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以“红绿古遗旅”为抓手,聚焦沂水文旅强县之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以“红绿古遗旅”为抓手,聚焦沂水文旅强县之路

“红色院东头,绿色康养地”

文 | 徐雅琳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融合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

以旅游的形式复兴文化,围绕文化旅游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整合文旅资源,探索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模式,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这就是当前文旅融合。

沂水之于临沂,就是这样一个妙不可言的存在——是千年文化古县、革命历史红县,也是全域旅游名县。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党代会报告也提到“要全面促进文化繁荣兴盛,构筑道德文明新高地,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建强文化文艺新鲁军,塑造文旅产业新优势”。

近年来,临沂市沂水县将“创建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作为“文旅活县”战略实施的重要目标和“以红带绿,以绿映红,红绿相映,多彩沂水”线路打造的有力抓手,以全国旅游重点镇——院东头镇为主战场,确定了“红色院东头,绿色康养地”的发展定位,寻找发展新路径,开发旅游新业态,不断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保驾护航。

深度挖掘县内红色旅游资源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位于沂蒙山腹地,居沂河上游,傍河而生,依河而长,是千年古县,亦是沂蒙精神发祥地之一。

红色资源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内涵,是当前民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参观游览的重要资源。

山东省沂水县,位于沂蒙山腹地,居沂河上游,傍河而生,依河而长,是千年古县,亦是沂蒙精神发祥地之一。

当时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中,就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10万多名英烈血洒疆场。在这里,每一座山头都燃烧过革命战争的烽火,每一寸土地都渗透了抗敌一线军民的鲜血。

依托红色资源,沂水县通过系统性、整体性研究,构筑了以沂蒙精神为内核,“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地域红色文化体系。

沂水县集中打造了山东分局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沂蒙山根据地、红嫂纪念馆等红色景区和场馆,并将中共山东分局旧址、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旧址、沂蒙红嫂园、民俗支前村、沂蒙山纪念馆及根据地广场等旧址组合成团,展示展陈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打造折射理想之光和信仰之美的红色基地,成为融教育、党建、体验、游玩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以红色读本、红色宣传片、红色歌舞剧等内容先行,同步带动区域红色旅游发展。

沂水县努力让红色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商场、进社区、进广场,让红色文物、红色图书、红色故事、红色文艺、红色图谱、红色绘本进景区,让高标准军训、红歌会、红色先进评选、红色运动会、红色文化研讨会、红色影视展播融进生活。

在沂水,红色基因实现了从“历史话语”向“生活话语”或“艺术话语”的转变。

生态福地非遗文化兴文旅

“前阻蒙山之险,后扼穆棱之固,春秋为齐鲁之交,莒鄫要害之地。”

近年来,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独特的自然资源,沂水县独辟蹊径,赋予文旅融合新概念,将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主导产业形成了景区组团发展的全阵容,而沂水旅游“弯道超车”式快速发展的现象,也被业界誉为“沂水旅游现象”。

人不负青山,青山变金山。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把美丽乡村变成风光秀丽的景区景点。

位于沂蒙山区腹地,地下大峡谷是一座风貌奇特的溶洞王国。洞内呈峡谷态势,钟乳石密布,一条长6千余米的地下暗河穿流而过。其中,利用暗河水势开发的千余米漂流项目,被誉为“地下地质奇观溶洞旅游品牌升级的创举”,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证的“最长的溶洞漂流”。

与地下大峡谷相伴的,是地下萤火虫水洞奇观。形成于约0.65亿至2.3亿年前的萤火虫水洞内的萤光湖,面积2.5万平方米,洞内生活着一种仅在阴湿岩洞中寄居的萤火虫。在这里,大自然的神奇馈赠钟乳石与萤火虫完美结合,为世人呈现历史积淀与岁月流动的奇幻童话世界。

借助独特自然资源,因时制宜,让沂水这座千年古县飞跃而起。

流淌于沂蒙山区的沂河水,不只给沂蒙人民带来了钟乳石溶洞等地下奇观。沂蒙山地区号称“七十二崮”,其中之一的纪王崮便在沂水,也是“七十二崮”中崮顶面积最大且有人居住的崮。据《沂水县志》记载:“纪王崮,巅平阔,可容万人,相传纪侯去国居此。”2012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纪王崮春秋墓进行抢救性发掘,该项发掘入选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墓中出土器物更填补了多项省内、国内空白。

