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世界首创,智耕海洋,山东青岛 “养殖航母”亮相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世界首创,智耕海洋,山东青岛 “养殖航母”亮相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

2022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在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开幕,作为青岛市代表团成员,由青岛国信集团打造的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精彩亮相。

8月24日,2022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在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开幕,作为青岛市代表团成员,由青岛国信集团打造的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精彩亮相。

2022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指导,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决策部署,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新机制、新模式,促进科技、产业、资本融通和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开幕式并前往展区巡视,到达的“第一站”便是“国信1号”展台。胡春华副总理详细听取了青岛国信集团关于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项目建设及运营情况的汇报,了解产业运营和企业经营状况,并通过船岸一体化智慧系统与工船现场连线,实时观看了船上生产情况。

青岛国信集团董事长王建辉向胡春华副总理现场汇报了企业近年来深远海渔业产业链布局运营情况。为响应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号召、打造我国“蓝色粮仓”,青岛国信集团着力构建“科技+资本+产业”的要素生态体系、建设从“渔场到餐桌”的一站式海产供给链条,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为突破,开创了工业化封闭式船载舱养模式的先河,将养殖区域从近岸推向了深远海,通过利用全球优质海水资源进行养殖,为我国持续输入高品质蛋白供应。

胡春华对青岛国信集团敢于先行先试、发挥国有企业担当引领作用表示肯定,指出发展深远海养殖是很好的方式,要加快推进养殖工船实现产业化,并对青岛国信养殖工船产业成功运营表达了祝愿和期许。

作为全国海洋科技名城,海洋是青岛市的突出优势和特色所在。被誉为“养殖航母”的“国信1号”于今年5月20日在青岛交付运营,以其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应用上的前瞻性、引领性和示范性引起行业关注,对拓展我国深远海养殖空间、带动渔业产业升级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项目2022年获批农业农村部全国唯一深远海养殖工船运营试点,采用移动养殖模式,在有效规避台风等自然风险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季节随大黄鱼适合生长的水温和环境在我国深远海开展游弋式养殖作业,实现大黄鱼全年可供应,年产高品质鱼产品将达3700吨,超过查干湖全年的捕捞量,可实现每年650吨的优质蛋白供给。

8月18日,国信水产发布了首个“国信1号”产品品牌——裕鲜舫并召开招商大会。据发布会透露,入舱黄鱼适应速度快,游泳状态、集群性与野生大黄鱼趋近。鱼苗入舱总数达233余万尾,累计航程近2817海里,预计今秋首舱鱼将起捕上市。据悉,作为“国信1号”首款产品的深海野游大黄鱼,生长在离岸100海里的深海海域,每条鱼都是金腹玉鳍、身形匀称,蛋白质、钙、氨基酸、OMEGA-3等营养丰富,活鱼现捕,冰浆锁鲜速达,味鲜新鲜,老少皆宜。

“国信1号”出产的深海野游大黄鱼体修长、色金黄、肉蒜瓣、味鲜香,更趋近于野生大黄鱼品质。这一来自天然牧场的美味,将开启一个全新的高品质海产品时代。养殖工船实现了大黄鱼游弋式的自由放牧,野生品质的大黄鱼即将游上更多人的餐桌,还原记忆中的“国鱼”味道。

国信水产·裕鲜舫深海野游大黄鱼可以用五个字来形容,就是“野、深、黄、金、鲜”。

野!生态溯源,千里洄游,造就了野游习性;

深!离岸50-100海里,深水海域,远离污染;

黄!优良的岱衢族种苗,肉质蒜瓣香嫩,造就黄金品质;

金!金肚玉鳍,流线身型,堪称“海中”健将;

鲜!微晶速冷锁鲜,活捕鲜达,从深远海直达食客味蕾。

除了味鲜肉嫩,另据营养检测报告显示,裕鲜舫深海野游大黄鱼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物质,硒元素、Ω-3含量可与三文鱼相媲美。富含18种水解氨基酸,形成了裕鲜舫大黄鱼与众不同的鲜嫩口感。老少皆宜,孕妇孩子食用更安心。

青岛国信蓝谷公司运营总监兼贸易营销中心总经理黄絮介绍说:“每一条裕鲜舫深海野游大黄鱼,全程可追溯,超凡新鲜度,从深远海到餐桌,活捕鲜达,冰浆速冷锁鲜,把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保证健康品质。而且,养殖工船的工业化运作,可以稳质稳量全年供应,改变传统的供给模式,让消费者随时享用大黄鱼的原生新鲜口感。”

青岛国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辉表示,青岛国信集团将继续践行智慧渔业工业化生产模式,未来五年,在“国信1号”养殖工船运营基础上,陆续投资建设50艘养殖工船,形成总吨位突破1000万吨、年产各类海水鱼40万吨、年产值突破500亿元的深远海养殖产业链条,向海图强、经略海洋,奋力打造国家“蓝色粮仓”。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世界首创,智耕海洋,山东青岛 “养殖航母”亮相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

