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疾控公布重庆输入性猴痘病例详情:与德国病毒高度同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疾控公布重庆输入性猴痘病例详情:与德国病毒高度同源

重庆报告输入性猴痘病例后,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9月17日发文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外防输入”措施,为防止猴痘疫情输入,发挥了重要的保护屏障作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2022年9月19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发布《现场纪要: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中国重庆市,2022年9月16日》(简称《现场纪要》)一文 ,介绍了中国大陆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详情。

9月16日,重庆市卫健委发布消息称,该市确诊1例境外输入猴痘病例。该病例为自国外中转重庆入境人员,在按规定进行入境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集中隔离期间,发现皮疹等症状,经重庆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及中国疾控中心复核,实验室结果猴痘病毒核酸阳性,国家组织专家诊断为猴痘确诊病例。

重庆市卫健委表示,该病例正在定点医院进行集中隔离治疗,情况稳定,其密切接触者均已落实隔离医学观察措施。目前,该病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经专家研判,该病例入境重庆即被隔离管控,无社会面活动轨迹,疫情传播风险低。

《现场纪要》介绍,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XV)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从历史上看,所有疫情都与非洲有关,但猴痘在2022年对全世界构成了威胁。目前,在中非和西非以外的众多非流行国家发现了猴痘病例,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约60000例病例。猴痘人际传播频繁发生,特别是在男男性行为者中。世界卫生组织已于7月23日宣布猴痘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现场纪要》指出,上述猴痘病例为29岁的中国籍销售人员,于9月2日至8日访问德国,9月2日在柏林出现男男性行为。他随后前往西班牙,并于9月14日返回重庆。

9月9日,该病例感到喉咙干燥发痒、发烧,右脚踝上出现红色皮疹和脓疱。9月11日,该病例到一家私人诊所就诊,服用消炎药。9月14日,该病例返回重庆并在隔离点集中隔离,自述出现猴痘样临床表现,随后被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定为猴痘疑似病例。

中国大陆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证据:(A) 输入性病例右脚踝上显示的皮疹和脓疱。(B)在水泡液拭子中对MPXV-CQ-2022进行电子显微镜检查。(C)基于MPXV全长基因组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图片来源:中国疾控中心

经过对该病例水疱液、鼻咽和口咽拭子在内的临床标本以及血液样本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该病例所感染毒株属于西非谱系的B.1分支,与2022年6月21日从德国采集的菌株高度同源。该病例也是继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报告输入性猴痘病例以来中国报告的第5例人类猴痘感染确诊病例。

《现场纪要》表示,人畜共患猴痘现在重新成为全世界焦点,中国预防和控制的警报已经响起,以防止猴痘病毒的输入和传播。必须通过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来控制猴痘的人际传播。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来自流行和流行地区的旅行者和移民的症状监测。此外,控制猴痘病毒流行的关键是:加强对普通人群的健康教育,加强对高危人群(如与感染者或野生动物有过密切接触的入境旅行者)和关键人群(如男男性行为人群)的管理。

重庆报告输入性猴痘病例后,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9月17日发文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外防输入”措施,为防止猴痘疫情输入,发挥了重要的保护屏障作用。这次重庆报告猴痘病例就是在新冠肺炎防控入境“7+3”隔离过程中发现的。

吴尊友表示,猴痘潜伏期为5-21天,多数为6-13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入境“7+3”隔离措施,可以拦截住大部分境外输入的猴痘病例,但潜伏期超过7天的病例,就有可能流入社会。

吴尊友介绍,通过分析既往传染病的传染规律,以及考虑到西太平洋区域目前仅有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3个国家的猴痘病例达到5例以上,在重庆报告首例猴痘病例之外存在漏网病例的可能性非常小。

对于猴痘疫情的输入风险,6月14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要求提高医疗机构诊疗猴痘能力。7月1日,国家卫健委又印发《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对猴痘的预防、诊断以及疾病控制进行指导。

此前,多位专家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猴痘造成大范围传播的可能性较小。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流行病学教授魏晟告诉界面新闻,一方面是因为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为啮齿动物,感染动物与猴痘感染者是猴痘的主要传染源,而且一般都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这种特殊的传播方式限制了猴痘的传播范围;另一方面,我国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措施对于防范猴痘的人际传播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6月9日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建立了针对猴痘病毒基因双靶标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已经在非洲塞拉利昂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验证。所以,我国有能力通过对疑似输入病例的临床标本检测,及时发现潜在输入的猴痘病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疾控公布重庆输入性猴痘病例详情:与德国病毒高度同源

