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中化告别“宁高宁时代”,这家万亿级央企还面临哪些挑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中化告别“宁高宁时代”,这家万亿级央企还面临哪些挑战?

整合协同尚未真正完成,海外企业管理模式仍待进一步探索。

图片来源:中化集团

记者 | 侯瑞宁

执掌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中化)一年零三个多月后,宁高宁卸任了董事长一职,接棒者为总经理李凡荣。

8月26日上午,中国中化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宣布李凡荣任中国中化董事长、党组书记,免去其中国中化总经理职务;免去宁高宁的中国中化董事长、党组书记职务。

宁高宁出生于1958年11月,现年63周岁,已到央企一把手退休年龄上限。李凡荣出生于1963年10月,现年59岁。

2021年3月31日,中国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实施联合重组。5月8日,重组后的新公司中国中化揭牌成立,宁高宁任董事长、党组书记,李凡荣任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曾表示,“两化”重组,在专业上能够形成优势互补,能把新型战略性产业和技术产业能够有效的结合,科研力量能够进一步的集聚。“两化”合并有助于行业增强国际竞争力,增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大事。

但是要推动和完成“两化”重组,并非易事。庞大的资产规模、复杂的产业链条,不同的企业文化、管理方式、人员划分等都在考验企业管理者的能力。

2016年,宁高宁开始执掌中化集团,2018年兼任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由此拉开“两化”重组的大幕。截至2021年底,中国中化总资产超过1.5万亿元,全年营业收入超过1.1万亿元。

成立一年半来,这家万亿级央企成绩亮眼。今年上半年,中国中化营业收入5849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净利润252亿元,同比增长119%;营收利润率5.8%,同比增加2.4%。

但这家万亿级央要达到“世界一流综合性化工企业”的目标,仍有众多挑战需要解决,这也是继任者李凡荣需要承担的重任。

今年7月15日,在中国中化2022年中工作会议上,宁高宁表示,中国中化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整合协同还没有真正完成。宁高宁表示,虽然中国中化整合协同工作取得很好的进展,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协同,产业链之间关系不大的公司也在技术、供应链支持等方面形成协同效应,但仍要继续深化整合协同,使公司的整合协同更符合产业链的技术逻辑、供应链逻辑、产品逻辑、上下游逻辑,最终形成全产业链,从而提高效率和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

二是海外企业管理模式仍待进一步探索。宁高宁表示,要营造“海内外一家人”的氛围,中外团队要融合互补,这在海外企业中国战略中,要充分体现。要尝试和实践更多对海外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机制,从而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中化特色的国有综合性跨国公司管理模式。

三是高端人才队伍建设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宁高宁认为,要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在市场上、行业中,把经验更丰富、技术更领先的人才吸引到企业的管理团队、研发团队中来,从而带动整个团队的眼界和专业度的提升。

四是专业公司的创新创造性仍待进一步提升。宁高宁认为,“1+N”的管理模式赋予了专业公司战略职能、投资职能,无论是化工、农业还是材料板块,都要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规划目标,并敢于创新创造,否则公司发展就会落于人后。

对于未来工作安排,宁高宁指出了三个方向。

首先是在现有基础上,锚定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化工企业”目标,全面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完成当好产业链链长、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等多项任务。

“中国是化工大国,但不是化工强国,五到十年后,中国市场上有没有一家像杜邦、巴斯夫这样规模大、技术好、国际地位高的公司,就要看中国中化未来的管理和发展是否能达到这个水平。”宁高宁这样称。

他认为,中国中化要从经营业绩、管理方法、体制机制、治理结构、股东投资回报率、产品、团队和人才水平等方面,建立系统化的对标方法,以谦虚学习的姿态全面对标世界一流企业。

其次是要持续向高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持续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攻关,争取在某些领域取得有产业影响的突破性成果。

“在追求利润和追求创新上,要把追求创新放在第一位。”宁高宁表示,应该有突破性的技术进步、工艺进步和领先的产业技术,这对国家、对公司的未来发展都是最重要的。

最后是要以高质量上市公司的标准推动公司健康发展。宁高宁称,中国中化正朝着“1个控股公司+N个上市公司”架构来构建管理模式,公司党组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最终依赖的是各个上市公司业务的健康发展。

