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冯奎: 西安都市圈应加大改革力度,破除各类壁垒,实现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冯奎: 西安都市圈应加大改革力度,破除各类壁垒,实现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要想当龙头,就要会牵头”

文|21世纪经济报道  毕华章

不久前获批的《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意味着西北地区唯一获批的都市圈加速着建设进程。这个涵盖咸阳、铜川、渭南、杨凌等四市一区25个县(区、市)的都市圈之中,西安是核心城市与牵头动力。

今年上半年陕西各地市经济数据方面,西安、咸阳、铜川、渭南、杨凌GDP分别为5359.59亿,1288.79亿,1022.67亿,217.92亿,85.05亿。

透过数据不难看出,一则,西安在其中带动地位显著;二则,西安都市圈“四市一区”占据陕西经济体量过半(52%),也凸显出西安都市圈对于陕西全省经济发展的意义。

基于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专访了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研究员冯奎,就西安都市圈相关话题及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予以深度解读。

在他看来,西安都市圈在西北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在国家整个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战略性。西安都市圈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处理好核心城市与都市圈其他城市的关系,这是关系整个都市圈发展最实质的问题。因此,对西安而言则是,“要想当龙头,就要会牵头”。

冯奎认为,都市圈发展需要在治理目标、治理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诸如建立西安市牵头的常态化协商机制、政策协同机制、监测评估机制等。与此同时,西安都市圈还应加大改革力度,破除各类壁垒,推动要素资源高效率配置,借助市场之手实现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21世纪》:从全国视角而言,您认为西安都市圈获批的意义,主要凸显在哪些方面?

冯奎: 2020年西安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万亿元,接近陕西省的1/2、西北五省的1/4,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是西部地区发展条件最好、经济人口承载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因此,就规模、地位、作用来说,西安都市圈在西北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在国家整个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战略性。

有两个方面的意义特别值得关注:一是对西北的意义。西北地区承担着我国生态安全、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向西开放等重大功能,通过建设西安都市圈,做强战略支点,让大西北“挺”起来。

第二,有利于在全国层面构建新发展格局。西南正在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已经卓有成效。西北高质量推进西安都市圈建设,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共同形成强大的西部地区经济。强大的西部与中部、东部实现协调发展,这将有力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形成高质量发展格局。

《21世纪》:作为新获批的都市圈,西安应当如何借鉴其它都市圈的建设及发展成效?

冯奎:核心城市与都市圈其他城市的关系如何处理?这是关系整个都市圈发展最实质的问题。西安是省会,是西安都市圈核心层中的核心。上海推动“沪苏同城化”,成都在成德(阳)眉(州)资(阳)一体化中有突出作用,这些经验与做法值得去借鉴。

这其中,对所有都市圈来说,核心城市面临最直接也是最深刻的挑战是处理舍与得的关系,西安也不例外。

按照规划要求,西安应该有序疏解中心城区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基地等功能与设施,及过度集中的省市级医疗、教育、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合理控制中心城区开发强度、人口密度,引导人口合理分布,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变。

从必要性上说,西安是关中平原城市群唯一特大型城市,城市功能过于集中,要进一步发展,就要“去病”、“强身”,需要在都市圈更大范围配置资源、统筹协同。但是现实路径上,西安需要考虑:如何兼顾大与强的目标?如何处理舍与得的关系?这个关系处理得好,就能实现核心城市与其他城市协同高质量发展,你好我好大家好;处理得不好,核心城市的带动力辐射力就不够,整个都市圈的天花板也将压得很低。

《21世纪》:西安作为都市圈主体,应当如何带动其他城市一体化发展?

冯奎:一句话:要想当龙头,就要会牵头。

西安都市圈范围包括西安市全域(含西咸新区),咸阳市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武功县,铜川市耀州区,渭南市临渭区、华州区、富平县,以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涵盖了各种类型的行政主体、空间主体、法人主体、发展主体。

西安市的行政治理框架是清晰的,但西安都市圈的治理框架是什么,就不是十分明确。一方面,西安市所获授权可能还不够充分;另一方面,西安也可能在既定授权范围内,自身协调能力不够。

总之,都市圈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治理难题,如何依托现有的行政治理架构,发展出一个既有弹性又有刚性的包容性的治理框架?未来,需要在治理目标、治理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在没有答案之前,路径至少要明确,要建立西安市牵头的常态化协商机制、政策协同机制、监测评估机制等。

《21世纪》:在西安都市圈区域中包含着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在您看来,西咸新区应当如何把握这次都市圈的建设机遇以便更好地发展壮大?

