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轮并行 中国平安半年报带来“强心剂”

中国平安2022年中报显示,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853.40亿元,同比增长4.3%;年化营运ROE达20.4%;净利润716.7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2.73亿元,同比增长3.9%。

2018年以来,我国保险业历经业务调整、渠道改革等多方面影响,加之疫情带来的展业困难,来自内外的双重困境让行业在低迷中徘徊许久,但不破不立,改革在困境中发芽,新的机遇也在酝酿。

平安作为行业转型的先驱备受瞩目。作为保险业的风向标,改革行至现在,平安在2022年上半年交出了怎么样一份答卷?8月23日,率先披露中报的中国平安用亮眼的数据为市场注入强心剂。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对于保险业,亦是如此。

综合金融夯实基本盘

中国平安2022年中报显示,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853.40亿元,同比增长4.3%;年化营运ROE达20.4%;净利润716.7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2.73亿元,同比增长3.9%。

在中国平安的各项财务指标中,最值得寿险业振奋的便是运营利润的增长。运营利润以财务报表净利润为基础,剔除短期波动性较大的损益表项目和管理层认为不属于日常营运收支的一次性重大项目及其他,可以更好衡量保险公司业绩的指标。2022年上半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营运利润稳健增长,营运利润589.93亿元,同比增长17.4%。

在运营利润的带动下,平安向股东派发中期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0.92元,同比增长4.5%,实现对股东的持续回报。

平安持续推进综合金融战略,夯实客群经营。截至2022年6月末,集团个人客户数超2.25亿,较年初增长1.5%;个人客户的客均合同数稳步增长至2.95个,较年初增长1.4%。个人客户交叉渗透程度不断提升,有近40%的个人客户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团体业务聚焦客户的分层经营,经营成效良好,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客户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对公渠道综合金融保费规模同比增长7.0%。

2022年上半年,平安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467.92亿元,同比增长10.1%;综合成本率97.3%。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20.22亿元,同比增长8.7%;净利润220.88亿元,同比增长25.6%。

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4.2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0%。尽管2022年上半年资本市场波动明显,平安的保险资金投资组合投资收益有所承压,但也实现了年化净投资收益率3.9%,年化总投资收益率3.1%。

寿险改革全速前进

中国平安于 2019 年启动寿险改革,围绕“4渠道+3产品”战略,推动人身险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 2022年6月平安寿险高峰会上,董事长马明哲在致辞中表示“寿险改革行至三载,曙光在前、胜利在望。

三年前,中国平安率先开启高质量代理人渠道改革,优才战略成为平安代理人渠道的改革重心。在过去依靠“人海战术”的寿险展业乱象丛生,影响行业形象。而专业能力参差不齐的代理人队伍与客户日益复杂多元的需求形成错配,单纯依靠“拉人头”获得业务已无法为行业带来新的动能。

有资深业内人士指出,想要提振首年保费增长,需要提高人均产能、提升活动率以及扩张队伍。在这三者中,依靠培训提高人均产能,管理队伍的出单率是做强队伍是第一步。平安寿险改革针对个险渠道转型,注重人才选拨与后续的培养工作,实施代理人队伍分层精细化经营,推动队伍结构优化。

在平安持续不断推进寿险改革的努力下,寿险改革关键指标向好。截至2022年6月末,代理人渠道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代理人占比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6.9%,活动率提升11.6个百分点,人均月收入7,957元,同比增长35.1%。代表高产能的钻石队伍能力持续提升,人均首年保费是整体队伍的4.7倍,顶尖绩优人数同比增长7.7%。

尽管代理人清虚的过程仍在继续,社区网格化、银行优才和下沉渠道三大渠道已经展露了头角,承担新业务增长的任务。

社区网格化渠道,构建“线上+线下”、“农夫式”的社区深耕经营模式,为近 3000 万名“孤儿单”客户提供服务,显著提升保单继续率。截至2022年6月末,平安寿险成功在11个城市试点社区网格化经营模式,已组建超2000人的高素质精英队伍,并在线上线下联合运营、续收、销售全流程,取得进一步成效,试点“孤儿单”13 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提升超20个百分点。

银行优才渠道,则是平安人寿打造的银保渠道新模式,旨在通过招募高素质人才,打造一支以寿险产品销售为主,兼顾理财产品销售的新的财富管理队伍。队伍结合平安银行和平安寿险的资源优势,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全方位资产配置规划和一站式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并在寿险改革渠道升级中释放银保价值潜力。

