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曾经有人想用3万块包我9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曾经有人想用3万块包我9年

亏大了!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刚开始除了教大班的课之外,也教 1 对 1 的 VIP 学员。其中有一个小女孩,由我和一名外教共同辅导,孩子肯学还有兴趣,家长也重视英语,成绩自然不差。

家长对我的教学比较认可,由于是晚上上课,还经常给我带饭。看着微波炉里旋转的饭盒,我有一种强烈的被认同的感觉。有一次她约我出来吃饭,初出茅庐的我也不知如何应对,就晕晕乎乎地去了。一开始谈的是孩子的学习情况,一到专业领域我就侃侃而谈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饭局也渐渐聊到了正题,她看着我的眼睛,真诚地对我说:

“看你刚毕业也不容易,我情况比你好一点,这样吧,我给你 3 万元,就算是帮你把这段时间度过去。你呢也不要有压力,就当是给孩子补课的费用,一周给孩子上一次课就行,孩子挺喜欢你的,马上要上初中了,这 3 年时间还是靠老师你了。”

这么一段话说完,她等着我的回应。我没有作答,但始终有一个词盘旋在我的脑海里 “3万”。(所以说女孩富养其实是有必要的,最起码受到金钱诱惑的时候不会绷不住)请原谅我这么没有出息,没钱汉子难呀。我表示了自己的难处,要慎重考虑一下,草草结束了饭局。

你以为回家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算课时费!

3 万,3 年共有 156 周,每周 1.5 小时,大概每小时挣 128 块。

那时的我还没遇到给我 “三颗痣” 的人(一年后我才开窍了,用李笑来的话说就是开启了心智),算完价格之后我才猛然意识到:这不就是包养我嘛!还一包包了 3 年!一个 128 时薪的小时工!

其实人人都是小时工,人每天都有 24 个小时,拿你赚的钱,除以你花费的时间,每小时赚多少很容易计算的。

假如盖茨掉了 1000 美元,他才懒得去捡,因为他去捡要花掉四秒钟,这一弯腰他已赚回 1000 美元。

有人以为悟得了这个真理,所以有了一个错误的结论:赚钱这个事是结果论,10 天赚 1000 和 1 天赚 100 其实是一样的。

千万不要信!以上这个结论是错的!如果你已经有了以上这个错误的概念,就会引发以下错误的行动:

兼职送外卖的小哥:48 元(时薪)

年薪10万的白领:50 元(时薪)

专车司机:86.4 元(时薪)

计算方法:

白领:100000/(250 个工作日)

送外卖:每单 6 块,平台补贴 6 块,送一次 15 分钟。

专车司机:1.4 元一公里+0.4 元一分钟,平台抽 20%,实际收入是 80%。按每小时 60 公里计算。

照这样计算我的时薪达到了 128 元,已经相当高了!难怪有许多人抱着这样的想法:买辆车吧!当专车司机能把车钱赚回来,这车等于白送!中午闲着也是闲着,跑几单外卖,赚点零花钱!

再重申一遍,以上的结论是错的!千万不要信!

这个错误的结论来源于一个错误的概念:时间本身是没有价值的,用无价值的时间换取有价值的金钱是稳赚不赔的。

一个模糊、含混、错误的概念是多么地误人子弟。

难怪说 “让错误的人用错误的方式继续活着是最正确的惩罚”。

“时间就是金钱” 的正确解读

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坑了多少人!就是因为这个概念模糊、含混、错误。

我对于时间的概念是:

它是我们拥有且唯一拥有的,不可再生的筹码。必须用正确的方式才能兑换成自由、财富、尊严等其他事物。

交易最原始的行为是 “以物易物”,前提是交换的两个物体的价值要相等或近似。同意以上概念就是同意时间是有价值的,有价值的时间兑换了不等价的金钱,实际上是大大地划不来。

用个极端一点的例子:你愿意用生命中最后 30 分钟去送一单外卖吗?

你真正想要的是金钱吗?还是想要花钱之后给自己带来的其他好处?或者只是 “有钱” 这种感觉?

《格林童话》里有个熊皮人的故事。魔鬼脱下了绿衣,递给士兵,说道:“如果你穿上这件衣服,把手插进口袋,你会发现里面总有满满的钱。”

然后他把熊皮剥了下来并说:“这就是你的斗篷,而且是你的床,从此你只能睡在这上面,不能睡在其它任何床上,由于你的这件斗篷,以后你的名字就叫熊皮人。”

你可以去搜索这个童话故事,看完之后问问自己:你愿意当这个熊皮人吗?你要的到底是什么?

