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华融详解上半年巨额亏损:80亿股票浮亏+170亿信用减值计提,业务转型方向何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华融详解上半年巨额亏损:80亿股票浮亏+170亿信用减值计提,业务转型方向何在?

房地产行业、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敞口如何?金融子公司转让进展如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曾仰琳

8月30日,中国华融(02799.HK)召开电话业绩会。

前一日晚间,中国华融在港交所发布2022年中期业绩。公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持续经营活动收入总额为147.41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减少55.8%;持续经营活动支出总额为393.153亿元,同比增加28.7%;净亏损186.093亿元,上年同期利润16.242亿元;归属于该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88.664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1.583亿元。

业绩发布翌日,中国华融收盘价报0.295港元/股,下跌1.67%。

中国华融在上半年为何会产生巨额亏损?房地产行业、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敞口如何?业务升级转型方向何在?金融子公司转让进展如何?界面新闻记者直击中国华融业绩会,从上述四个问题剖析该公司202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

为何产生巨额亏损?

对于净利润大幅亏损的原因,中国华融总裁梁强表示,“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股票组合浮亏近80亿元,二是受经济下行,特别是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信用减值计提近170亿元的拨备,同比增加120亿元。上述具体的信用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夯实了公司下一步风险资产处置的财务基础。”

中国华融副总裁、财务总监朱文辉进一步补充道,今年金融类牌照子公司转让过程中,一方面对母公司的收益进行资本的补充,另一方面也产生一定的所得税税负。以华融湘江银行为例,母公司需为该行的实际收益缴纳一大笔税,在减掉上半年享有的利润后,还有13亿元的净亏损。

对于拨备计提的相关问题,朱文辉介绍,因为上半年房地产行业风险的集中暴露,中国华融的不良主业涉房项目的资产质量下迁,所以根据监管的规定和会计准则的要求,适当地增加了拨备计提。根据各项金融资产的风险状况,这里的金融资产是指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来计量的变动是计入其他公共收益的债权资产,对于上述资产的信用状况,中国华融基于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确认了信用减值损失,反映了当前的资产质量和风险状况。

朱文辉进一步指出,从拨备的结构上来看,母公司的拨备余额主要集中在收购重组类的业务上,上半年,母公司收购重组的业务减值比例大约是14.8%,上年末大约是10.7%,上升了4.1个百分点,资产基础进一步得到夯实。所以,未来公司将持续按照资产分类和监管的要求进行减值的计提,来客观反映公司的资产质量状况。

房地产行业、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敞口如何?

对于备受市场关注的房地产行业的风险敞口问题,中国华融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徐勇力表示,根据监管关于降低这房地产集中度的有关要求,中国华融这两年一直在压降房地产业务的敞口,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于业务规模中房地产的集中度的要求也持续地满足了监管的要求。截至2022年6月末,母公司包括一些非金子公司,整个项目中房地产的风险敞口规模不超过2000亿元,规模较上年末一直在持续下降。

徐勇力指出,针对去年四季度以来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中国华融通过多种措施,比如风险隔离、资产管控、现金管控、公益债的投资、代工代建代管项目,积极推进一批盘活地方重点民生工程、房地产的复工复产的项目,同时,也和一些地方政府签署了支持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和头部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合作,以此支持纾困的需求,降低房地产的市场风险,对上下游行业的冲击,维护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在房地产行业方面,徐勇力表示,下一步中国华融将加大资产质量管控力度,严防资产质量的下迁,把握市场时机,积极寻求化解方案,在推动风险化解提升资产质量的同时,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关于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问题,徐勇力指出,中国华融存量业务中涉及中小金融机构的资产端是比较少的,而且风险较小并且可控。中国华融的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主要体现在不良资产的收购,为了积极响应监管的号召,公司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法制化的原则,积极参与了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和风险化解。上半年,公司收购中小银行的不良资产的规模超过100亿元。

业务升级转型方向何在?