下沉渠道则针对下沉市场潜在的超 6 亿客户,结合下沉市场保险场景,探索综合金融场景化销售模式。

2022 年上半年,平安寿险银保、电销、互联网及其他等创新渠道在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中占比13.4%,同比上升2.1 个百分点。

在产品上,平安率先重构产品体系,围绕大健康产业展开一系列布局,打造更加完备的医疗健康生态圈。在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保险+ 高端养老三大产品体系上形成以“健康管理、高端康养、居家养老”为 经线、以“御享、盛世、智盈、如意”四大产品系列为纬线的三经四纬体系,勾勒出对客户全生命周期,全服务范围的保障。

中国版HMO迈进现实

在2020年年报中,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提出,医疗是中国平安的未来时。2022年,平安继续推动“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升级,积极构建“综合金融+HMO 管理式医疗”服务体系。 将差异化的医疗健康服务与作为支付方的金融业务无缝结合,志在打通供给、需求与支付的闭环,为客户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医疗健康服务。

美国联合健康是HMO模式的代表,积累了丰富的健康险业务发展经验,拥有强大的医疗服务关系网络,为健康管理业务的发展提供客户基础。健康管理服务为健康险业务提供费控工具,有助于优化健康险业务赔付流程,通过挖掘用户数据为用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丰富健康险业务服务,深度捆绑健康险客户。

考虑到美国以私立医疗为主,中国以公立医院为主,以及中美医保体系的差异,将美国的联合健康模式在中国直接落地并不现实。但国内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医疗和养老服务进行差异化竞争,促进保险业务的发展和降低成本。而在这一点上,业内普遍认为平安是最接近联合健康模式的公司。

在HMO模式中,有两个关键因素:支付方和服务供应方。国泰君安非银分析师刘欣琦在研报中指出,当前国内保险行业中,中国平安是最接近实现健康管理服务全流程应用以及与医药险产业链融合共赢的保险公司,核心在于其自2015 年起布局的医疗生态圈体系,通过医疗管理机构、用户、支付、科技来赋能医院、医生和医药,为客广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当前整个体系包括12个子成员单位,初步形成闭环管理。

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平安持续落地医疗健康生态圈战略,实现健康险保费收入超700亿元;平安医疗健康相关付费个人客户数近1亿,2022年上半年付费企业客户近3万家。

依托于医疗健康生态圈,中国平安通过“保险+健康管理”、保险+高端养老”、“保险+居家养老”三层产品,为客户提供“有温度的保险”, 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中国平安的医疗健康生态圈反哺金融主业,协同的效应日渐显现。平安超2.25亿个人客户中有超64%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约3.39个,客均AUM约5.29万元,分别为不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1.6倍、2.8倍。 使用线上问诊的客户加保率为未使用客户的3.5倍,享有服务权益的客户贡献了46%的新业务价值。

平安健康作为集团“管理式医疗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O2O服务网络,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高质量、更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

2022年上半年,平安健康实现营业收入28.28亿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12个月,平安健康累计付费用户数超4,000万。截至2022年6月末,平安健康自有医疗团队与外部签约医生的人数近4.9万人,已签约了超1,500位名医,并建立了7个专病中心,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医疗和健康服务。

另外,平安通过参与方正集团重整,将北大医疗下属5家综合医院、6家专科医疗机构等优质资源融入现有的医疗健康生态,深化医疗产业布局。截至2022年6月末,平安已布局14家健康管理中心。

除了医疗健康服务外,平安还提供数据分析和信息化服务,通过搭建智慧公共卫生监管平台,实现“管疾病”、“管机构”、“管人员”三管赋能。截至2022年6月末,平安智慧医疗累计服务187个城市、超5.5万家医疗机构,赋能超142万名医生,覆盖超 3,000种疾病及超1,000万名慢病患者。

马明哲中报致辞中提到,2022年下半年,中国平安将坚定贯彻“聚焦主业、优化结构、降本增效、合规经营”的十六字经营方针,坚持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牢牢抓住金融保险业务的升级周期,把握医疗生态发展的巨大机遇,积极构建“金融+养老”、“金融+健康”等产业生态。一方面全力以赴推动寿险改革,提升经营效率,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千方百计稳增长;另一方面未雨绸缪严控经营成本,为新时期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客户、员工、股东及社会创造持续稳健增长的价值。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国平安

