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改头不换面,《中国新歌声》仍走不出三大卖惨套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改头不换面,《中国新歌声》仍走不出三大卖惨套路

创新和创意才是节目制胜的关键,若有了这样好的内核,那么背后的故事,自然有人去挖掘。真心希望各位选手早日脱离“苦海”。

中国选秀节目,总是离不开一个套路,那就是“卖惨”。

父母双亡、穷苦流浪、痛说家史……在这个台上不哭一场就不好意思说自己有梦想的年代,《中国好声音》一直被人们调侃称为《中国比惨王》。

徐歌阳,一个因为参加《中国新歌声》(原《中国好声音》)而被人知晓的名字。而她真正的成名,则是因为与导师汪峰的桃色绯闻。8月1日晚上,网上曝出疑似徐歌阳与汪峰的激情视频,尺度惊人。

虽然事后证明,这只是一起恶意造谣事件,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一次,汪峰终于上了“头条”,而徐歌阳也趁机“火”了一把。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节目中,徐歌阳一段关于家境困难、放弃考大学的自述,博得大批粉丝同情。然而节目播出后,她却被网友扒出曾经在微博晒名牌,瞬间引爆热议。许多网友纷纷开骂“感觉被欺骗了。”

《中国新歌声》,走不出的卖惨套路

以前的《中国好声音》最令人生厌的就是每当到选择导师的时候,那英或者汪峰总会问一句“你的梦想是什么?”然后选手们开始各种比惨,说自己家里人生病啦,家里贫困啦,家里不支持做音乐自己毅然坚持打动家人等等。起初大家对这样的选手表示同情,但是越来越多的相似故事出来,未免有比惨的嫌疑。好好的一场歌唱比赛,就变成了卖惨大赛!

如今已经更名的好声音《中国新歌声》却依然走的是以前的套路,新歌声老故事,观众表示能不能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何况很多选手的惨还是装出来的,这不,徐歌阳就被抓包了!

在《中国新歌声》第三期中,徐歌阳通过一首《追梦赤子心》打动了周杰伦、那英、汪峰三位导师,接着在介绍自己的阶段,她开始了一段惨况的哭诉。她称自己两次高考都没有考上大学,家境不好,就放弃了第三次高考。在家里自学音乐,看不懂专业书籍依然不放弃,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坚持。而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她还去酒吧驻唱。

看来节目组是要打造一位励志女歌手的形象,徐歌阳也选择了为励志呐喊的汪峰战队。汪峰评价说“你现在二十岁,给你五年,前途必将无可限量。”然而,没多久媒体就曝出来她在撒谎。这在她的微博可以看到很多明显的证据。比如零食很贵,居住高档小区,家装也不错等等,完全不像是清苦人家的样子。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12年的时候,《中国好声音》舞台上那个叫邹宏宇的励志选手。当年26岁的邹宏宇自称来自辽宁小山村,他虽然出身卑微,却有音乐梦想,于是勇敢参加比赛,打扮质朴青涩的他献唱了英文爵士金曲《What A Wonderful World》,赢得满堂喝彩。

但他背后的励志故事显然更容易让人感动,朴素的农民为梦想奋斗,最终受到肯定,但随后就有网友在微博上吐槽:“这个以真诚实意为名的节目组却把明明家境殷实早就住大连的邹宏宇,硬生生包装成苦逼的农民歌手,欺骗广大电视观众!”虽然节目组的工作人员很快出来做了解释,说网上曝出的照片有问题,邹宏宇弹的琴和玩的苹果电脑等高端电子产品都不是他自己的,可这话……显然不能令人信服。

面对这种靠哭穷博眼球的现象,网友慷慨支招,说这类选手的参赛要领要牢记如下标准:打扮要土,造型要挫,一脸没见过大世面的纯朴样,最重要的是把网上以前自己的时髦照片通通删掉。

选秀节目“比惨”: 以穷、病、丑为“

可以说,选秀节目确实给无数草根提供了一个一展才华的舞台,有的草根借此还能一飞冲天。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们看选秀节目时,总会不同程度地洒下泪水。

