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光大同创冲刺IPO:功能性产品毛利率下滑超29%,近五成收入来自联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光大同创冲刺IPO:功能性产品毛利率下滑超29%,近五成收入来自联想

此外,有8家子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图片来源:Pexels

记者 | 张熹珑

疫情冲击下个人电脑需求量的增加让深圳光大同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大同创”)在近年迎来销量高峰。这家电子产品企业也在去年6月首次披露招股书,将于7月7日在创业板上会。

从招股书看来,主营产品毛利率逐年下滑、大客户过分集中、多家子公司处于亏损,是公司IPO路上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增收不增利,毛利率大幅下滑

2019至2021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6.64亿元、8.31亿元和9.95亿元。两年来,公司营收情况良好,其中2020年增速达到25.19%,为近三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不过,2020年公司存在“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1.02亿元、8823.06万元、1.31亿元。2020年,光大同创营收同比增长超过25.15%,净利润却同比下滑13.9%。

资料显示,公司主营产品包括消费电子防护性及功能性产品,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应用类、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及其组件。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逐年下降,2019年为43.1%,2021年下滑至33.19%。

功能性产品为公司重要收入来源之一,收入金额占比分别为32.10%、40.59%、41.09%。不过,这类产品的毛利率却大幅下降,各报告期分别为65.63%、47.59%、36.38%。

功能性产品毛利率大幅下滑是导致增收不增利的原因之一。招股书显示,功能性产品包括智能穿戴类、个人电脑类等。2020年以来,疫情催生的居家办公及远程学习需求使得个人电脑需求有较大的增长。2020年个人电脑类产品收入占比一度达到功能性产品收入的45.37%,2019年该数据为16.52%。

好比翘翘板的两端,当个人电脑类产品销量增加,智能穿戴类产品相应有所减少。 2020年,公司个人电脑类产品收入金额达5.03亿元,同比增加41.18%;但智能穿戴类产品收入金额同比减少2375.59万元。

虽然个人电脑类产品提升了销量,但却拉低了整体毛利率。招股书提到,该类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相对较慢、毛利率水平相对较低”。数据显示,2020年智能穿戴类产品毛利率达75.60%,而个人电脑类仅为29.89% 。伴随个人电脑类产品收入占比不断上升,功能性产品整体毛利率下滑。

同时,个人电脑类产品的销量增长具有不确定性。“疫情可能逐步得到控制,因疫情催生的个人电脑需求可能有所回落,从而导致公司应用于个人电脑领域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相应降低。”招股书提示了因疫情形势变化导致业绩无法持续增长的风险。

疫情带来的销量爆发是短期的,从长期看来其影响弊大于利。光大同创客户主要为消费电子产品终端品牌商、制造服务商、组件生产商,受消费电子行业发展的影响较大。2021年上半年以来,受全球范围内疫情多点爆发、全球海运物流运力承压等因素影响,全球范围内陷入“缺芯”困境,一定程度影响了下游消费电子行业领域客户的产能扩张。根据IDC数据,2021年第二季度联想集团个人电脑出货量同比增长14.9%,增速低于2020年第四季度。

这一影响体现在公司的订单量上。2021年6月末,光大同创在手订单金额较2020年末下降8726.34万元。“主要是下游个人电脑领域主要客户期末订单金额有所下降所致。”招股书坦言。

此外,疫情的冲击还体现在毛利率上。以智能穿戴类产品为例,虽然其毛利率相对较高,但也出现下滑,各报告期末分别为78.22%、75.60%、69.10%。

一方面,受终端市场需求变动、越南疫情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智能穿戴类功能性产品外销收入金额占比较高,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2021年下降幅度相对较大,导致公司外销智能穿戴类功能性产品毛利率有所下降。

该类产品收入金额及毛利率下滑情况仍在持续。今年一季度,智能穿戴类产品毛利率为62.46%,去年同期为73.87%;销售收入为1573.27万元,去年同期为2578.82万元。疫情反复对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仍在继续。

除此之外,造成2020年净利润减少的原因还来自公司新业务。2019年,公司与无锡山秀合作成立合肥山秀开始发展碳纤维业务,持有合肥山秀60%股权。2020年该业务仍处于发展初期,合肥山秀当年亏损1013.79万元。

截至2022年6月,公司共有16家控股子公司及1家参股子公司。其中,作为碳纤维板材生产业务实施主体的子公司厦门奔方、苏州领新仍处于亏损中,2021年分别亏损112.01万元、1.99万元。另外,还有青岛音诺、越南光大同创等6家子公司处于亏损中,截至2021年末亏损19至97万元不等。

