花的时间越长,就会产生越多被侵蚀而变得不稳定的危险炸弹。

明尼希回忆起参观德国紧急庇护所的经历说,“那是一种很奇怪的体验。你会发现,爆炸的那一刻,人们都不过只是弱小的孩子,仿佛战争从未结束。”

(翻译:刘欣;编辑:陈升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军情瞭望,军史回顾,军备盘点。不无度吹嘘我军,不盲目崇拜外军。长按二维码,关注【硝烟】微信公众号:xymilitary ,和我们一起做裤衩不红不白的铁杆军事迷。(如果长按不行,就请军迷扫下呗)

来源:Business Insider

原标题:Germany is searching for the leftover WWII bombs lurking in its cities

最新更新时间:07/29 16:01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71年后 德国找寻散留在各座城市的二战炸弹

目前依然有300余颗炸弹隐匿在奥拉宁堡的地下,使其成为德国境内二战遗留炸弹密度最高的城市。

图片来源:网络

近日,建筑人员在距离原柏林墙延伸段约1英里处发现了一枚重达550磅的美军遗留炸弹。在更早之前,鲁梅尔斯堡附近居民因类似原因而被紧急疏散。这枚炸弹的引信依然保存完好,从70多年前被二战期间的同盟国军队抛下之后就一直休眠于此。

虽然当年并没有成功引爆,但几十年后的今天,通过正在腐蚀的引线依然随时可以将这颗炸弹点燃。根据2015年电影《炸弹猎人》(The Bomb Hunters),德国境内几乎每年都会有至少1到2枚炸弹毫无预兆地爆炸。这部电影记录了负责在勃兰登堡寻找遗留炸弹的小组(简称为KMBD)的工作。

这个关于发现最新炸弹的故事首先被美联社披露,随后吸引了世界各地媒体的关注。但对于德国人而言,这样的发现在某些城市已经十分常见,不足以引发任何震惊。史密森尼杂志还指出,事实上,KMBD每年都能找到2000多吨未能引爆的炸弹。

其中相当一部分炸弹就来自距离柏林约1小时车程的奥拉宁堡。“他们对此问题有着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指搜寻和处理炸弹),并且能通过官方网站及时协调各方,”花费了一年半时间在奥拉宁堡拍摄《炸弹猎人》的柏林电影制作人里克·明尼希(Rick Minnich)谈道:“人们通常的反应便是,‘哦,好吧,又要疏散了。’当学校也需要因炸弹进行疏散时,有些孩子甚至会因为自己的学校处在疏散区外而沮丧,因为那意味着他们还要继续上学。”

尽管如此,危险与威胁却不容小觑。

二战期间,美国及其同盟国在欧洲投下了共重达270万吨的炸弹,其中一部分刻意安装了延期引线,要在着地后数小时甚至数天之后才爆炸。这是一种为了妨碍城市战后复兴而布下的恐怖战术。当年的炸弹有一半被投在德国,遗留到今天依然埋藏在德国土地之下的炸弹则占据了总数量的10%。因此,当这个国家在战争过后开始恢复生产建设时,不得不面临四处散落的爆炸威胁。

没有人确切知道这些炸弹究竟潜伏在何处,过去这些年里它们似乎无处不在:居民们的后院,铁路轨道的下方,高速公路之下,机场附近。就在最近,德国汽车生产商大众在其沃尔夫斯堡(距离柏林约150英里)总部地下发现了一枚重达550磅的遗留炸弹。

一枚炸弹的发现可能会使整座城市陷入瘫痪。比如在2011年,科布伦茨政府部门发现沿着河堤布有一枚长达10英尺,重达两吨的炸弹,当地的生产生活几乎立刻中断。据《纽约时报》报道,大约有45000名居民被疏散,监狱、医院、酒店以及主要火车站不得不清空,向来繁忙的高速路段也被紧急关闭。有关部门还为老弱人群设立了临时庇护所。

毫无防备的发现炸弹也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虽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可是一旦有炸弹出现在私人住宅,主人就很可能要面临毁灭性财产损失。导演明尼希在《炸弹猎人》片中介绍了一位退休的士司机Dietrich,他在家中后花园发现了一枚炸弹,拆弹部队经过调查后不得不将其引爆,这场爆炸摧毁了他的房屋和一切财产。事后Dietrich想要在原地重建家园,却被告知有关当局在他邻居后院又发现了两枚疑似炸弹,重建计划也就此搁置。

Dietrich居住在奥拉宁堡,这里是二战期间炸弹聚集最多的地点之一:45分钟内就曾落下了5690颗炸弹。同盟国之所以对这座城市火力全开,目标就是当地大量的军事设施:一座飞机制造厂,希特勒的军事仓库,一个原子能研究所,还有火车站,后者曾是德国士兵去往欧洲前线作战的运转中心。

根据影片内容,目前依然有300余颗炸弹隐匿在奥拉宁堡的地下,使其成为德国境内二战遗留炸弹密度最高的城市。“现阶段情况不容乐观,他们今年大概每个月都有一次拆除行动,甚至在同一地点找到了好几枚炸弹,”明尼希说道:“拆弹人员必须穿着隔离服作业,因为这些土壤有辐射,通常是过去工厂所在地,也是纳粹党进行核武器研究的地方。”

市政官员从2008年起开始了积极搜索行动,并出台了系统化搜寻方案,其中就包括环城挖掘将近30英尺深的洞口。为了推测炸弹的大概位置,研究者们分析了成百上千张爆炸过后的现场航拍档案图片。照片均需从美、英、德等国购入,据当地专家弗兰克·里特(Frank Ritter)介绍,购买价格达到了六位数。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并非唯一一个深受战争遗留武器困扰的国家。伦敦、法国和比利时也都发现了一战和二战遗留下来的未爆炸弹。美国同样面临同样的威胁。1960和1970年代还曾有200万吨炸弹落入发展中国家老挝,自越南战争以来至少有20000人因为遗留炸弹而伤亡。

与此同时,以柬埔寨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和以安哥拉、莫桑比克为代表的非洲国家因为内战留下了成千上万的地雷。政府部门并没有带头清理土地,反倒是一些非营利机构投入了后续工作,比如安特卫普扫雷组织(APOPO)训练老鼠去当地寻找地雷。

明尼希反向问道:“如果二战遗留炸弹已经成为了如此严峻的问题,那么二战之前的战争情况又是如何呢?”残酷的现实便是,炸弹搜寻工作还将持续好几代人,也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竞争。搜寻与处理所花的时间越长,就会产生越多被侵蚀而变得不稳定的危险炸弹。

明尼希回忆起参观德国紧急庇护所的经历说,“那是一种很奇怪的体验。你会发现,爆炸的那一刻,人们都不过只是弱小的孩子,仿佛战争从未结束。”

(翻译:刘欣;编辑:陈升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军情瞭望,军史回顾,军备盘点。不无度吹嘘我军,不盲目崇拜外军。长按二维码,关注【硝烟】微信公众号:xymilitary ,和我们一起做裤衩不红不白的铁杆军事迷。(如果长按不行,就请军迷扫下呗)

来源:Business Insider

原标题:Germany is searching for the leftover WWII bombs lurking in its cities

最新更新时间:07/29 16:01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