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回到 21 世纪初,雅虎代表的就是互联网。很多人在浏览器里输入的第一个网址应该就是 yahoo.com。
而在雅虎风光上市的 1996 年,斯坦福大学的理学博士生的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才刚刚开始尝试使用 PageRank 引擎提供网络搜索服务,他们为此在斯坦福大学的内网上创建了一个名为 Google 的网页,域名是google.stanford.edu。而直到 1998 年两人才开始在自家的车库里创建 Google 公司。
谁能想到如今两家公司的的境遇竟如此悬殊。雅虎刚刚被美国电信运营商 Verizon 以 48 亿美元收购,并将其纳入 Verizon 旗下的美国在线(AOL)。而改组后的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的市值达到了 5160 亿美元,2015 年其利润达到 163.5 亿美元,而同期雅虎的利润则是负数。
关于为何雅虎由 20 年前的互联网领头羊一落千丈而被「贱卖」,我们能看到很多原因,例如雅虎的高层一直动荡不安,其公司创立以来曾发生过 6 次 CEO 更替。相比之下,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一直到现在都把控着整个公司。
另外,与雅虎与谷歌不同的地方在于,雅虎逐步一个技术公司转变成了一家媒体公司,而谷歌则一直在专注于提升搜索引擎体验。
1994 年 1 月,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杨致远(Jerry Yang)创办雅虎时,它的名字叫「杰瑞的网络指南」(Jerry’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杨致远给这个「网络指南」的定位是:一个网站信息引索,一个可定制的数据库,旨在满足成千上万的、刚刚开始通过互联网社区使用网络服务的用户的需要。这似乎奠定了雅虎的公司基因,那就是重内容,轻技术。
雅虎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聚合了当时互联网上成千上万个互相孤立的网站,让人们逐渐将其当做一个互联网的入口。随后获得了融资的雅虎逐渐在其网站上加入了新闻、邮箱、论坛等功能,也奠定了其网络门户的地位。
而就在雅虎风生水起的时候,同样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则采取的完全不同的策略。他们为谷歌编写了一套负责的搜索算法,通过技术的方式而不是人工筛选,找出互联网上的优秀站点。这种智能化的方式在互联网内容量呈指数级爆发的年代让谷歌迅速夺走了「网络门户」的地位。
科技博客网站 Search Engine Land 的作者 Danny Sullivan 曾在文章中指出:谷歌对自动化搜索技术驾轻就熟,而雅虎仍继续使用人工来编制互联网目录。等到雅虎想要扭转整个进程的时候,谷歌已经巩固了其作为第一大搜索引擎的地位。
即使到发现谷歌已经悄悄崛起的时候,雅虎还是在重内容的不归路上无力回转。事实上,雅虎曾在 2000 年与谷歌达成过一次合作,希望围绕谷歌的平台来构建自己的搜索引擎。
另一方面,技术专家出身的谷歌创始人布林和佩奇则始终专注于搜索引擎技术,而这种技术上的不断改进也为谷歌带来了海量用户。这些用户在谷歌上提出各种问题的同时也暴露了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谷歌利用这些数据成功搭建了自己的广告投放和销售平台,其优势很明显:精准投放、点击率高。
同样是网络门户的雅虎也曾试图在在线广告上扭转不利地位,并为此收购了多家搜索和在线广告公司,并于 2004 年取消了与谷歌的合作,建立了自己的搜索广告业务。不过雅虎在此时已经无法追赶上谷歌,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差异,在数据积累、流量上雅虎都已经无力会天——目前谷歌已经有 7 款应用的用户数超过了 10 以,包括搜索、谷歌地图、Gmail、安卓、YouTube等,而这些都是谷歌广告平台的渠道。
此时雅虎只能在内容上继续发力,彻底将公司变成一家在线媒体以获得营收,并收购了 Flickr、Tumblr 等应用,但这些努力仍然无法阻止雅虎一步步走向衰落。根据雅虎公布的年报,这家公司在 2015 年的营业额为 49.6 亿美元,但净利润则为 -43.5 亿美元。
Story I/O 是首个定位为 Email First(邮件订阅优先)的中文科技博客,我们的每篇优质文章都会优先通过订阅邮件发送给订户。Story I/O 主要关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前沿科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