重庆报告输入性猴痘病例后,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9月17日发文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外防输入”措施,为防止猴痘疫情输入,发挥了重要的保护屏障作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2022年9月19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发布《现场纪要: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中国重庆市,2022年9月16日》(简称《现场纪要》)一文 ,介绍了中国大陆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详情。

9月16日,重庆市卫健委发布消息称,该市确诊1例境外输入猴痘病例。该病例为自国外中转重庆入境人员,在按规定进行入境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集中隔离期间,发现皮疹等症状,经重庆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及中国疾控中心复核,实验室结果猴痘病毒核酸阳性,国家组织专家诊断为猴痘确诊病例。

重庆市卫健委表示,该病例正在定点医院进行集中隔离治疗,情况稳定,其密切接触者均已落实隔离医学观察措施。目前,该病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经专家研判,该病例入境重庆即被隔离管控,无社会面活动轨迹,疫情传播风险低。

《现场纪要》介绍,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XV)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从历史上看,所有疫情都与非洲有关,但猴痘在2022年对全世界构成了威胁。目前,在中非和西非以外的众多非流行国家发现了猴痘病例,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约60000例病例。猴痘人际传播频繁发生,特别是在男男性行为者中。世界卫生组织已于7月23日宣布猴痘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现场纪要》指出,上述猴痘病例为29岁的中国籍销售人员,于9月2日至8日访问德国,9月2日在柏林出现男男性行为。他随后前往西班牙,并于9月14日返回重庆。

9月9日,该病例感到喉咙干燥发痒、发烧,右脚踝上出现红色皮疹和脓疱。9月11日,该病例到一家私人诊所就诊,服用消炎药。9月14日,该病例返回重庆并在隔离点集中隔离,自述出现猴痘样临床表现,随后被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定为猴痘疑似病例。

中国大陆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证据:(A) 输入性病例右脚踝上显示的皮疹和脓疱。(B)在水泡液拭子中对MPXV-CQ-2022进行电子显微镜检查。(C)基于MPXV全长基因组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图片来源:中国疾控中心

经过对该病例水疱液、鼻咽和口咽拭子在内的临床标本以及血液样本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该病例所感染毒株属于西非谱系的B.1分支,与2022年6月21日从德国采集的菌株高度同源。该病例也是继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报告输入性猴痘病例以来中国报告的第5例人类猴痘感染确诊病例。

《现场纪要》表示,人畜共患猴痘现在重新成为全世界焦点,中国预防和控制的警报已经响起,以防止猴痘病毒的输入和传播。必须通过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来控制猴痘的人际传播。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来自流行和流行地区的旅行者和移民的症状监测。此外,控制猴痘病毒流行的关键是:加强对普通人群的健康教育,加强对高危人群(如与感染者或野生动物有过密切接触的入境旅行者)和关键人群(如男男性行为人群)的管理。

重庆报告输入性猴痘病例后,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9月17日发文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外防输入”措施,为防止猴痘疫情输入,发挥了重要的保护屏障作用。这次重庆报告猴痘病例就是在新冠肺炎防控入境“7+3”隔离过程中发现的。

吴尊友表示,猴痘潜伏期为5-21天,多数为6-13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入境“7+3”隔离措施,可以拦截住大部分境外输入的猴痘病例,但潜伏期超过7天的病例,就有可能流入社会。

吴尊友介绍,通过分析既往传染病的传染规律,以及考虑到西太平洋区域目前仅有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3个国家的猴痘病例达到5例以上,在重庆报告首例猴痘病例之外存在漏网病例的可能性非常小。

对于猴痘疫情的输入风险,6月14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要求提高医疗机构诊疗猴痘能力。7月1日,国家卫健委又印发《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对猴痘的预防、诊断以及疾病控制进行指导。

此前,多位专家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猴痘造成大范围传播的可能性较小。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流行病学教授魏晟告诉界面新闻,一方面是因为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为啮齿动物,感染动物与猴痘感染者是猴痘的主要传染源,而且一般都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这种特殊的传播方式限制了猴痘的传播范围;另一方面,我国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措施对于防范猴痘的人际传播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6月9日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建立了针对猴痘病毒基因双靶标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已经在非洲塞拉利昂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验证。所以,我国有能力通过对疑似输入病例的临床标本检测,及时发现潜在输入的猴痘病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