冯奎: 西咸新区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具备条件进一步发挥纽带与引领作用。

所谓纽带,就是西咸新区更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同城化发展,把西安咸阳扭得紧紧的,打造成为西安都市圈强大的核心动力源。需要进一步发挥西咸新区重要载体的作用,推动西安、咸阳在国土开发、产业、交通设施、生态环境、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一体化规划和布局,实现深度融合发展。

所谓创新,就是充分发挥西咸科技力量优势,依托西安都市圈巨大的要素市场,打造一批协作配套、联系紧密、特点鲜明的产业功能单元和生态圈。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研发模式、转化模式、融资模式和人才机制创新,成为影响带动西安都市圈发展的创新增长极。

《21世纪》:您认为在西安都市圈建设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有何前车之鉴或启示?

冯奎:西安都市圈要形成较为合理的都市圈空间体系,在此过程中,市场化的力量与政府的作用要高效协同,避免出现一些已有的问题。

在国内都市圈发展中,我们注意到:有的中心城市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有的中小城市发展能力严重不足,要素流失严重。反映在城市体系上,出现“头重脚轻腹中空”或 “小马拉大车”等多种类型。

现代化都市圈的空间体系,要经历发育、成长、成熟等不同阶段。有的地方指望一个规划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有的地方给各个城市强行定位。有的为了一体化,忽视差异化。这些做法,轻则“欲速则不达”,重则煮“夹生饭”造成资源浪费。

现在西安都市圈有了规划,迫切需要加大改革力度,破除各类壁垒,推动要素资源高效率配置,借助市场之手实现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专访冯奎: 西安都市圈应加大改革力度,破除各类壁垒,实现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最新更新时间:03/22 12:12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冯奎: 西安都市圈应加大改革力度,破除各类壁垒,实现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要想当龙头,就要会牵头”

文|21世纪经济报道  毕华章

不久前获批的《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意味着西北地区唯一获批的都市圈加速着建设进程。这个涵盖咸阳、铜川、渭南、杨凌等四市一区25个县(区、市)的都市圈之中,西安是核心城市与牵头动力。

今年上半年陕西各地市经济数据方面,西安、咸阳、铜川、渭南、杨凌GDP分别为5359.59亿,1288.79亿,1022.67亿,217.92亿,85.05亿。

透过数据不难看出,一则,西安在其中带动地位显著;二则,西安都市圈“四市一区”占据陕西经济体量过半(52%),也凸显出西安都市圈对于陕西全省经济发展的意义。

基于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专访了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研究员冯奎,就西安都市圈相关话题及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予以深度解读。

在他看来,西安都市圈在西北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在国家整个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战略性。西安都市圈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处理好核心城市与都市圈其他城市的关系,这是关系整个都市圈发展最实质的问题。因此,对西安而言则是,“要想当龙头,就要会牵头”。

冯奎认为,都市圈发展需要在治理目标、治理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诸如建立西安市牵头的常态化协商机制、政策协同机制、监测评估机制等。与此同时,西安都市圈还应加大改革力度,破除各类壁垒,推动要素资源高效率配置,借助市场之手实现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21世纪》:从全国视角而言,您认为西安都市圈获批的意义,主要凸显在哪些方面?

冯奎: 2020年西安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万亿元,接近陕西省的1/2、西北五省的1/4,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是西部地区发展条件最好、经济人口承载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因此,就规模、地位、作用来说,西安都市圈在西北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在国家整个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战略性。

有两个方面的意义特别值得关注:一是对西北的意义。西北地区承担着我国生态安全、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向西开放等重大功能,通过建设西安都市圈,做强战略支点,让大西北“挺”起来。

第二,有利于在全国层面构建新发展格局。西南正在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已经卓有成效。西北高质量推进西安都市圈建设,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共同形成强大的西部地区经济。强大的西部与中部、东部实现协调发展,这将有力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形成高质量发展格局。

《21世纪》:作为新获批的都市圈,西安应当如何借鉴其它都市圈的建设及发展成效?

