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永祥
8月5日,英超西布罗姆维奇队官方正式宣布,云毅国凯(上海)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收购西布罗姆维奇足球俱乐部(West Bromwich Albion Football Club Limited)控股母公司West Bromwich Albion Holdings Limited(控股西布罗姆维奇队88%股权)的100%股权,交易金额暂未披露。晨哨君根据西布罗姆维奇上赛季英超排名推测不会低于1亿英镑。
根据西布罗姆维奇官网透露,这笔交易在今年6月26日就已经达成协议,之后就一直在走中国政府和英国政府的批准流程。在上海自由贸易区同意了这笔收购之后,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以及英超官方最终也在原则上同意了这桩收购,目前已经在最后的签审阶段。这是中国大陆资本首次控制英超球队。
巧合的是,西布罗姆维奇队与之前联合睿康收购的英冠阿斯顿维拉队,以及复星集团收购的英冠狼队,同处西米德兰兹郡伯明翰市地区。
同一个战略,同一座城市
从收购这几支球队的动机来看,三家中国企业不约而同都提到了融合体育与文化、旅游等产业,实现战略协同。这其中既有近年来国内升温的足球热潮带来的选择,也因为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是一张最好的与当地融合的文化名片。
根据云毅国凯的股东棕榈股份的公告,本次收购完成后,将体育与文化、旅游、娱乐等产业有机结合,做大做实“生态城镇+”内容端战略,实现两者的高度战略协同。这番野心和收购狼队的复星集团的“蜂巢城市”及“快乐时尚”战略异曲同工。睿康集团亦是致力于新智慧经济产业实践的多元资本产业集团,业务板块包括智慧城市、农业大健康、新能源及智慧交通、创新金融、旅游及体育文化产业等。晨哨君认为,战略如此相近的企业收购的球队全部集中在一个城市区域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云集伯明翰的中国资本势必将影响这座城市,不仅限于足球领域。伯明翰相比其他城市,也具备一个令中国资本更容易收购球队成功的理由。早在2007年,香港商人杨家诚通过泓锋集团收购伯明翰城队,成为了第一个控制英超球队的中国资本。然而2011年,伯明翰城队在创造夺取英格兰联赛杯冠军的佳绩的同时,不幸降级英冠直至今日。一座联赛杯冠军也是本世纪以来伯明翰这座城市唯一一座国内顶级赛事冠军,先驱者为中国资本打好了广告,伯明翰这座城市不会对中国元素感到陌生,甚至可能相信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会给这座城市带来更多荣誉。
云毅国凯此次收购使得伯明翰的四支顶级球队完全被中国资本统治了。
从足球层面看,同城德比文化的对立情绪将不会波及到中国资本的身份。西布罗姆维奇队球迷不会因为敌视狼队进而敌视复星的中国资本身份了,云毅国凯的介入让同城德比文化只发酵在足球场上,对每支球队背后的中国企业都是利好。从这一层面看,这是一次不约而同的良性抱团。离开足球层面,晨哨君认为中国企业在同一座海外城市进行投资,协同意义也大于竞争意义,尤其是行业具有同质化的企业。
中国资本创造“海外并购大本营模式”
中国企业家选择海外并购时会有一种不确定的担心:投资投到哪里会比较好。进入新的市场必然将面对和国内不一样的环境,将面对新的竞争对手,在别国地盘上与别国竞争对手竞争必然具有先天劣势,单打独斗的困难更大。如果不是单独出击,而有亦对手亦同胞的企业共同出击的话,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行业竞争时,对手是同样具有东方思维模式的同胞,彼此熟悉,更有利大胆的战略实施,合作时,可以抱团共同攻克新的战地。除了联合组团的模式共同收购模式以外,今年三家中国企业入住伯明翰的球队也提供了另一种参考:同行业的中国企业分别去收购海外同一区域市场内不同标的,投后再以亦敌亦友的方式进行协同竞争。晨哨君认为,在并购融资不是大问题的前提下,两个以上企业参与海外并购时选这种模式比联合组团收购一个标的的方式更好,因为在收购一个标的获得资源和市场的同时,还能多消灭新市场内的一个陌生对手,对快速占领新城市市场并以此为桥头堡向其他区域市场进行辐射很有帮助。在完全拿下伯明翰的顶级球队后,中国资本在伯明翰未来以体育文化为中心的旅游、城市建设方面将更有话语权,复星集团、联合睿康集团、云毅国凯在足球领域彼此是死敌,但在球场外可以合作巩固伯明翰的中资海外大本营地位,逐渐辐射更多区域。足球行业内除了伯明翰以外,意大利米兰也正成为同样的中国资本海外大本营角色。而在其他领域,以色列特拉维夫正成为中国资本不断扶持的高科技领域的大本营。各行各业若有更多这样的海外大本营城市的话,协同出击将更有利于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实行“走出去”战略。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中国企业将更有战斗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