依赖大客户,订单量波动大

智能穿戴类产品销量大幅下滑,也暴露了光大同创另一个问题:依赖大客户。

公司这类产品的主要客户为英华达、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电子产品制造服务商,这三家客户销售功能性产品对应的最终客户为苹果。报告期内,公司向这三家客户销售金额分别为1.21亿元、1.24亿元和9805.71万元,分别占总销售收入30.74%、23.06%和14.59%。

也就是说,报告期内公司平均有超过20%的功能性产品销往苹果,苹果称得上是其间接大客户。

当苹果这个终端客户需求有所下降,制造服务商对智能穿戴类功能性产品的需求也相应减少。2021年上半年,由于苹果系列TWS(真无线耳机)、苹果品牌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有所下降,苹果 Airpods 3延迟发布,公司出货量增速有所下滑。

2021年公司面向立讯精密、歌尔股份合计实现收入金额为9805.71万元、同比下降 18.95%。面向另一客户英华达的销售收入波动更剧烈。2019年,英华达贡献营收2806.82万元;2020年这一数据下滑至264.87万元,缩水至上一年同期的十分之一不到。2021年后,双方未再发生业务往来。

招股书显示,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即根据客户的订单及预测组织生产,其生产具有非标准化、品种多、规格型号多、精密度高、交货期短的特点。这意味着在该生产模式下,公司对订单量和订单价格的议价能力均不高。

除了间接客户,公司面向直接客户也存在集中度过高的问题。报告期内,公司面向前五大客户的合计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近七成,比例分别为69.40%、64.49%和67.54%,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

此外,有近五成收入来自联想。报告期各期,联想集团均为公司第一大客户,公司对联想集团的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9.35%、39.70%和46.04%,逐年提升。

另外,公司在防护性产品的生产上对OEM模式依赖程度较高。各报告期,公司OEM模式生产的防护性产品占比分别为77.6%、82.15%、84.2%,占比较高且逐年提高。

采用OEM模式生产的防护性产品主要为袋类产品及食品领域EPE类产品。这两类产品OEM采购数量占防护性产品整体OEM采购数量的比例分别为79.63%、81.68%、80.76%。2020年及之后,食品领域EPE类产品完全采用OEM模式,上述两类产品中OEM模式占比超过99.78%。

招股书解释,由于这几类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相对较为简单,更多采用OEM模式进行生产。

但是,OEM模式下的产品存在收入与成本投入不成正比的问题。报告期内,上述由OEM模式生产的产品分别占防护性产品收入12.44%、14.44%、15.34%,但是其成本占比为37.69%,40.71%,42.75%。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光大同创冲刺IPO:功能性产品毛利率下滑超29%,近五成收入来自联想

此外,有8家子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图片来源:Pexels

记者 | 张熹珑

疫情冲击下个人电脑需求量的增加让深圳光大同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大同创”)在近年迎来销量高峰。这家电子产品企业也在去年6月首次披露招股书,将于7月7日在创业板上会。

从招股书看来,主营产品毛利率逐年下滑、大客户过分集中、多家子公司处于亏损,是公司IPO路上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增收不增利,毛利率大幅下滑

2019至2021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6.64亿元、8.31亿元和9.95亿元。两年来,公司营收情况良好,其中2020年增速达到25.19%,为近三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不过,2020年公司存在“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1.02亿元、8823.06万元、1.31亿元。2020年,光大同创营收同比增长超过25.15%,净利润却同比下滑13.9%。

资料显示,公司主营产品包括消费电子防护性及功能性产品,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应用类、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及其组件。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逐年下降,2019年为43.1%,2021年下滑至33.19%。

功能性产品为公司重要收入来源之一,收入金额占比分别为32.10%、40.59%、41.09%。不过,这类产品的毛利率却大幅下降,各报告期分别为65.63%、47.59%、36.38%。

功能性产品毛利率大幅下滑是导致增收不增利的原因之一。招股书显示,功能性产品包括智能穿戴类、个人电脑类等。2020年以来,疫情催生的居家办公及远程学习需求使得个人电脑需求有较大的增长。2020年个人电脑类产品收入占比一度达到功能性产品收入的45.37%,2019年该数据为16.52%。

好比翘翘板的两端,当个人电脑类产品销量增加,智能穿戴类产品相应有所减少。 2020年,公司个人电脑类产品收入金额达5.03亿元,同比增加41.18%;但智能穿戴类产品收入金额同比减少2375.59万元。

虽然个人电脑类产品提升了销量,但却拉低了整体毛利率。招股书提到,该类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相对较慢、毛利率水平相对较低”。数据显示,2020年智能穿戴类产品毛利率达75.60%,而个人电脑类仅为29.89% 。伴随个人电脑类产品收入占比不断上升,功能性产品整体毛利率下滑。

同时,个人电脑类产品的销量增长具有不确定性。“疫情可能逐步得到控制,因疫情催生的个人电脑需求可能有所回落,从而导致公司应用于个人电脑领域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相应降低。”招股书提示了因疫情形势变化导致业绩无法持续增长的风险。

