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今年或将触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今年或将触底

工程机械市场在经历了近五年时间的深度调整后,或许将迎来转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进入8月份,工程机械上市公司即将迎来半年报的密集披露期,在已经发布2016半年度业绩预告的公司中,中联重科(000157.SZ)预计亏损8亿-8.7亿元,徐工机械(000425.SZ)预计盈利1.2亿-1.4亿元,柳工机械(000528.SZ)预计盈利1000万-3000万元,山推股份(000680.SZ)预计盈利约1000万-1500万元;不过,三一重工(600031.SH)暂未披露上半年业绩预告。

今年一季度,挖掘机销售数据的逆势反弹为沉寂已久的工程机械行业注入了新气象,行业处在复苏态势中的说法不绝于耳。但是,当4月挖掘机销售数据再现疲软时,大家才不得不承认,对于工程机械企业来说,下行压力尚未解除。

早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蔓延至全球,中国启动了4万亿的大规模刺激计划,基础设施及房地产的大规模投资带动了对工程机械的需求;接下来就是国内厂商纷纷扩大产能,并且在这一波投资浪潮中收获颇丰。

伴随大规模投资的退却,2011年底以来,曾经风光无限的工程机械行业开始了近五年时间的深度调整,产能过剩、库存积压、应收账款增加成为整个行业的通病,突出表现就是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出现“双下降”。

一家国资背景的工程机械企业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工程机械市场保有量巨大,以装载机和挖掘机为例,其保有量已经分别达到170万台和140万台。

该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提供的另一组数据则显示,由于下游的房地产新建项目增速减缓,目前社会保有的工程机械普遍面临开工率不足的问题,综合开工率仅在30%左右,按此计算,装载机及挖掘机开工的开工数量分别仅有几十万台,大量的工程机械仍处于停工状态。

“上半年的行情已经是最近五年来最好的了,”三一集团副总裁贺东东称,“今年前三个月市场有所回升,但是后三个月又出现了下滑,所以上半年与去年同期持平。”

“工程机械行业长期需求仍疲软。但是从2016年一季度的表现来看,已经出现企稳态势;但是由于前期工程机械信用销售规模扩张,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未来需求,短期内企业的经营压力仍然很大。”一位从事工程机械债券研究的人士在经过调研后向界面新闻记者说道。

根据贺东东的判断,目前行业的下滑势头基本上已经被遏制,今年很有可能是工程机械市场触底的一年。

“从宏观层面看,并没有特别的因素来支撑工程机械反弹式增长,所以下滑势头止住之后,不太可能出现反弹,今后几年将维持一个相对平稳的态势。”贺东东说。

区别于前几年动辄20%、甚至30%以上的年增长率,工程机械市场进入了新常态,“可能要更多的考虑宏观经济等大环境因素,”他说,“特别要考虑到工程机械的主要下游领域房地产及基建投资的情况。”

数据显示,房地产投资在今年1月走出V型态势后开始趋缓,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同比名义增长6.1%,但是由于去库存仍然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基调,房地产投资难以出现超预期增长。

另一方面,相比制造业投资低迷和房地产投资放缓,基础设施投资虽然增速迅猛,上半年同比增长20.9%,但由于受投资回报率和地方融资能力等因素制约,基础设施投资的长期对冲能力仍然难以为继。

贺东东认为,在宏观因素不支持市场反弹的情况下,工程机械企业更应该主动意识到,过去高速增长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即使出现反弹或者恢复性增长也是在常规增速框架下的。

工程机械行业的“新常态”令市场的所有参与者都感到压力。界面新闻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装载机、挖掘机需求分别为每年28万台、34万台,但是仅中国国内企业装载机及挖掘机的产量就已经分别超过50万台,行业供求矛盾突出。在某种程度上说,即使全球其他工程机械企业全部停产,中国的产能也是过剩的。

不过,即使在最坏的时候,工程机械仍然存在结构性机会。例如前几年,大型挖掘机行情掉得非常厉害,但是小型挖掘机相对好一些,原因就在于前者的下游集中在煤矿等采矿业,大宗原材料价格下跌煤矿开采回落;而后者受益于新农村建设、小型市政工程等的需求。

相对于国内市场的“小机会”,工程机械企业更愿意将目光瞄准国外的“大机会”。

“这几年,国内市场下滑很厉害,但是三一在海外的销售一直在增加,目前三一的海外销售收入占比已经达到44%左右。”贺东东表示,三一的重要战略就是国际化,之所以坚定的奉行国际化战略,是因为市场越是覆盖全球的,其产品抵抗单一区域风险的能力就越强。

