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齐朋利
“未来音响类产品一定是承载内容的。所以我希望和一家科技公司合作,而不是简单和一个音频平台合作。”在采访中,喜马拉雅FM副总裁李海波对《三声》(ID:tosansheng)记者这样说。
一个月前,李海波的身份还是海趣科技创始人。在2015年12月和喜马拉雅创始人余建军会面后,李海波正式决定把海趣科技与喜马拉雅FM合并。合并之后,李海波出任喜马拉雅副总裁兼硬件事业部总经理,未来喜马拉雅整个硬件部分的业务将由李海波和他的团队负责。
李海波决心利用自己在声音和技术领域的优势,结合喜马拉雅在内容和渠道上的优势,共同打造出一条声音生态链。“未来,我们应该会成为国内最大的音频生态链,不是一个音频内容平台而是一条生态链,有内容有硬件有用户。”
从音响发烧友到喜马拉雅副总裁
从十余年的资深记者到投身互联网创业再到加入喜马拉雅FM,李海波的人生路径发生了多次转变。李海波如此解释一次次转型,“其实我没有转变,我不是一个专注的人,我所有的所谓转变都是基于自身兴趣。我就是爱玩就是很好奇,什么都想试一下。”
2014年,李海波创立海趣科技,最初的方向是将设计师的各种创意做成产品来卖。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但海趣的发展并不顺利。“我们想要把设计师的想法变现,后来发现难度非常大。国内的市场普遍山寨横行,没有到尊重设计产品的程度,我们前面实验的几款产品都失败了。在我看来,要想往前走需要一个能立得住的产品,这个产品要能代表我的价值。”
最终,李海波选择了自己热爱很多年的发烧音响。2007年,他迷上林柯维兹设计的Pluto音响。从2007年到2014年,李海波花了7年来做Pluto。设计出来的Pluto成品得到了林柯维兹本人的认可,海趣因此也拿到Pluto音响的商业化授权。
虽然Pluto音响一经推出大受欢迎,但李海波认为未来音响类产品一定是承载有价值的内容的,而不单是一个硬件。“其实我原来一直想要有一个合作方去做这个事。小公司想要持续的往前发展,单一的产品是不行的,必须去跟大企业合作才能做一些事。”
在合作之前,李海波对整个音频行业的企业都进行了细致了解,最后看中了喜马拉雅。“我希望和一家科技公司合作,而不是简单和一个音频平台合作。也就是说,不是和音频内容合作,而是和科技和音频领域的生态布局合作。”
2015年12月,李海波去上海见了喜马拉雅创始人余建军,两人的构想一拍即合。紧接着,两人在北京又进行了第二次见面。在李海波办公室用Pluto音响听了四个小时音乐后,余建军丢下一句话,“咱俩合并吧,没什么别的想法了。”
实际上,当时李海波还收到另外两家公司的报价,这两家公司出价甚至都高于喜马拉雅,但在未来的发展理念上却和李海波不太一致。当余建军告诉李海波喜马拉雅只能出价一亿的时候,李海波表示无所谓。“海趣和喜马拉雅的合并是为了做事,合并之后合变成另一个怪兽。这个怪兽的体量是比你单做和我单做的体量要大,这就好玩了。”与喜马拉雅合并之后,李海波主管喜马拉雅硬件部分的业务。
对于时下的音频热,李海波认为音频之所以能兴起,是因为屏幕上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人的眼睛已经不够用了,目前闲着的只有耳朵。”从2013年开始,包括私家车等多种场景的出现,使得人们在听上面花的时间越来越多。同时,音频具有碎片化和伴随性的特质,这就决定了音频不会去抢夺人们有限的时间,而是去利用闲散时间,拓展时间宽度。
在李海波看来,喜马拉雅的定位不是一个媒体,而是在更好的搭建一个平台。“这个平台上第一个要解决的是音频内容如何获取的事。其次,是将做成的内容通过平台进行有效分发,让好的声音触达到用户。第三点则是要给有价值的好内容的制作者带来收益。”
谈到音频平台未来的发展方向,李海波认为一方面是做出精品化内容,另一方面则是要在技术和硬件上不断创新,后者正是他想要做的事。这两个方向也是未来音频变现的重要途径。“我们想自然合适的去变现,除了传统广告,现在有付费节目,还有硬件推出。”
硬件视角下的音频世界
在发展模式上,喜马拉雅采用了UGC与PGC结合的方式。为保证UGC内容质量,喜马拉雅特设有一个喜马拉雅大学专门来培养主播各项技能。PGC的内容则有吴晓波、罗振宇等多位大咖加盟。
除独家拥有盛大文学作品的声音改编权,喜马拉雅还与80多家出版社达成作品声音改编权的协议,有声读物在喜马拉雅内容平台上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在内容分发上,喜马拉雅通过计算机算法下包括一分钟退出率、完播率、关键词搜索率等多个维度来判断节目质量好坏,好节目的位置将自动被计算机推到前排。
李海波更看中的是声音与场景的结合,与喜马拉雅在整个生态链上的布局——好的声音体验应该是万物有声、触手可及。李海波的构想是包括Pluto音响在内的多种硬件设备,都可以通过WIFI连接到云端的喜马拉雅账户,用户在任何场景只要想要都能有声音的陪伴。“我们的考虑角度一直站在生态是如何构建的,我们是基于音频出发,切到了别的领域。”
目前,喜马拉雅和海尔合作了云烟机项目,而未来,海尔全系列的产品都将嵌入喜马拉雅的应用。“2800万条内容将免费开放给所有能够合作的硬件厂商以及传统家电,我们现在已经有接近300个合作伙伴。通过这种合作,把存量市场和已有品牌都变成我们的伙伴,培养用户对喜马拉雅的认知和使用习惯,培养起用户忠诚度。”
除了和其他硬件厂商合作,李海波还计划推出一批能代表自己价值标准的硬件设备。李海波表示,今年喜马拉雅会在硬件上发布六到七款从汽车到桌面家居的一系列产品。“我做这些产品不是要和大家竞争,而是要给所有的原有平台做出一套榜样来。现在用户常常买到不及格的产品,但是100分的产品又是奢侈品。我们只做85分的产品,就是体验要好很多,但是价格用户也能承受,这是由海趣做高端发烧的基因决定的。”
就体验而言,李海波希望通过合作,从用户的购物、出行和观影等多维度出发为用户匹配音频,从而避免现存单一维度下个性化推荐面越来越窄的问题。作为音乐发烧友,李海波希望从内容上提供质量高体积小的优质音频,在收听端则从3D技术和立体环绕上做一些改进,硬件和软件一起协同为用户提供好的声音体验。由于喜马拉雅平台上内容众多,用户找好的内容很困难,李海波还计划梳理出一个内容的精品版。
在他看来,现在大部分互联网用户是80后和90后,受社会环境影响,他们对好的东西需要付费这一理念越来越接受。马东的《好好说话》上线20多天,销售额达到几千万就是很好的证明。“一个有趣的事情是,大家的关注焦点不止在头部内容上,很多草根主播很受欢迎,所得收入和平台是五五分成。”
李海波正在走着他相信的路。“未来我们应该会成为国内最大的音频生态链,有内容有硬件有用户。喜马拉雅首先是东西足够多,每天还有40万条音频在上传,我们做好技术不用去管,它们在自我成长。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树立起来一个理念,就是我们想要声音让世界更美好。”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