疫情带来的销量爆发是短期的,从长期看来其影响弊大于利。光大同创客户主要为消费电子产品终端品牌商、制造服务商、组件生产商,受消费电子行业发展的影响较大。2021年上半年以来,受全球范围内疫情多点爆发、全球海运物流运力承压等因素影响,全球范围内陷入“缺芯”困境,一定程度影响了下游消费电子行业领域客户的产能扩张。根据IDC数据,2021年第二季度联想集团个人电脑出货量同比增长14.9%,增速低于2020年第四季度。

这一影响体现在公司的订单量上。2021年6月末,光大同创在手订单金额较2020年末下降8726.34万元。“主要是下游个人电脑领域主要客户期末订单金额有所下降所致。”招股书坦言。

此外,疫情的冲击还体现在毛利率上。以智能穿戴类产品为例,虽然其毛利率相对较高,但也出现下滑,各报告期末分别为78.22%、75.60%、69.10%。

一方面,受终端市场需求变动、越南疫情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智能穿戴类功能性产品外销收入金额占比较高,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2021年下降幅度相对较大,导致公司外销智能穿戴类功能性产品毛利率有所下降。

该类产品收入金额及毛利率下滑情况仍在持续。今年一季度,智能穿戴类产品毛利率为62.46%,去年同期为73.87%;销售收入为1573.27万元,去年同期为2578.82万元。疫情反复对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仍在继续。

除此之外,造成2020年净利润减少的原因还来自公司新业务。2019年,公司与无锡山秀合作成立合肥山秀开始发展碳纤维业务,持有合肥山秀60%股权。2020年该业务仍处于发展初期,合肥山秀当年亏损1013.79万元。

截至2022年6月,公司共有16家控股子公司及1家参股子公司。其中,作为碳纤维板材生产业务实施主体的子公司厦门奔方、苏州领新仍处于亏损中,2021年分别亏损112.01万元、1.99万元。另外,还有青岛音诺、越南光大同创等6家子公司处于亏损中,截至2021年末亏损19至97万元不等。

依赖大客户,订单量波动大

智能穿戴类产品销量大幅下滑,也暴露了光大同创另一个问题:依赖大客户。

公司这类产品的主要客户为英华达、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电子产品制造服务商,这三家客户销售功能性产品对应的最终客户为苹果。报告期内,公司向这三家客户销售金额分别为1.21亿元、1.24亿元和9805.71万元,分别占总销售收入30.74%、23.06%和14.59%。

也就是说,报告期内公司平均有超过20%的功能性产品销往苹果,苹果称得上是其间接大客户。

当苹果这个终端客户需求有所下降,制造服务商对智能穿戴类功能性产品的需求也相应减少。2021年上半年,由于苹果系列TWS(真无线耳机)、苹果品牌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有所下降,苹果 Airpods 3延迟发布,公司出货量增速有所下滑。

2021年公司面向立讯精密、歌尔股份合计实现收入金额为9805.71万元、同比下降 18.95%。面向另一客户英华达的销售收入波动更剧烈。2019年,英华达贡献营收2806.82万元;2020年这一数据下滑至264.87万元,缩水至上一年同期的十分之一不到。2021年后,双方未再发生业务往来。

招股书显示,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即根据客户的订单及预测组织生产,其生产具有非标准化、品种多、规格型号多、精密度高、交货期短的特点。这意味着在该生产模式下,公司对订单量和订单价格的议价能力均不高。

除了间接客户,公司面向直接客户也存在集中度过高的问题。报告期内,公司面向前五大客户的合计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近七成,比例分别为69.40%、64.49%和67.54%,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

此外,有近五成收入来自联想。报告期各期,联想集团均为公司第一大客户,公司对联想集团的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9.35%、39.70%和46.04%,逐年提升。

另外,公司在防护性产品的生产上对OEM模式依赖程度较高。各报告期,公司OEM模式生产的防护性产品占比分别为77.6%、82.15%、84.2%,占比较高且逐年提高。

采用OEM模式生产的防护性产品主要为袋类产品及食品领域EPE类产品。这两类产品OEM采购数量占防护性产品整体OEM采购数量的比例分别为79.63%、81.68%、80.76%。2020年及之后,食品领域EPE类产品完全采用OEM模式,上述两类产品中OEM模式占比超过99.78%。

招股书解释,由于这几类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相对较为简单,更多采用OEM模式进行生产。

但是,OEM模式下的产品存在收入与成本投入不成正比的问题。报告期内,上述由OEM模式生产的产品分别占防护性产品收入12.44%、14.44%、15.34%,但是其成本占比为37.69%,40.71%,42.75%。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