数据显示,三一重工2011年海外营业收入为34.25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7.5%,2015年海外营业收入为100.3亿元,占比升至44.2%。

徐工机械和柳工机械也在扩大海外业务。徐工机械2011年海外营业收入为42.1亿元,占比13.4%,2015年这两项数字分别为31.5亿元和18.9%;柳工2011年海外营业收入21.1亿元,占比11.8%,2015这两项数字分别为21亿元和31.6%。

中联重科的中联重科数据则路径不同。2011年其海外营业收入为22.3亿元,占比4.87%,2015年这两项数字分别为25.5亿元和12.3%。显然,中联重科的发展更偏重于国内新业务的拓展,例如环境产业和农业机械。

在贺东东看来,海外市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已经比较成熟,该市场每年的销售额都很稳定,增量非常小,竞争格局基本确定,所以并不见得有很大的吸引力;相比而言,发展中国家则是一个增长很快的市场,但是企业面对的投资风险也非常高。三一的全球化必须是全面的布局,这样会形成风险对冲机制。”

举例来说,“金砖国家”巴西是国内工程机械海外投资的重要目标国之一,2012年,世界银行曾预测,未来巴西每年新增基础设施投资将达到200亿-360亿美元,将为工程机械带来巨大的机会。

不过,由于近两年巴西本国的政治因素导致经济社会动荡,巴西货币雷亚尔兑美元汇率持续走低,给众多工程机械企业带来惨重损失。一方面,原本建厂时是借款美元进行投资,由于雷亚尔贬值,需要更多的雷亚尔兑换成美元才能进行还款;另一方面,巴西本国经济疲软,对工程机械需求自然不佳。

目前,三一在美国、印度、德国、巴西等国设有研发机构和工厂,并在100余个国家进行销售。

“很多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在积极做转型,例如三一、中联,预计今年除工程机械外的其他板块,例如环卫机械、风电机械及海外销售方面能够对企业收入及利润形成较好的支撑。”上述债券研究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说道。

【专访】三一集团副总裁贺东东:三一集团新兴业务收入占比已超10%

界面新闻:国内工程机械市场出现断崖式下跌以来,很多企业开始转型涉足新业务,三一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进展如何?

贺东东:新行业是我们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比如清洁能源、海工装备以及住宅工业化,这些行业符合整个社会发展的态势以及新技术的趋势,也是三一在积极投入的领域。

我们的很多新业务是在集团里进行孵化的,并不会拿上市公司股东的钱去冒险,这也是对投资者负责任的态度;当新业务在集团培育成熟后,有了稳定利润,我们才会将新业务注入上市公司,新业务培育过程中的风险由集团承担。

界面新闻:新业务的培育期多长?目前占三一的收入比重有多大?

贺东东:企业进入到任何一个新行业,都要有一个培育阶段,要使客户群固化下来,让客户能够接受你的品牌,成长曲线是有的;就算在工程机械领域,一个新的产品线要成长起来,形成市场比较主要的玩家也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

从整个集团来讲,新业务收入大概会占到总收入的10%-15%左右,当然,这只是一个估算值;上市公司中新业务占比会小一点,集团不会把最新的还在孵化中的业务放进上市公司。

界面新闻:三一在战略规划中提到了建立工业互联网,请谈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贺东东:谈到工业互联网就绕不开消费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的明显的特点就是,随着终端设备接入数量的增加,以及接入设备终端的品种变化,就带来商业模式的变化。第一波互联网高潮是随着PC机联网数越来越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现在这一波消费互联网则是从智能手机的联网开始,个人消费的互联网新模式发展非常快,交易机会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

从工业互联网的模型来看,随着工业设备机器联网越来越多,就会带来商业模式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工业互联网首先要做大物联,因为不物联的话就不能用Internet把它们连起来,所以现在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物联的设备要大量增加。

有机构预测,2020年全球会有250亿台设备联网,这就意味着在中国起码要有几十亿台设备联网,但是现在中国能够联网的设备还是极少数的,这就使大家感觉上看不到物联网的明显效益。

但是,这并不是因为工业物联网这种工具或者模式有问题,而是因为联网的设备还不够,这就像八九十年代,Internet已经有了,但是联网的PC太少,交互的需求和新的业务模式产生的基础就薄弱一些。

界面新闻:三一在工业物联网方面有哪些实践?

