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7月全国气温较常年偏高1℃:红色预警同比增753%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7月全国气温较常年偏高1℃:红色预警同比增753%

未来10天,江南、四川盆地、江汉、江淮、陕西南部、河南等地多高温天气,我国大范围的高温还没有明显缓解的迹象。

游客冒酷暑游览故宫。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程大发

编辑 | 翟瑞民

2022年8月3日,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在中国气象局例行发布会上介绍,7月份全国最显著的气候特征是降水少、气温高,预计8月份,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建议做好防暑降温及能源保供工作。

进入21世纪以来,北半球夏季高温热浪事件频繁。今年6月13号起,我国出现了首次区域性的高温天气过程,高温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极端性强。肖潺介绍,根据国家气候中心评估,截至目前,今年的高温综合强度为1961年以来第三强,仅次于2013年和2017年。

根据我国气象部门定义,高温是指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的天气现象。肖潺介绍,7月份区域性高温过程持续影响我国,西南地区东部、华中、华东和华南大部地区以及新疆西南部等地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5-10天,部分地区偏多10天以上。受高温影响,浙江、上海等南方多地用电创历史新高,浙江、江苏、四川等地多人确诊热射病。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统计,7月全国平均气温23.2℃,较常年同期偏高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2高;全国平均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2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2多;全国有245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7月历史极值。

7月,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6.8万条,同比降低1.45%。其中,高温红色预警发布量增幅最大,同比增幅达753%。浙江、四川、陕西高温红色预警发布量居前三位,其中,四川连续11天(6日-16日)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浙江连续10天(20日-29日)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受温高雨少影响,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西北地区东部、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出现中度及以上气象干旱。肖潺介绍,截至7月31日,华东中南部、华中西北部和东南部、西南部分地区和华南西部等多地中到重度气象干旱露头并发展,内蒙古中东部、新疆和西藏中东部地区气象干旱持续。

高温天气不止在我国发生。2022年入夏以来,法国、西班牙、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城市都有高温热浪事件发生。肖潺介绍,全球变暖是北半球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大背景,大气环流异常则是导致今年高温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入夏后,北半球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偏强、偏大,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大西洋高压带和伊朗高压带均有阶段性的增强,在北半球副热带地区上空形成了大范围的、环球的、暖的高压带。

“暖高压带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有利于地面增温。加之在大范围高压带作用下,空气较为干燥,不容易形成云,也就使得太阳辐射更容易到达地面,导致高温频发,且强度较强,进而造成北半球多地出现了持续高温热的事件。”肖潺说。

本次新闻发布会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显示,气候系统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21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1.11℃,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七个最暖年份之一。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袁佳双介绍,根据气雾变化的模拟预估显示,未来,全球的地表温度将持续上升,极端高温、海洋热浪、强降水和部分区域农业与生态干旱的频率和强度以及热带气源的比例都将增加。

同时,袁佳双指出,中国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1951-2021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升温速率为0.26℃/10年。近20年是20世纪初以来中国的最暖时期;2021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偏高0.97℃,为1901年以来的最高值。

另一方面,中国平均年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降水变化区域间差异明显。1961-2021年,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5.5毫米;2012年以来年降水量持续偏多。2021年,中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值偏多6.7%,其中华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最多,而华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近十年最少。

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0-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4毫米/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1993-2011年平均值高84毫米,为1980年以来最高。

肖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预计8月份,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其中,华东大部、华中大部、西南东北部、青藏高原大部及新疆北部等地偏高1-2℃;东北大部和内蒙古东部气温偏低。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方翔介绍,今年入伏以来,全国平均高温日数3.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0.9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3多。未来10天,江南、四川盆地、江汉、江淮、陕西南部、河南等地多高温天气,我国大范围的高温还没有明显缓解迹象。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7月全国气温较常年偏高1℃:红色预警同比增753%

未来10天,江南、四川盆地、江汉、江淮、陕西南部、河南等地多高温天气,我国大范围的高温还没有明显缓解的迹象。

游客冒酷暑游览故宫。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程大发

编辑 | 翟瑞民

2022年8月3日,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在中国气象局例行发布会上介绍,7月份全国最显著的气候特征是降水少、气温高,预计8月份,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建议做好防暑降温及能源保供工作。

进入21世纪以来,北半球夏季高温热浪事件频繁。今年6月13号起,我国出现了首次区域性的高温天气过程,高温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极端性强。肖潺介绍,根据国家气候中心评估,截至目前,今年的高温综合强度为1961年以来第三强,仅次于2013年和2017年。

根据我国气象部门定义,高温是指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的天气现象。肖潺介绍,7月份区域性高温过程持续影响我国,西南地区东部、华中、华东和华南大部地区以及新疆西南部等地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5-10天,部分地区偏多10天以上。受高温影响,浙江、上海等南方多地用电创历史新高,浙江、江苏、四川等地多人确诊热射病。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统计,7月全国平均气温23.2℃,较常年同期偏高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2高;全国平均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2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2多;全国有245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7月历史极值。

7月,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6.8万条,同比降低1.45%。其中,高温红色预警发布量增幅最大,同比增幅达753%。浙江、四川、陕西高温红色预警发布量居前三位,其中,四川连续11天(6日-16日)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浙江连续10天(20日-29日)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受温高雨少影响,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西北地区东部、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出现中度及以上气象干旱。肖潺介绍,截至7月31日,华东中南部、华中西北部和东南部、西南部分地区和华南西部等多地中到重度气象干旱露头并发展,内蒙古中东部、新疆和西藏中东部地区气象干旱持续。

高温天气不止在我国发生。2022年入夏以来,法国、西班牙、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城市都有高温热浪事件发生。肖潺介绍,全球变暖是北半球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大背景,大气环流异常则是导致今年高温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入夏后,北半球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偏强、偏大,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大西洋高压带和伊朗高压带均有阶段性的增强,在北半球副热带地区上空形成了大范围的、环球的、暖的高压带。

“暖高压带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有利于地面增温。加之在大范围高压带作用下,空气较为干燥,不容易形成云,也就使得太阳辐射更容易到达地面,导致高温频发,且强度较强,进而造成北半球多地出现了持续高温热的事件。”肖潺说。

本次新闻发布会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显示,气候系统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21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1.11℃,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七个最暖年份之一。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袁佳双介绍,根据气雾变化的模拟预估显示,未来,全球的地表温度将持续上升,极端高温、海洋热浪、强降水和部分区域农业与生态干旱的频率和强度以及热带气源的比例都将增加。

同时,袁佳双指出,中国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1951-2021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升温速率为0.26℃/10年。近20年是20世纪初以来中国的最暖时期;2021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偏高0.97℃,为1901年以来的最高值。

另一方面,中国平均年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降水变化区域间差异明显。1961-2021年,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5.5毫米;2012年以来年降水量持续偏多。2021年,中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值偏多6.7%,其中华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最多,而华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近十年最少。

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0-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4毫米/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1993-2011年平均值高84毫米,为1980年以来最高。

肖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预计8月份,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其中,华东大部、华中大部、西南东北部、青藏高原大部及新疆北部等地偏高1-2℃;东北大部和内蒙古东部气温偏低。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方翔介绍,今年入伏以来,全国平均高温日数3.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0.9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3多。未来10天,江南、四川盆地、江汉、江淮、陕西南部、河南等地多高温天气,我国大范围的高温还没有明显缓解迹象。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