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绿联科技冲A:自主产能薄弱,平台推广费吞噬毛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绿联科技冲A:自主产能薄弱,平台推广费吞噬毛利

“数据线”里跑出的IPO。

文|每日财报 楚鸢

随着智能产品的不断革新,3C数码配件的应用日益广泛,由此也催生了一些规模巨大的企业。

6月2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披露了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绿联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资料显示,该公司此次拟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由华泰证券担任主承销商。

据《每日财报》了解,绿联科技此次拟募资150371.29万元,分别用于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智能仓储物流建设项目、总部运营中心及品牌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经过多年发展,最初身处深圳华强北、以数据线代工业务起家的绿联科技现已拓展出多元品类,在国内3C配件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可疫情下上涨的运价、渐高的采购单价和高额平台服务推广费,都在向售价难提的绿联科技施压。

“平替潮”助推3C配件市场

据公开资料显示,绿联科技创始人——张清森曾在深圳得星科技有限公司里担任外贸业务员一职,基于在工作中积累的外贸经验,他将绿联科技的初始业务设定为替来自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品牌做数据线代工。

2010年,智能手机、高清电视的国内市场空间迅速膨胀,3C配件的需求也随之起飞。次年7月,张清森带领公司暂别外贸代工业务,创立“UGREEN 绿联”品牌,朝国内电商领域转型,并启动了绿联数码天猫店。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和2018年,绿联科技分别通过了苹果的MFi(Made for iPhone/iPad/iPod)认证和华为的DFH(Design for HuaWei)认证并被授权为华为生产周边产品。

2020年10月,苹果以环保为由宣布新iPhone不再附赠充电头和耳机。由此带来了配件行业的“平替潮”,催生巨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5G、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高速发展,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创新层出不穷。Statista数据显示,自2015年起,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至2020年已达10130亿美元。受疫情影响,我国消费电子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2668亿美元降至2020年的2603亿美元。

作为与消费电子相辅相成的细分行业,产品迭代增速与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也使3C数码配件产业处于快速发展期。

现如今,绿联科技已凭借其差异化和品牌化策略,从一众同业中杀出重围,其产品主要涵盖传输类、音视频类、充电类、移动周边类和存储类五大系列。

招股书显示,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下称“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04185.59万元、273217万元和343854.33万元,2020年和2021年主业营收增长率分别为33.81%和25.85%,增速放缓。

具体来看,包括拓展坞、集线器、网卡等在内的,用于不同智能设备间的交互连接、数据传输的传输类产品的规模最大。其在报告期内的销售收入分别为 73616.75万元、100527.33万元和123539.14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6.55%和 22.89%,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6.05%、36.79%和35.93%。

此外,移动周边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8142.52万元、24229.89万元和33232.1万元,同比增幅分别为33.55%与37.15%;存储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为9278.78万元、11935.22万元和15905.54万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8.63%与33.27%,这两类产品的收入增长较快。

尽管整体营收尚可,但其毛利率却在逐年下滑,且公司净利同比增速也从2020年的34.60%下降至-.037%。如此局面或许与线上销售带来的高额平台服务推广费和外协生产模式下的采购单价上涨有关。

毛利率逐年下滑

在设立之初,绿联科技就采用自主品牌策略,不仅在国内主流电商平台进行线上销售,还发展了线下经销网络。在全球电商平台兴起、国际贸易和物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司以“UGREEN 绿联”品牌为依托,入驻亚马逊多国站点、速卖通、Shopee、Lazada等平台,业务扩展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逐步形成了“线上+线下”和“境内+境外”的全方位布局。

据招股书显示,在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实现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2.41%、82.35%和78.14%;线上平台实现毛利占主营业务毛利的比例分别为91.20%、88.48%和84.31%。

其中,报告期内,亚马逊平台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高达31.39%、35.83%和33.41%。天猫和京东国内平台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合计42.09%、38.07%和36.12%。

尽管线上渠道能极大降低公司的渠道搭建成本,但随着各大电商平台日益成熟,线上开店成本与铺建线下渠道支出间的差距日益趋近,致使溢价能力偏弱的平价产品或难再享电商红利。

据悉,在报告期内,绿联科技的平台服务费分别为12813.40万元、19145.71万元和23361.45万元,占比最大,分别为20.97%、42.31%和40.09%;推广费率次之,分别为23.16%、39.96%和35.64%。逐年增长的高额平台服务及推广费使公司毛利率整体呈下滑趋势,分别为49.74%、38.10%和37.21%,远高于同业均值。