贺东东:我们已经实实在在感受到工业互联网带来的好处,也很坚定地相信工业互联网一定能够为制造业带来很大幅度的效率提升,带来新的商业模式。所以三一不仅自己做工业互联网,我们还要将运营工业互联网的能力外化出去,研发针对其他企业的工业互联网服务。

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结合,能够帮助企业降低客户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做到提前诊断,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加快售后服务的反应速度,这就提高了企业对后市场的运营能力和服务能力,这是很直观的一个好处,但是工业互联网的好处不仅局限于此。

后市场服务是工业互联网的一个显性应用,如果能够实时监控和采集一台机器的运行数据,当机器出现故障后,就可以快速知道;另外,当互连的机器足够多的话,就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找出相关性,哪几个参数变动到什么程度时,就意味着有可能出现了某个故障,这就是预测的价值,帮助企业做好提前维护。

另外一个大的价值在于,这些数据模拟了真实的运行状况,这对设计一个更好的产品很有帮助,所以工业互联网既适用于售后服务的场景,也适用于制造领域。比如在生产车间内,一台加工机床坏了就会影响整个生产线,这个时候可以通过联网监控车床从而尽量少出问题,不影响生产效率;另外,还可以监控生产车间的整个运行情况、能耗情况,通过计算机优化,降低能耗,这些都是很直接的作用。

界面新闻:工业互联网会对工程机械的商业模式产生哪些变革?

贺东东:举个例子,工程机械进行分时租赁的前提就是要能够计算工作量,客户还要很容易的找到他需要的设备在哪里,另外对于设备提供方而言还要保证设备的安全,不要因为租赁出去,设备就被人家偷走了;类似于分时租赁这种分享经济模式在制造业落地是需要工业互联网这一基础设施的。

另外,比如产业链金融,我们现在在推动一个基于机器使用的保险品种,原来买保险,是需要按年付的,但实际上设备不用的时候是没有任何风险的,对于投保人而言为什么要出一年的保险费用呢,这种情况是不合理的;对于客户来讲,他用多少时间就应该交多少保险费,这将大幅度降低它的保险成本。

反过来从保险公司角度讲,保险公司的保费是根据风险进行定价的,如果对设备健康状态不知道的话风险就会增加,设备联网以后,就能准确的知道设备什么时候坏,进而通过健康诊断大幅度降低出故障的可能性,这样保险公司的定价就会更准一些,保险公司的理赔概率也降低了。

还有一点,保险公司很大一笔支出在于理赔费用,一旦出了被保险设备除了故障以后就要维修、赔偿,以前修理厂老板会虚高维修价格,骗取保费,这种情况保险公司很难知道。但是设备联网后,哪个部位坏了、要换什么部件、更换的成本是多少,保险公司可以准确知道这些情况,从而降低成本。

这样就形成了多赢的局面,而这种模式创新的基础也是基于工业互联网,不然这种创新模式是想得到但做不到的。

界面新闻:三一在智能制造方面有哪些思考?

贺东东:我们谈工业4.0或者智能制造,就是一个“干”字,两横一竖。

小的横线是企业内部要把研发、制造、采购、服务等等这条产业链打通,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竖的一条线就是指要垂直打通,从客户需求开始,一个客户订单能够拆解到具体工序以及设备的加工指令,包括采购,尽可能的实现自动化、柔性化,这个是纵向的一体化。再一个大的横线其实它是跨企业边界的,怎么把客户需求到企业的制造采购环节,到下游的供应链,以及全社会的资源整合起来。

这条大横线是最引人遐想的。消费品行业已经给了我们很多样板,当然工业品领域有很大的挑战,产品的标准化程度没那么高;另外需要的线下的技术沟通会更多一些,没有像零售品已经有非常成熟或者成功的模式出来。

这些都做好的话,智能制造可以想象出一个情景,大的一竖做好了基本上就可以实现C2M,即客户的个性化定制,让客户来驱动他的个性化需求,能够迅速让整个制造生态响应他的需求。

横的一条线做好了,就能使企业生产更加自动化、智能化,企业本身的管理更加柔性;另外,企业系统内的数据和信息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优化,从而使整个决策业务变得更智能。

总的来讲,智能制造带来的新模式可以实现客户越来越个性化的需求,并且得到制造商的快速响应和高质量的满足需求。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今年或将触底