在诸多可以兑换的事物中,金钱是最没有价值的一个!

因为金钱是价值的体现,而不是价值本身。我们向往金钱,大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或者用金钱来换取自尊和自信,甚至社会地位。

身体、情感,都可以由时间来换得。你可以通过正确的健身方式和养生知识换得健康的体魄。情感更是时间的沉淀,领养的孩子跟养父母感情比跟刚见面的亲生父母要好得多,这是时间的积淀(不要相信 “血浓于水”,这也是一个伪概念)。

正确兑换时间的原则

说了这么多 “金钱”,是因为绝大多数人跨不过这个坎。大部分人都没有达到财富自由的状态,所以总是意淫自己终有一天不差钱。平头老百姓想象慈禧的生活:这老娘们肯定左手一个红糖罐,右手一个白糖罐,想吃红糖吃红糖,想吃白糖吃白糖。

为什么大毒枭最后都要金盆洗手,因为他们怕 “有钱没命花”。我们赚钱,本质上是在换取自由。

为什么我到现在才提到自由,因为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富商在海边散步,见到一个渔夫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旁边放着他的渔网。

富商问他为什么不去打鱼,他说我为什么要打鱼?

富商说这样你就可以赚钱了,渔夫说我为什么要赚多点钱?

富商说那样你就可以买艘渔船了,渔夫又问我为什么要买渔船?

富商说那你就可以赚大钱了,渔夫说为什么我要赚大钱?

富商说那样你就可以和我一样在海边散步晒太阳了。

渔夫说,可是我现在就可以这样了啊。

那时的我觉得不对劲,却不知如何反驳。直到我想明白时间的概念:当富商不想在沙滩上晒太阳,想看梅里雪山的金丝猴时,富商依然可以想去就去。至于渔夫,连生病都不敢,依然只能每天在海上风吹日晒。

富商的时间可以用来兑换成与金丝猴的近距离接触,而渔夫不行。

能想通这一层,恭喜你,已经跨过 “金钱” 这道坎了。我并不是在鼓吹金钱无用论,而是在反对 “唯金钱论”。财务自由是我们一定要达到的一个状态,不过是 “用正确的方式兑换” 它。

“用正确的方式兑换”,错误的方式当然也不少:本职工作都不用心去做,却一个劲地去抢滴滴的单子;不好好准备下午的要上的课,却顶着烈日去送美团的外卖;一次性拿 3 万,然后每个星期去当一次上门的钟点工;主动把自己阉了,进宫换取数不尽的荣华富贵。

额,最后一种人,既然选择了这种生活,我们就祝福他(她?)吧,三观不一致没什么好聊的。

把时间浪费掉的人,其实就是在自我阉割,不是么?

兑换时间的原则:千万不要立即兑现!能用它立即兑现的事物往往价值不高!

在公司干了一年,小有成绩,对专业领域还一知半解的时候为了高薪毅然跳槽。跳槽当然是为了高薪,也是改变现状最简单的方法。但是简单不意味着正确,人们都倾向于做简单的事。

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候,奶农把成吨的牛奶倾泻在路边,起因是牛奶销售价格过低。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为什么不送给穷人喝?或者卖得便宜点呢?多简单!

但是在纽约州,3.5% 乳脂含量牛奶平均收购价(直接从奶农收购的价格)由 1931 年 1 月的每 100 磅 2.25$,降到了 1933 年 4 月的每 100 磅 0.99$。随后纽约州州议会调查委员会出示的报告显示,“纽约州牛奶收购价已经低到无法维持奶农基本生活的水平,许多奶农就连生活必需品都买不起,而许多奶农以毕生积蓄投资的奶场可能都将付之东流。”

其次,低价出售牛奶,会使得原本就萎缩的牛奶市场变得更加狭窄。最极端的情况是免费赠送牛奶的时候,牛奶市场则完全消失。

闲着也是闲着,能卖一点是一点,这样的想法能解决眼前的问题,关键是——然后呢?

回顾一下时间的概念:它是我们拥有且唯一拥有的,不可再生的筹码。必须用正确的方式才能兑换成自由、财富、尊严等其他事物。

兑换时间的原则:千万不要立即兑现!能用它立即兑现的事物往往价值不高!

这样想来,那位家长其实是用 3 万元,来兑换成她女儿对于高质量知识的获取。

而我用可以提升自己的 234 个小时,只换了 3 万块!

