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北京、江苏、广东、贵州四地交出怎样的“成绩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北京、江苏、广东、贵州四地交出怎样的“成绩单”?

首都北京如何推进“两区”建设?“苏大强”江苏的制造业发展中银行业保险业做了什么贡献?粤港澳大湾区已取得哪些成果?多彩贵州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吕文琦

9月8日,银保监会举行了“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北京如何推进“两区”建设?“苏大强”江苏制造业发展中银行业保险业做了什么贡献?粤港澳大湾区已取得哪些成果?多彩贵州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四地银保监局局长在发布会上介绍各地银行业保险业十年来发展情况

北京:打造首都金融开放新高地

北京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明肖介绍,十年来,北京银行业资产总额增长121%(2022年6月末首次突破30万亿元),各项贷款增长134%,其中制造业贷款及小微企业贷款分别增长95%和302%。北京地区保险深度从5.2%提高到6.3%,保险密度从4516元每人增长到11545元每人,分别位居全国第二和第一。保险行业承担风险保障总额增长超过15倍。

在防范金融风险上,北京累计处置不良贷款超过三千亿元,不良率持续处于全国较低水平。违规股权处置取得显著成效。委托贷款和资管产品投资规模分别较历史峰值下降31%和42%,有效遏制资金脱实向虚势头。

“两区”建设是北京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发力点、重头戏。在纵深推进“两区”建设,打造首都金融开放新高地上,北京已取得了哪些成绩?

李明肖表示,今年服贸会期间,北京银保监局选送的“打造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赋能首都金融与政务数字化‘双提升’”“打造国家文化与金融创新合作先行先试的‘东城样本’”“创建小微金融服务顾问队伍助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等三个案例入选2022年“两区”建设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知识产权保险试点”政策经公众投票获评2022“两区”建设十大最具影响力政策。这是北京银行业保险业高水平支持“两区”建设的亮点和缩影。

为推动中外资机构在京落户深耕,丰富市场主体,北京银保监局已核准新设40家分行(公司)级以上银行保险机构;推动120家支行(公司)级以下银行保险机构在京开业;推动新设外资机构6家。 2022年4月,推动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全面开放后首家外商独资保险经纪公司——汇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落地开业。支持摩根大通、韩国产业银行等为在京机构增资20亿元。

北京监管部门持续优化首都营商环境,上线“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推动北京地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全覆盖,37项行政许可审批时限平均缩减31天。从全国营商环境评价结果看,北京“获得信贷”排名从2018年的22名升至2019年的第6名,2020年跃居全国第一。

江苏:银行保险业服务“苏大强”先进制造

“江苏有的时候被大家俗称‘苏大强’,这个“强”主要体现在工业经济强,工业经济主要体现在制造业,制造业占江苏地区总值比重达到35.8%,是我们第一大产业,也是全国制造业占比最高的省份。”江苏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熊涛指出。

为做好制造业金融服务,江苏从制度着手,出台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全面、精准地服务江苏制造业,2022年6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3万亿,连续27月增长超两位数,较十年前翻了一番。

熊涛介绍,在具体支持上,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方面,聚焦产业强链。围绕江苏“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银行主动梳理对接“531”产业链中“链主”企业,一链一策”打造产业链专属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第二方面,聚焦先进制造,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银企融资对接专项行动。这项行动共有2万多名客户经理参加,已走访科技企业7万多户,首轮走访覆盖面达到99%,为大概6000户企业授信超过300亿。

第三方面,聚焦智能制造,会同地方政府建立企业和项目信息共享机制,支持纺织、造船等传统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6月末主要银行向工业企业发放技术改造升级贷款余额达到2453亿,同比增长24.7%,近三年平均增速19.1%。

第四方面,聚焦绿色制造。印发深化绿色金融服务行动方案,提出绿色融资、绿色保险增长目标,6月末,全省银行业绿色信贷余额2.42万亿元。

广东: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初具规模

“广东是经济大省,是金融大省,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试验区。”广东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裴光这样总结。

数据显示,十年来,广东银行业资产、存款、贷款、净利润,保险业资产、保费收入、赔付支出、承保利润八个指标均稳居全国第一。银行业总资产34万亿元,占全国近1/10;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26.3万亿元、23.5万亿元,年均增速10%、14%。保险业总资产超过2万亿元,保费收入占全国1/8;保险深度从十年前的2.97%上升至现在的4.73%,保险密度从人均保费1597元上升至现在的人均4641元。

广东省毗邻港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银行业、保险业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取得了哪些成效?

