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在“静下来”的成都“忙起来”的交通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在“静下来”的成都“忙起来”的交通人

需要交通人发光发热的时候。

凌晨5点,市公交集团调度员吴丽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首先安排好当天的出车计划,接着为驾驶员们烧上热水,准备好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随着驾驶员们陆续到岗,吴丽烨又开始进行岗前安全排查:检测体温、查验健康码和核酸检测结果、观察情绪状态……一个小时后,停在场站的首班公交车准时发出,吴丽烨继续值守调度室,紧盯屏幕上的数据确保车辆调度顺畅、运行安全。“城市静下来了,作为交通人却更加忙碌,当下正是需要我们发光发热的时候”,吴丽烨认真地说。全员核酸检测期间,全市地铁、公交、巡游出租车、共享单车等正常运营,从一线驾驶员到后方调度和维保,万余名工作人员坚守岗位保障公共交通基本运行,通过调整班线频次、加强查验工作等措施,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切实保障城市必要出行需求及运营安全。

凌晨上岗工作的还有市交通运输局物流与运输处工作人员于建峰,他负责对接“入川即检”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专班,每天7点前统计汇总报送近24小时内“入川即检”数据和工作情况。

疫情期间,全市2个机场、14个火车站、134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入川即检”点位值班值守,查验全部来(返)川人员健康码、行程卡、“风险城市旅居史”标签,扫“入川码”,开展现场核酸检测,发放疫情防控告知书(含社区报备码)。8月25日以来,全市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查验来(返)川人员76万人次,现场核酸检测62万人次。工作专班还对“入川即检”工作实施了提级管控,对“现场检”措施进行了补强,要求全部来(返)川人员尽量在入川关口完成核酸采样,大幅提升现场核酸采样比例,提高早发现、早处置的能力。

天蒙蒙亮,在多数交通人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间,还有部分交通人刚刚完成一整夜值守任务,其中就有张瑶。9月3日半夜2点,凉气微雨,成都市交通运输执法总队龙泉驿支队队员张瑶正在绕城高速蜀都大道收费站开展车辆查验工作。看到一名老人在路中间站着不动,半夜三更又在下雨,一般群众都在家休息,张瑶迅速赶过去询问情况,发现老人年纪较大,说话无逻辑,他自己说迷路了跟着亮灯走到这里。张瑶立即将老人接到值班岗亭,擦干老人身上的雨渍,倒上热水,披上外套,老人没带身份证,张瑶随即联系警察帮忙寻找老人家属。凌晨3点半,民警通过街镇联系到老人女儿,由于老人女儿不熟悉路况,一直没有找到岗亭位置,原本4点就应该换岗的张瑶,为了不影响其他同事的执勤任务继续陪伴老人等待家人到早上6点多。老人女儿表示,老人已84岁,患有阿兹海默症,今天天冷又下雨,家人非常焦急担心,老人走丢后全家人到处找了大半天也已经报警,没想到居然走了这么远。老人女儿一直感谢张瑶,一定要发红包、送锦旗,张瑶都拒绝了,“不管是由于我的职业,还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和张瑶一样热心的交通人,还有出租车驾驶员卢玉凤。她一直是雷锋车队成员,9月5日,高新区西园街道发布运输需求,“请愿意参加人员、物资以及核酸检测样本转运的司机报名”。卢玉凤看到信息第一时间报名,“师傅们都很积极报名,幸好我平时抢单练就了眼疾手快,这次正好用上。”卢玉凤自豪地说。经统一调配,驾驶员队伍立刻分工投入到转运工作中。当天,卢玉凤和雷锋车队的队员们将30000余份核酸样本及时从检测点送至检测站,免费送医生和志愿者回家。

    在成都市交通运行协调中心(TOCC),工作人员胡不为正在处理高速公路“入川即检”实时数据,通过梳理高速公路车流高低峰与全天流量趋势,分析全市车流、客流变化情况,同步推送相关部门掌握。市交通运输局推动交通运输疫情防控场景建设不断完善,陆续接入了核酸检测、健康码、隔离管控等疫情防控相关大数据,借助智慧化、信息化手段为交通运输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在“静下来”的成都“忙起来”的交通人