亏大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曾经有人想用3万块包我9年

亏大了!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刚开始除了教大班的课之外,也教 1 对 1 的 VIP 学员。其中有一个小女孩,由我和一名外教共同辅导,孩子肯学还有兴趣,家长也重视英语,成绩自然不差。

家长对我的教学比较认可,由于是晚上上课,还经常给我带饭。看着微波炉里旋转的饭盒,我有一种强烈的被认同的感觉。有一次她约我出来吃饭,初出茅庐的我也不知如何应对,就晕晕乎乎地去了。一开始谈的是孩子的学习情况,一到专业领域我就侃侃而谈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饭局也渐渐聊到了正题,她看着我的眼睛,真诚地对我说:

“看你刚毕业也不容易,我情况比你好一点,这样吧,我给你 3 万元,就算是帮你把这段时间度过去。你呢也不要有压力,就当是给孩子补课的费用,一周给孩子上一次课就行,孩子挺喜欢你的,马上要上初中了,这 3 年时间还是靠老师你了。”

这么一段话说完,她等着我的回应。我没有作答,但始终有一个词盘旋在我的脑海里 “3万”。(所以说女孩富养其实是有必要的,最起码受到金钱诱惑的时候不会绷不住)请原谅我这么没有出息,没钱汉子难呀。我表示了自己的难处,要慎重考虑一下,草草结束了饭局。

你以为回家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算课时费!

3 万,3 年共有 156 周,每周 1.5 小时,大概每小时挣 128 块。

那时的我还没遇到给我 “三颗痣” 的人(一年后我才开窍了,用李笑来的话说就是开启了心智),算完价格之后我才猛然意识到:这不就是包养我嘛!还一包包了 3 年!一个 128 时薪的小时工!

其实人人都是小时工,人每天都有 24 个小时,拿你赚的钱,除以你花费的时间,每小时赚多少很容易计算的。

假如盖茨掉了 1000 美元,他才懒得去捡,因为他去捡要花掉四秒钟,这一弯腰他已赚回 1000 美元。

有人以为悟得了这个真理,所以有了一个错误的结论:赚钱这个事是结果论,10 天赚 1000 和 1 天赚 100 其实是一样的。

千万不要信!以上这个结论是错的!如果你已经有了以上这个错误的概念,就会引发以下错误的行动:

兼职送外卖的小哥:48 元(时薪)

年薪10万的白领:50 元(时薪)

专车司机:86.4 元(时薪)

计算方法:

白领:100000/(250 个工作日)

送外卖:每单 6 块,平台补贴 6 块,送一次 15 分钟。

专车司机:1.4 元一公里+0.4 元一分钟,平台抽 20%,实际收入是 80%。按每小时 60 公里计算。

照这样计算我的时薪达到了 128 元,已经相当高了!难怪有许多人抱着这样的想法:买辆车吧!当专车司机能把车钱赚回来,这车等于白送!中午闲着也是闲着,跑几单外卖,赚点零花钱!

再重申一遍,以上的结论是错的!千万不要信!

这个错误的结论来源于一个错误的概念:时间本身是没有价值的,用无价值的时间换取有价值的金钱是稳赚不赔的。

一个模糊、含混、错误的概念是多么地误人子弟。

难怪说 “让错误的人用错误的方式继续活着是最正确的惩罚”。

“时间就是金钱” 的正确解读

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坑了多少人!就是因为这个概念模糊、含混、错误。

我对于时间的概念是:

它是我们拥有且唯一拥有的,不可再生的筹码。必须用正确的方式才能兑换成自由、财富、尊严等其他事物。

交易最原始的行为是 “以物易物”,前提是交换的两个物体的价值要相等或近似。同意以上概念就是同意时间是有价值的,有价值的时间兑换了不等价的金钱,实际上是大大地划不来。

用个极端一点的例子:你愿意用生命中最后 30 分钟去送一单外卖吗?

你真正想要的是金钱吗?还是想要花钱之后给自己带来的其他好处?或者只是 “有钱” 这种感觉?

《格林童话》里有个熊皮人的故事。魔鬼脱下了绿衣,递给士兵,说道:“如果你穿上这件衣服,把手插进口袋,你会发现里面总有满满的钱。”

然后他把熊皮剥了下来并说:“这就是你的斗篷,而且是你的床,从此你只能睡在这上面,不能睡在其它任何床上,由于你的这件斗篷,以后你的名字就叫熊皮人。”

你可以去搜索这个童话故事,看完之后问问自己:你愿意当这个熊皮人吗?你要的到底是什么?