官网资料显示,中国中化旗下拥有扬农化工(600486.SH)、安道麦(000553.SZ)、安迪苏(600299.SH)、中化国际(600500.SH)、鲁西化工(000830.SZ)、昊华科技(600378.SH)、埃肯(ELK.OL)、倍耐力(PIRC.MI)、中国金茂(00817.HK)等17家境内外上市公司。

今年上半年,扬农化工实现净利润约15.14亿元,同比增长91%; 安道麦预计净利6.43亿-8.4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为75.2%至129.2%; 中化国际预计实现净利润8.79亿-10.55亿元,同比减少51%-59%。

宁高宁曾执掌过华润集团、中粮集团、中国中化集团、中国化工集团、中国中化五家央企一把手,在资本运作和公司结构治理方面表现突出,被称为“中国摩根”。

1986年,宁高宁从美国留学回来后,加入了华润集团,利用十八年的时间,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华润集团董事长。

执掌华润集团期间,宁高宁借助资本市场,带领华润从贸易转向了实业、从香港拓展至内地。由此开启了“再造一个华润”的新阶段。

2004年,46岁的宁高宁空降中粮集团,成为新掌门。在中粮集团十二年里,从最初重组新疆屯河、收购华润生化、华润酒精,到将全产业链延伸至国际市场,联合厚朴、淡马锡等跨国投资团进行海外并购,宁高宁带领中粮从国内走向了国外,直接对标国际四大粮商。

2016年1月,宁高宁任中化集团董事长;两年后,兼任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

在宁高宁履职之初,中化集团正处于业绩低迷之际。《财富》500强数据显示,2015年,中化集团营收为606.55亿美元,净亏损约5510万美元,创下自2008年以来的首次亏损。

中国化工集团的盈利情况也不乐观。财富500强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净亏损7.39亿美元,2018年净亏损升至22亿美元。

因此,宁高宁也被称为中化集团的“救火队长”。

经过一年多的整合重组,中国中化位居全球同行前列。8月3日,《财富》杂志发布2022年“世界500强”榜单,中国中化排名31位,化学品行业榜单第一位。

中国中化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中化全员劳动生产率90万元/人,同比增长17%;实现协同收入148亿元、协同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 25亿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宁高宁

  • 宁高宁:碳关税并不会促进碳减排,反而会带来新一轮贸易战
  • 宁高宁卸任中化集团、中国化工法定代表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中化告别“宁高宁时代”,这家万亿级央企还面临哪些挑战?

整合协同尚未真正完成,海外企业管理模式仍待进一步探索。

图片来源:中化集团

记者 | 侯瑞宁

执掌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中化)一年零三个多月后,宁高宁卸任了董事长一职,接棒者为总经理李凡荣。

8月26日上午,中国中化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宣布李凡荣任中国中化董事长、党组书记,免去其中国中化总经理职务;免去宁高宁的中国中化董事长、党组书记职务。

宁高宁出生于1958年11月,现年63周岁,已到央企一把手退休年龄上限。李凡荣出生于1963年10月,现年59岁。

2021年3月31日,中国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实施联合重组。5月8日,重组后的新公司中国中化揭牌成立,宁高宁任董事长、党组书记,李凡荣任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曾表示,“两化”重组,在专业上能够形成优势互补,能把新型战略性产业和技术产业能够有效的结合,科研力量能够进一步的集聚。“两化”合并有助于行业增强国际竞争力,增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大事。

但是要推动和完成“两化”重组,并非易事。庞大的资产规模、复杂的产业链条,不同的企业文化、管理方式、人员划分等都在考验企业管理者的能力。

2016年,宁高宁开始执掌中化集团,2018年兼任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由此拉开“两化”重组的大幕。截至2021年底,中国中化总资产超过1.5万亿元,全年营业收入超过1.1万亿元。

成立一年半来,这家万亿级央企成绩亮眼。今年上半年,中国中化营业收入5849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净利润252亿元,同比增长119%;营收利润率5.8%,同比增加2.4%。

但这家万亿级央要达到“世界一流综合性化工企业”的目标,仍有众多挑战需要解决,这也是继任者李凡荣需要承担的重任。

今年7月15日,在中国中化2022年中工作会议上,宁高宁表示,中国中化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整合协同还没有真正完成。宁高宁表示,虽然中国中化整合协同工作取得很好的进展,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协同,产业链之间关系不大的公司也在技术、供应链支持等方面形成协同效应,但仍要继续深化整合协同,使公司的整合协同更符合产业链的技术逻辑、供应链逻辑、产品逻辑、上下游逻辑,最终形成全产业链,从而提高效率和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

