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以0.13秒的微弱劣势,在自己最有把握的男子400米自由泳项目上,卫冕冠军孙杨不敌19岁的澳洲新秀麦克·霍顿。要知道,自2012年伦敦奥运会以来,孙杨就一直保持着对400米自由泳的统治,也是2013年和2015年世锦赛的冠军得主。
当人们纷纷为这位中国泳将的惜败感到遗憾时,这场比赛的后续剧情却往着另一个方向发展。继赛前称孙杨是服用禁药的骗子之后,夺冠的霍顿并未打算收回此前的话,甚至“变本加厉”,澳大利亚人在赛后发布会上说道:“我认为这不是抹黑,这是事实,他的确是尿检阳性。我并不想跟尿检呈阳性的人同场竞技,但之前没有运动员站出来说话,希望之后会有人站出来发声。”

事实上,霍顿口中的孙杨服用禁药事件,是指2014年5月孙杨在全国游泳冠军赛时接受兴奋剂检测,结果尿样中发现了违禁物质曲美他嗪。随后,孙杨被禁赛3个月。不过,最终调查表明,孙杨的药检呈阳性缘于他正在服用药物治疗心脏,属于误服性质。
一场早已过去的兴奋剂事件,为何成为霍顿的口中“狂言”?事后,《悉尼先驱晨报》毫不保留地揭露了澳大利亚人的动机和缘由——霍顿的“榜样”正是澳大利亚水上项目之王约翰·伯特兰。据悉,霍顿与约翰·伯特兰对话时提及一件往事。早在1983年,伯特兰曾率领澳大利亚二队参加美洲杯帆船赛,面对美国“无敌舰队”,伯特兰轻蔑地称之为“小红船”,带着故意挑衅对手的意味。结果,伯特兰的做法成功干扰到对手的心态和发挥,让美国人遭遇132年以来的首次失利,澳大利亚随之成功爆冷。
“这么对待孙杨,我事先就想好了。我只不过是偷师于约翰·伯特兰击败美国的方式,他把美国称为小红船,这样就能摆脱压力,这是为啥这些话会脱口而出,”霍顿说道,“从伯特兰的书中得到激励,因此我赛前下决心一定要夺取这枚金牌。”
除了用兴奋剂一说激怒对手之外,霍顿还“冷面”对待孙杨。里约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后,霍顿故意避开孙杨,与其他选手握手表示友好。赛前,当孙杨在训练池向霍顿打招呼时,还遭到了霍顿的冷眼相对。用霍顿的话说,因为孙杨是一名使用过兴奋剂的选手,而他拒绝与一切“涉药”的运动员交往。
对于霍顿抨击孙杨的大胆言论,澳大利亚游泳队主帅维尔哈伦则表示支持:“坦白说,每个人的想法都和霍顿一样,我们对禁药都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也就是说,我们是坚决抵制禁药的。”此外,他表示,霍顿的这枚金牌是势在必得。
澳大利亚人的举动对孙杨的发挥造成多大程度的影响,目前无从得知。但面对霍顿在发布会的挑衅时,孙杨同样毫不客气地回应:“这是澳大利亚人的小伎俩,每一位能够来到奥运会的选手都应该受到尊重,没有必要靠这些小把戏来影响对方。”从这句回应看来,孙杨已经表现出足够的气度。
回看这场400米自由泳决赛,触壁之后,孙杨曾看着大屏幕的成绩迟迟没有动弹。来到混合采访区,面对一片安慰声,他同样在极力忍耐难过的情绪,嘴里一直念叨着:“没关系。”不过,当看到自己熟悉的记者朋友时,这位中国名将终于难以控制住情绪,他一把将其抱住,将头埋在记者肩头里流泪痛哭。

接下来,孙杨还将出战200米和1500米自由泳两个项目的角逐。里约奥运周期,由于孙杨在短距离项目花费的功夫比长距离要多,1500米自由泳的优势则遭到蚕食,里约卫冕的难度相对较大。
至于200米自由泳项目,孙杨今年曾游出世界第一的好成绩,依然具备夺金实力。但对手同样强劲,英国名将盖伊的实力最不可忽视——这位英国好手是最近两年才冒出来的泳坛新星,他在去年的喀山世锦赛200米自由泳决赛上,曾战胜了包括孙杨在内的众多名将,夺得自己的首个世锦赛冠军。
不过,对于孙杨而言,最重要的事情仍是调整好起伏的心态,继续积极面对随后的比赛。“放心吧,我会继续努力的,之后还有200米自由泳,”孙杨离开采访区时挥一挥手说道。这位披金戴银的泳将不再是四年前的20岁小伙子,里约奥运周期,孙杨经历了很多,同样成熟了不少。如今,作为中国游泳队的领军人物,孙杨真正接受考验的时候到来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