还需要注意的是,绿联科技的物流成本主要包括运输费、快递费及运费险。疫情暴发后,全球物流中转效率下降导致运力紧张和运价上涨,进一步提升运输成本,继而压缩境外毛利,对公司盈利水平产生不利影响。据悉,公司报告期内的物流成本分别为30682.80万元、39512.32万元和43680.98万元,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较高。

产品掌控存风险

从行业特性来看,配件产品的迭代周期很短,需要通过时刻关注主流厂商的动向,来预测周边产品性能。因此,市场敏感度、产品研发能力和迭代速度尤为重要。只要消费电子产品尚在不断更新,3C配件市场就会有想象空间。

然而,从绿联科技的生产模式可以发现,其以外协生产为主,自由产能薄弱。

外协生产是指当本单位因生产能力负荷、特殊零件无法自制或专业性不足,而向外求助的模式。招股书显示,在报告期内,公司外协产品采购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分别为74.91%、56.02%和58.22%。2021年,绿联科技在外协模式下的产品数量占比高达78.28%。

无论是何原因,生产不自控都意味着绿联科技不仅要分割部分利润给其他厂商,同时还面临供应商断供的风险,由此降低了公司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就具体产品而言,充电类成品的采购单价由2020年的16.12元上涨至2021年的19.52元,涨幅达21.09%;存储类成品的采购单价由2020年的37.40元上涨至2021年的44.33元,涨幅达18.53%;音视频类成品的采购单价由2020年的19.50元上涨至2021年的22.58元,涨幅达15.77%。

所以未来,若供应商出现停工或提前终止双方合作关系,则可能导致产品供应延迟,对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有限的研发投入也是公司进一步发展的掣肘之一。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6488.53万元、9512.70万元和15660.6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17%、3.47%和4.54%,虽有所增长,可对比同行,其研发费用率低于行业均值。

总体而言,尽管做数据线起家的绿联科技搭上了电商红利和品牌流量的“顺风车”,依靠差异化和品牌化战略,从一众3C数码配件企业中杀出重围,可想要走得更远,还需在自主产能扩建、研发投入和降费增利等方面多下苦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绿联科技冲A:自主产能薄弱,平台推广费吞噬毛利

“数据线”里跑出的IPO。

文|每日财报 楚鸢

随着智能产品的不断革新,3C数码配件的应用日益广泛,由此也催生了一些规模巨大的企业。

6月2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披露了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绿联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资料显示,该公司此次拟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由华泰证券担任主承销商。

据《每日财报》了解,绿联科技此次拟募资150371.29万元,分别用于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智能仓储物流建设项目、总部运营中心及品牌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经过多年发展,最初身处深圳华强北、以数据线代工业务起家的绿联科技现已拓展出多元品类,在国内3C配件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可疫情下上涨的运价、渐高的采购单价和高额平台服务推广费,都在向售价难提的绿联科技施压。

“平替潮”助推3C配件市场

据公开资料显示,绿联科技创始人——张清森曾在深圳得星科技有限公司里担任外贸业务员一职,基于在工作中积累的外贸经验,他将绿联科技的初始业务设定为替来自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品牌做数据线代工。

2010年,智能手机、高清电视的国内市场空间迅速膨胀,3C配件的需求也随之起飞。次年7月,张清森带领公司暂别外贸代工业务,创立“UGREEN 绿联”品牌,朝国内电商领域转型,并启动了绿联数码天猫店。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和2018年,绿联科技分别通过了苹果的MFi(Made for iPhone/iPad/iPod)认证和华为的DFH(Design for HuaWei)认证并被授权为华为生产周边产品。

2020年10月,苹果以环保为由宣布新iPhone不再附赠充电头和耳机。由此带来了配件行业的“平替潮”,催生巨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5G、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高速发展,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创新层出不穷。Statista数据显示,自2015年起,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至2020年已达10130亿美元。受疫情影响,我国消费电子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2668亿美元降至2020年的2603亿美元。

作为与消费电子相辅相成的细分行业,产品迭代增速与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也使3C数码配件产业处于快速发展期。

现如今,绿联科技已凭借其差异化和品牌化策略,从一众同业中杀出重围,其产品主要涵盖传输类、音视频类、充电类、移动周边类和存储类五大系列。

招股书显示,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下称“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04185.59万元、273217万元和343854.33万元,2020年和2021年主业营收增长率分别为33.81%和25.85%,增速放缓。