深厚历史文化资源与独特的自然地貌,让纪王崮上的国家4A级景区天上王城,成为今天文旅融合的典型。

如今,除了崮上风景,景区文化遗存文本化,古栈道、古城墙映照纪国军事防御思想,朝阳门瓮城、剑戟兵镞见证纪王昔日雄风,脂粉泉边、藏兵洞内盈留王妃冰姿倩影……重现古国风采,游客仿佛在马莲河里洗过、云头崮上晒过,干净通透的叙述蕴藏着深波大澜,不自觉地把游客带进历史,感受深度情感体验。

景区将系列相关传说物化,复原了纪王镇纸、王妃糕等生产作坊,开发了王城庙会、礼射营地等体验项目,以齐襄公、纪哀侯之争为背景,编排演绎了《王者之战》《开城迎宾》等大型古装实景剧等。

天上王城景区的发展,便体现了沂水县文物旅游融合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沂蒙人民依托美丽的生态,创造出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沂水县有非遗线索1200条,涵盖了非遗所有门类,纳入县级以上非遗名录的300项,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高桥手绣、沂蒙小棉袄、桑皮纸等民间工艺蕴含个人志趣、智慧和个性,件件都是“孤品”;跑马灯、送火神、昆仑拳等体现了地域民俗和人文之美;系列蕴含深情、温暖心灵的传统音乐、地名文化、家族文化等,从“生活化”原点出发,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沂水县既保持非遗项目特色和个性,又凸显实用性、现代感和市场价值,采取原地浓缩式和异地集锦式开发模式,变“大量销售”的观光旅游为“深度营销”的体验旅游。实施“削峰填谷”政策,规定县域内不同旅游企业,不得使用同一“非遗”项目;对市场影响力较大的非遗项目,让其在市场中成长;对旅游企业需要,市场潜力小的,从企业收益中予以补助。

迸发文旅康养强县升级活力

6月26日,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开幕式上,为2021年山东省文旅康养强县授牌,全省共10个县(市、区)获评首批山东省文旅康养强县,沂水县成功入选。截至目前,全县34项文旅康养重大项目已建成11项,在建、规划重大文旅康养项目23项,计划投资186.932亿元,累计完成58.97亿元。

近年来,沂水旅游将精品民宿规划建设作为“打造新产品、发展新业态、形成新亮点”发展全域旅游的重点方向,充分整合各类乡村资源,成功打造“行走中的家”沂水民宿品牌。

院东头镇入选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单位;沂水尹家峪田园综合体“雲水间精品民宿”荣获山东省“最具人气民宿”称号……众多“民宿”在展现现代农业观光旅游新业态的同时,也为沂水全域旅游新蓝图再添新气象。

显然探索“旅游+”“文物+”“非遗+”,已经让沂水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创业热土、发展沃土、人文厚土。

2021年,沂水县实现文旅康养类消费品零售总额165.3亿元,增长24.6%,接待游客897.6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2.75亿元,分别增长30.43%和38.91%,促进社会新增就业5629人。

在此基础上,沂水实施精品旅游提质工程,坚持县城为综合旅游接待中心特别是夜游中心,繁荣夜间经济、假日经济,促进市场循环;院东头镇山乡风情旅游发展极、泉庄镇崮乡传奇旅游发展极和红色传承组团、地质奇观组团、天上王城组团、彩虹小镇组团、灵山圣水组团“一心二极五组团”工作思路,深挖文化资源,强化旅游与文化、农业等产业融合,推进旅游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扩大文旅产品供给,释放旅游业发展活力;紧抓山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机遇,高标准编制商业网点规划,积极培育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力争2022年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5家。

面对2022年疫情反复,沂水县在积极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精准施策、统筹兼顾,加快文旅产业复工复产。

为加大沂水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形成稳定的旅游产品,扩大沂水旅游市场覆盖面,县财政出资200万元,出台《2022年度沂水县过夜旅游团队奖励办法》,对符合条件来沂水旅游的大团队进行奖励。

2022年6月,沂水县财政局、沂水县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中心联合印发《沂水县2022年促进旅游消费提振旅游市场实施办法》从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发放旅游消费券、开展惠民活动补贴,搞好旅游宣传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激励、促进相关企业发展,全面提振沂水县旅游市场发展信心,释放旅游消费带动和促进功能,激发市场潜力与活力。一系列办法的实施,对凝聚县域旅游产业发展动力,持续推动全县旅游业回暖向好、提质增效等方面将起到重要带动作用。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沂水县立足于底蕴深厚的文化基层,以“红绿古遗旅”标准书写文旅融合答卷,在“文旅康养强县”中创新突破,持续释放着沂水县产业发展的澎湃动能,打造文旅康养新高地,讲好齐鲁故事“沂水篇”,使全域旅游更有历史深度、红色意蕴和生活气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以“红绿古遗旅”为抓手,聚焦沂水文旅强县之路

