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大数据龙头企业之一,润泽科技历时十三年,历经艰苦奋斗,构建了融合大数据中心和智能算力中心的数字经济基础平台,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当今中国,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数字经济日益彰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无穷的创新活力。创业板上市是润泽科技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润泽科技新的起点。值得注意的是,借壳上市完成不到一个月,润泽科技还火速推动了对外并购,有望为上市公司业绩提供更多支撑。
创业板首例借壳上市
根据公告,上市公司普丽盛通过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的方式完成对润泽科技100%股权的收购。交易完成后,京津冀润泽持有上市公司71.27%的股权,成为公司新的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周超男。至此,整体作价高达142亿元的润泽科技顺利借壳普丽盛,成为首家通过借壳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
资料显示,成立于2007年的普丽盛,其主营业务为液态食品包装机械和纸铝复合无菌包装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成立八年之后的2015年,普丽盛成功登录创业板。不过,近年来,在整体经济形势处于下行调整周期且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不断下降。
在此背景下,2019年6月,创业板迎来重组新规,监管部门允许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资产在创业板重组上市,同时恢复重组上市配套融资。
随着政策的放宽,2020年11月,创业板公司普丽盛推出重组方案,公司拟通过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收购润泽科技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交易完成后,润泽科技借壳普丽盛上市,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实控人都将发生变更。根据评估,润泽科技在本次重组中的评估值为165.28亿元,交易价格为142.68亿元,增值率达675.04%。
直至今年6月,普丽盛此笔重组过会,7月末标的资产完成过户登记,普丽盛成为创业板借壳第一股,润泽科技也成为首家通过借壳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
普丽盛卖壳,与其经营状况不佳相关。而随着润泽科技正式借壳成功,上市公司全年业绩将明显改善。在本次重组中,交易对手方承诺润泽科技2021年至2024年实现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6.12亿元、10.98亿元、17.94亿元、20.95亿元。8月26日普丽盛披露的数据显示,润泽科技2021年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11亿元,超出业绩承诺数9947.99万元,完成率为116.26%。
9月13日,普丽盛正式更名“润泽科技”,公司证券代码不变,仍为“300442”。重组上市当天,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总裁马骁在致辞中表示,本次润泽科技上市为2019年10月并购重组新规允许创业板重组上市后全市场首单成功案例,为后续注册制下进一步深化并购重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市场经验。
4.2亿元收购慧运维100%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借壳上市完成还不到一个月,润泽科技便火速展开对外并购。
8月25日晚间,普丽盛(300442)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润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拟以自有资金4.2亿元现金收购北京慧运维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该价格较其2021年末净资产2844.37万元增值13.77倍。
资料显示,慧运维成立于2017年,与润泽科技同属于数据中心行业。自设立以来,慧运维专注于提供数据中心托管后服务器端的运维服务,拥有超过150人的专业运维团队,为互联网、科技、教育、交通、政府、公有云和电子商务等行业终端客户提供数据中心托管后的多种业务场景的增值服务。
慧运维的业务属于润泽科技现有运维服务的延伸。目前,润泽科技拥有超过500人可承接大型数据中心业务的标准化团队,在降低运行成本、提升运营效率等方面已形成了独特优势,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普丽盛表示,润泽科技目前的专业运维团队偏向于数据中心环境端运维服务,通过本次交易,有助于公司快速切入数据中心服务器端的运维服务市场,纵向拓宽润泽科技运维服务深度,丰富润泽科技数据中心业务的配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润泽科技综合竞争实力,对润泽科技的持续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高溢价收购同时伴随业绩承诺。2022年至2024年,慧运维承诺各期净利润累计不低于1.05亿元。其中,2022年不低于3000万元,2022年和2023年累计不低于6500万元。而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1年,慧运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334.7万元、4776.3万元,净利润379.6万元、2068.79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14.8万元、2280.88万元。其中,2021年慧运维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3.23%、445%。
即被收购的慧运维,业务属于润泽科技现有运维服务的延伸,有望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服务能力以及行业知名度。双方在“标准化、定制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和运维服务、客户资源等方面可以实现技术优势互补,客户资源共享,产生协同效应,从而巩固及深化润泽科技现有的行业地位,进一步提高润泽科技的业务规模及盈利水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