1.8k
  • 五大上市险企一季度净利“三升两降”,险资投资未来或增配权益及长债
  • 平安租赁十一度蝉联上海浦东新区“突出贡献奖”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轮并行 中国平安半年报带来“强心剂”

中国平安2022年中报显示,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853.40亿元,同比增长4.3%;年化营运ROE达20.4%;净利润716.7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2.73亿元,同比增长3.9%。

2018年以来,我国保险业历经业务调整、渠道改革等多方面影响,加之疫情带来的展业困难,来自内外的双重困境让行业在低迷中徘徊许久,但不破不立,改革在困境中发芽,新的机遇也在酝酿。

平安作为行业转型的先驱备受瞩目。作为保险业的风向标,改革行至现在,平安在2022年上半年交出了怎么样一份答卷?8月23日,率先披露中报的中国平安用亮眼的数据为市场注入强心剂。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对于保险业,亦是如此。

综合金融夯实基本盘

中国平安2022年中报显示,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853.40亿元,同比增长4.3%;年化营运ROE达20.4%;净利润716.7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2.73亿元,同比增长3.9%。

在中国平安的各项财务指标中,最值得寿险业振奋的便是运营利润的增长。运营利润以财务报表净利润为基础,剔除短期波动性较大的损益表项目和管理层认为不属于日常营运收支的一次性重大项目及其他,可以更好衡量保险公司业绩的指标。2022年上半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营运利润稳健增长,营运利润589.93亿元,同比增长17.4%。

在运营利润的带动下,平安向股东派发中期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0.92元,同比增长4.5%,实现对股东的持续回报。

平安持续推进综合金融战略,夯实客群经营。截至2022年6月末,集团个人客户数超2.25亿,较年初增长1.5%;个人客户的客均合同数稳步增长至2.95个,较年初增长1.4%。个人客户交叉渗透程度不断提升,有近40%的个人客户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团体业务聚焦客户的分层经营,经营成效良好,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客户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对公渠道综合金融保费规模同比增长7.0%。

2022年上半年,平安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467.92亿元,同比增长10.1%;综合成本率97.3%。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20.22亿元,同比增长8.7%;净利润220.88亿元,同比增长25.6%。

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4.2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0%。尽管2022年上半年资本市场波动明显,平安的保险资金投资组合投资收益有所承压,但也实现了年化净投资收益率3.9%,年化总投资收益率3.1%。

寿险改革全速前进

中国平安于 2019 年启动寿险改革,围绕“4渠道+3产品”战略,推动人身险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 2022年6月平安寿险高峰会上,董事长马明哲在致辞中表示“寿险改革行至三载,曙光在前、胜利在望。

三年前,中国平安率先开启高质量代理人渠道改革,优才战略成为平安代理人渠道的改革重心。在过去依靠“人海战术”的寿险展业乱象丛生,影响行业形象。而专业能力参差不齐的代理人队伍与客户日益复杂多元的需求形成错配,单纯依靠“拉人头”获得业务已无法为行业带来新的动能。

有资深业内人士指出,想要提振首年保费增长,需要提高人均产能、提升活动率以及扩张队伍。在这三者中,依靠培训提高人均产能,管理队伍的出单率是做强队伍是第一步。平安寿险改革针对个险渠道转型,注重人才选拨与后续的培养工作,实施代理人队伍分层精细化经营,推动队伍结构优化。

在平安持续不断推进寿险改革的努力下,寿险改革关键指标向好。截至2022年6月末,代理人渠道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代理人占比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6.9%,活动率提升11.6个百分点,人均月收入7,957元,同比增长35.1%。代表高产能的钻石队伍能力持续提升,人均首年保费是整体队伍的4.7倍,顶尖绩优人数同比增长7.7%。

尽管代理人清虚的过程仍在继续,社区网格化、银行优才和下沉渠道三大渠道已经展露了头角,承担新业务增长的任务。

社区网格化渠道,构建“线上+线下”、“农夫式”的社区深耕经营模式,为近 3000 万名“孤儿单”客户提供服务,显著提升保单继续率。截至2022年6月末,平安寿险成功在11个城市试点社区网格化经营模式,已组建超2000人的高素质精英队伍,并在线上线下联合运营、续收、销售全流程,取得进一步成效,试点“孤儿单”13 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提升超20个百分点。

银行优才渠道,则是平安人寿打造的银保渠道新模式,旨在通过招募高素质人才,打造一支以寿险产品销售为主,兼顾理财产品销售的新的财富管理队伍。队伍结合平安银行和平安寿险的资源优势,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全方位资产配置规划和一站式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并在寿险改革渠道升级中释放银保价值潜力。