裴光介绍,“我们采用‘一体两翼’的方式加强多方联动,推动出台金融支持大湾区建设意见,出台了支持横琴粤澳合作区建设21条措施,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心建设,探索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

目前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初具规模,港澳银行营业性机构数量持续保持全国第一,实现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进入内地的四家澳门银行在粤机构全覆盖。广东监管部门鼓励地方金融机构“走出去”,支持广发银行等辖内法人机构设立香港分行,广州农商行、东莞农商行在香港实现上市。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联系紧密,人员往来频繁,实现金融服务的互联互通非常重要。”裴光指出。

为方便粤港澳大湾区内往来与交易,“跨境理财通”试点顺利落地实施,目前已经支持26家机构成为试点银行,累计交易达到1.18万笔12亿元,有效拓宽三地居民的跨境投资渠道。在车险上,首创粤港澳“三地保单一地购买”销售模式,累计承保港澳跨境机动车辆4.99万辆次,将为粤港澳三地车流、物流互通提供有力保障。首创“医保一站通”业务,累计为4.55万名港澳客户办理医保参保业务,助力打造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贵州:“真金白银”支持多彩贵州发展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山多地少,多彩贵州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何实现乡村振兴?贵州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华涛将方法归纳为四点。

一是出政策,把“保稳定”与“作优化”相结合,做到金融帮扶政策无缝衔接。在“面上”,对过渡期内金融帮扶政策进行全面部署,在“点上”,细化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制定支持国家、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10项具体措施。6月末,贵州新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40.54亿元,居全国第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全省1.76个百分点,每个重点帮扶县至少有两个特色农险品种。

二是督落实,把“定目标”与“严考核”相结合,确保金融支持力度只增不减。6月末,贵州涉农贷款余额1.65万亿元,是2012年末的5倍多,规模排西部省区第二;农业保险保额1487.82亿元,是2012年末的48倍,居全国第二,其中脱贫地区农业保险保额全国第一。

三是提能力,把“抓重点”与“全覆盖”相结合,推进金融服务供给提质增效。一方面,聚焦关键领域,增加和改善金融供给。6月末,累计发放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贷款超400亿元;另一方面,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创建信用村1.43万个,信用乡(镇)1146个,全省农户建档面达100%;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县域平均有银行机构8.6家、保险机构9家。

四是勤探索,把“强创新”与“探路径”相结合,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好做法,比如创新设立“乡村振兴产业贷”的业务模式,推出“茶叶贷”“黔菌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探索开办“保险+期货”、气象指数等特色保险品种。

李华涛指出,从总体来看,贵州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从1万亿连续突破到5万亿元,存贷款接连跨越万亿关口至3万亿元以上,保费收入年均增长14.2%,保险密度由每人432元提升到每人1288元。贵州银行保险机构用“真金白银”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贵州地区金融业增加值占比由5.3%提高到6.3%,支持实现县县通高速、村寨通硬化路。

贵州银行业“十三五”期间累计投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7584亿元,余额连续多年排在全国前列,全省66个贫困县如期摘帽,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2万群众搬出大山。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北京、江苏、广东、贵州四地交出怎样的“成绩单”?

首都北京如何推进“两区”建设?“苏大强”江苏的制造业发展中银行业保险业做了什么贡献?粤港澳大湾区已取得哪些成果?多彩贵州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吕文琦

9月8日,银保监会举行了“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北京如何推进“两区”建设?“苏大强”江苏制造业发展中银行业保险业做了什么贡献?粤港澳大湾区已取得哪些成果?多彩贵州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四地银保监局局长在发布会上介绍各地银行业保险业十年来发展情况

北京:打造首都金融开放新高地

北京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明肖介绍,十年来,北京银行业资产总额增长121%(2022年6月末首次突破30万亿元),各项贷款增长134%,其中制造业贷款及小微企业贷款分别增长95%和302%。北京地区保险深度从5.2%提高到6.3%,保险密度从4516元每人增长到11545元每人,分别位居全国第二和第一。保险行业承担风险保障总额增长超过15倍。

在防范金融风险上,北京累计处置不良贷款超过三千亿元,不良率持续处于全国较低水平。违规股权处置取得显著成效。委托贷款和资管产品投资规模分别较历史峰值下降31%和42%,有效遏制资金脱实向虚势头。

“两区”建设是北京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发力点、重头戏。在纵深推进“两区”建设,打造首都金融开放新高地上,北京已取得了哪些成绩?

李明肖表示,今年服贸会期间,北京银保监局选送的“打造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赋能首都金融与政务数字化‘双提升’”“打造国家文化与金融创新合作先行先试的‘东城样本’”“创建小微金融服务顾问队伍助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等三个案例入选2022年“两区”建设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知识产权保险试点”政策经公众投票获评2022“两区”建设十大最具影响力政策。这是北京银行业保险业高水平支持“两区”建设的亮点和缩影。

为推动中外资机构在京落户深耕,丰富市场主体,北京银保监局已核准新设40家分行(公司)级以上银行保险机构;推动120家支行(公司)级以下银行保险机构在京开业;推动新设外资机构6家。 2022年4月,推动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全面开放后首家外商独资保险经纪公司——汇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落地开业。支持摩根大通、韩国产业银行等为在京机构增资20亿元。

北京监管部门持续优化首都营商环境,上线“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推动北京地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全覆盖,37项行政许可审批时限平均缩减31天。从全国营商环境评价结果看,北京“获得信贷”排名从2018年的22名升至2019年的第6名,2020年跃居全国第一。