工程机械市场在经历了近五年时间的深度调整后,或许将迎来转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进入8月份,工程机械上市公司即将迎来半年报的密集披露期,在已经发布2016半年度业绩预告的公司中,中联重科(000157.SZ)预计亏损8亿-8.7亿元,徐工机械(000425.SZ)预计盈利1.2亿-1.4亿元,柳工机械(000528.SZ)预计盈利1000万-3000万元,山推股份(000680.SZ)预计盈利约1000万-1500万元;不过,三一重工(600031.SH)暂未披露上半年业绩预告。

今年一季度,挖掘机销售数据的逆势反弹为沉寂已久的工程机械行业注入了新气象,行业处在复苏态势中的说法不绝于耳。但是,当4月挖掘机销售数据再现疲软时,大家才不得不承认,对于工程机械企业来说,下行压力尚未解除。

早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蔓延至全球,中国启动了4万亿的大规模刺激计划,基础设施及房地产的大规模投资带动了对工程机械的需求;接下来就是国内厂商纷纷扩大产能,并且在这一波投资浪潮中收获颇丰。

伴随大规模投资的退却,2011年底以来,曾经风光无限的工程机械行业开始了近五年时间的深度调整,产能过剩、库存积压、应收账款增加成为整个行业的通病,突出表现就是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出现“双下降”。

一家国资背景的工程机械企业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工程机械市场保有量巨大,以装载机和挖掘机为例,其保有量已经分别达到170万台和140万台。

该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提供的另一组数据则显示,由于下游的房地产新建项目增速减缓,目前社会保有的工程机械普遍面临开工率不足的问题,综合开工率仅在30%左右,按此计算,装载机及挖掘机开工的开工数量分别仅有几十万台,大量的工程机械仍处于停工状态。

“上半年的行情已经是最近五年来最好的了,”三一集团副总裁贺东东称,“今年前三个月市场有所回升,但是后三个月又出现了下滑,所以上半年与去年同期持平。”

“工程机械行业长期需求仍疲软。但是从2016年一季度的表现来看,已经出现企稳态势;但是由于前期工程机械信用销售规模扩张,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未来需求,短期内企业的经营压力仍然很大。”一位从事工程机械债券研究的人士在经过调研后向界面新闻记者说道。

根据贺东东的判断,目前行业的下滑势头基本上已经被遏制,今年很有可能是工程机械市场触底的一年。

“从宏观层面看,并没有特别的因素来支撑工程机械反弹式增长,所以下滑势头止住之后,不太可能出现反弹,今后几年将维持一个相对平稳的态势。”贺东东说。

区别于前几年动辄20%、甚至30%以上的年增长率,工程机械市场进入了新常态,“可能要更多的考虑宏观经济等大环境因素,”他说,“特别要考虑到工程机械的主要下游领域房地产及基建投资的情况。”

数据显示,房地产投资在今年1月走出V型态势后开始趋缓,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同比名义增长6.1%,但是由于去库存仍然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基调,房地产投资难以出现超预期增长。

另一方面,相比制造业投资低迷和房地产投资放缓,基础设施投资虽然增速迅猛,上半年同比增长20.9%,但由于受投资回报率和地方融资能力等因素制约,基础设施投资的长期对冲能力仍然难以为继。

贺东东认为,在宏观因素不支持市场反弹的情况下,工程机械企业更应该主动意识到,过去高速增长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即使出现反弹或者恢复性增长也是在常规增速框架下的。

工程机械行业的“新常态”令市场的所有参与者都感到压力。界面新闻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装载机、挖掘机需求分别为每年28万台、34万台,但是仅中国国内企业装载机及挖掘机的产量就已经分别超过50万台,行业供求矛盾突出。在某种程度上说,即使全球其他工程机械企业全部停产,中国的产能也是过剩的。

不过,即使在最坏的时候,工程机械仍然存在结构性机会。例如前几年,大型挖掘机行情掉得非常厉害,但是小型挖掘机相对好一些,原因就在于前者的下游集中在煤矿等采矿业,大宗原材料价格下跌煤矿开采回落;而后者受益于新农村建设、小型市政工程等的需求。

相对于国内市场的“小机会”,工程机械企业更愿意将目光瞄准国外的“大机会”。

“这几年,国内市场下滑很厉害,但是三一在海外的销售一直在增加,目前三一的海外销售收入占比已经达到44%左右。”贺东东表示,三一的重要战略就是国际化,之所以坚定的奉行国际化战略,是因为市场越是覆盖全球的,其产品抵抗单一区域风险的能力就越强。