“红色院东头,绿色康养地”

文 | 徐雅琳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融合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

以旅游的形式复兴文化,围绕文化旅游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整合文旅资源,探索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模式,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这就是当前文旅融合。

沂水之于临沂,就是这样一个妙不可言的存在——是千年文化古县、革命历史红县,也是全域旅游名县。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党代会报告也提到“要全面促进文化繁荣兴盛,构筑道德文明新高地,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建强文化文艺新鲁军,塑造文旅产业新优势”。

近年来,临沂市沂水县将“创建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作为“文旅活县”战略实施的重要目标和“以红带绿,以绿映红,红绿相映,多彩沂水”线路打造的有力抓手,以全国旅游重点镇——院东头镇为主战场,确定了“红色院东头,绿色康养地”的发展定位,寻找发展新路径,开发旅游新业态,不断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保驾护航。

深度挖掘县内红色旅游资源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位于沂蒙山腹地,居沂河上游,傍河而生,依河而长,是千年古县,亦是沂蒙精神发祥地之一。

红色资源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内涵,是当前民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参观游览的重要资源。

山东省沂水县,位于沂蒙山腹地,居沂河上游,傍河而生,依河而长,是千年古县,亦是沂蒙精神发祥地之一。

当时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中,就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10万多名英烈血洒疆场。在这里,每一座山头都燃烧过革命战争的烽火,每一寸土地都渗透了抗敌一线军民的鲜血。

依托红色资源,沂水县通过系统性、整体性研究,构筑了以沂蒙精神为内核,“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地域红色文化体系。

沂水县集中打造了山东分局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沂蒙山根据地、红嫂纪念馆等红色景区和场馆,并将中共山东分局旧址、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旧址、沂蒙红嫂园、民俗支前村、沂蒙山纪念馆及根据地广场等旧址组合成团,展示展陈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打造折射理想之光和信仰之美的红色基地,成为融教育、党建、体验、游玩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以红色读本、红色宣传片、红色歌舞剧等内容先行,同步带动区域红色旅游发展。

沂水县努力让红色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商场、进社区、进广场,让红色文物、红色图书、红色故事、红色文艺、红色图谱、红色绘本进景区,让高标准军训、红歌会、红色先进评选、红色运动会、红色文化研讨会、红色影视展播融进生活。

在沂水,红色基因实现了从“历史话语”向“生活话语”或“艺术话语”的转变。

生态福地非遗文化兴文旅

“前阻蒙山之险,后扼穆棱之固,春秋为齐鲁之交,莒鄫要害之地。”

近年来,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独特的自然资源,沂水县独辟蹊径,赋予文旅融合新概念,将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主导产业形成了景区组团发展的全阵容,而沂水旅游“弯道超车”式快速发展的现象,也被业界誉为“沂水旅游现象”。

人不负青山,青山变金山。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把美丽乡村变成风光秀丽的景区景点。

位于沂蒙山区腹地,地下大峡谷是一座风貌奇特的溶洞王国。洞内呈峡谷态势,钟乳石密布,一条长6千余米的地下暗河穿流而过。其中,利用暗河水势开发的千余米漂流项目,被誉为“地下地质奇观溶洞旅游品牌升级的创举”,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证的“最长的溶洞漂流”。

与地下大峡谷相伴的,是地下萤火虫水洞奇观。形成于约0.65亿至2.3亿年前的萤火虫水洞内的萤光湖,面积2.5万平方米,洞内生活着一种仅在阴湿岩洞中寄居的萤火虫。在这里,大自然的神奇馈赠钟乳石与萤火虫完美结合,为世人呈现历史积淀与岁月流动的奇幻童话世界。

借助独特自然资源,因时制宜,让沂水这座千年古县飞跃而起。

流淌于沂蒙山区的沂河水,不只给沂蒙人民带来了钟乳石溶洞等地下奇观。沂蒙山地区号称“七十二崮”,其中之一的纪王崮便在沂水,也是“七十二崮”中崮顶面积最大且有人居住的崮。据《沂水县志》记载:“纪王崮,巅平阔,可容万人,相传纪侯去国居此。”2012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纪王崮春秋墓进行抢救性发掘,该项发掘入选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墓中出土器物更填补了多项省内、国内空白。