而奇怪的是,大多时候我们的泪水并不是为选秀选手超凡的表演而流,而是为了选手的悲情故事而流。因为每一个选手在选秀过程中总会讲述自己背后的悲情故事,而且是一个比一个惨,想要取得好的成绩,关键是看谁的故事最惨,谁赚取的眼泪最多,谁的故事能“收买”评委的心。当然,选手们如此费力,是为了赢取评委的心,评委们或毒舌或泪飞不外乎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说白了,还是为了幕后的收视率。

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几乎每位成功的选秀歌手,他们背后必然有一个生动的故事,煽情是节目必不可少的元素,故事虽然多种多样,但逃不出三种经典模式。

第一种,穷。这类选手一定要穷、苦、惨三合一,住在地下室,吃小摊,但为了梦想,这一切都不算什么。

第二种,病。单亲家庭、亲人病重,都是催泪点,逮着机会宣布自己的家庭情况,就是牢牢握住了评委和观众的心。

第三种,丑。如果又无法装作穷人,家庭又很圆满,也不想作假夸张的话,那么只有考虑从自身出发。长得不美的,就把自己往自闭里整,动不动就是人生很自卑,只有音乐拯救我。有点肥胖的,就往憨厚中走,称人生很苦经常被歧视,音乐是他唯一的朋友。

在这种经典模式的状态下,博同情炒话题自然水到渠成,可谓套路满满。比如,悲惨故事很励志,选手形象光辉无比;苦情故事增加话题,越讨论越热门;牢牢抓住目标观众,轻松博其同情。

选秀节目“编剧”:悲惨身世都是编的

你有所不知的是,在美国电视圈似乎有着这样一条不成文的定律,一档成功的真人秀节目想火,评委中必须要有一个毒舌、一个自恋狂以及一个小丑的存在。中国的导师们,未必能那么有个性,但也是各担其责,在评委席上卖力地扮演各种角色,有的热衷挑事、有的喜欢卖萌、有的不时飙泪,和事佬、装可爱,各种类型都有。

事实上,曾参与制作某选秀节目的B小姐透露,“按照版权方提供的节目宝典,导师的角色都设置有关键词,有模版在那里。”敲定导师后,节目组也会向对待选手一样,帮导师强化定位,尽量贴近他们自身性格特质与外界印象。

据了解,每次录制前,节目组会与导师沟通、对台本,引导他们在台上适当表现。除了节目组,每个明星的经纪团队也会为导师出谋划策,“有时候导师本身的经纪团队,也会与导演组沟通,让节目更具电视表现力”。据一位知情人士爆料,有些明星在选秀节目中表现得幽默风趣、勇于自嘲,且金句不断,让不少观众对其“路人转粉”,可实际上,这可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有“高人指点”,幕后军师们通过手机与他即时沟通,提供段子。

如今的选秀节目,导师与选手一搭一唱,选手说着感人的故事,导师动情地泪如雨下。可事实上,导师们其实早就熟悉选手们的底细。舞台上的飙泪、拥抱、安慰很多举动都不是临时兴起。节目录制都有类似“台本”的东西,“导师会拿到故事大纲,类似记者的采访提纲,了解选手有什么故事,节目组也会标示关键性问题,让导师们发问。”导师的问题提出来,选手就势把节目组编排好的故事讲出来,导师们或动情拥抱或洒下热泪,这一唱一和的表演就算顺利完成了。

而在多数情况下,导师都有备课,知道自己的作用是什么。当然,导演与导师之间有沟通也是正常的,有很多种方式,如递小纸条就是一种提示方法。在不违背真实性的原则下,都是允许的。所以,在录制现场的观众,仔细观察导师们的举动,会发现经常会收到节目组递来的小纸条。

如果说苦情的故事是杀鸡取卵,那么杀了这么多年依然流行,说明苦情的市场还是在的。但是苦情再怎么感天动地,也有审美疲劳的一天,造假的苦情故事更让观众怀疑一切励志苦情的选手经历是不是真的?眼下,创新和创意才是节目制胜的关键,若有了这样好的内核,那么背后的故事,自然有人去挖掘。真心希望各位选手早日脱离“苦海”。