具体来看,包括拓展坞、集线器、网卡等在内的,用于不同智能设备间的交互连接、数据传输的传输类产品的规模最大。其在报告期内的销售收入分别为 73616.75万元、100527.33万元和123539.14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6.55%和 22.89%,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6.05%、36.79%和35.93%。

此外,移动周边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8142.52万元、24229.89万元和33232.1万元,同比增幅分别为33.55%与37.15%;存储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为9278.78万元、11935.22万元和15905.54万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8.63%与33.27%,这两类产品的收入增长较快。

尽管整体营收尚可,但其毛利率却在逐年下滑,且公司净利同比增速也从2020年的34.60%下降至-.037%。如此局面或许与线上销售带来的高额平台服务推广费和外协生产模式下的采购单价上涨有关。

毛利率逐年下滑

在设立之初,绿联科技就采用自主品牌策略,不仅在国内主流电商平台进行线上销售,还发展了线下经销网络。在全球电商平台兴起、国际贸易和物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司以“UGREEN 绿联”品牌为依托,入驻亚马逊多国站点、速卖通、Shopee、Lazada等平台,业务扩展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逐步形成了“线上+线下”和“境内+境外”的全方位布局。

据招股书显示,在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实现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2.41%、82.35%和78.14%;线上平台实现毛利占主营业务毛利的比例分别为91.20%、88.48%和84.31%。

其中,报告期内,亚马逊平台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高达31.39%、35.83%和33.41%。天猫和京东国内平台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合计42.09%、38.07%和36.12%。

尽管线上渠道能极大降低公司的渠道搭建成本,但随着各大电商平台日益成熟,线上开店成本与铺建线下渠道支出间的差距日益趋近,致使溢价能力偏弱的平价产品或难再享电商红利。

据悉,在报告期内,绿联科技的平台服务费分别为12813.40万元、19145.71万元和23361.45万元,占比最大,分别为20.97%、42.31%和40.09%;推广费率次之,分别为23.16%、39.96%和35.64%。逐年增长的高额平台服务及推广费使公司毛利率整体呈下滑趋势,分别为49.74%、38.10%和37.21%,远高于同业均值。

还需要注意的是,绿联科技的物流成本主要包括运输费、快递费及运费险。疫情暴发后,全球物流中转效率下降导致运力紧张和运价上涨,进一步提升运输成本,继而压缩境外毛利,对公司盈利水平产生不利影响。据悉,公司报告期内的物流成本分别为30682.80万元、39512.32万元和43680.98万元,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较高。

产品掌控存风险

从行业特性来看,配件产品的迭代周期很短,需要通过时刻关注主流厂商的动向,来预测周边产品性能。因此,市场敏感度、产品研发能力和迭代速度尤为重要。只要消费电子产品尚在不断更新,3C配件市场就会有想象空间。

然而,从绿联科技的生产模式可以发现,其以外协生产为主,自由产能薄弱。

外协生产是指当本单位因生产能力负荷、特殊零件无法自制或专业性不足,而向外求助的模式。招股书显示,在报告期内,公司外协产品采购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分别为74.91%、56.02%和58.22%。2021年,绿联科技在外协模式下的产品数量占比高达78.28%。

无论是何原因,生产不自控都意味着绿联科技不仅要分割部分利润给其他厂商,同时还面临供应商断供的风险,由此降低了公司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就具体产品而言,充电类成品的采购单价由2020年的16.12元上涨至2021年的19.52元,涨幅达21.09%;存储类成品的采购单价由2020年的37.40元上涨至2021年的44.33元,涨幅达18.53%;音视频类成品的采购单价由2020年的19.50元上涨至2021年的22.58元,涨幅达15.77%。

所以未来,若供应商出现停工或提前终止双方合作关系,则可能导致产品供应延迟,对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有限的研发投入也是公司进一步发展的掣肘之一。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6488.53万元、9512.70万元和15660.6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17%、3.47%和4.54%,虽有所增长,可对比同行,其研发费用率低于行业均值。

总体而言,尽管做数据线起家的绿联科技搭上了电商红利和品牌流量的“顺风车”,依靠差异化和品牌化战略,从一众3C数码配件企业中杀出重围,可想要走得更远,还需在自主产能扩建、研发投入和降费增利等方面多下苦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