二是海外企业管理模式仍待进一步探索。宁高宁表示,要营造“海内外一家人”的氛围,中外团队要融合互补,这在海外企业中国战略中,要充分体现。要尝试和实践更多对海外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机制,从而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中化特色的国有综合性跨国公司管理模式。

三是高端人才队伍建设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宁高宁认为,要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在市场上、行业中,把经验更丰富、技术更领先的人才吸引到企业的管理团队、研发团队中来,从而带动整个团队的眼界和专业度的提升。

四是专业公司的创新创造性仍待进一步提升。宁高宁认为,“1+N”的管理模式赋予了专业公司战略职能、投资职能,无论是化工、农业还是材料板块,都要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规划目标,并敢于创新创造,否则公司发展就会落于人后。

对于未来工作安排,宁高宁指出了三个方向。

首先是在现有基础上,锚定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化工企业”目标,全面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完成当好产业链链长、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等多项任务。

“中国是化工大国,但不是化工强国,五到十年后,中国市场上有没有一家像杜邦、巴斯夫这样规模大、技术好、国际地位高的公司,就要看中国中化未来的管理和发展是否能达到这个水平。”宁高宁这样称。

他认为,中国中化要从经营业绩、管理方法、体制机制、治理结构、股东投资回报率、产品、团队和人才水平等方面,建立系统化的对标方法,以谦虚学习的姿态全面对标世界一流企业。

其次是要持续向高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持续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攻关,争取在某些领域取得有产业影响的突破性成果。

“在追求利润和追求创新上,要把追求创新放在第一位。”宁高宁表示,应该有突破性的技术进步、工艺进步和领先的产业技术,这对国家、对公司的未来发展都是最重要的。

最后是要以高质量上市公司的标准推动公司健康发展。宁高宁称,中国中化正朝着“1个控股公司+N个上市公司”架构来构建管理模式,公司党组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最终依赖的是各个上市公司业务的健康发展。

官网资料显示,中国中化旗下拥有扬农化工(600486.SH)、安道麦(000553.SZ)、安迪苏(600299.SH)、中化国际(600500.SH)、鲁西化工(000830.SZ)、昊华科技(600378.SH)、埃肯(ELK.OL)、倍耐力(PIRC.MI)、中国金茂(00817.HK)等17家境内外上市公司。

今年上半年,扬农化工实现净利润约15.14亿元,同比增长91%; 安道麦预计净利6.43亿-8.4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为75.2%至129.2%; 中化国际预计实现净利润8.79亿-10.55亿元,同比减少51%-59%。

宁高宁曾执掌过华润集团、中粮集团、中国中化集团、中国化工集团、中国中化五家央企一把手,在资本运作和公司结构治理方面表现突出,被称为“中国摩根”。

1986年,宁高宁从美国留学回来后,加入了华润集团,利用十八年的时间,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华润集团董事长。

执掌华润集团期间,宁高宁借助资本市场,带领华润从贸易转向了实业、从香港拓展至内地。由此开启了“再造一个华润”的新阶段。

2004年,46岁的宁高宁空降中粮集团,成为新掌门。在中粮集团十二年里,从最初重组新疆屯河、收购华润生化、华润酒精,到将全产业链延伸至国际市场,联合厚朴、淡马锡等跨国投资团进行海外并购,宁高宁带领中粮从国内走向了国外,直接对标国际四大粮商。

2016年1月,宁高宁任中化集团董事长;两年后,兼任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

在宁高宁履职之初,中化集团正处于业绩低迷之际。《财富》500强数据显示,2015年,中化集团营收为606.55亿美元,净亏损约5510万美元,创下自2008年以来的首次亏损。

中国化工集团的盈利情况也不乐观。财富500强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净亏损7.39亿美元,2018年净亏损升至22亿美元。

因此,宁高宁也被称为中化集团的“救火队长”。

经过一年多的整合重组,中国中化位居全球同行前列。8月3日,《财富》杂志发布2022年“世界500强”榜单,中国中化排名31位,化学品行业榜单第一位。

中国中化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中化全员劳动生产率90万元/人,同比增长17%;实现协同收入148亿元、协同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 25亿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