江苏:银行保险业服务“苏大强”先进制造

“江苏有的时候被大家俗称‘苏大强’,这个“强”主要体现在工业经济强,工业经济主要体现在制造业,制造业占江苏地区总值比重达到35.8%,是我们第一大产业,也是全国制造业占比最高的省份。”江苏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熊涛指出。

为做好制造业金融服务,江苏从制度着手,出台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全面、精准地服务江苏制造业,2022年6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3万亿,连续27月增长超两位数,较十年前翻了一番。

熊涛介绍,在具体支持上,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方面,聚焦产业强链。围绕江苏“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银行主动梳理对接“531”产业链中“链主”企业,一链一策”打造产业链专属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第二方面,聚焦先进制造,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银企融资对接专项行动。这项行动共有2万多名客户经理参加,已走访科技企业7万多户,首轮走访覆盖面达到99%,为大概6000户企业授信超过300亿。

第三方面,聚焦智能制造,会同地方政府建立企业和项目信息共享机制,支持纺织、造船等传统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6月末主要银行向工业企业发放技术改造升级贷款余额达到2453亿,同比增长24.7%,近三年平均增速19.1%。

第四方面,聚焦绿色制造。印发深化绿色金融服务行动方案,提出绿色融资、绿色保险增长目标,6月末,全省银行业绿色信贷余额2.42万亿元。

广东: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初具规模

“广东是经济大省,是金融大省,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试验区。”广东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裴光这样总结。

数据显示,十年来,广东银行业资产、存款、贷款、净利润,保险业资产、保费收入、赔付支出、承保利润八个指标均稳居全国第一。银行业总资产34万亿元,占全国近1/10;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26.3万亿元、23.5万亿元,年均增速10%、14%。保险业总资产超过2万亿元,保费收入占全国1/8;保险深度从十年前的2.97%上升至现在的4.73%,保险密度从人均保费1597元上升至现在的人均4641元。

广东省毗邻港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银行业、保险业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取得了哪些成效?

裴光介绍,“我们采用‘一体两翼’的方式加强多方联动,推动出台金融支持大湾区建设意见,出台了支持横琴粤澳合作区建设21条措施,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心建设,探索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

目前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初具规模,港澳银行营业性机构数量持续保持全国第一,实现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进入内地的四家澳门银行在粤机构全覆盖。广东监管部门鼓励地方金融机构“走出去”,支持广发银行等辖内法人机构设立香港分行,广州农商行、东莞农商行在香港实现上市。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联系紧密,人员往来频繁,实现金融服务的互联互通非常重要。”裴光指出。

为方便粤港澳大湾区内往来与交易,“跨境理财通”试点顺利落地实施,目前已经支持26家机构成为试点银行,累计交易达到1.18万笔12亿元,有效拓宽三地居民的跨境投资渠道。在车险上,首创粤港澳“三地保单一地购买”销售模式,累计承保港澳跨境机动车辆4.99万辆次,将为粤港澳三地车流、物流互通提供有力保障。首创“医保一站通”业务,累计为4.55万名港澳客户办理医保参保业务,助力打造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贵州:“真金白银”支持多彩贵州发展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山多地少,多彩贵州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何实现乡村振兴?贵州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华涛将方法归纳为四点。

一是出政策,把“保稳定”与“作优化”相结合,做到金融帮扶政策无缝衔接。在“面上”,对过渡期内金融帮扶政策进行全面部署,在“点上”,细化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制定支持国家、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10项具体措施。6月末,贵州新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40.54亿元,居全国第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全省1.76个百分点,每个重点帮扶县至少有两个特色农险品种。

二是督落实,把“定目标”与“严考核”相结合,确保金融支持力度只增不减。6月末,贵州涉农贷款余额1.65万亿元,是2012年末的5倍多,规模排西部省区第二;农业保险保额1487.82亿元,是2012年末的48倍,居全国第二,其中脱贫地区农业保险保额全国第一。

三是提能力,把“抓重点”与“全覆盖”相结合,推进金融服务供给提质增效。一方面,聚焦关键领域,增加和改善金融供给。6月末,累计发放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贷款超400亿元;另一方面,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创建信用村1.43万个,信用乡(镇)1146个,全省农户建档面达100%;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县域平均有银行机构8.6家、保险机构9家。

四是勤探索,把“强创新”与“探路径”相结合,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好做法,比如创新设立“乡村振兴产业贷”的业务模式,推出“茶叶贷”“黔菌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探索开办“保险+期货”、气象指数等特色保险品种。

李华涛指出,从总体来看,贵州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从1万亿连续突破到5万亿元,存贷款接连跨越万亿关口至3万亿元以上,保费收入年均增长14.2%,保险密度由每人432元提升到每人1288元。贵州银行保险机构用“真金白银”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贵州地区金融业增加值占比由5.3%提高到6.3%,支持实现县县通高速、村寨通硬化路。

贵州银行业“十三五”期间累计投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7584亿元,余额连续多年排在全国前列,全省66个贫困县如期摘帽,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2万群众搬出大山。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