下沉渠道则针对下沉市场潜在的超 6 亿客户,结合下沉市场保险场景,探索综合金融场景化销售模式。

2022 年上半年,平安寿险银保、电销、互联网及其他等创新渠道在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中占比13.4%,同比上升2.1 个百分点。

在产品上,平安率先重构产品体系,围绕大健康产业展开一系列布局,打造更加完备的医疗健康生态圈。在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保险+ 高端养老三大产品体系上形成以“健康管理、高端康养、居家养老”为 经线、以“御享、盛世、智盈、如意”四大产品系列为纬线的三经四纬体系,勾勒出对客户全生命周期,全服务范围的保障。

中国版HMO迈进现实

在2020年年报中,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提出,医疗是中国平安的未来时。2022年,平安继续推动“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升级,积极构建“综合金融+HMO 管理式医疗”服务体系。 将差异化的医疗健康服务与作为支付方的金融业务无缝结合,志在打通供给、需求与支付的闭环,为客户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医疗健康服务。

美国联合健康是HMO模式的代表,积累了丰富的健康险业务发展经验,拥有强大的医疗服务关系网络,为健康管理业务的发展提供客户基础。健康管理服务为健康险业务提供费控工具,有助于优化健康险业务赔付流程,通过挖掘用户数据为用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丰富健康险业务服务,深度捆绑健康险客户。

考虑到美国以私立医疗为主,中国以公立医院为主,以及中美医保体系的差异,将美国的联合健康模式在中国直接落地并不现实。但国内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医疗和养老服务进行差异化竞争,促进保险业务的发展和降低成本。而在这一点上,业内普遍认为平安是最接近联合健康模式的公司。

在HMO模式中,有两个关键因素:支付方和服务供应方。国泰君安非银分析师刘欣琦在研报中指出,当前国内保险行业中,中国平安是最接近实现健康管理服务全流程应用以及与医药险产业链融合共赢的保险公司,核心在于其自2015 年起布局的医疗生态圈体系,通过医疗管理机构、用户、支付、科技来赋能医院、医生和医药,为客广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当前整个体系包括12个子成员单位,初步形成闭环管理。

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平安持续落地医疗健康生态圈战略,实现健康险保费收入超700亿元;平安医疗健康相关付费个人客户数近1亿,2022年上半年付费企业客户近3万家。

依托于医疗健康生态圈,中国平安通过“保险+健康管理”、保险+高端养老”、“保险+居家养老”三层产品,为客户提供“有温度的保险”, 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中国平安的医疗健康生态圈反哺金融主业,协同的效应日渐显现。平安超2.25亿个人客户中有超64%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约3.39个,客均AUM约5.29万元,分别为不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1.6倍、2.8倍。 使用线上问诊的客户加保率为未使用客户的3.5倍,享有服务权益的客户贡献了46%的新业务价值。

平安健康作为集团“管理式医疗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O2O服务网络,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高质量、更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

2022年上半年,平安健康实现营业收入28.28亿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12个月,平安健康累计付费用户数超4,000万。截至2022年6月末,平安健康自有医疗团队与外部签约医生的人数近4.9万人,已签约了超1,500位名医,并建立了7个专病中心,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医疗和健康服务。

另外,平安通过参与方正集团重整,将北大医疗下属5家综合医院、6家专科医疗机构等优质资源融入现有的医疗健康生态,深化医疗产业布局。截至2022年6月末,平安已布局14家健康管理中心。

除了医疗健康服务外,平安还提供数据分析和信息化服务,通过搭建智慧公共卫生监管平台,实现“管疾病”、“管机构”、“管人员”三管赋能。截至2022年6月末,平安智慧医疗累计服务187个城市、超5.5万家医疗机构,赋能超142万名医生,覆盖超 3,000种疾病及超1,000万名慢病患者。

马明哲中报致辞中提到,2022年下半年,中国平安将坚定贯彻“聚焦主业、优化结构、降本增效、合规经营”的十六字经营方针,坚持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牢牢抓住金融保险业务的升级周期,把握医疗生态发展的巨大机遇,积极构建“金融+养老”、“金融+健康”等产业生态。一方面全力以赴推动寿险改革,提升经营效率,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千方百计稳增长;另一方面未雨绸缪严控经营成本,为新时期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客户、员工、股东及社会创造持续稳健增长的价值。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