深厚历史文化资源与独特的自然地貌,让纪王崮上的国家4A级景区天上王城,成为今天文旅融合的典型。

如今,除了崮上风景,景区文化遗存文本化,古栈道、古城墙映照纪国军事防御思想,朝阳门瓮城、剑戟兵镞见证纪王昔日雄风,脂粉泉边、藏兵洞内盈留王妃冰姿倩影……重现古国风采,游客仿佛在马莲河里洗过、云头崮上晒过,干净通透的叙述蕴藏着深波大澜,不自觉地把游客带进历史,感受深度情感体验。

景区将系列相关传说物化,复原了纪王镇纸、王妃糕等生产作坊,开发了王城庙会、礼射营地等体验项目,以齐襄公、纪哀侯之争为背景,编排演绎了《王者之战》《开城迎宾》等大型古装实景剧等。

天上王城景区的发展,便体现了沂水县文物旅游融合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沂蒙人民依托美丽的生态,创造出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沂水县有非遗线索1200条,涵盖了非遗所有门类,纳入县级以上非遗名录的300项,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高桥手绣、沂蒙小棉袄、桑皮纸等民间工艺蕴含个人志趣、智慧和个性,件件都是“孤品”;跑马灯、送火神、昆仑拳等体现了地域民俗和人文之美;系列蕴含深情、温暖心灵的传统音乐、地名文化、家族文化等,从“生活化”原点出发,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沂水县既保持非遗项目特色和个性,又凸显实用性、现代感和市场价值,采取原地浓缩式和异地集锦式开发模式,变“大量销售”的观光旅游为“深度营销”的体验旅游。实施“削峰填谷”政策,规定县域内不同旅游企业,不得使用同一“非遗”项目;对市场影响力较大的非遗项目,让其在市场中成长;对旅游企业需要,市场潜力小的,从企业收益中予以补助。

迸发文旅康养强县升级活力

6月26日,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开幕式上,为2021年山东省文旅康养强县授牌,全省共10个县(市、区)获评首批山东省文旅康养强县,沂水县成功入选。截至目前,全县34项文旅康养重大项目已建成11项,在建、规划重大文旅康养项目23项,计划投资186.932亿元,累计完成58.97亿元。

近年来,沂水旅游将精品民宿规划建设作为“打造新产品、发展新业态、形成新亮点”发展全域旅游的重点方向,充分整合各类乡村资源,成功打造“行走中的家”沂水民宿品牌。

院东头镇入选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单位;沂水尹家峪田园综合体“雲水间精品民宿”荣获山东省“最具人气民宿”称号……众多“民宿”在展现现代农业观光旅游新业态的同时,也为沂水全域旅游新蓝图再添新气象。

显然探索“旅游+”“文物+”“非遗+”,已经让沂水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创业热土、发展沃土、人文厚土。

2021年,沂水县实现文旅康养类消费品零售总额165.3亿元,增长24.6%,接待游客897.6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2.75亿元,分别增长30.43%和38.91%,促进社会新增就业5629人。

在此基础上,沂水实施精品旅游提质工程,坚持县城为综合旅游接待中心特别是夜游中心,繁荣夜间经济、假日经济,促进市场循环;院东头镇山乡风情旅游发展极、泉庄镇崮乡传奇旅游发展极和红色传承组团、地质奇观组团、天上王城组团、彩虹小镇组团、灵山圣水组团“一心二极五组团”工作思路,深挖文化资源,强化旅游与文化、农业等产业融合,推进旅游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扩大文旅产品供给,释放旅游业发展活力;紧抓山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机遇,高标准编制商业网点规划,积极培育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力争2022年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5家。

面对2022年疫情反复,沂水县在积极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精准施策、统筹兼顾,加快文旅产业复工复产。

为加大沂水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形成稳定的旅游产品,扩大沂水旅游市场覆盖面,县财政出资200万元,出台《2022年度沂水县过夜旅游团队奖励办法》,对符合条件来沂水旅游的大团队进行奖励。

2022年6月,沂水县财政局、沂水县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中心联合印发《沂水县2022年促进旅游消费提振旅游市场实施办法》从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发放旅游消费券、开展惠民活动补贴,搞好旅游宣传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激励、促进相关企业发展,全面提振沂水县旅游市场发展信心,释放旅游消费带动和促进功能,激发市场潜力与活力。一系列办法的实施,对凝聚县域旅游产业发展动力,持续推动全县旅游业回暖向好、提质增效等方面将起到重要带动作用。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沂水县立足于底蕴深厚的文化基层,以“红绿古遗旅”标准书写文旅融合答卷,在“文旅康养强县”中创新突破,持续释放着沂水县产业发展的澎湃动能,打造文旅康养新高地,讲好齐鲁故事“沂水篇”,使全域旅游更有历史深度、红色意蕴和生活气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