冯奎:核心城市与都市圈其他城市的关系如何处理?这是关系整个都市圈发展最实质的问题。西安是省会,是西安都市圈核心层中的核心。上海推动“沪苏同城化”,成都在成德(阳)眉(州)资(阳)一体化中有突出作用,这些经验与做法值得去借鉴。

这其中,对所有都市圈来说,核心城市面临最直接也是最深刻的挑战是处理舍与得的关系,西安也不例外。

按照规划要求,西安应该有序疏解中心城区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基地等功能与设施,及过度集中的省市级医疗、教育、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合理控制中心城区开发强度、人口密度,引导人口合理分布,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变。

从必要性上说,西安是关中平原城市群唯一特大型城市,城市功能过于集中,要进一步发展,就要“去病”、“强身”,需要在都市圈更大范围配置资源、统筹协同。但是现实路径上,西安需要考虑:如何兼顾大与强的目标?如何处理舍与得的关系?这个关系处理得好,就能实现核心城市与其他城市协同高质量发展,你好我好大家好;处理得不好,核心城市的带动力辐射力就不够,整个都市圈的天花板也将压得很低。

《21世纪》:西安作为都市圈主体,应当如何带动其他城市一体化发展?

冯奎:一句话:要想当龙头,就要会牵头。

西安都市圈范围包括西安市全域(含西咸新区),咸阳市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武功县,铜川市耀州区,渭南市临渭区、华州区、富平县,以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涵盖了各种类型的行政主体、空间主体、法人主体、发展主体。

西安市的行政治理框架是清晰的,但西安都市圈的治理框架是什么,就不是十分明确。一方面,西安市所获授权可能还不够充分;另一方面,西安也可能在既定授权范围内,自身协调能力不够。

总之,都市圈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治理难题,如何依托现有的行政治理架构,发展出一个既有弹性又有刚性的包容性的治理框架?未来,需要在治理目标、治理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在没有答案之前,路径至少要明确,要建立西安市牵头的常态化协商机制、政策协同机制、监测评估机制等。

《21世纪》:在西安都市圈区域中包含着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在您看来,西咸新区应当如何把握这次都市圈的建设机遇以便更好地发展壮大?

冯奎: 西咸新区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具备条件进一步发挥纽带与引领作用。

所谓纽带,就是西咸新区更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同城化发展,把西安咸阳扭得紧紧的,打造成为西安都市圈强大的核心动力源。需要进一步发挥西咸新区重要载体的作用,推动西安、咸阳在国土开发、产业、交通设施、生态环境、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一体化规划和布局,实现深度融合发展。

所谓创新,就是充分发挥西咸科技力量优势,依托西安都市圈巨大的要素市场,打造一批协作配套、联系紧密、特点鲜明的产业功能单元和生态圈。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研发模式、转化模式、融资模式和人才机制创新,成为影响带动西安都市圈发展的创新增长极。

《21世纪》:您认为在西安都市圈建设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有何前车之鉴或启示?

冯奎:西安都市圈要形成较为合理的都市圈空间体系,在此过程中,市场化的力量与政府的作用要高效协同,避免出现一些已有的问题。

在国内都市圈发展中,我们注意到:有的中心城市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有的中小城市发展能力严重不足,要素流失严重。反映在城市体系上,出现“头重脚轻腹中空”或 “小马拉大车”等多种类型。

现代化都市圈的空间体系,要经历发育、成长、成熟等不同阶段。有的地方指望一个规划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有的地方给各个城市强行定位。有的为了一体化,忽视差异化。这些做法,轻则“欲速则不达”,重则煮“夹生饭”造成资源浪费。

现在西安都市圈有了规划,迫切需要加大改革力度,破除各类壁垒,推动要素资源高效率配置,借助市场之手实现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专访冯奎: 西安都市圈应加大改革力度,破除各类壁垒,实现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最新更新时间:03/22 12:12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