最后,强调一点,社会需要的是真善美!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改头不换面,《中国新歌声》仍走不出三大卖惨套路

创新和创意才是节目制胜的关键,若有了这样好的内核,那么背后的故事,自然有人去挖掘。真心希望各位选手早日脱离“苦海”。

中国选秀节目,总是离不开一个套路,那就是“卖惨”。

父母双亡、穷苦流浪、痛说家史……在这个台上不哭一场就不好意思说自己有梦想的年代,《中国好声音》一直被人们调侃称为《中国比惨王》。

徐歌阳,一个因为参加《中国新歌声》(原《中国好声音》)而被人知晓的名字。而她真正的成名,则是因为与导师汪峰的桃色绯闻。8月1日晚上,网上曝出疑似徐歌阳与汪峰的激情视频,尺度惊人。

虽然事后证明,这只是一起恶意造谣事件,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一次,汪峰终于上了“头条”,而徐歌阳也趁机“火”了一把。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节目中,徐歌阳一段关于家境困难、放弃考大学的自述,博得大批粉丝同情。然而节目播出后,她却被网友扒出曾经在微博晒名牌,瞬间引爆热议。许多网友纷纷开骂“感觉被欺骗了。”

《中国新歌声》,走不出的卖惨套路

以前的《中国好声音》最令人生厌的就是每当到选择导师的时候,那英或者汪峰总会问一句“你的梦想是什么?”然后选手们开始各种比惨,说自己家里人生病啦,家里贫困啦,家里不支持做音乐自己毅然坚持打动家人等等。起初大家对这样的选手表示同情,但是越来越多的相似故事出来,未免有比惨的嫌疑。好好的一场歌唱比赛,就变成了卖惨大赛!

如今已经更名的好声音《中国新歌声》却依然走的是以前的套路,新歌声老故事,观众表示能不能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何况很多选手的惨还是装出来的,这不,徐歌阳就被抓包了!

在《中国新歌声》第三期中,徐歌阳通过一首《追梦赤子心》打动了周杰伦、那英、汪峰三位导师,接着在介绍自己的阶段,她开始了一段惨况的哭诉。她称自己两次高考都没有考上大学,家境不好,就放弃了第三次高考。在家里自学音乐,看不懂专业书籍依然不放弃,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坚持。而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她还去酒吧驻唱。

看来节目组是要打造一位励志女歌手的形象,徐歌阳也选择了为励志呐喊的汪峰战队。汪峰评价说“你现在二十岁,给你五年,前途必将无可限量。”然而,没多久媒体就曝出来她在撒谎。这在她的微博可以看到很多明显的证据。比如零食很贵,居住高档小区,家装也不错等等,完全不像是清苦人家的样子。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12年的时候,《中国好声音》舞台上那个叫邹宏宇的励志选手。当年26岁的邹宏宇自称来自辽宁小山村,他虽然出身卑微,却有音乐梦想,于是勇敢参加比赛,打扮质朴青涩的他献唱了英文爵士金曲《What A Wonderful World》,赢得满堂喝彩。

但他背后的励志故事显然更容易让人感动,朴素的农民为梦想奋斗,最终受到肯定,但随后就有网友在微博上吐槽:“这个以真诚实意为名的节目组却把明明家境殷实早就住大连的邹宏宇,硬生生包装成苦逼的农民歌手,欺骗广大电视观众!”虽然节目组的工作人员很快出来做了解释,说网上曝出的照片有问题,邹宏宇弹的琴和玩的苹果电脑等高端电子产品都不是他自己的,可这话……显然不能令人信服。

面对这种靠哭穷博眼球的现象,网友慷慨支招,说这类选手的参赛要领要牢记如下标准:打扮要土,造型要挫,一脸没见过大世面的纯朴样,最重要的是把网上以前自己的时髦照片通通删掉。

选秀节目“比惨”: 以穷、病、丑为“

可以说,选秀节目确实给无数草根提供了一个一展才华的舞台,有的草根借此还能一飞冲天。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们看选秀节目时,总会不同程度地洒下泪水。

