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VETEMENTS卖得那么好 背后到底藏着些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VETEMENTS卖得那么好 背后到底藏着些什么?

今天的VETEMENTS就是贫穷艺术那场运动外延产品化的体现。

VETEMENTS已成为一个时装现象

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此时正在呈现以“贫穷艺术”为主题的展览。一直到10月3日以前,这个展览将试图以这个为议题探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视觉艺术、音乐、戏剧、电影乃至建筑中有关“贫穷”这一概念的阐述。

贫穷艺术,这是兴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意大利的一场观念艺术运动,艺术评论家Germano Celant首先提出这一概念,继而各门类艺术表现形式纷纷以此为理论支撑发展出这一声势浩大的运动。虽说观念艺术同时期在美国大陆萌芽发展壮大,综合材料绘画也早在上世纪之初就开始探索,但贫穷艺术指向的则是更为廉价和唾手可得的材料的使用,这些材料包括纸张、玻璃、塑料,及至生活垃圾。

很明显,这场运动试图挑战的是人们对艺术刻板的“高雅”印象,在后现代艺术的语境里,它也想从更加通俗的话题角度切入有关艺术和生活的关联问题当中。

艺术家Piero Manzoni的作品《艺术家之屎》
作品是90个密封罐头,里面装着艺术家本人的粪便
艺术家Robert Morris的作品《毡制品》

人们对高级时装的印象大抵和传统艺术相近,然而事实上,时装作为一种直接服务于人们生活基础日常的门类,它比任何一个艺术流派和艺术运动都更加俗气。时装对艺术的拙劣模仿甚至抄袭,在今天依然屡见不鲜,甚至成为行业美谈,这种嚼着二手食物的做法倒是在时装行业本身当中激起了观念的崛起。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Martin Margiela史无前例地把对有关颠覆传统时装的思考作为时装创作的主题,发布了一系列以“贫穷”综合材料为素材的时装作品,包括麻袋、未成形的打版坯衣,以及医用绷带等等,甚至在选择时装发布会场地方面,都明确地和既往的高级时装拉开距离,他的处女秀就被安排在了几近无人问津的学校操场上进行。

Martin Margiela的设计
Martin Margiela的设计

时隔近三十年后,来自格鲁吉亚的Demna Gvasalia带着他的团队以VETEMENTS为名创立了品牌,在巴黎时装周甫一登场就备受媒体关注,形成的影响不输于当年的MAISON MARTIN MARGIELA。

缘何这么红?Demna Gvasalia成功之道之于Martin Margiela并无特别之处,尽管二者在服装的表现形式和风格上不尽相同,但是这个幼年成长于苏维埃红色政权环境下的设计师似乎生来就有一种接近资本主义战后“垮掉的一代”的本能,两种截然的意识形态反差常常被媒体用来渲染加重他的传奇色彩。然而说得刻薄一些,Demna Gvasalia当下的做法,都不过是半个世纪以前贫穷艺术等观念艺术玩剩的套路,更何况二十多年前的Martin Margiela早就试验过这种模式的成功。

VETEMENTS设计师Demna Gvasalia

VETEMENTS的服装从表面上看,确有离经叛道的形态,这些形态往往会被媒体别有用意地用设计师Demna Gvasalia幼年的成长经历来辅以解读。尺码夸张得如同雨衣的黑色斗篷,在后背上粗暴地印上品牌名称,乍看起来材质和剪裁都不考究,但事实上每一个细节的安排都是处心积虑的。又或者是如同难民和乞丐身着的御寒用的袄子一样的厚厚的夹克,用经典的媒体解读套路来看,它可以被赋予早期社会主义阵营的制服影子,但同时它又无比务实地反映当下街头文化。

Vetements 2017春夏系列

 

甚至,就在上个月,这个创立至今不足两年的品牌宣布在接下来的新系列当中和18个品牌联手合作,而后者这些品牌,从Manolo Blahnik到Dr. Martens,再到Brioni……无一不是传统服装业中各自领域当中的佼佼者。Demna Gvasalia坦言,把产品制作环节交给上述这些行业翘楚的结果就是收获了无以伦比的产品质量,而这些大品牌愿意与他合作,看中的无非就是他身上折射出来的有如当年Martin Margiela一般的异样光彩。从这个层面上说,VETEMENTS的决策者Demna Gvasalia是个深谙行业游戏规则的玩家,他用VETEMENTS这个平台,成功把自己扮演成了类似于艺术策展人的角色,而就这一点来说,Martin Margiela可能要望其项背了。

如果说Martin Margiela曾经的实验是贫穷艺术在时装框架下的延展的话,那么,今天的VETEMENTS就是贫穷艺术那场运动外延产品化的体现,“借来”式的创作手法并没有成全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消费,恰恰是对消费文化及其产品的再消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VETEMENTS卖得那么好 背后到底藏着些什么?