在诸多可以兑换的事物中,金钱是最没有价值的一个!

因为金钱是价值的体现,而不是价值本身。我们向往金钱,大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或者用金钱来换取自尊和自信,甚至社会地位。

身体、情感,都可以由时间来换得。你可以通过正确的健身方式和养生知识换得健康的体魄。情感更是时间的沉淀,领养的孩子跟养父母感情比跟刚见面的亲生父母要好得多,这是时间的积淀(不要相信 “血浓于水”,这也是一个伪概念)。

正确兑换时间的原则

说了这么多 “金钱”,是因为绝大多数人跨不过这个坎。大部分人都没有达到财富自由的状态,所以总是意淫自己终有一天不差钱。平头老百姓想象慈禧的生活:这老娘们肯定左手一个红糖罐,右手一个白糖罐,想吃红糖吃红糖,想吃白糖吃白糖。

为什么大毒枭最后都要金盆洗手,因为他们怕 “有钱没命花”。我们赚钱,本质上是在换取自由。

为什么我到现在才提到自由,因为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富商在海边散步,见到一个渔夫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旁边放着他的渔网。

富商问他为什么不去打鱼,他说我为什么要打鱼?

富商说这样你就可以赚钱了,渔夫说我为什么要赚多点钱?

富商说那样你就可以买艘渔船了,渔夫又问我为什么要买渔船?

富商说那你就可以赚大钱了,渔夫说为什么我要赚大钱?

富商说那样你就可以和我一样在海边散步晒太阳了。

渔夫说,可是我现在就可以这样了啊。

那时的我觉得不对劲,却不知如何反驳。直到我想明白时间的概念:当富商不想在沙滩上晒太阳,想看梅里雪山的金丝猴时,富商依然可以想去就去。至于渔夫,连生病都不敢,依然只能每天在海上风吹日晒。

富商的时间可以用来兑换成与金丝猴的近距离接触,而渔夫不行。

能想通这一层,恭喜你,已经跨过 “金钱” 这道坎了。我并不是在鼓吹金钱无用论,而是在反对 “唯金钱论”。财务自由是我们一定要达到的一个状态,不过是 “用正确的方式兑换” 它。

“用正确的方式兑换”,错误的方式当然也不少:本职工作都不用心去做,却一个劲地去抢滴滴的单子;不好好准备下午的要上的课,却顶着烈日去送美团的外卖;一次性拿 3 万,然后每个星期去当一次上门的钟点工;主动把自己阉了,进宫换取数不尽的荣华富贵。

额,最后一种人,既然选择了这种生活,我们就祝福他(她?)吧,三观不一致没什么好聊的。

把时间浪费掉的人,其实就是在自我阉割,不是么?

兑换时间的原则:千万不要立即兑现!能用它立即兑现的事物往往价值不高!

在公司干了一年,小有成绩,对专业领域还一知半解的时候为了高薪毅然跳槽。跳槽当然是为了高薪,也是改变现状最简单的方法。但是简单不意味着正确,人们都倾向于做简单的事。

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候,奶农把成吨的牛奶倾泻在路边,起因是牛奶销售价格过低。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为什么不送给穷人喝?或者卖得便宜点呢?多简单!

但是在纽约州,3.5% 乳脂含量牛奶平均收购价(直接从奶农收购的价格)由 1931 年 1 月的每 100 磅 2.25$,降到了 1933 年 4 月的每 100 磅 0.99$。随后纽约州州议会调查委员会出示的报告显示,“纽约州牛奶收购价已经低到无法维持奶农基本生活的水平,许多奶农就连生活必需品都买不起,而许多奶农以毕生积蓄投资的奶场可能都将付之东流。”

其次,低价出售牛奶,会使得原本就萎缩的牛奶市场变得更加狭窄。最极端的情况是免费赠送牛奶的时候,牛奶市场则完全消失。

闲着也是闲着,能卖一点是一点,这样的想法能解决眼前的问题,关键是——然后呢?

回顾一下时间的概念:它是我们拥有且唯一拥有的,不可再生的筹码。必须用正确的方式才能兑换成自由、财富、尊严等其他事物。

兑换时间的原则:千万不要立即兑现!能用它立即兑现的事物往往价值不高!

这样想来,那位家长其实是用 3 万元,来兑换成她女儿对于高质量知识的获取。

而我用可以提升自己的 234 个小时,只换了 3 万块!

亏大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