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去年15家资管公司气候表现评级较低,可持续投资警惕“名不副实”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去年15家资管公司气候表现评级较低,可持续投资警惕“名不副实”

2021年度15家资管公司针对高碳公司的股票投资总计规模超过52亿元人民币,有14家公司的股票投资组合有超过9%的高碳投资。

来源:视觉中国

头部资产管理机构在气候风险治理上的表现仍有待提升。在实际气候行动主题中,华夏基金和南方基金得分超过其他几家资管机构。

82日,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与中华环保联合会共同发布《中国资产管理机构气候表现研究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选取15家注册地在中国大陆地区、资管规模最大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评估中国资产管理机构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表现。

《报告》从气候风险治理实际气候行动两方面评估,结果显示,15家头部资管公司的总得分均未达到及格水平(即总分的50%),得分主要分布在D级至F级,A级至C级空缺。

15家资管公司气候表现评级情况;图源:绿色和平报告

气候风险治理主题中,资管公司得分普遍较低,仅有嘉实基金、南方基金和华夏基金三家公司得分超过30%;大成基金没有披露任何相关信息。

该主题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气候风险治理架构亟需完善、气候相关风险管理方法亟待体系化、气候风险的实际和潜在影响评估被严重忽略。例如,有13家公司(工银基金、大成基金除外)已经初步建立了基于ESG概念的内部治理架构,但相关内容的具体度和完整度仍然较低。

报告建议资管公司参考TCFD的披露框架来公开气候风险相关信息,包括应提供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对企业的市场、业务、投资战略、财务报表和未来现金流潜在影响的具体信息,披露应在一个部门、行业或投资组合中的各企业之间具有可比性。

实际气候行动主题中,只有华夏基金和南方基金得分超过40%,嘉实基金、广发基金和大成基金得分明显落后于其他公司,得分低于15%

多数资管公司在实际气候行动主题表现滞后的原因主要在于公司尚未重视与投融资活动相关的范围三排放。该15家资管公司中有11家没有核查及披露其碳排放相关信息,3 (南方基金、海富通基金和广发基金)披露了范围一和范围二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

只有华夏基金披露了部分范围三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但对范围三的核算披露仅局限于员工差旅、废弃物处理和用水相关的碳排放。这意味着目前金融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可能存在很大的缺口。

此外,这15家资管公司虽均加入了与责任投资、可持续发展等议题相关的倡议联盟,但尚未有任何公司作出充满雄心的气候承诺,以及设定科学完整的中长期气候目标。

截止到20225月底,已有273个签署方加入了净零资产管理倡议”(Net-Zero Asset Managers Initiative),承诺将于2050年前实现资产组合的净零排放。

根据报告,这15家资管公司投资组合中仍持有大量高碳行业投资,投资理念与实际行动脱节。

15家资管公司2021年度高碳行业股权投资情况;来源:绿色和平报告

针对上市公司股权投资层面的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度15家资管公司针对高碳公司的股票投资总计规模超过52亿元人民币。有14家公司的股票投资组合有超过9%的高碳投资,其中大成基金投资组合中高碳比例超过40%

报告发现,资管机构监督管理被投企业的流程制度非常不完善。15家资管公司中有6家(工银瑞信基金、鹏华基金、大成基金、海富通基金、招商基金和泰康资管)没有披露关于践行积极与被投企业进行互动沟通的相关信息;只有银华基金制定并公布了专门的政策文件,以规范和引导其与被投资企业沟通及行使投票权的行为和流程。

针对高碳资产,在责任投资领域内一直存在关于投资者应该优先采取撤资(exclusion/divestment)还是积极所有权(active ownership)投资策略的争论。

从长期投资者对被投企业的影响程度而言,目前参与(engagement)和投票(voting)作为主动所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比直接撤资更能有效影响企业行为改变的责任投资策略。

但报告同时表示,针对高碳资产实践积极所有权而非直接撤资的投资策略,也对资管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仅通过将资本配置给所谓的绿色企业或有转型意图的企业,难以保证被投企业真正走上低碳转型的有效路径。同时,由于衡量投资者实践积极所有权的有效性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资管机构自主披露其参与监督企业的进展和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这15家资管公司还存在可持续投资产品名不副实的问题。

报告以环保低碳可持续等为关键词,筛选了15家资管公司发布的37A股偏股型主动公募基金产品,并对这些产品截止至2021年底公布的前十大股票持仓情况进行梳理。

分析结果发现,37支可持续主题基金产品的前十大持仓中有23支含有高碳标的,比例高达62%。此外还有6支基金成立时间较短,没有公布持仓信息。实则只有两成可持续主题的基金产品在选股方面名副其实。

相比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报告发现资管行业参与信息披露的意愿明显落后,整体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这15家资管公司中,只有两家公司(南方基金和汇添富基金)发布了独立的 ESG或社会责任报告(母公司发布的报告不在计算在内),三家公司(华夏基金、银华基金和博时基金)发布了责任投资政策文件,但这些报告都未经过第三方机构的审计鉴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南方基金