需要交通人发光发热的时候。

凌晨5点,市公交集团调度员吴丽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首先安排好当天的出车计划,接着为驾驶员们烧上热水,准备好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随着驾驶员们陆续到岗,吴丽烨又开始进行岗前安全排查:检测体温、查验健康码和核酸检测结果、观察情绪状态……一个小时后,停在场站的首班公交车准时发出,吴丽烨继续值守调度室,紧盯屏幕上的数据确保车辆调度顺畅、运行安全。“城市静下来了,作为交通人却更加忙碌,当下正是需要我们发光发热的时候”,吴丽烨认真地说。全员核酸检测期间,全市地铁、公交、巡游出租车、共享单车等正常运营,从一线驾驶员到后方调度和维保,万余名工作人员坚守岗位保障公共交通基本运行,通过调整班线频次、加强查验工作等措施,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切实保障城市必要出行需求及运营安全。

凌晨上岗工作的还有市交通运输局物流与运输处工作人员于建峰,他负责对接“入川即检”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专班,每天7点前统计汇总报送近24小时内“入川即检”数据和工作情况。

疫情期间,全市2个机场、14个火车站、134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入川即检”点位值班值守,查验全部来(返)川人员健康码、行程卡、“风险城市旅居史”标签,扫“入川码”,开展现场核酸检测,发放疫情防控告知书(含社区报备码)。8月25日以来,全市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查验来(返)川人员76万人次,现场核酸检测62万人次。工作专班还对“入川即检”工作实施了提级管控,对“现场检”措施进行了补强,要求全部来(返)川人员尽量在入川关口完成核酸采样,大幅提升现场核酸采样比例,提高早发现、早处置的能力。

天蒙蒙亮,在多数交通人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间,还有部分交通人刚刚完成一整夜值守任务,其中就有张瑶。9月3日半夜2点,凉气微雨,成都市交通运输执法总队龙泉驿支队队员张瑶正在绕城高速蜀都大道收费站开展车辆查验工作。看到一名老人在路中间站着不动,半夜三更又在下雨,一般群众都在家休息,张瑶迅速赶过去询问情况,发现老人年纪较大,说话无逻辑,他自己说迷路了跟着亮灯走到这里。张瑶立即将老人接到值班岗亭,擦干老人身上的雨渍,倒上热水,披上外套,老人没带身份证,张瑶随即联系警察帮忙寻找老人家属。凌晨3点半,民警通过街镇联系到老人女儿,由于老人女儿不熟悉路况,一直没有找到岗亭位置,原本4点就应该换岗的张瑶,为了不影响其他同事的执勤任务继续陪伴老人等待家人到早上6点多。老人女儿表示,老人已84岁,患有阿兹海默症,今天天冷又下雨,家人非常焦急担心,老人走丢后全家人到处找了大半天也已经报警,没想到居然走了这么远。老人女儿一直感谢张瑶,一定要发红包、送锦旗,张瑶都拒绝了,“不管是由于我的职业,还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和张瑶一样热心的交通人,还有出租车驾驶员卢玉凤。她一直是雷锋车队成员,9月5日,高新区西园街道发布运输需求,“请愿意参加人员、物资以及核酸检测样本转运的司机报名”。卢玉凤看到信息第一时间报名,“师傅们都很积极报名,幸好我平时抢单练就了眼疾手快,这次正好用上。”卢玉凤自豪地说。经统一调配,驾驶员队伍立刻分工投入到转运工作中。当天,卢玉凤和雷锋车队的队员们将30000余份核酸样本及时从检测点送至检测站,免费送医生和志愿者回家。

    在成都市交通运行协调中心(TOCC),工作人员胡不为正在处理高速公路“入川即检”实时数据,通过梳理高速公路车流高低峰与全天流量趋势,分析全市车流、客流变化情况,同步推送相关部门掌握。市交通运输局推动交通运输疫情防控场景建设不断完善,陆续接入了核酸检测、健康码、隔离管控等疫情防控相关大数据,借助智慧化、信息化手段为交通运输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