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说俄罗斯服用禁药的人多? 美国可能也不遑多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说俄罗斯服用禁药的人多? 美国可能也不遑多让

美国在之前也曾经是“兴奋剂大户”。

在奥运会这段时间中,批判俄罗斯的禁药事件,似乎已经成为了政治正确的一件事。

在一系列的调查报告和禁赛令出台后,俄罗斯运动员已经和“禁药”、“作弊”、“兴奋剂”等字眼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到每一位收看奥运赛事的观众,无不担心在里约奥运会进行时,类似的丑闻会在俄罗斯代表团内再次爆出,让这届赛事从名声到质量都一败涂地。

风波还在酝酿,不少人都在担惊受怕,但对于美国来说,看到老对手俄罗斯闹出这么大的乱子,心中自然是窃喜的。从目前来看,美国依然能够在这届奥运会上保住自己“世界第一体育大国”的名衔。

不过,也许很少人知道,除了俄罗斯之外,美国也曾经使用过禁药来巩固自己的体育霸权,而且规模有过之而无不及。

1987年初,美国滑雪界的一名希望之星克里·林奇来到了德国,在那里,他接受了一次血红细胞注射,这种药物能够帮助运动员提升赛场表现。

随后,他前往参加当年的滑雪世锦赛。在比赛中,他最终获得了北欧两项(一项包含了高台滑雪和越野滑雪的项目)的银牌。这是美国选手在这项赛事中获得过的最好成绩。

比赛结束之后,林奇的作弊行为被查出,而他也乖乖承认过失;他的上级领导,美国北欧两项项目主管吉姆·佩奇则因此被国际滑雪联合会终身除名。看起来,犯下过失的一方最终得到了惩罚,事件又会是一个大团圆结局。

只是剧情在之后发生了大反转。在国内,美国奥委会对于佩奇进行了极其宽大的处理:他在委员会中的职位被留存;而后,佩奇还担任了美国奥委会竞赛表现组的主管。在操纵一次禁药事件被发现后,佩奇不仅没有身败名裂,而且还内部获得了职位提升的机会。

从林奇和佩奇的例子可以看出,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美国体育界似乎也存在对禁药使用“过度包容”的情况,在这一点上,它们和最近的俄罗斯并无两样。在当时的美国,涉嫌服用禁药的运动员群体甚至要更大,名望要更高。

卡尔·刘易斯曾经是美国田径界的标志性人物,他在1984年至1996年之间,他四次参加奥运会,总共获得九枚金牌。然而2003年,美国一名医生泄露的的一份文件,却让他的传奇经历开始褪色。

这名叫韦德·艾克萨姆的医生曾经担任过美国奥委会反兴奋剂组织的负责人,他在2003年四月公开了一份长达3000字的文件,揭露了美国奥委会在1988年至2000年间,为了成绩包庇超过100名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事件。他向美国司法部门提出上诉,却最终被驳回,不服气的艾克萨姆选择向《体育画报》提供了文件全文,事件因而被公开。

刘易斯也在艾克萨姆公布的运动员名单之中。他被发现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前的三次药检均呈阳性,所检测出的药物包括麻黄碱等。美国奥委会先是对他进行禁赛处罚,随后又接受了刘易斯的“不知情下误服药物”解释,允许他前往韩国出赛。在那届奥运会上,他最终拿下两枚金牌。

“数以百计的运动员最后都逃脱了处罚,”文件被曝光后,刘易斯说,“所有人的情况都是一样的。”

除了刘易斯外,还有不少美国奥运冠军成员或优秀运动员,在日后被检测出使用了违禁药物,其中包括女子短跑名将琼斯、乔伊娜;男子短跑名将加特林;环法冠军兰斯·阿姆斯特朗等耳熟能详的名字。不过更多时候,在风头过去之后,这些运动员会悄悄地复出,恢复正常的生活,甚至重回赛场。

尽管在本届奥运会开始前,没有传出美国选手服用禁药的消息,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美国运动员就是干净的。更可能的是,由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在去年发起的的系列反禁药调查,尚未牵涉到美国。

从美国方面的历史表现来看,美俄两国在兴奋剂的使用上只能说是一丘之貉。俄罗斯通过国家的力量组织起“系统性的禁药使用”;而美国则更擅长运用舆论的力量掩盖事件。两国围绕着这些问题,始终在明争暗斗,这次,只能说俄罗斯先输了一阵。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说俄罗斯服用禁药的人多? 美国可能也不遑多让