数据显示,三一重工2011年海外营业收入为34.25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7.5%,2015年海外营业收入为100.3亿元,占比升至44.2%。

徐工机械和柳工机械也在扩大海外业务。徐工机械2011年海外营业收入为42.1亿元,占比13.4%,2015年这两项数字分别为31.5亿元和18.9%;柳工2011年海外营业收入21.1亿元,占比11.8%,2015这两项数字分别为21亿元和31.6%。

中联重科的中联重科数据则路径不同。2011年其海外营业收入为22.3亿元,占比4.87%,2015年这两项数字分别为25.5亿元和12.3%。显然,中联重科的发展更偏重于国内新业务的拓展,例如环境产业和农业机械。

在贺东东看来,海外市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已经比较成熟,该市场每年的销售额都很稳定,增量非常小,竞争格局基本确定,所以并不见得有很大的吸引力;相比而言,发展中国家则是一个增长很快的市场,但是企业面对的投资风险也非常高。三一的全球化必须是全面的布局,这样会形成风险对冲机制。”

举例来说,“金砖国家”巴西是国内工程机械海外投资的重要目标国之一,2012年,世界银行曾预测,未来巴西每年新增基础设施投资将达到200亿-360亿美元,将为工程机械带来巨大的机会。

不过,由于近两年巴西本国的政治因素导致经济社会动荡,巴西货币雷亚尔兑美元汇率持续走低,给众多工程机械企业带来惨重损失。一方面,原本建厂时是借款美元进行投资,由于雷亚尔贬值,需要更多的雷亚尔兑换成美元才能进行还款;另一方面,巴西本国经济疲软,对工程机械需求自然不佳。

目前,三一在美国、印度、德国、巴西等国设有研发机构和工厂,并在100余个国家进行销售。

“很多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在积极做转型,例如三一、中联,预计今年除工程机械外的其他板块,例如环卫机械、风电机械及海外销售方面能够对企业收入及利润形成较好的支撑。”上述债券研究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说道。

【专访】三一集团副总裁贺东东:三一集团新兴业务收入占比已超10%

界面新闻:国内工程机械市场出现断崖式下跌以来,很多企业开始转型涉足新业务,三一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进展如何?

贺东东:新行业是我们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比如清洁能源、海工装备以及住宅工业化,这些行业符合整个社会发展的态势以及新技术的趋势,也是三一在积极投入的领域。

我们的很多新业务是在集团里进行孵化的,并不会拿上市公司股东的钱去冒险,这也是对投资者负责任的态度;当新业务在集团培育成熟后,有了稳定利润,我们才会将新业务注入上市公司,新业务培育过程中的风险由集团承担。

界面新闻:新业务的培育期多长?目前占三一的收入比重有多大?

贺东东:企业进入到任何一个新行业,都要有一个培育阶段,要使客户群固化下来,让客户能够接受你的品牌,成长曲线是有的;就算在工程机械领域,一个新的产品线要成长起来,形成市场比较主要的玩家也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

从整个集团来讲,新业务收入大概会占到总收入的10%-15%左右,当然,这只是一个估算值;上市公司中新业务占比会小一点,集团不会把最新的还在孵化中的业务放进上市公司。

界面新闻:三一在战略规划中提到了建立工业互联网,请谈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贺东东:谈到工业互联网就绕不开消费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的明显的特点就是,随着终端设备接入数量的增加,以及接入设备终端的品种变化,就带来商业模式的变化。第一波互联网高潮是随着PC机联网数越来越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现在这一波消费互联网则是从智能手机的联网开始,个人消费的互联网新模式发展非常快,交易机会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

从工业互联网的模型来看,随着工业设备机器联网越来越多,就会带来商业模式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工业互联网首先要做大物联,因为不物联的话就不能用Internet把它们连起来,所以现在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物联的设备要大量增加。

有机构预测,2020年全球会有250亿台设备联网,这就意味着在中国起码要有几十亿台设备联网,但是现在中国能够联网的设备还是极少数的,这就使大家感觉上看不到物联网的明显效益。

但是,这并不是因为工业物联网这种工具或者模式有问题,而是因为联网的设备还不够,这就像八九十年代,Internet已经有了,但是联网的PC太少,交互的需求和新的业务模式产生的基础就薄弱一些。

界面新闻:三一在工业物联网方面有哪些实践?

