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第三代核电技术融合现新进展 中核方案获得多数支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第三代核电技术融合现新进展 中核方案获得多数支持

华龙一号技术融合高级专家评审会的投票结果显示,14名专家支持中核技术方案,3名专家支持中广核技术方案,3名专家持中立态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经历了两年的波折,中国核工业集团(下称中核)和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关于“华龙一号”技术的完全融合仍旧未能完全实现。在停顿了数月后,近期又出现了新的进展。

8月3日,中核通过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国防科工局等四部委共同见证下,“华龙一号”技术融合高级专家评审会在北京举行,中核集团华龙一号融合方案获绝大多数专家支持。

中核表示,这一评审,为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龙国际)执行技术融合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标志着华龙一号技术融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加快推进国内外华龙一号项目核准创造了良好条件。

“华龙一号”技术融合高级专家评审会在7月21日-22日就已经召开。十多天后,这一消息被中核单方面宣布。本次评审会,由华龙国际组织实施,与会专家由华龙国际和有关部门推荐。专家组经过质询和闭门讨论等环节,按照讨论确定的评审原则,对两集团推荐方案进行打分投票。

投票结果显示,中核推荐的“华龙一号”融合技术方案获得了绝大多数专家的支持。14名专家支持中核技术方案,3名专家支持中广核技术方案,3名专家持中立态度。

2014年8月,在国家能源局的撮合下,中核ACP1000和中广核ACPR1000+两种技术进行合并,统称为“华龙一号”,被称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

虽然中核和中广核在国内已经开始建设“华龙一号”技术的示范项目,但实际上,两家公司的技术设计版本各有不同。目前最主要差别就在于安全系统配置上,中核采用两个能动安全系列加一个非能动安全设计,而中广核则为三个独立的能动安全系列。

为了继续融合与发展“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统一管理并实施技术、品牌、知识产权等相关资产在国内外的经营,推动“华龙一号”成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主力品牌,2015年12月30日,中核、中广核签署协议共同成立华龙国际。

今年3月17日,华龙国际正式在北京挂牌,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中核和中广核各占50%的股权,主要任务就是将两家技术设计方案实现进一步融合,实现“一个华龙,一面旗帜”的目标。但在华龙国际成立后的几个月中,并无进一步的消息。

2016年上半年,在国家能源局的主持下,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和华龙国际已经开展了多轮沟通。对于安全系统配置这一最大的分歧,最终决定通过独立专家评议的方式解决。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评审会的结果,会促进华龙一号融合技术方案往前迈进一步,但并不意味着融合的最终结果就是采取中核的方案,接下来,两家公司还将继续讨论和磨合,最终方案到底如何,还需要国家上层部门决定。

中核表示,其主张的华龙一号融合技术方案以“177堆芯”和“能动加非能动”安全系统为标志性设计,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它涵盖了设计、燃料、设备、建造、运行、维护等领域,以及三代核电专用软件等,规避了违反技转协议的风险,不受西方国家核技术出口管制限制。

在中核看来,“二列能动+非能动”安全系统配置是针对“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采用多重冗余和多样化设计,体现了先进的安全理念,与中广核的“三列能动”安全系统设计相比,在很好的平衡经济性与安全性的同时,还可以抵御类似“福岛核事故”的超设计基准事故。“三列能动”安全系统设计不仅降低了经济性,而且缺乏应对类似“福岛核事故”情况的有效措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第三代核电技术融合现新进展 中核方案获得多数支持

华龙一号技术融合高级专家评审会的投票结果显示,14名专家支持中核技术方案,3名专家支持中广核技术方案,3名专家持中立态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经历了两年的波折,中国核工业集团(下称中核)和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关于“华龙一号”技术的完全融合仍旧未能完全实现。在停顿了数月后,近期又出现了新的进展。

8月3日,中核通过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国防科工局等四部委共同见证下,“华龙一号”技术融合高级专家评审会在北京举行,中核集团华龙一号融合方案获绝大多数专家支持。

中核表示,这一评审,为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龙国际)执行技术融合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标志着华龙一号技术融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加快推进国内外华龙一号项目核准创造了良好条件。

“华龙一号”技术融合高级专家评审会在7月21日-22日就已经召开。十多天后,这一消息被中核单方面宣布。本次评审会,由华龙国际组织实施,与会专家由华龙国际和有关部门推荐。专家组经过质询和闭门讨论等环节,按照讨论确定的评审原则,对两集团推荐方案进行打分投票。

投票结果显示,中核推荐的“华龙一号”融合技术方案获得了绝大多数专家的支持。14名专家支持中核技术方案,3名专家支持中广核技术方案,3名专家持中立态度。

2014年8月,在国家能源局的撮合下,中核ACP1000和中广核ACPR1000+两种技术进行合并,统称为“华龙一号”,被称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

虽然中核和中广核在国内已经开始建设“华龙一号”技术的示范项目,但实际上,两家公司的技术设计版本各有不同。目前最主要差别就在于安全系统配置上,中核采用两个能动安全系列加一个非能动安全设计,而中广核则为三个独立的能动安全系列。

为了继续融合与发展“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统一管理并实施技术、品牌、知识产权等相关资产在国内外的经营,推动“华龙一号”成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主力品牌,2015年12月30日,中核、中广核签署协议共同成立华龙国际。

今年3月17日,华龙国际正式在北京挂牌,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中核和中广核各占50%的股权,主要任务就是将两家技术设计方案实现进一步融合,实现“一个华龙,一面旗帜”的目标。但在华龙国际成立后的几个月中,并无进一步的消息。

2016年上半年,在国家能源局的主持下,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和华龙国际已经开展了多轮沟通。对于安全系统配置这一最大的分歧,最终决定通过独立专家评议的方式解决。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评审会的结果,会促进华龙一号融合技术方案往前迈进一步,但并不意味着融合的最终结果就是采取中核的方案,接下来,两家公司还将继续讨论和磨合,最终方案到底如何,还需要国家上层部门决定。

中核表示,其主张的华龙一号融合技术方案以“177堆芯”和“能动加非能动”安全系统为标志性设计,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它涵盖了设计、燃料、设备、建造、运行、维护等领域,以及三代核电专用软件等,规避了违反技转协议的风险,不受西方国家核技术出口管制限制。

在中核看来,“二列能动+非能动”安全系统配置是针对“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采用多重冗余和多样化设计,体现了先进的安全理念,与中广核的“三列能动”安全系统设计相比,在很好的平衡经济性与安全性的同时,还可以抵御类似“福岛核事故”的超设计基准事故。“三列能动”安全系统设计不仅降低了经济性,而且缺乏应对类似“福岛核事故”情况的有效措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