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开幕,“设计之都”上海创意设计产业规模2021年超1.6万亿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开幕,“设计之都”上海创意设计产业规模2021年超1.6万亿元

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将赋予上海这座“设计之都”新的内涵。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 黄景源

编辑 | 刘素楠

1970年代的复古大白兔奶糖包装盒、法国设计师品牌Maison Dada家居饰品、12位时装设计师共同创作的回收材料餐桌、获得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SAIL奖的多臂腔镜手术机器人……来自不同领域的设计产品,出现在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的现场。

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云开”上海黄浦江畔,打卡那些宝藏设计!

2022年9月15日-18日,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在上海举办。这场设计盛会,将赋予上海这座“设计之都”新的内涵。

2010年,上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授予“设计之都”称号。十年磨一剑,如今,上海已将设计和服务融入产业发展、空间环境、公共服务、民众生活、城市品牌等各个维度。

摄影:黄景源

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等工业设计领域,上海工业设计能力取得了较大提升,总产值快速增长,从2012年527.2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955.90亿元。

中国商飞自主设计研制的首架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正式进入航线运营,C919大飞机完成取证试飞;上汽荣威RX5、eRx5获得德国iF设计奖,威马汽车凭借智能交互设计也获得该奖项;上海汽轮机厂完成33种减振阻尼叶片的研发,已掌握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减振阻尼叶片设计关键技术……

在建筑设计领域,行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1235.6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001.2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10.36%。

黄浦江沿岸45公里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开放、杨浦滨江5.5公里滨水空间被打造成公共艺术展示带、广富林遗址公园全面开放……上海对标全球领先水平,产生了多项城市新地标和公共艺术空间,向“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不断迈进。

摄影:黄景源

此外,在时尚设计、数字设计、服务设计等领域,上海也继续保持着全国领先优势。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上海创意设计产业规模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总产值从2012年的4724.6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6211.3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

此次参展的上海家化,拥有双妹、美加净、六神、佰草集等多个国民品牌。去年上海家化实现营业收入76.5亿元,同比增长8.73%。

总部位于上海的晨光文具,不断攻克笔头油墨核心技术,每年投入超1亿元用于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文具制造商之一,专利超900项。

摄影:黄景源

通过优化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上海也在推进市级文创园区建设,为创意设计发展提供载体。截至目前,上海共认定149家市级文创园区、16家示范楼宇和28家示范空间。

截至2020年,上海文创园区总建筑面积达到836万平方米,入驻文创企业总数近2万余家,带动就业70多万人,税收贡献超过300亿元。

同时,上海也联合高校设计力量,进一步提升集聚区的能级。

环同济设计创意产业集聚区是在同济大学周边2.6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依托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创意等优势学科及科教资源外溢,而形成的以研发设计服务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第一个国家级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基地。每年的基地总营业收入均超百亿。

摄影:黄景源

人才是创意设计产业最为关键和核心的资源。十余年来,一大批优秀的专家人才活跃在上海设计的舞台,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成绩和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飞机设计专家吴光辉将在首届设计之都大会上,就工业设计生态作主旨演讲。他是C919大型客机、ARJ21飞机的总设计师。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上海拥有一批知名院士,他们引领着专业设计领域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曾担任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总策划师,主持完成了南浦大桥建筑设计、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城市设计、上海外滩公共服务中心等项目。

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建立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制造质量控制技术,提出了数字化封样技术,有效缩短了车身的开发周期,大幅度降低开发成本。

上海也在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开发力度。

2019年,上海市经信委印发《关于促进上海市创意设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上海要培育一批创意设计类领军人才和青年高端创意人才,吸引一批海外设计人才和设计大师。

截至目前,上海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6人,设计学领域“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获得者4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新锐获得者2人。

在此前举办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张为表示,期望通过世界设计之都大会,进一步在全球“创意城市网络”中,展现上海理念,扩大上海影响,同时更好推动上海创意和设计产业实现创新发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开幕,“设计之都”上海创意设计产业规模2021年超1.6万亿元

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将赋予上海这座“设计之都”新的内涵。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 黄景源

编辑 | 刘素楠

1970年代的复古大白兔奶糖包装盒、法国设计师品牌Maison Dada家居饰品、12位时装设计师共同创作的回收材料餐桌、获得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SAIL奖的多臂腔镜手术机器人……来自不同领域的设计产品,出现在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的现场。

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云开”上海黄浦江畔,打卡那些宝藏设计!

