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鱼养水 水养鱼 养出生态鱼新名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鱼养水 水养鱼 养出生态鱼新名片

重庆水投渝湖牌水库鱼,正在长成一张极具重庆特色的代表性名片。

文|张司瀚

8月26日中午,烈日当头,但迎龙湖水库的船工师傅王立新却驾着巡逻艇,迎着40多度的高温向湖面深处驶去,这是他当天的第二趟巡视。

王立新巡湖的任务有两个,一是“护鱼”,防止偷钓,二是“护水”,随时察看迎龙湖水质。

2008年,迎龙湖水库建成投用,整座水库约2500亩,总库容近1800万立方米。她不仅为南岸区迎龙、长生、广阳、峡口四镇提供农业灌溉用水及原水,更是茶园新城生产生活用水的一大来源。

这也是为什么迎龙湖需要专人巡湖“护水”。

而少有人知的是,王立新的巡湖“护鱼”,不仅仅是防止偷钓,更重要的是通过“护鱼”来“护水”,同时,还在保护一条生态鱼养殖产业链。

生态养鱼喜获丰收  图片来源:两江渔业供图

鱼养水,鱼跃水清

“自7月初进入夏季高温以来,茶园新城的日均生产生活用水量达到了20-30万立方米。其中平均每天有8万立方米的水,来自迎龙湖水库。”

水库负责人樊万程介绍,以前迎龙湖水库一般每年要为茶园新城提供约1000万立方米的生产生活用水,但今年夏季持续高温,7月份水库为茶园新城的供水就达到了约240万立方米,整个8月将会达到260万立方米左右。

尽管两个月时间提供了以往全年一半的水量,但目前迎龙湖水库依然有千余万立方米的充沛水量,为当地抗旱保供起到了关键作用。当王立新师傅的巡逻艇划过平静的湖面时,成群的鱼儿从湖中跃起,在清澈的湖面溅起一朵朵水花,在数十米之外,还能看到水中的鱼群游动。

据樊万程介绍,最初的迎龙湖水库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

水库投用头两年,一直面临着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那时水中浮萍、蓝绿藻、水葫芦等大量生长,得靠人力打捞,每天捞出好几吨。因为是饮用水源,不能投放化学药物治理,靠打捞也是治标不治本。

2010年,重庆水投成立了重庆两江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集团所属水库大力发展水库生态养鱼,让迎龙湖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当时,两江渔业首次向湖中投入了10万斤花、白鲢鱼苗,鱼苗投放进去后,湖面的浮萍和藻类等是每天肉眼可见在一百平米、一百平米地减少。”樊万程说。

据了解,两江渔业成立于2010年,其功能定位有三个:水库水环境治理、创新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水产品菜篮子工程。其在水库环境下的养殖模式强调生态有机:不投饵、不施肥、不用药。

两江渔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投入到迎龙湖的水库生态鱼品种主要有鲢鱼、鳙鱼等,在水库饮用水源中养殖,以浮游生物与水中藻类及水草为食,不仅鱼肉自身无污染,还能实现水库以渔控草、以渔抑藻、以渔净水等作用。

今年夏季高温结束以后,下一步,两江渔业还将在迎龙湖水库水面增种水生植物,来吸附水中的有害物质,并且为鱼类提供更优质的原生态生长环境,同时使水库的生态系统更加多元化、立体化,实现水质的生态自净。

生态养鱼喜获丰收  两江渔业供图

水养鱼,养出“渝湖”

在迎龙湖,两江渔业每年都会捕捞一批成鱼,再投放一批新鱼苗,以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迎龙湖生态鱼,也成了重庆水投创建的“渝湖牌水库鱼”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介绍,渝湖牌水库鱼已经在重庆水投集团所属70余座水库中先行开展生态养鱼模式,不仅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的背景下,部分解决了重庆淡水水产品缺口,还成为国家绿色食品、有机认证、无抗认证的中国淡水鱼质量品牌,成为重庆高端水产品的代表品牌。

2019年,由两江渔业编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国家标准委公告的《水库生态养鱼技术规范》成为了重庆唯一的水库渔业地方标准。

截至目前,重庆水投水库生态养鱼实现年产量达到500余万斤,向重庆全域市场销售。与此同时,两江渔业正在加快完善“渝湖”全产业链条,填补渔业深加工项目空白,打通“范家桥苗种场-迎龙湖大规格鱼种场-各区县养鱼水库-四大片区中转基地-特色加工厂-品牌营销网络-餐桌”的渔业全产业链。

据介绍,今年4月,两江渔业已入驻广阳湾智创生态城,“渝湖”产业将纳入生态城城乡融合示范产业园区建设,正在倾力培育重庆首个国家级水产龙头企业,力争2025年达成全产业链年产值5亿元以上。

有了品牌,还需要技术的底层支持。在这方面,两江渔业依然走在前列。

据两江渔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两江渔业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合作,共同研发了业界前沿的鱼体识别大数据溯源技术,及渝湖大数据智能化管控平台等数字化生物科技成果,建成了行业领先的智能渔业物联网架构系统,为“渝湖牌水库鱼”走出重庆、走向全国提供核心科技竞争力。

同时,政策面的利好,对于两江渔业生态鱼的养殖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今年3月,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下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工作通知》,要求各区县符合条件的水产养殖经营单位积极开展国家级示范区的创建工作。

今年出台的《重庆市渔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还强调,要通过整合渔业科技资源,组建科技攻关队伍,重点实施渔业产学研推体系建设工程,加强全产业链关键点创新研发,大幅提升渔业科技含量和质量效益。

清水鱼跃,“渝湖”破浪。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合一的同时,重庆水投渝湖牌水库鱼,正在长成一张极具重庆特色的代表性名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鱼养水 水养鱼 养出生态鱼新名片