“资产公司包括华融在内的主营业务的转型升级,我想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市场在变,客户的需求在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以主动地应变求变。”对于业务转型升级相关问题,梁强回应称,最近,华融公司在中信集团大股东的支持下,在监管和各方面的支持下,正在积极推进主业三个方面的转型升级。

一是业务展业的方向方面,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过去,中国华融不良资产的来源主要来自银行一级批发市场的不良资产包,这几年市场的情况有比较大的变化,所以公司也主动的适应,比如,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十大业务领域方向,包括把握收购处置、破产重整、国企改革、房企纾困、上市公司纾困、违约债收购、S基金收购、中小金融机构救助、受托处置、咨询与财务顾问等业务机遇。

“这些都是万亿级以上的大市场,这也是我们在主动地应变求变,我们没有坐等,而是在积极地向主动拓展型的业务在迈进。”梁强表示。

二是在产品功能方面,由单一的产品、单一的手段在逐步探索向组合手段、综合解决方案转变。比如房地产行业,过去的模式主要以非经营性关联债为主,对房地产客户本身的流动性支持业务,现在适应房地产市场的变化,逐步积极主动转向房地产项目端的实质性的重组。特别是最近围绕“保交楼”业务,中国华融在重点的房地产客户下的具体项目端实施了一系列的实质性重组,包括通过财产权信托进行股权层面的实质重组、项目端的实质性的管控、代管代建、引入第三方能够进一步盘活项目等等方面都在落地见效。

三是在业务及盈利模式方面,探索由过去自身负债驱动型的自身资产负债表扩张型的模式,价差加利差型的盈利模式,逐步向资产管理型、受托代理型收费加成方式转变。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方面中国华融也在积极的创造条件,推动内部的体制机制的改革,以适应主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变化。

金融子公司转让进展如何?

在持续“瘦身”的进展方面,梁强介绍,今年上半年,中国华融有序推进金融子公司的转让,合理压降了资产负债规模。截至6月末,公司合并口径的资产总额9783亿元,较上年减少了5900亿元以上,下降了38%;负债总额9122亿元,较上年末减少5523亿元,下降了38%,如期的实现了去年提出的资产规模压降至1万亿元的目标。

梁强进一步介绍,今年上半年,华融进一步落实监管要求,退出非主业领域,完成多家子公司转让,实现处置净收益超过40亿元,进一步补充了主业发展的资本。金融服务业务目前就剩下华融租赁,资产规模大概1000亿元,较上年末大幅下降。在投资产管理和投资分布方面,也进一步推动非金子公司的整合,进一步压降资产的规模。

据中报披露,2022年上半年,中国华融完成华融消费金融、华融证券、华融湘江银行三家子公司的股权处置,实现处置子公司净收益40.92亿元,终止经营活动收入总额由2021年上半年的126.74亿元增长28.9%至2022年上半年的163.34亿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国华融

2.6k
  • 更名后首份年报,中信金融资产2023年扭亏为盈,高管详解三大领域风险处置
  •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公司原总经理助理刘伟接受审查调查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华融详解上半年巨额亏损:80亿股票浮亏+170亿信用减值计提,业务转型方向何在?

房地产行业、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敞口如何?金融子公司转让进展如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曾仰琳

8月30日,中国华融(02799.HK)召开电话业绩会。

前一日晚间,中国华融在港交所发布2022年中期业绩。公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持续经营活动收入总额为147.41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减少55.8%;持续经营活动支出总额为393.153亿元,同比增加28.7%;净亏损186.093亿元,上年同期利润16.242亿元;归属于该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88.664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1.583亿元。

业绩发布翌日,中国华融收盘价报0.295港元/股,下跌1.67%。

中国华融在上半年为何会产生巨额亏损?房地产行业、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敞口如何?业务升级转型方向何在?金融子公司转让进展如何?界面新闻记者直击中国华融业绩会,从上述四个问题剖析该公司202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

为何产生巨额亏损?

对于净利润大幅亏损的原因,中国华融总裁梁强表示,“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股票组合浮亏近80亿元,二是受经济下行,特别是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信用减值计提近170亿元的拨备,同比增加120亿元。上述具体的信用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夯实了公司下一步风险资产处置的财务基础。”

中国华融副总裁、财务总监朱文辉进一步补充道,今年金融类牌照子公司转让过程中,一方面对母公司的收益进行资本的补充,另一方面也产生一定的所得税税负。以华融湘江银行为例,母公司需为该行的实际收益缴纳一大笔税,在减掉上半年享有的利润后,还有13亿元的净亏损。

对于拨备计提的相关问题,朱文辉介绍,因为上半年房地产行业风险的集中暴露,中国华融的不良主业涉房项目的资产质量下迁,所以根据监管的规定和会计准则的要求,适当地增加了拨备计提。根据各项金融资产的风险状况,这里的金融资产是指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来计量的变动是计入其他公共收益的债权资产,对于上述资产的信用状况,中国华融基于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确认了信用减值损失,反映了当前的资产质量和风险状况。

朱文辉进一步指出,从拨备的结构上来看,母公司的拨备余额主要集中在收购重组类的业务上,上半年,母公司收购重组的业务减值比例大约是14.8%,上年末大约是10.7%,上升了4.1个百分点,资产基础进一步得到夯实。所以,未来公司将持续按照资产分类和监管的要求进行减值的计提,来客观反映公司的资产质量状况。

房地产行业、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敞口如何?