美国在之前也曾经是“兴奋剂大户”。

在奥运会这段时间中,批判俄罗斯的禁药事件,似乎已经成为了政治正确的一件事。

在一系列的调查报告和禁赛令出台后,俄罗斯运动员已经和“禁药”、“作弊”、“兴奋剂”等字眼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到每一位收看奥运赛事的观众,无不担心在里约奥运会进行时,类似的丑闻会在俄罗斯代表团内再次爆出,让这届赛事从名声到质量都一败涂地。

风波还在酝酿,不少人都在担惊受怕,但对于美国来说,看到老对手俄罗斯闹出这么大的乱子,心中自然是窃喜的。从目前来看,美国依然能够在这届奥运会上保住自己“世界第一体育大国”的名衔。

不过,也许很少人知道,除了俄罗斯之外,美国也曾经使用过禁药来巩固自己的体育霸权,而且规模有过之而无不及。

1987年初,美国滑雪界的一名希望之星克里·林奇来到了德国,在那里,他接受了一次血红细胞注射,这种药物能够帮助运动员提升赛场表现。

随后,他前往参加当年的滑雪世锦赛。在比赛中,他最终获得了北欧两项(一项包含了高台滑雪和越野滑雪的项目)的银牌。这是美国选手在这项赛事中获得过的最好成绩。

比赛结束之后,林奇的作弊行为被查出,而他也乖乖承认过失;他的上级领导,美国北欧两项项目主管吉姆·佩奇则因此被国际滑雪联合会终身除名。看起来,犯下过失的一方最终得到了惩罚,事件又会是一个大团圆结局。

只是剧情在之后发生了大反转。在国内,美国奥委会对于佩奇进行了极其宽大的处理:他在委员会中的职位被留存;而后,佩奇还担任了美国奥委会竞赛表现组的主管。在操纵一次禁药事件被发现后,佩奇不仅没有身败名裂,而且还内部获得了职位提升的机会。

从林奇和佩奇的例子可以看出,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美国体育界似乎也存在对禁药使用“过度包容”的情况,在这一点上,它们和最近的俄罗斯并无两样。在当时的美国,涉嫌服用禁药的运动员群体甚至要更大,名望要更高。

卡尔·刘易斯曾经是美国田径界的标志性人物,他在1984年至1996年之间,他四次参加奥运会,总共获得九枚金牌。然而2003年,美国一名医生泄露的的一份文件,却让他的传奇经历开始褪色。

这名叫韦德·艾克萨姆的医生曾经担任过美国奥委会反兴奋剂组织的负责人,他在2003年四月公开了一份长达3000字的文件,揭露了美国奥委会在1988年至2000年间,为了成绩包庇超过100名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事件。他向美国司法部门提出上诉,却最终被驳回,不服气的艾克萨姆选择向《体育画报》提供了文件全文,事件因而被公开。

刘易斯也在艾克萨姆公布的运动员名单之中。他被发现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前的三次药检均呈阳性,所检测出的药物包括麻黄碱等。美国奥委会先是对他进行禁赛处罚,随后又接受了刘易斯的“不知情下误服药物”解释,允许他前往韩国出赛。在那届奥运会上,他最终拿下两枚金牌。

“数以百计的运动员最后都逃脱了处罚,”文件被曝光后,刘易斯说,“所有人的情况都是一样的。”

除了刘易斯外,还有不少美国奥运冠军成员或优秀运动员,在日后被检测出使用了违禁药物,其中包括女子短跑名将琼斯、乔伊娜;男子短跑名将加特林;环法冠军兰斯·阿姆斯特朗等耳熟能详的名字。不过更多时候,在风头过去之后,这些运动员会悄悄地复出,恢复正常的生活,甚至重回赛场。

尽管在本届奥运会开始前,没有传出美国选手服用禁药的消息,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美国运动员就是干净的。更可能的是,由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在去年发起的的系列反禁药调查,尚未牵涉到美国。

从美国方面的历史表现来看,美俄两国在兴奋剂的使用上只能说是一丘之貉。俄罗斯通过国家的力量组织起“系统性的禁药使用”;而美国则更擅长运用舆论的力量掩盖事件。两国围绕着这些问题,始终在明争暗斗,这次,只能说俄罗斯先输了一阵。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