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8日,“水美中国”首届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发布会在京举行。“国家水利部第一批10个标杆风景区”推介名单在会上盛大发布,西安汉城湖位列其中,集“世界文化遗产+国家考古公园+水利风景区”为一体。推介名单上的其余九大景区分别为:河南林州红旗渠、内蒙古巴彦淖尔二黄河、湖北武汉江滩、福建莆田木兰陂、浙江太湖溇港、江苏江都水利枢纽、上海浦东新区滴水湖、辽宁本溪关门山、山东沂南竹泉村、湖北兴山高岚河。

古都千年,沧海桑田。物换星移,时光流转。波光粼粼、美轮美奂的汉城湖映照着汉长城遗址的封土与瓦砾,共同放射着历史的光华。
从自然地势中发掘出历史的珍藏,让大汉的气象再次闪耀在这片人杰地灵的水土之上。站在汉城湖公园,让我们在深情的凝望中开启一场千年对话。西安建工集团的工作人员,集聚人马,艰苦作战,精工细作,打造精品,在巧夺天工中使昔日的荒野之地换了模样,让大汉的雄风在湖光城色中强力呈现,为我们打开了一幅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迷人画卷。

这是水利部公布的全国第一批10个标杆景区重点推介名单, 西安建工集团承建的西安汉城湖公园在全国各地征集遴选的30个案例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成为最终确定的10个标杆景区之一。
据了解,水利部在2021年就组织开展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征集与推广工作。从10个标杆景区来看,涵盖了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和水库型、河湖型、灌区型等不同景区类型,通过探索“水利+”科普研学及文旅农康等融合发展模式;同时具有 “水利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良、文化氛围浓厚、发展动力强劲、管理安全高效、综合效益显著”等特征。


汉城湖公园前身为团结水库,史料记载,汉代是长安城护城河和漕运河道:西起今西安三桥车刘村,北至郭家村,负责当时京城货物运输。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建设为“团结水库”,由西、中、东及团结库四个水库组成。现在,这所被人津津乐道的水利风景区已经成为西安市民新的网红打卡地。

水利风景区就是以水域(水体)或水利工程为依托,形成现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区域。经水利部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评定,可以开展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区域。
目前全国各地共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900余家,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2000余家。“千里挑一”的汉城湖景区,大家已不陌生。近千亩湖面的汉城湖公园,是一座汉文化主题公园,绿树环绕,水波荡漾,俨然已是大西安的生态“绿肺”。

2009年9月:首次引入40公里外的沣河水,从汉城湖景区最南口的西库注入湖中,经过6.27公里汉城湖水路再流入渭河,重现50年前初建成时的清澈水面,形成850亩湖面;2009年10月:西安市水务局发布公告,更名为汉城湖;2010年12月,获批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3年4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从整体规划和建设上来看,汉城湖公园以36平方公里的汉长安城遗址为依托,建成850亩清澈水面和1031亩园林景观,形成“一心三线七区”的新格局。一心:以汉长安城遗址为核心;三线:形成水线、电瓶车线、步行线三条游览线路;七区:包括封禅天下、霸城溢彩、汉桥水镇、角楼叠翠、御景覆盎、流光伴湾、安门盛世七个以汉文化主题,规划用地面积2890亩。

将水文化与汉代历史文化有机融合,设计建设24组雕塑、29处历史文化广场、14座游船码头及8座跨湖桥梁等景观,成为西安最大的汉文化主题公园和西安北部最大水景观。

“水利风景区”因水而名。汉城湖,稳定在Ⅲ类水体标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在99.8%以上。林草覆盖率在97.8%以上,共栽植树木达52个品种171万余株。在生物多样性方面,汉城湖景区做到了物种丰富多样,无外来物种入侵。景区20多处竹园,还成为了候鸟栖息的家园。
汉城湖堪称是“西安水生态建设的开笔之作”。行走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作为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更加开放多元的大西安,正在不断挖掘高天厚土下这方人杰地灵的长安圣地上的历史文化价值,让远古的历史与时尚的现代交相辉映,共同让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宜居幸福城市建设深度融合,并绽放出璀璨夺目的时代光芒。

来源:推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