而奇怪的是,大多时候我们的泪水并不是为选秀选手超凡的表演而流,而是为了选手的悲情故事而流。因为每一个选手在选秀过程中总会讲述自己背后的悲情故事,而且是一个比一个惨,想要取得好的成绩,关键是看谁的故事最惨,谁赚取的眼泪最多,谁的故事能“收买”评委的心。当然,选手们如此费力,是为了赢取评委的心,评委们或毒舌或泪飞不外乎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说白了,还是为了幕后的收视率。

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几乎每位成功的选秀歌手,他们背后必然有一个生动的故事,煽情是节目必不可少的元素,故事虽然多种多样,但逃不出三种经典模式。

第一种,穷。这类选手一定要穷、苦、惨三合一,住在地下室,吃小摊,但为了梦想,这一切都不算什么。

第二种,病。单亲家庭、亲人病重,都是催泪点,逮着机会宣布自己的家庭情况,就是牢牢握住了评委和观众的心。

第三种,丑。如果又无法装作穷人,家庭又很圆满,也不想作假夸张的话,那么只有考虑从自身出发。长得不美的,就把自己往自闭里整,动不动就是人生很自卑,只有音乐拯救我。有点肥胖的,就往憨厚中走,称人生很苦经常被歧视,音乐是他唯一的朋友。

在这种经典模式的状态下,博同情炒话题自然水到渠成,可谓套路满满。比如,悲惨故事很励志,选手形象光辉无比;苦情故事增加话题,越讨论越热门;牢牢抓住目标观众,轻松博其同情。

选秀节目“编剧”:悲惨身世都是编的

你有所不知的是,在美国电视圈似乎有着这样一条不成文的定律,一档成功的真人秀节目想火,评委中必须要有一个毒舌、一个自恋狂以及一个小丑的存在。中国的导师们,未必能那么有个性,但也是各担其责,在评委席上卖力地扮演各种角色,有的热衷挑事、有的喜欢卖萌、有的不时飙泪,和事佬、装可爱,各种类型都有。

事实上,曾参与制作某选秀节目的B小姐透露,“按照版权方提供的节目宝典,导师的角色都设置有关键词,有模版在那里。”敲定导师后,节目组也会向对待选手一样,帮导师强化定位,尽量贴近他们自身性格特质与外界印象。

据了解,每次录制前,节目组会与导师沟通、对台本,引导他们在台上适当表现。除了节目组,每个明星的经纪团队也会为导师出谋划策,“有时候导师本身的经纪团队,也会与导演组沟通,让节目更具电视表现力”。据一位知情人士爆料,有些明星在选秀节目中表现得幽默风趣、勇于自嘲,且金句不断,让不少观众对其“路人转粉”,可实际上,这可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有“高人指点”,幕后军师们通过手机与他即时沟通,提供段子。

如今的选秀节目,导师与选手一搭一唱,选手说着感人的故事,导师动情地泪如雨下。可事实上,导师们其实早就熟悉选手们的底细。舞台上的飙泪、拥抱、安慰很多举动都不是临时兴起。节目录制都有类似“台本”的东西,“导师会拿到故事大纲,类似记者的采访提纲,了解选手有什么故事,节目组也会标示关键性问题,让导师们发问。”导师的问题提出来,选手就势把节目组编排好的故事讲出来,导师们或动情拥抱或洒下热泪,这一唱一和的表演就算顺利完成了。

而在多数情况下,导师都有备课,知道自己的作用是什么。当然,导演与导师之间有沟通也是正常的,有很多种方式,如递小纸条就是一种提示方法。在不违背真实性的原则下,都是允许的。所以,在录制现场的观众,仔细观察导师们的举动,会发现经常会收到节目组递来的小纸条。

如果说苦情的故事是杀鸡取卵,那么杀了这么多年依然流行,说明苦情的市场还是在的。但是苦情再怎么感天动地,也有审美疲劳的一天,造假的苦情故事更让观众怀疑一切励志苦情的选手经历是不是真的?眼下,创新和创意才是节目制胜的关键,若有了这样好的内核,那么背后的故事,自然有人去挖掘。真心希望各位选手早日脱离“苦海”。

最后,强调一点,社会需要的是真善美!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