贺东东:我们已经实实在在感受到工业互联网带来的好处,也很坚定地相信工业互联网一定能够为制造业带来很大幅度的效率提升,带来新的商业模式。所以三一不仅自己做工业互联网,我们还要将运营工业互联网的能力外化出去,研发针对其他企业的工业互联网服务。

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结合,能够帮助企业降低客户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做到提前诊断,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加快售后服务的反应速度,这就提高了企业对后市场的运营能力和服务能力,这是很直观的一个好处,但是工业互联网的好处不仅局限于此。

后市场服务是工业互联网的一个显性应用,如果能够实时监控和采集一台机器的运行数据,当机器出现故障后,就可以快速知道;另外,当互连的机器足够多的话,就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找出相关性,哪几个参数变动到什么程度时,就意味着有可能出现了某个故障,这就是预测的价值,帮助企业做好提前维护。

另外一个大的价值在于,这些数据模拟了真实的运行状况,这对设计一个更好的产品很有帮助,所以工业互联网既适用于售后服务的场景,也适用于制造领域。比如在生产车间内,一台加工机床坏了就会影响整个生产线,这个时候可以通过联网监控车床从而尽量少出问题,不影响生产效率;另外,还可以监控生产车间的整个运行情况、能耗情况,通过计算机优化,降低能耗,这些都是很直接的作用。

界面新闻:工业互联网会对工程机械的商业模式产生哪些变革?

贺东东:举个例子,工程机械进行分时租赁的前提就是要能够计算工作量,客户还要很容易的找到他需要的设备在哪里,另外对于设备提供方而言还要保证设备的安全,不要因为租赁出去,设备就被人家偷走了;类似于分时租赁这种分享经济模式在制造业落地是需要工业互联网这一基础设施的。

另外,比如产业链金融,我们现在在推动一个基于机器使用的保险品种,原来买保险,是需要按年付的,但实际上设备不用的时候是没有任何风险的,对于投保人而言为什么要出一年的保险费用呢,这种情况是不合理的;对于客户来讲,他用多少时间就应该交多少保险费,这将大幅度降低它的保险成本。

反过来从保险公司角度讲,保险公司的保费是根据风险进行定价的,如果对设备健康状态不知道的话风险就会增加,设备联网以后,就能准确的知道设备什么时候坏,进而通过健康诊断大幅度降低出故障的可能性,这样保险公司的定价就会更准一些,保险公司的理赔概率也降低了。

还有一点,保险公司很大一笔支出在于理赔费用,一旦出了被保险设备除了故障以后就要维修、赔偿,以前修理厂老板会虚高维修价格,骗取保费,这种情况保险公司很难知道。但是设备联网后,哪个部位坏了、要换什么部件、更换的成本是多少,保险公司可以准确知道这些情况,从而降低成本。

这样就形成了多赢的局面,而这种模式创新的基础也是基于工业互联网,不然这种创新模式是想得到但做不到的。

界面新闻:三一在智能制造方面有哪些思考?

贺东东:我们谈工业4.0或者智能制造,就是一个“干”字,两横一竖。

小的横线是企业内部要把研发、制造、采购、服务等等这条产业链打通,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竖的一条线就是指要垂直打通,从客户需求开始,一个客户订单能够拆解到具体工序以及设备的加工指令,包括采购,尽可能的实现自动化、柔性化,这个是纵向的一体化。再一个大的横线其实它是跨企业边界的,怎么把客户需求到企业的制造采购环节,到下游的供应链,以及全社会的资源整合起来。

这条大横线是最引人遐想的。消费品行业已经给了我们很多样板,当然工业品领域有很大的挑战,产品的标准化程度没那么高;另外需要的线下的技术沟通会更多一些,没有像零售品已经有非常成熟或者成功的模式出来。

这些都做好的话,智能制造可以想象出一个情景,大的一竖做好了基本上就可以实现C2M,即客户的个性化定制,让客户来驱动他的个性化需求,能够迅速让整个制造生态响应他的需求。

横的一条线做好了,就能使企业生产更加自动化、智能化,企业本身的管理更加柔性;另外,企业系统内的数据和信息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优化,从而使整个决策业务变得更智能。

总的来讲,智能制造带来的新模式可以实现客户越来越个性化的需求,并且得到制造商的快速响应和高质量的满足需求。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