对于备受市场关注的房地产行业的风险敞口问题,中国华融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徐勇力表示,根据监管关于降低这房地产集中度的有关要求,中国华融这两年一直在压降房地产业务的敞口,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于业务规模中房地产的集中度的要求也持续地满足了监管的要求。截至2022年6月末,母公司包括一些非金子公司,整个项目中房地产的风险敞口规模不超过2000亿元,规模较上年末一直在持续下降。

徐勇力指出,针对去年四季度以来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中国华融通过多种措施,比如风险隔离、资产管控、现金管控、公益债的投资、代工代建代管项目,积极推进一批盘活地方重点民生工程、房地产的复工复产的项目,同时,也和一些地方政府签署了支持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和头部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合作,以此支持纾困的需求,降低房地产的市场风险,对上下游行业的冲击,维护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在房地产行业方面,徐勇力表示,下一步中国华融将加大资产质量管控力度,严防资产质量的下迁,把握市场时机,积极寻求化解方案,在推动风险化解提升资产质量的同时,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关于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问题,徐勇力指出,中国华融存量业务中涉及中小金融机构的资产端是比较少的,而且风险较小并且可控。中国华融的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主要体现在不良资产的收购,为了积极响应监管的号召,公司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法制化的原则,积极参与了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和风险化解。上半年,公司收购中小银行的不良资产的规模超过100亿元。

业务升级转型方向何在?

“资产公司包括华融在内的主营业务的转型升级,我想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市场在变,客户的需求在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以主动地应变求变。”对于业务转型升级相关问题,梁强回应称,最近,华融公司在中信集团大股东的支持下,在监管和各方面的支持下,正在积极推进主业三个方面的转型升级。

一是业务展业的方向方面,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过去,中国华融不良资产的来源主要来自银行一级批发市场的不良资产包,这几年市场的情况有比较大的变化,所以公司也主动的适应,比如,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十大业务领域方向,包括把握收购处置、破产重整、国企改革、房企纾困、上市公司纾困、违约债收购、S基金收购、中小金融机构救助、受托处置、咨询与财务顾问等业务机遇。

“这些都是万亿级以上的大市场,这也是我们在主动地应变求变,我们没有坐等,而是在积极地向主动拓展型的业务在迈进。”梁强表示。

二是在产品功能方面,由单一的产品、单一的手段在逐步探索向组合手段、综合解决方案转变。比如房地产行业,过去的模式主要以非经营性关联债为主,对房地产客户本身的流动性支持业务,现在适应房地产市场的变化,逐步积极主动转向房地产项目端的实质性的重组。特别是最近围绕“保交楼”业务,中国华融在重点的房地产客户下的具体项目端实施了一系列的实质性重组,包括通过财产权信托进行股权层面的实质重组、项目端的实质性的管控、代管代建、引入第三方能够进一步盘活项目等等方面都在落地见效。

三是在业务及盈利模式方面,探索由过去自身负债驱动型的自身资产负债表扩张型的模式,价差加利差型的盈利模式,逐步向资产管理型、受托代理型收费加成方式转变。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方面中国华融也在积极的创造条件,推动内部的体制机制的改革,以适应主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变化。

金融子公司转让进展如何?

在持续“瘦身”的进展方面,梁强介绍,今年上半年,中国华融有序推进金融子公司的转让,合理压降了资产负债规模。截至6月末,公司合并口径的资产总额9783亿元,较上年减少了5900亿元以上,下降了38%;负债总额9122亿元,较上年末减少5523亿元,下降了38%,如期的实现了去年提出的资产规模压降至1万亿元的目标。

梁强进一步介绍,今年上半年,华融进一步落实监管要求,退出非主业领域,完成多家子公司转让,实现处置净收益超过40亿元,进一步补充了主业发展的资本。金融服务业务目前就剩下华融租赁,资产规模大概1000亿元,较上年末大幅下降。在投资产管理和投资分布方面,也进一步推动非金子公司的整合,进一步压降资产的规模。

据中报披露,2022年上半年,中国华融完成华融消费金融、华融证券、华融湘江银行三家子公司的股权处置,实现处置子公司净收益40.92亿元,终止经营活动收入总额由2021年上半年的126.74亿元增长28.9%至2022年上半年的163.34亿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