2022年9月15日-18日,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在上海举办。这场设计盛会,将赋予上海这座“设计之都”新的内涵。

2010年,上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授予“设计之都”称号。十年磨一剑,如今,上海已将设计和服务融入产业发展、空间环境、公共服务、民众生活、城市品牌等各个维度。

摄影:黄景源

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等工业设计领域,上海工业设计能力取得了较大提升,总产值快速增长,从2012年527.2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955.90亿元。

中国商飞自主设计研制的首架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正式进入航线运营,C919大飞机完成取证试飞;上汽荣威RX5、eRx5获得德国iF设计奖,威马汽车凭借智能交互设计也获得该奖项;上海汽轮机厂完成33种减振阻尼叶片的研发,已掌握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减振阻尼叶片设计关键技术……

在建筑设计领域,行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1235.6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001.2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10.36%。

黄浦江沿岸45公里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开放、杨浦滨江5.5公里滨水空间被打造成公共艺术展示带、广富林遗址公园全面开放……上海对标全球领先水平,产生了多项城市新地标和公共艺术空间,向“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不断迈进。

摄影:黄景源

此外,在时尚设计、数字设计、服务设计等领域,上海也继续保持着全国领先优势。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上海创意设计产业规模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总产值从2012年的4724.6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6211.3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

此次参展的上海家化,拥有双妹、美加净、六神、佰草集等多个国民品牌。去年上海家化实现营业收入76.5亿元,同比增长8.73%。

总部位于上海的晨光文具,不断攻克笔头油墨核心技术,每年投入超1亿元用于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文具制造商之一,专利超900项。

摄影:黄景源

通过优化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上海也在推进市级文创园区建设,为创意设计发展提供载体。截至目前,上海共认定149家市级文创园区、16家示范楼宇和28家示范空间。

截至2020年,上海文创园区总建筑面积达到836万平方米,入驻文创企业总数近2万余家,带动就业70多万人,税收贡献超过300亿元。

同时,上海也联合高校设计力量,进一步提升集聚区的能级。

环同济设计创意产业集聚区是在同济大学周边2.6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依托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创意等优势学科及科教资源外溢,而形成的以研发设计服务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第一个国家级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基地。每年的基地总营业收入均超百亿。

摄影:黄景源

人才是创意设计产业最为关键和核心的资源。十余年来,一大批优秀的专家人才活跃在上海设计的舞台,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成绩和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飞机设计专家吴光辉将在首届设计之都大会上,就工业设计生态作主旨演讲。他是C919大型客机、ARJ21飞机的总设计师。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上海拥有一批知名院士,他们引领着专业设计领域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曾担任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总策划师,主持完成了南浦大桥建筑设计、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城市设计、上海外滩公共服务中心等项目。

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建立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制造质量控制技术,提出了数字化封样技术,有效缩短了车身的开发周期,大幅度降低开发成本。

上海也在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开发力度。

2019年,上海市经信委印发《关于促进上海市创意设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上海要培育一批创意设计类领军人才和青年高端创意人才,吸引一批海外设计人才和设计大师。

截至目前,上海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6人,设计学领域“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获得者4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新锐获得者2人。

在此前举办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张为表示,期望通过世界设计之都大会,进一步在全球“创意城市网络”中,展现上海理念,扩大上海影响,同时更好推动上海创意和设计产业实现创新发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