今天的VETEMENTS就是贫穷艺术那场运动外延产品化的体现。

VETEMENTS已成为一个时装现象

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此时正在呈现以“贫穷艺术”为主题的展览。一直到10月3日以前,这个展览将试图以这个为议题探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视觉艺术、音乐、戏剧、电影乃至建筑中有关“贫穷”这一概念的阐述。

贫穷艺术,这是兴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意大利的一场观念艺术运动,艺术评论家Germano Celant首先提出这一概念,继而各门类艺术表现形式纷纷以此为理论支撑发展出这一声势浩大的运动。虽说观念艺术同时期在美国大陆萌芽发展壮大,综合材料绘画也早在上世纪之初就开始探索,但贫穷艺术指向的则是更为廉价和唾手可得的材料的使用,这些材料包括纸张、玻璃、塑料,及至生活垃圾。

很明显,这场运动试图挑战的是人们对艺术刻板的“高雅”印象,在后现代艺术的语境里,它也想从更加通俗的话题角度切入有关艺术和生活的关联问题当中。

艺术家Piero Manzoni的作品《艺术家之屎》
作品是90个密封罐头,里面装着艺术家本人的粪便
艺术家Robert Morris的作品《毡制品》

人们对高级时装的印象大抵和传统艺术相近,然而事实上,时装作为一种直接服务于人们生活基础日常的门类,它比任何一个艺术流派和艺术运动都更加俗气。时装对艺术的拙劣模仿甚至抄袭,在今天依然屡见不鲜,甚至成为行业美谈,这种嚼着二手食物的做法倒是在时装行业本身当中激起了观念的崛起。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Martin Margiela史无前例地把对有关颠覆传统时装的思考作为时装创作的主题,发布了一系列以“贫穷”综合材料为素材的时装作品,包括麻袋、未成形的打版坯衣,以及医用绷带等等,甚至在选择时装发布会场地方面,都明确地和既往的高级时装拉开距离,他的处女秀就被安排在了几近无人问津的学校操场上进行。

Martin Margiela的设计
Martin Margiela的设计

时隔近三十年后,来自格鲁吉亚的Demna Gvasalia带着他的团队以VETEMENTS为名创立了品牌,在巴黎时装周甫一登场就备受媒体关注,形成的影响不输于当年的MAISON MARTIN MARGIELA。

缘何这么红?Demna Gvasalia成功之道之于Martin Margiela并无特别之处,尽管二者在服装的表现形式和风格上不尽相同,但是这个幼年成长于苏维埃红色政权环境下的设计师似乎生来就有一种接近资本主义战后“垮掉的一代”的本能,两种截然的意识形态反差常常被媒体用来渲染加重他的传奇色彩。然而说得刻薄一些,Demna Gvasalia当下的做法,都不过是半个世纪以前贫穷艺术等观念艺术玩剩的套路,更何况二十多年前的Martin Margiela早就试验过这种模式的成功。

VETEMENTS设计师Demna Gvasalia

VETEMENTS的服装从表面上看,确有离经叛道的形态,这些形态往往会被媒体别有用意地用设计师Demna Gvasalia幼年的成长经历来辅以解读。尺码夸张得如同雨衣的黑色斗篷,在后背上粗暴地印上品牌名称,乍看起来材质和剪裁都不考究,但事实上每一个细节的安排都是处心积虑的。又或者是如同难民和乞丐身着的御寒用的袄子一样的厚厚的夹克,用经典的媒体解读套路来看,它可以被赋予早期社会主义阵营的制服影子,但同时它又无比务实地反映当下街头文化。

Vetements 2017春夏系列

 

甚至,就在上个月,这个创立至今不足两年的品牌宣布在接下来的新系列当中和18个品牌联手合作,而后者这些品牌,从Manolo Blahnik到Dr. Martens,再到Brioni……无一不是传统服装业中各自领域当中的佼佼者。Demna Gvasalia坦言,把产品制作环节交给上述这些行业翘楚的结果就是收获了无以伦比的产品质量,而这些大品牌愿意与他合作,看中的无非就是他身上折射出来的有如当年Martin Margiela一般的异样光彩。从这个层面上说,VETEMENTS的决策者Demna Gvasalia是个深谙行业游戏规则的玩家,他用VETEMENTS这个平台,成功把自己扮演成了类似于艺术策展人的角色,而就这一点来说,Martin Margiela可能要望其项背了。

如果说Martin Margiela曾经的实验是贫穷艺术在时装框架下的延展的话,那么,今天的VETEMENTS就是贫穷艺术那场运动外延产品化的体现,“借来”式的创作手法并没有成全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消费,恰恰是对消费文化及其产品的再消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