2.6k
  • 中粮资本(002423.SZ):2024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6.28亿元,同比增长67.27%
  • 中粮资本(002423.SZ):2023年全年实现净利润10.21亿元,同比增长70.95%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去年15家资管公司气候表现评级较低,可持续投资警惕“名不副实”

2021年度15家资管公司针对高碳公司的股票投资总计规模超过52亿元人民币,有14家公司的股票投资组合有超过9%的高碳投资。

来源:视觉中国

头部资产管理机构在气候风险治理上的表现仍有待提升。在实际气候行动主题中,华夏基金和南方基金得分超过其他几家资管机构。

82日,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与中华环保联合会共同发布《中国资产管理机构气候表现研究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选取15家注册地在中国大陆地区、资管规模最大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评估中国资产管理机构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表现。

《报告》从气候风险治理实际气候行动两方面评估,结果显示,15家头部资管公司的总得分均未达到及格水平(即总分的50%),得分主要分布在D级至F级,A级至C级空缺。

15家资管公司气候表现评级情况;图源:绿色和平报告

气候风险治理主题中,资管公司得分普遍较低,仅有嘉实基金、南方基金和华夏基金三家公司得分超过30%;大成基金没有披露任何相关信息。

该主题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气候风险治理架构亟需完善、气候相关风险管理方法亟待体系化、气候风险的实际和潜在影响评估被严重忽略。例如,有13家公司(工银基金、大成基金除外)已经初步建立了基于ESG概念的内部治理架构,但相关内容的具体度和完整度仍然较低。

报告建议资管公司参考TCFD的披露框架来公开气候风险相关信息,包括应提供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对企业的市场、业务、投资战略、财务报表和未来现金流潜在影响的具体信息,披露应在一个部门、行业或投资组合中的各企业之间具有可比性。

实际气候行动主题中,只有华夏基金和南方基金得分超过40%,嘉实基金、广发基金和大成基金得分明显落后于其他公司,得分低于15%

多数资管公司在实际气候行动主题表现滞后的原因主要在于公司尚未重视与投融资活动相关的范围三排放。该15家资管公司中有11家没有核查及披露其碳排放相关信息,3 (南方基金、海富通基金和广发基金)披露了范围一和范围二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

只有华夏基金披露了部分范围三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但对范围三的核算披露仅局限于员工差旅、废弃物处理和用水相关的碳排放。这意味着目前金融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可能存在很大的缺口。

此外,这15家资管公司虽均加入了与责任投资、可持续发展等议题相关的倡议联盟,但尚未有任何公司作出充满雄心的气候承诺,以及设定科学完整的中长期气候目标。

截止到20225月底,已有273个签署方加入了净零资产管理倡议”(Net-Zero Asset Managers Initiative),承诺将于2050年前实现资产组合的净零排放。

根据报告,这15家资管公司投资组合中仍持有大量高碳行业投资,投资理念与实际行动脱节。

15家资管公司2021年度高碳行业股权投资情况;来源:绿色和平报告

针对上市公司股权投资层面的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度15家资管公司针对高碳公司的股票投资总计规模超过52亿元人民币。有14家公司的股票投资组合有超过9%的高碳投资,其中大成基金投资组合中高碳比例超过40%

报告发现,资管机构监督管理被投企业的流程制度非常不完善。15家资管公司中有6家(工银瑞信基金、鹏华基金、大成基金、海富通基金、招商基金和泰康资管)没有披露关于践行积极与被投企业进行互动沟通的相关信息;只有银华基金制定并公布了专门的政策文件,以规范和引导其与被投资企业沟通及行使投票权的行为和流程。

针对高碳资产,在责任投资领域内一直存在关于投资者应该优先采取撤资(exclusion/divestment)还是积极所有权(active ownership)投资策略的争论。

从长期投资者对被投企业的影响程度而言,目前参与(engagement)和投票(voting)作为主动所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比直接撤资更能有效影响企业行为改变的责任投资策略。

但报告同时表示,针对高碳资产实践积极所有权而非直接撤资的投资策略,也对资管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仅通过将资本配置给所谓的绿色企业或有转型意图的企业,难以保证被投企业真正走上低碳转型的有效路径。同时,由于衡量投资者实践积极所有权的有效性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资管机构自主披露其参与监督企业的进展和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这15家资管公司还存在可持续投资产品名不副实的问题。

报告以环保低碳可持续等为关键词,筛选了15家资管公司发布的37A股偏股型主动公募基金产品,并对这些产品截止至2021年底公布的前十大股票持仓情况进行梳理。

分析结果发现,37支可持续主题基金产品的前十大持仓中有23支含有高碳标的,比例高达62%。此外还有6支基金成立时间较短,没有公布持仓信息。实则只有两成可持续主题的基金产品在选股方面名副其实。

相比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报告发现资管行业参与信息披露的意愿明显落后,整体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这15家资管公司中,只有两家公司(南方基金和汇添富基金)发布了独立的 ESG或社会责任报告(母公司发布的报告不在计算在内),三家公司(华夏基金、银华基金和博时基金)发布了责任投资政策文件,但这些报告都未经过第三方机构的审计鉴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