2022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在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开幕,作为青岛市代表团成员,由青岛国信集团打造的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精彩亮相。

8月24日,2022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在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开幕,作为青岛市代表团成员,由青岛国信集团打造的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精彩亮相。

2022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指导,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决策部署,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新机制、新模式,促进科技、产业、资本融通和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开幕式并前往展区巡视,到达的“第一站”便是“国信1号”展台。胡春华副总理详细听取了青岛国信集团关于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项目建设及运营情况的汇报,了解产业运营和企业经营状况,并通过船岸一体化智慧系统与工船现场连线,实时观看了船上生产情况。

青岛国信集团董事长王建辉向胡春华副总理现场汇报了企业近年来深远海渔业产业链布局运营情况。为响应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号召、打造我国“蓝色粮仓”,青岛国信集团着力构建“科技+资本+产业”的要素生态体系、建设从“渔场到餐桌”的一站式海产供给链条,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为突破,开创了工业化封闭式船载舱养模式的先河,将养殖区域从近岸推向了深远海,通过利用全球优质海水资源进行养殖,为我国持续输入高品质蛋白供应。

胡春华对青岛国信集团敢于先行先试、发挥国有企业担当引领作用表示肯定,指出发展深远海养殖是很好的方式,要加快推进养殖工船实现产业化,并对青岛国信养殖工船产业成功运营表达了祝愿和期许。

作为全国海洋科技名城,海洋是青岛市的突出优势和特色所在。被誉为“养殖航母”的“国信1号”于今年5月20日在青岛交付运营,以其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应用上的前瞻性、引领性和示范性引起行业关注,对拓展我国深远海养殖空间、带动渔业产业升级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项目2022年获批农业农村部全国唯一深远海养殖工船运营试点,采用移动养殖模式,在有效规避台风等自然风险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季节随大黄鱼适合生长的水温和环境在我国深远海开展游弋式养殖作业,实现大黄鱼全年可供应,年产高品质鱼产品将达3700吨,超过查干湖全年的捕捞量,可实现每年650吨的优质蛋白供给。

8月18日,国信水产发布了首个“国信1号”产品品牌——裕鲜舫并召开招商大会。据发布会透露,入舱黄鱼适应速度快,游泳状态、集群性与野生大黄鱼趋近。鱼苗入舱总数达233余万尾,累计航程近2817海里,预计今秋首舱鱼将起捕上市。据悉,作为“国信1号”首款产品的深海野游大黄鱼,生长在离岸100海里的深海海域,每条鱼都是金腹玉鳍、身形匀称,蛋白质、钙、氨基酸、OMEGA-3等营养丰富,活鱼现捕,冰浆锁鲜速达,味鲜新鲜,老少皆宜。

“国信1号”出产的深海野游大黄鱼体修长、色金黄、肉蒜瓣、味鲜香,更趋近于野生大黄鱼品质。这一来自天然牧场的美味,将开启一个全新的高品质海产品时代。养殖工船实现了大黄鱼游弋式的自由放牧,野生品质的大黄鱼即将游上更多人的餐桌,还原记忆中的“国鱼”味道。

国信水产·裕鲜舫深海野游大黄鱼可以用五个字来形容,就是“野、深、黄、金、鲜”。

野!生态溯源,千里洄游,造就了野游习性;

深!离岸50-100海里,深水海域,远离污染;

黄!优良的岱衢族种苗,肉质蒜瓣香嫩,造就黄金品质;

金!金肚玉鳍,流线身型,堪称“海中”健将;

鲜!微晶速冷锁鲜,活捕鲜达,从深远海直达食客味蕾。

除了味鲜肉嫩,另据营养检测报告显示,裕鲜舫深海野游大黄鱼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物质,硒元素、Ω-3含量可与三文鱼相媲美。富含18种水解氨基酸,形成了裕鲜舫大黄鱼与众不同的鲜嫩口感。老少皆宜,孕妇孩子食用更安心。

青岛国信蓝谷公司运营总监兼贸易营销中心总经理黄絮介绍说:“每一条裕鲜舫深海野游大黄鱼,全程可追溯,超凡新鲜度,从深远海到餐桌,活捕鲜达,冰浆速冷锁鲜,把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保证健康品质。而且,养殖工船的工业化运作,可以稳质稳量全年供应,改变传统的供给模式,让消费者随时享用大黄鱼的原生新鲜口感。”

青岛国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辉表示,青岛国信集团将继续践行智慧渔业工业化生产模式,未来五年,在“国信1号”养殖工船运营基础上,陆续投资建设50艘养殖工船,形成总吨位突破1000万吨、年产各类海水鱼40万吨、年产值突破500亿元的深远海养殖产业链条,向海图强、经略海洋,奋力打造国家“蓝色粮仓”。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