重庆水投渝湖牌水库鱼,正在长成一张极具重庆特色的代表性名片。

文|张司瀚

8月26日中午,烈日当头,但迎龙湖水库的船工师傅王立新却驾着巡逻艇,迎着40多度的高温向湖面深处驶去,这是他当天的第二趟巡视。

王立新巡湖的任务有两个,一是“护鱼”,防止偷钓,二是“护水”,随时察看迎龙湖水质。

2008年,迎龙湖水库建成投用,整座水库约2500亩,总库容近1800万立方米。她不仅为南岸区迎龙、长生、广阳、峡口四镇提供农业灌溉用水及原水,更是茶园新城生产生活用水的一大来源。

这也是为什么迎龙湖需要专人巡湖“护水”。

而少有人知的是,王立新的巡湖“护鱼”,不仅仅是防止偷钓,更重要的是通过“护鱼”来“护水”,同时,还在保护一条生态鱼养殖产业链。

生态养鱼喜获丰收  图片来源:两江渔业供图

鱼养水,鱼跃水清

“自7月初进入夏季高温以来,茶园新城的日均生产生活用水量达到了20-30万立方米。其中平均每天有8万立方米的水,来自迎龙湖水库。”

水库负责人樊万程介绍,以前迎龙湖水库一般每年要为茶园新城提供约1000万立方米的生产生活用水,但今年夏季持续高温,7月份水库为茶园新城的供水就达到了约240万立方米,整个8月将会达到260万立方米左右。

尽管两个月时间提供了以往全年一半的水量,但目前迎龙湖水库依然有千余万立方米的充沛水量,为当地抗旱保供起到了关键作用。当王立新师傅的巡逻艇划过平静的湖面时,成群的鱼儿从湖中跃起,在清澈的湖面溅起一朵朵水花,在数十米之外,还能看到水中的鱼群游动。

据樊万程介绍,最初的迎龙湖水库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

水库投用头两年,一直面临着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那时水中浮萍、蓝绿藻、水葫芦等大量生长,得靠人力打捞,每天捞出好几吨。因为是饮用水源,不能投放化学药物治理,靠打捞也是治标不治本。

2010年,重庆水投成立了重庆两江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集团所属水库大力发展水库生态养鱼,让迎龙湖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当时,两江渔业首次向湖中投入了10万斤花、白鲢鱼苗,鱼苗投放进去后,湖面的浮萍和藻类等是每天肉眼可见在一百平米、一百平米地减少。”樊万程说。

据了解,两江渔业成立于2010年,其功能定位有三个:水库水环境治理、创新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水产品菜篮子工程。其在水库环境下的养殖模式强调生态有机:不投饵、不施肥、不用药。

两江渔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投入到迎龙湖的水库生态鱼品种主要有鲢鱼、鳙鱼等,在水库饮用水源中养殖,以浮游生物与水中藻类及水草为食,不仅鱼肉自身无污染,还能实现水库以渔控草、以渔抑藻、以渔净水等作用。

今年夏季高温结束以后,下一步,两江渔业还将在迎龙湖水库水面增种水生植物,来吸附水中的有害物质,并且为鱼类提供更优质的原生态生长环境,同时使水库的生态系统更加多元化、立体化,实现水质的生态自净。

生态养鱼喜获丰收  两江渔业供图

水养鱼,养出“渝湖”

在迎龙湖,两江渔业每年都会捕捞一批成鱼,再投放一批新鱼苗,以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迎龙湖生态鱼,也成了重庆水投创建的“渝湖牌水库鱼”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介绍,渝湖牌水库鱼已经在重庆水投集团所属70余座水库中先行开展生态养鱼模式,不仅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的背景下,部分解决了重庆淡水水产品缺口,还成为国家绿色食品、有机认证、无抗认证的中国淡水鱼质量品牌,成为重庆高端水产品的代表品牌。

2019年,由两江渔业编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国家标准委公告的《水库生态养鱼技术规范》成为了重庆唯一的水库渔业地方标准。

截至目前,重庆水投水库生态养鱼实现年产量达到500余万斤,向重庆全域市场销售。与此同时,两江渔业正在加快完善“渝湖”全产业链条,填补渔业深加工项目空白,打通“范家桥苗种场-迎龙湖大规格鱼种场-各区县养鱼水库-四大片区中转基地-特色加工厂-品牌营销网络-餐桌”的渔业全产业链。

据介绍,今年4月,两江渔业已入驻广阳湾智创生态城,“渝湖”产业将纳入生态城城乡融合示范产业园区建设,正在倾力培育重庆首个国家级水产龙头企业,力争2025年达成全产业链年产值5亿元以上。

有了品牌,还需要技术的底层支持。在这方面,两江渔业依然走在前列。

据两江渔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两江渔业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合作,共同研发了业界前沿的鱼体识别大数据溯源技术,及渝湖大数据智能化管控平台等数字化生物科技成果,建成了行业领先的智能渔业物联网架构系统,为“渝湖牌水库鱼”走出重庆、走向全国提供核心科技竞争力。

同时,政策面的利好,对于两江渔业生态鱼的养殖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今年3月,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下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工作通知》,要求各区县符合条件的水产养殖经营单位积极开展国家级示范区的创建工作。

今年出台的《重庆市渔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还强调,要通过整合渔业科技资源,组建科技攻关队伍,重点实施渔业产学研推体系建设工程,加强全产业链关键点创新研发,大幅提升渔业科技含量和质量效益。

清水鱼跃,“渝湖”破浪。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合一的同时,重庆水投渝湖牌水库鱼,正在长成一张极具重庆特色的代表性名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